返回

穿越明末当土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搞破坏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那张家管事随便扯个理由倒也罢了,山陕各地旱灾都很严重,粮价高企,此时往北地运粮牟利那是半点也不稀奇,说不定还会瞒过了吴为去,可他偏生要画蛇添足,说是给边军运粮,反倒引起了吴为疑心。

    如果吴为不知道倒也罢了,既然知道了这批粮食有问题,以他的性格,若仍是不管不问实在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吴为这边已经打起了这批粮食的主意,那管事却还夷然不觉,对吴为道:“官爷有所不知,这些流民最是刁顽不过,作奸犯科,不惧官府,里面还有不少流寇的奸细!抢夺大军军粮就是破坏边防大计,就是造反!”

    吴为眉头微皱,尼玛自己是汉奸还要污蔑别人是奸细,这脸皮是怎么长的,啧啧这些粮食就算被抢光,那也是进了老百姓的肚皮,怎么说也比救济了建虏强!

    那管事一边说话一边向码头粮车粮船处不住张望,焦急道:“王大人,还是请弟兄们快些办事吧,再晚粮食就要被刁民抢光了!”

    原来刚才一通箭雨虽吓散了近处的饥民,但饥民求生的**是如此强烈,远处的人群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仍势若癫狂地拼命抢夺粮食,连刚才被箭雨冲散的饥民也有不少转眼又加入了远处的抢粮人群。

    吴为心中腹诽,但有些话却不能宣诸于口,当下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笑道:“兄弟是延安卫指挥佥事吴为。家中开得几个煤窑,正缺人手,这些穷汉倒是正好合用,就这么白白死了倒是怪可惜的,不如由兄弟处置可好?”

    说罢也不待王百户和那管事答应,向吴十一打了个眼色。

    吴十一得令,立刻和几名亲卫一起向人群冲了过去,身后跟着的竟是一百多名剽悍轻捷的安塞营军士!

    原来看见码头这边势头不对,吴十一就用随身带的顺风耳(对讲机)与设在附近的大队人马驻地取得了联系,安塞营应急响应极是迅速。此时这一百多人正好赶到!

    只见安塞营军士个个龙精虎猛。训练有素,任流民中多壮悍的汉子,他只要两人上前一夹一掀,顿时便掼倒在地。军士们个个身上都携有扎带。专一为在战场上捕俘所用。一人将俘虏制住,一人便动手捆扎,一绕一拉就将其绑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军士们将绑好的俘虏丢在一旁并不理会,接着便又扑向下一个目标,动作配合娴熟,便如行云流水一般。

    这套本事还是在安塞大破“二王”时练出来的,几万个俘虏抓下来,安塞营的军士现在个个都练就了一身捕俘绝技。

    看到安塞营军士如此强悍,那管事倒也罢了,只觉得吴为属下身手甚是灵活,动作颇为好看,王百户却是惊得目瞪口呆。他也算得是久历军旅了,也曾带兵虚应故事般地参加过几次所谓的大军会剿,虽然自家打仗上的本事是不成的,但眼光总比常人要强得多。

    眼前这一百多军士,个个都是衣甲光鲜,膀大腰圆,动作略无半分生涩,熟练灵活之极,一看便是上过阵,见过血的老兵,竟似比之那些副将、总兵的家丁还要强上几分!

    这便是闻名天下的秦兵么?王百户不禁有点神情恍惚起来。

    既然有人替自己出头,那管事也便不再坚持一定要王百户出手,两人便一起矗立在那里呆望着安塞营将士行事。

    只见几乎在转瞬之间,眼前的上千流民就有三、四百人倒地就缚,剩余的人发一声喊,顿时都逃得精光,只剩下地上到处散落的粮包和米粒,着眼处一片狼藉。

    那张家管事和王百户早看得舌桥不下,待几名亲卫向吴为回禀缴令时方才回过神来,忙没口子地称颂不已,夸赞吴为属下将士用命,精悍非常。如果说一开始吴为指挥佥事的衔头还不足以让两人动容的话,方才显露出来的实力就让人不得不发自心底地感到震动了!

    见安塞营军士如此威势,两人对吴为方才所说理由哪里还敢质疑,左右抢米的饥民已被驱散,自家目的已然达到,既然这位吴佥事吴大人不想多死人,那就随他也罢!

    那管事毕竟关心损失,向吴为和王百户拱手告罪后便带了几名运粮伙计上前查看。粗略估计下来,方才那一通哄抢,损失至少有二、三百石粮食之多,当真让人肉痛。不过因为码头泊位有限,大队粮船还没来得及靠岸,在此次风波中并未遭到殃及,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他在心中反复掂量,自觉应该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料得家主不会太过怪罪,面色方才好了些。

    大不了到了“东边”,把米价再提高一点儿,还怕他们不买不成?管事心想。

    作好了打算,那张家管事回转身来向王百户与吴为连连称谢,定要邀请两人到镇上有名的酒楼“范楼”一聚。吴为正好想要直观了解一下晋商内情,王百户则是无宴不欢,几方正是一拍即合。

    那管事也作势邀约了巡检司的巡检同去,但那巡检官卑职小,方才又对流民弹压不力,哪里去讨这个没趣,最后得了那管事十两银子后便千恩万谢地带队告辞而去。

    至于那几百名俘虏,吴为只略交代几句,自有吴十一和赵文卓带人处理,两人知晓吴为心意,自会安排妥当,符合要求的带着上路,参与到建设遵化的大潮中,其余的发给钱粮遣散,众人都是做得熟了,倒是无需担心。

    范楼是介休范氏的产业,范家也是著名的大商贾,是满清入关后指定的八大皇商之一。这座酒楼有三层之高,在楼上安坐。即可享受南北美食,又可远观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在这壶口镇上端的是首屈一指的好去处。

    那张府管事还叫了局,将镇上最有名的青楼逸芳楼的头号红牌芳官延请了来唱曲佐酒,这一番花费当真不小,就算是为了感谢二人为其解围,也显得过份巴结了些。

    其实这其中却是另有内情,原来这管事听了吴为自报家门后觉得甚是耳熟,待看到安塞营军士手段之后顿时想起传闻中的安塞吴典史来。商人信息最是灵通,他曾听人说道陕北有个姓吴典史。招揽流民兴修水利。开荒种粮自救,还鼓励工商兴业,让无数饥民得以自食其力,端的是活人无数。传闻故事中有不少都是商人感兴趣之事。由不得他不多作留意。

    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传说中那吴典史引种的泰西仙薯了。竟能亩产万斤之多,没有人比垄断口内外贸易,知晓各地灾情的晋商们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年头,粮食就是银子啊,亩产万斤的良种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一座金山啊!

    重利当前,自然有人费尽心思不惜重金从安塞偷运出来仙薯种苗,不料就是请最好的老农试种,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就算一开始貌似成活,过不多久也都纷纷枯萎,拔起看时,根部都已变黑腐烂,显见其中必然另有蹊跷。

    不过这种结果也属正常,如此珍贵的良种,若一载就活,那也未免太过容易了些,岂不是有了此物之后,世上就再无饥馑?

    闻得吴姓典史并无深厚背景,本已有人打算向其使些软硬手段,不料他竟是个允文允武的全才,安塞一战,竟以不到三千人马大败十万流贼!之后又闻听其深受三边总督杨鹤的赏识,就更是让一些有心人缩手缩脚了。

    所幸除了仙薯良种之外,安塞的诸般奇技淫巧也是甚多,无一不是匠心独运,可致厚利,在有心人的着意访求之下,也迅速从安塞传播开来。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大明朝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就算吴为想独擅其利也没办法。不过象类似炼钢高炉这样的军国重器倒是不虞被窃取机密,因为这里面有个耐火材料的问题,就像土豆种苗的灭毒必须用到农药浸泡一样,在这时代是无解的。

    各路商家都仿制了不少安塞发明的新奇器物,就拿眼前这张家来说,在方才码头外停泊的船队中除了粮食之外,就还有大批仿制安塞的蜂窝煤炉!这玩意是运往辽东苦寒之地的,料来必将奇货可居,供不应求!

    眼前如果就是那传说中的吴姓典史,那岂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好与之攀谈一番,若是运气好,竟有所得,料得家主必将不吝重赏!

    存了这份心思,那张府管事对吴为的态度也就格外热络巴结起来。

    一行人将范楼的整个三楼都包了下来,亲卫伴当则三三两两在二楼就座,有意无意地将上楼的楼梯看住了,并不许寻常人等上楼。

    见那张家管事如此殷勤,吴为心中也猜到了几分,不过他也不太在意,太极推手正是他最擅长之事,他现在只是一个劲地思考如何破坏这张家往辽东运粮的计划。

    派人乘夜摸上张家的粮船放火,嗯,可行倒是可行,不过却有些可惜,这许多粮食白白被付之一炬,本来可以救活多少灾民啊!

    而且这些粮食不过数千石而已,对于缓解后金的饥荒不过是杯水车薪,料得向后金输血的工程必然不是张家一家能够完成,必然是整个晋商集团的集体行动。

    就算以张家来说,往辽东运粮的船队也绝不会只有这一趟而已,就算自己把这些粮船都烧了,也不过就是让张家多花费些时间和银钱重新筹措罢了,对于张家这样财雄势大的世家来说,绝对算不得什么重大损失。

    难道就这么将其白白放过去?吴为又有点儿不甘心。(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