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持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七章 出兵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军出关,此等消息定然是重中之重。

    宇文泰也深知关内有柔然探子,所以他让众将领严格约束手下,训练等一切安排如初,不可让外人看出任何端倪。

    将士们就等着出关杀敌,这般装模做样他们便是忍也忍了过去。

    大军的详细安排后来很快传至酒泉,元恪在看了宇文泰的作战部署后也觉得此事可行,他故令怀化将军严炳初领兵三万出酒泉东北,两日后与侯莫陈景部并驾推进。

    因为驻扎在前线的胏渥部在人数上有天然劣势,所以元恪给了严炳初极大的领兵自由,若是机会合适无需上报可直接与侯莫陈景部合围胏渥。

    尽管胏渥部在柔然八帐中实力靠后,但若是能一举拿下到时候必军心大振。

    身居前线的元恪每日依旧忙于政务,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懈怠半分朝廷事由的处理就会拖延更久,所以他每日深居简出,少有闲暇时候。

    侍奉元恪左右的除了负责他安全的周海升外就只有一名年轻小太监,名为东湾。

    东湾也是个苦命人,当初元恪救下他也是十分偶然。

    东湾没有姓氏,只以家乡之地为名,依照东湾的话来说他是怕往后时日久了连自己家在何处都忘了。

    其实说来元恪不太明白东湾的这种执念,明明那个家对他来说毫无温暖可言但他依旧不愿忘记。

    元恪平日里与东湾相处的时间最久,每每处理政务乏了他都会与东湾闲聊几句。

    东湾跟在元恪身边已经很久了,两人之间没什么君臣之别,一如朋友一样什么都可以说。

    元恪如今虽然贵为帝王但在东湾这里他没什么皇帝架子,单纯的东湾其实也还是将元恪看成是当初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贵公子。

    与东湾闲聊,这般简单的平静对如今的元恪来说已是难得。

    早间在收到宇文泰的折子后元恪就立刻给了回应,再之后他简单吃了点东西就一直在批阅奏折。

    直到正午时分,元恪觉得有些累了这才靠在椅子沿边稍作休息。

    元恪本想唤东湾进来给自己添杯茶水不曾想还未开口东湾就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东西。

    元恪倒是没怎么在意他拿的是什么,看见东湾后他便道:“快来给朕添杯茶,可累死朕了。”

    东湾闻言快速两步上前,他边走边道:“陛下这里有洛阳加急传来的折子。”

    京城几乎每日都有折子传来,所以元恪已经见怪不怪了,他手拍了拍桌案示意东湾将折子放下就好。

    东湾见状将手中折子放下,给元恪添了茶水。

    之后他缓缓道:“陛下,这两封折子一道是太尉大人传来的,另一道是卢大人的,送信人说二位大人让陛下您收到折子早些批阅。”

    元恪闻言睁开轻闭的眼眸,他眉眼低垂瞥眼刚放下的两道奏折,他随即问道:“可是京城发生了什么事?太尉大人他们自己的折子可还头一回。”

    东湾闻言摇头道:“具体事情奴才不知,不过看送信人的样子似乎不是什么要紧事。”

    元恪闻言则笑道:“他们二人能一人一封,也肯定不是什么简单事了。罢了罢了,朕喝两口茶水再看。”

    说罢,元恪端起身前茶水喝了几口,稍稍有些苦涩。

    茶这东西元恪是喜欢不来,他还是喜欢喝甜的,不过茶水能提升他不得不喝。

    之后元恪开始翻阅元爽和卢文渺递上来的折子,东湾则在一旁安静候着。

    翻看元爽的那封折子元恪细细看完发现又是和西南之地边防事务有关,之前他对此事并未上心但就目前来看自己当时的处理还是大意了。

    元爽在奏折上已经将打秋军组建的具体事宜全都罗列了出来,关于最开始从各郡调兵的人数、最初一批将领人员的选用、统军将军的人选以及大军粮饷花费等事无巨细奏折上一一皆有。

    元恪耐心翻阅没觉得烦乱,他从上至下一一看过,尤其是在将领人员的选用与调配上这是重点。元爽在此事上并无任何私心,选用的一批将领都没什么背景,不过能力皆出色。

    通篇看下来,元恪也觉得没什么问题所以就直接用朱笔批了。

    第一封折子的事情还算平稳,故而翻开卢文渺的那封折子之前元恪也没什么负担。

    御史大夫卢文渺的这封折子就内容来说就简单多了,其上也没什么多余话,只一句:陛下,您该回京了。

    后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丞相也是这般意思。

    这已经不是元爽喝卢文渺第一次催促元恪回京了,所以当又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元恪有些头大。

    他也知道这是现实问题,可御驾亲征到如今没什么进展他到底是有些不甘心的。

    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仗元恪意气风发想将柔然逼回大漠,还边境最少十年太平。

    这般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洛阳还有一大堆的政务等着他处理,他没法做到扔下洛阳之事全然不管。

    元恪看完发愣了半天,之后他放下手中折子没有批阅。

    一旁的东湾感受到皇帝似乎心情郁闷便开口问道:“陛下是不有什么烦心事,京城出事了?”

    元恪苦笑道:“京城倒是没什么事,就是他们又开始催促朕回京了,这一次连崔公也跟着一起表态了。”

    元恪说完,没想到东湾径直道:“陛下,您也是时候该回京了。”

    元恪闻言忽有些意外,他扭头看向东湾笑道:“东湾,莫不是你也收到了他们二人的传话,让你也跟着一起劝朕?”

    东湾摇头笑道:“没有的事。奴才是觉得陛下您在边地待的已经够久了,回京一来是要处理大批政事二来于您安危来说也更稳妥。”

    东湾意思的重点还是后半句话。

    倒也不难理解,元恪身在酒泉作为主将的宇文泰就必须保证酒泉城有足够的守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队的部署。

    念及此,元恪叹息一声,他虽是帝王,但在有些事面前也身不由己。

    元恪苦笑着碎碎念道:“再拖几日吧,最少也等宇文将军这次出兵结束。”

    东湾知晓元恪的雄心壮志,所以之后便也没再说什么,皇帝心中考量比他更明白,他无需画蛇添足。

    时间一晃,两日悄然而过。

    大军出兵前夜,阳关、玉门关及酒泉在内皆悄然封城,严令禁止任何人进出。

    身在三地的探子在此刻也终是察觉到了大魏大军即将要有的动向,但魏军提前封城让他们无法将消息传回北茫山。

    而此刻的北茫山柔然中军大营,在消息散播出去之后,巴图鲁就命令三军提升戒备心,散出去的斥候更要密切注视魏军动向。

    既然己方视敌以若,那就要做好完全准备。

    今夜巴图鲁将一众将领也叫了过来,郁久闾容止、元稹、晏兰舟等人赫然在列。郁久闾容止近些日子都在忙着藏刀人的事,所以对于两军的对峙情况没怎么关注,倒是今夜来之前她做了简单了解,也意识到大魏与柔然的大决战将要开始了。

    中军大帐内,一众人分坐两列,元稹和晏兰舟的座次也十分靠前。

    巴图鲁最先将诸多事由与一众人简单阐述了一遍,对于大魏可能会有的动作亦是说了。

    如今柔然大军分占三地有利亦有弊,尤其是在当下的近况下容易遭受包夹。

    所以巴图鲁决定中军人马也要逐步向两翼展开,以防造成兼顾不到其余两地的情况。

    柔然这边与大魏类似,长久的僵持也让他们早就想体会酣畅厮杀的感觉了,所以众人在知道大战将至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帐中要说对于魏军的了解元稹和晏兰舟肯定是最熟悉,故而巴图鲁向元稹询问了宇文泰可能会有的作战部署,而元稹亦是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 安装最新版。】

    魏军势大,面对柔然大军没有丝毫畏惧,这其实是柔然需要注意的一点。

    高昂的军心对于战局亦有很大帮助,魏军的无所畏惧很可能会让一切的精心安排大打折扣。

    一场议事直到深夜,重中之重自然还是对于己方的部署。

    具体事宜以及人员安排巴图鲁都一一阐明,任务也具体安排到了每个人。

    次日清晨,在天际还未出光亮之时,阳关、玉门关守军在宇文泰、高欢及侯莫陈景的率领下分列三队出关。

    高欢和侯莫陈景皆领兵一万,轻装简行直奔各自目标而去。

    宇文泰所率领的中军则发兵两万,其余人驻守关内。

    高欢和侯莫陈景部是此次行动的重点,所以两队行踪极为隐蔽。

    反观宇文泰所率的中军行军就高调了不少,故而在天亮之后没多久行军缓慢的中军就被柔然斥候发现了。

    中军行动缓慢是宇文泰下的令,他且让后军将声势拉起来,一定要看到军旗飘展,尘土飞扬的景象,宇文泰是要给柔然斥候一个假象,要让他们以为出兵甚多。

    由于斥候不敢靠近大军太近,所以果真被宇文泰的计谋给骗到了。

    斥候传回消息,大魏大将军宇文泰亲率大军出关向着北茫山进逼,人数应在五万左右。

    消息传回大营,巴图鲁立刻动员全军他要亲自领兵去会一会这位老对手。

    不过巴图鲁心中也有疑虑,五万人就想决战显然不太可能,所以巴图鲁也要看看宇文泰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与此同时,高欢和侯莫陈景部都在急速行军,尤其是侯莫陈景,他以为此次一举吃下胏渥部的概率很大,所以他要把握机会一雪前耻。

    同一时间,侯莫陈景传信也从酒泉出兵的严炳初。

    严炳初也是个老将,从侯莫陈景的字里行间就知道他是要一口吃饱。

    而严炳初也有此意,孤零零的一帐之兵若还不敢吃那就白打这么多年的仗了。

    而既然打也就要一次把柔然打痛。

    所以他与侯莫陈景约好,侯莫陈景部向东北胏渥驻地进军,大军行动最后肯定还是会被胏渥部注意到。而严炳初则率军从东再向北绕一大圈,最后绕至胏渥部后方,与侯莫陈景来个前后夹击。

    这其实不是个简单的布局,侯莫陈景与严炳初必须精密配合,既要让侯莫陈景部先被发现也要让胏渥部将重心都放在己方身上,这就很考验侯莫陈景的能力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