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章 东厂、御史台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世华夏,汉武帝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之后,导致外戚做大没人能制衡。

    最终导致汉武帝的后人被外戚王莽篡夺政权,若非后来刘秀复辟了汉室,汉朝早已灭亡。

    而眼下的大周帝国,也将面临同样的状况。

    只不过外戚变成了世家而已。

    世家,是一个王朝必然的产物。

    它如同跗骨之蛆,怎么都处理不掉。

    即便王朝更迭,世家依旧能够屹立不倒。

    可同样,一个王朝若想兴盛,就必须依仗世家。

    除非能有一个势力,能够取代世家。

    淮信王所谋,便是凝聚寒门力量,取世家而代之。

    只不过他没想过,寒门做大之后,又是一个新的世家诞生。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回陛下,学生心中仅有一点浅见。”

    天符帝也知此事艰难,微微颔首,道:“长青不必有负担,尽可畅所欲言。”

    李青整理了一下思绪,道:“失去藩王的制衡,世家必将越加猖獗。陛下所需,无非是一个制衡世家的势力。

    学生认为,短期之内,可扶持寒门上位,以达到制衡的效果。

    但寒门一旦上位,又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成为一个新的世家,尽管这个世家会尽心辅佐陛下。

    可对于后世之君而言,寒门便是陛下如今所面对的世家。”

    天符帝闻言,眉头越皱越深。

    李青提到的这个忧患,他也考虑过。

    大多数人都是自私贪婪的,做不到圣人的标准。

    寒门只能解一时之困局,长久以往,又将成为后世之君的跗骨之蛆。

    “那么从长远看待,又当如何?”天符帝问道。

    李青道:“从长远看来,学生只想到两条路。

    第一,大周天下,无论世家寒门,人人都读得起书。各地有才学之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朝廷不缺可用之才。如此只需防止结党营私便可。

    第二,培养一股绝对忠心朝廷且只能仰仗皇权,并且绝不会篡权的势力。这股势力,能够制衡甚至震慑百官,使世家不敢乱来。”

    第一条路,天符帝直接排除。

    虽然这个方案让他怦然心动,也没有任何隐患。

    但天下人人读得起书这样的目标,就是圣人降世都做不到。

    “一股忠于朝廷且只能仰仗皇权,并且能够震慑百官还不会篡权的势力?”

    天符帝思来想去,都想不明白哪些人能够符合这个条件,立马追问李青。

    李青看了眼一动不动如同木雕般站在天符帝身旁的内务省太监总管,说道:“宫中太监,没有子嗣,所能仰仗的唯有陛下青睐。

    对他们而言,根本不用惧怕得罪人。陛下可以太监为基,设立东厂,皇权特许,监察百官。”

    听到这里,天符帝双眼陡然迸发出一阵精光。

    李青尚未言明,他便瞬间明白该如何设立东厂,如何用太监来监察百官,起到制衡世家的作用。

    “好策,好策!朕得长青,如虎添翼!”

    天符帝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地,发出畅快的大笑,丝毫没有抑制内心的喜悦。

    太监所仰仗的,只有皇帝的信任。

    他们没有子嗣,不需要为后代做考虑,所求的只有生前的富贵。

    压根不会惧怕得罪世家官员。

    只要运用得当,这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锋利的钢刀,足以震慑那些世家官员。

    木雕般站在那里不动的内务省太监总管,此时也是脸色巨变,内心衍生出了一颗名为野心的种子。

    作为太监,那些个官员表面上对他客气,但他知道那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

    实际上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根本不会把他当人看。

    若是东厂建立,谁敢对他不敬不畏?

    他赶紧低着头,不敢让天符帝看到他的表情。

    同时,他余光看向李青,眼神里面藏着感激。

    这位和他一样出自寒门的年轻士子,丝毫没有瞧不起他。

    甚至在陛下面前举荐宦官监察百官!

    半晌之后,天符帝平复了激动的心情,道:“设立东厂制衡百官,此计虽好,却也有隐患。

    朕在位还好,若后世之君昏聩,被东厂蒙蔽双目,便会造成宦官专权,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朕欲在朝堂之上,六部之外,另设一部。名为御史台。

    御史台除了拥有监察六部官员之权,也有监察东厂之权。

    御史台官员,取自寒门。必须敢于直谏,即便君王犯错,也有谏言之权。

    为避免后世之君昏聩,乱斩言臣,致使言臣不敢指出君王之错。

    朕还要许御史谏言不死之权。”

    天符帝越说越激动,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盛世王朝在他手中诞生。

    若无藩王之患、若无世家之患,何愁大周不兴?

    李青心中大为震惊,没有想到天符帝居然从他的那番话中,举一反三直接想出了御史台。

    眼前这位皇帝,绝对不简单。

    接下来,两人就东厂和御史台的构架进行商讨。

    甚至连午膳都直接在乾元殿用。

    很快,太阳西落,到了殿试交卷的时候。

    大一整天下来,年迈的天符帝丝毫不感疲倦,反而精神抖擞,满脸红光。

    “长青今日连献两策,朕心甚悦,朕要大大的赏赐你。现在,先随朕去太安殿。”

    两人出了乾元殿,很快就来到了太安殿。

    此时考生们皆已交卷,正坐在原位,紧张的等待结果。

    四名阅卷大臣,也俯首交替阅览考生的策论。

    见天符帝驾到,众人纷纷行礼。

    “丞相,考生当中,可有让你眼前一亮的策论?”

    天符帝龙行虎步,走到丞相司马眕身前,随手拿出一份考卷阅览起来。

    司马眕摇了摇头。

    自古以来困恼朝廷的藩王问题,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天底下也就出了一个李青。

    不知是因为有李青“推恩令”的珠玉在前,还是考生策论真的狗屁不通。

    天符帝看了几分考卷,便兴致缺缺的交给四名阅卷大臣审阅。

    以往科举,状元、榜眼、探花之争,不仅仅是考生们的学问之争,更是世家之争。

    天符帝在其中起到调和制衡的作用。

    若没有李青横空出世,本次科举的会元当是鲁州文圣世家的孔德祥,状元则是清源王家的王琰。

    但李青在会试上的文章,让天符帝拍案叫绝。

    早就有扶持寒门的想法,更加坚定。

    所以才不顾世家的反应,点了李青为会元。

    而现在,即便会引起世家的轩然大波。他也依旧会钦点李青为状元,不会有任何退步和商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