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悟道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函谷关前,董卓乱政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勇三兄弟义结金兰,自此之后,陈勇,方明,李猛三人关系就更进了一步。而此次让李猛断后,由他把将士们分批送往长安,就更靠谱了。而第二天一早,陈勇便带上李猛一起前往洛阳城内的商铺,与老掌柜交接。这样的话,以后两人再单独联系,就更安全方便的多了。

    李猛送陈勇、方明、陈依然三人,和前往长安的丝绸商队,一直送出数十里之遥,才依依洒泪惜别。这一路之上,由于商队与各个关隘的守军早有了关系,所以一直都很太平,只需要缴纳一部分过路费,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陈勇自然希望这一路都能如此顺利,可是事与愿违,这日还是又出了些意外。当丝绸商队来到函谷关外,此函谷关乃是汉函谷关,又称为“汉关”,为汉武帝元鼎三年所建。它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雄关要塞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第一关!

    其名称中的“函”指匣子,“谷”指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汉函谷关北距黄河六十公里,北依凤凰山,南侧为青龙山,南北两山对峙。此关城建成之后,南北两侧有高厚城墙延伸山间,形成天然屏障,惟有通过此城门,才可以出入关隘,踏上这丝绸之路。

    陈勇等人来到函谷关前,那守关之人乃是国贼董卓之将士也,他们就是靠吃拿卡要来增加其士卒们的日常收入的。董卓在函谷关前曾驻守过两月有余,才从函谷关上撤回。也就是说,开始汉献帝刘协在长安城未央宫时,并没有董卓相伴,只是有西凉铁骑而已。

    但是汉献帝刘协因为无兵无权,空有满朝文武随行,却没有人胆敢冒死与董卓的西凉铁骑拼命,救汉献帝刘协于水火之中。等董卓认为中原内地已乱,各路诸侯已经开始各自为政,相互搏杀之时。他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才从汉函谷关撤军,回到长安,准备享清福了。

    等董卓回归长安之时,他故意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达到羞辱他的目的。皇甫嵩再有傲骨,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没有办法,他为了能够陪在小皇帝刘协的身边,想办法多进一些臣子之义,他只得当着那么多士卒官员之面,向董卓行跪拜大礼,才使得其满意而归!

    董卓乘坐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成年亲信都已尽数入朝为官!当时大汉基业,已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

    董卓见连皇埔嵩都低下了那高贵的头颅,向自己行跪拜大礼了,于是就让公卿大臣依次拜见自己时,都需要下车行跪拜大礼。开始董卓还向蔡邕这些老臣、名士还礼,到了最后,董卓已经懒得回礼了,他已经习惯这种,士人皆在他之下的感觉。

    而且到了最后,朝廷中各要职部门的长官,包括如任尚书令王允者,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内,向其汇报工作,而且每次都要行跪拜大礼。此时的董卓,已经差不多把自己当成了“立皇帝”了!

    董卓的幕僚为了讨好于他,提出董卓之能可比姜尚姜子牙,在朝中可称之为“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则劝说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乱,返回雒阳后才能讨论其事,董卓听之有礼,只得暂时听从其言。

    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郿县其封地别筑郿坞,董卓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城的模样,内盖宫室,并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董卓在民间选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玛瑙堆积不知其数,集天下之奇珍,以供其挥霍。董卓自己都说过:“吾平定关东之后,即已是雄踞天下!即便得到了最后,自己失败了,被天下群雄围攻,吾也能守在郿坞,活到终老矣!”

    董卓的家属都居住在郿坞之内。其往来于长安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之外。董卓常设大帐于道路两旁,与众公卿聚众饮酒,不亦快哉。

    一日,董卓从未央宫而出,辞别汉献帝,出得横门。那文武百官皆出宫相送,董卓便设宴留其在道路两旁的大帐之中饮酒。适传来捷报,说是从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的队伍已被送到。

    董卓随即命人于座前,把这些从北地招安而来的数百位降卒,拉到众文武百官的面前。董卓命手下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头,或以大锅活煮之!

    这数百人哀号之声震天,文武百官战慄失箸,都是惊慌失措。包括蔡邕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董卓则看着这些哀嚎惨死的降卒们,饮食谈笑自若!董卓半开玩笑的说道:“蔡中郎,吾这样,算平定叛乱否?如若不算,来日吾再让让送来数千叛军降卒,当着大家的面,再来一次可好?”

    蔡邕乃知董卓其意,就是为了自己不肯答应其做“尚父”之名,才有了此次平叛之功。而看董卓之意,如若自己不肯答应其“尚父”之名,他会不厌其烦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做平叛之战功。而此次当着满朝文武之面,诛杀这数百人,也只是开胃菜而已……

    蔡邕说道:“董公之才干,足矣做这‘尚父’之名,不需要再有此战功来昭显其能啦!吾已看到,文武百官益矣看到!还请董公不要再做这种震惊天下之事矣!”

    董卓哈哈大笑,拂袖而去!自此董卓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再无人敢出一言,驳其不悦矣。董卓视文武百官如无物,而且只要是听说有人有风吹草动,不臣之心,必命人缉拿,设立私刑,好遍擒其党羽矣!

    又一日,董卓于省台大会文武百官,命其列坐两行。酒至数巡,菜过五味,吕布径入其内,向董卓耳边言不数句,似有机密事禀告之。董卓笑道:“原来如此,那么就当众擒拿此人,还等什么呢?”

    再看温侯吕布,已于筵席之上,揪住司空张温,把他提起拿于堂下。文武百官皆惊失色,谁也想不到,董卓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拿下司空张温!谁都知道,董卓与张温有夙愿。大家以为董卓命其做上司空一职,就是代表其不计前嫌,给文武百官做个表率,让大家放心之意,没想到该来的,终究要来……

    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那司空张温显然是被虐杀,须发直立,怒目而视,再是不甘,也又能如何?此时也已是身首异处,脑袋被献与董卓面前!

    文武百官已吓得魂不附体,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是何人也。董卓笑道:“诸公勿惊,张温结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而来,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今当众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畏!吾只杀与吾作对之人!来来来,大家与吾再痛饮此杯!”

    众文武百官谁也不敢造次,皆是端起酒杯,与董卓遥相碰杯。董卓一饮而尽,众文武百官也是满饮此杯中之酒。董卓哈哈大笑道:“诸公今日来吾这里,自然是不醉不归!放心吧,吾自会命人,把诸公一一护送而归的。来来来,继续与吾痛饮此杯……”

    董卓在长安执政期间,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雒阳及长安两地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董卓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假错案!谁都知道,那里有不公,那里自然会有反抗!

    也正是因为如此,汉献帝刘协,才会命令大司马刘虞之子刘和,接自己的诏书,拿着自己的玉佩,星夜兼程,逃出长安城。刘和夹在这些往来长安的众商贩中,借助董卓回郿坞之时,当天就逃出了长安城。

    等到董卓再回长安城,文武百官再聚集之时,得知刘和没有登朝,自然会派人前往侍中府寻访于他。才知道刘和已经离开了半月有余!董卓勃然大怒,命人尽抄侍中府。可是刘和在长安城,一没有结婚,二没有子嗣,这抄家祸灭九族之罪,又何从做起?

    董卓也只是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之后,便又转变了脸色。和颜悦色的说道:“吾乃命刘和回归中原,请其父大司马刘虞,前来长安任职。看来是吾老了,都老糊涂了,连这点事都记不住了。来人呐,刘和府邸一如既往,手下仆人照旧!府内开销,尽出我府,以示吾忠表其行!”

    正是因为刘和逃回长安一事,董卓勃然大怒,在长安城内不方便兴师动众,但是在边关之上,却开始对往来商贩,严加管理!那函谷关守将看过丝绸商队递来的通关文书,包括利是打赏却不为所动。那守将宣读了董“尚父”的最新管理办法,他看着丝绸商贩的车马,笑着拒绝此次通行。

    陈勇心道:“不好,没想到自己谋划的这种潜入长安之法,竟然出师不利!究其原因,竟然是大公子刘和逃出长安的后遗症。自己真的是运气不好,如果此次不行,那么以后自己想率领两千亲卫,潜入长安,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陈勇正在为难之际,再看那贩卖丝绸的客商,又一次前往函谷关。只不过这次他是带着几人,驾着马车前往的。陈勇不知何意,只是远远的看着远方。但见得那客商又与函谷关守将在说些什么,最后命人从马车上抬下数次东西,那守将终于不再是面沉似水的模样了。

    那客商回来,招呼大家赶快跟随着他,一起急行,穿过了函谷关,来到了董卓军控制的地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