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生化狂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百一十八章 孙策,该了结我们的恩怨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戟如电。

    破空之声响起,太史慈猛然回身,眼见是甘宁杀来时,瞬间杀机如狂。

    战意爆涨,太史慈一声雷鸣,奋然扬刀迎击而上。

    一刀一戟之将,在这狭窄的城头,很快战成了一团。

    甘宁虽然年轻,但他的武道竟是深藏不露,也达到了练脏初期的境界,本是与太史慈不分伯仲,二人若是寻常比拼,只怕不战个千余合,难分胜负。

    但令甘宁惊异的却是,眼前的太史慈,就跟一条发了疯的野兽似的,每一刀击出都倾尽全力,而且还都是同归于尽的招数。

    横的碰上了不要命的,甘宁在太史慈这不要命的攻势下,竟被逼得手足无措,只有仓促应付的份,完全处于下风。

    当太史慈和甘宁激战时,越来越多的齐军士卒,已是趁势攻上了城头,与敌军展开了肉搏。

    一旦展开肉搏战,人数上和士气上占据优势的齐军,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只不多的时间,接连有数处城墙被齐军成功的突破,数不清的齐军将士涌上城头,战刀无情的斩向惊慌的敌卒,疯狂的收割着人头。

    江东军的军心,终于崩溃了。

    军心丧尽的敌卒,为齐军的攻势所慑,纷纷逃下城头,向着建业的主城溃去,无论军官们如何喝斥,都止不住这败溃之势。

    坐镇于正门的孙策,眼见这败溃之势。整个人已是面如死灰。

    “连石头城都挡不住袁贼的攻势,莫非,此贼当真是我孙策天生的克星吗?”

    孙策心在痛,咬牙切齿,恨意难平。

    他却没有时间在感慨,远方处,袁方已率着中军扑向城来,即将加入到攻城的队伍。

    孙策知道,他再犹豫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长叹一声后。孙策只能转下城头。也加入到了败逃的队伍。

    主帅都已经撤逃,余下的敌军更是如过街的老鼠,望风而逃。

    激战中的甘宁,眼见全军溃退。心中悲凉之下。也萌生了撤退之意。

    只是。交战的这个太史慈,却跟疯子一样,死死的咬住他。就是不给他丁点撤逃的机会。

    眼见周围士卒越来越少,甘宁心情愈急,手上的招势也越见凌乱。

    正当这时,袁方已纵马杀至城前,抬头之时,正瞧见太史慈与甘宁在激战不下。

    袁方冷笑了一声,遂是挂住战戟,弯弓搭箭,瞄准了城头的甘宁。

    远望瞳开启,死死盯定了目标。

    瞅准机会,手指轻轻一松。

    开弓似弯月,箭出如流星,那一支利箭,如死神狰狞的微笑一般,直扑甘宁面门而去。

    离弦之箭,破风而去。

    甘宁好歹也是练脏初期的武道,激战中的他,仍保持着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武将本能。

    猛听侧后锐响之声起,斜眼瞥去,甘宁惊见一支利箭如电而至,直射向自己的面门。

    那一箭力道之猛,来势之快,皆非比寻常。

    甘宁根本来不及思考,只能凭借身体的本能,斜向闪身躲避。

    嗖~~

    但见一道寒光射来,从甘宁的耳畔呼啸而过,箭虽未中,但那强劲之极的刃风,竟是生生的将他鬓角的一撮发丝扫断。

    “好险……”

    甘宁正自暗自庆幸,躲过了这一快箭时,却猛觉身后破风之声直撞而来。

    急回头时,甘宁眼珠暴睁,猛是惊见太史慈那一柄战刀,已当头直斩了过来。

    刀势之来,快如闪电。

    此时的甘宁,虽是躲过了袁方那一箭,但却反将破绽卖给了近战的太史慈,眼下身法已老,已是避无可避。

    城下的袁方,嘴角却扬起了一丝冷笑。

    甘宁与太史慈的武艺不相上下,这一点袁方自是深知的。

    以袁方的箭术,如此近距离的一箭,若想取甘宁的性命,自然并非是难事。

    袁方却没有,因为他知道,甘宁也是一员猛将,爱才的他,碰上这员将才,当然想要收伏。

    所以袁方那一箭,故意的偏了几分,就是算准了要将甘宁,逼入太史慈的刀下。

    袁方做到了。

    避无可避甘宁,只能在千钧一发间,极尽全力的勉强侧挪寸许,与此同时,太史慈那明晃晃的刀锋,已然斩落。

    噗!

    锋利无比的战刀,挟着太史慈猎猎的战意,将那坚厚的甲胄斩破,竟是生生的斩入了甘宁的肩骨之中。

    “啊——”

    甘宁盛痛叫一声,脚步向后一蹬,急是退开数步,肩膀处,大股的鲜血已如泉水般从创口处喷出。

    太史慈一刀砍伤徐盛,心中好生痛快,杀意更烈,眸中凶光涌动,提着血淋淋的刀,纵身向受伤的甘宁逼去。

    “子义,且留他一条性命。”就在太史慈出杀招的瞬间,袁方一声厉喝。

    太史慈不敢不遵皇命,战刀眼看着就要斩下甘宁首级,半路上却力道一收,架在了甘宁的脖子上。

    锦帆贼,就此被生擒。

    此时,城门已开,吊桥已被斩下,袁方纵马率领着成千上万的义从铁骑,从城门堂堂正正的杀入了石头城。

    袁方纵马上得城头,哈哈大笑,第一件事,便是向太史慈赞道:“子义当真是朕元从宿将,今攻破石头城,又给朕擒获一员敌方大将,你可是首功一件。”

    “陛下言重了,若非陛下那一神箭相助,臣又岂能轻易擒下此贼。”

    太史慈虽生擒了甘宁,但对自己实力也很清楚,深知没有袁方的暗中相助。自己今日也难以扬威。

    袁方一笑,扬鞭指北:“子义,你该不会只满足这点功绩吗,难道你已经杀得痛快了吗?”

    在袁方的激励下,太史慈方才平伏下的心境,转眼又战意狂燃。

    豪情大作的凌统,将刀上的血迹擦尽,抖擞精神,提刀又向城中杀去。

    袁方驻马于城头,远望着战火纷飞的石头城。

    但见敌军残卒。犹如溃巢的蝼蚁一般。丢盔弃甲望着北面的主城逃去。

    敌卒身后,成千上万的齐军将士,则如撞入羊圈的虎狼一般,汹汹的穷追向溃败的敌人。

    执旗的义从亲军。扛着大旗登上城头。将手中那一面巨大的“齐”字皇旗。狠狠的插在了城头之上。

    战旗猎猎飞舞,袁方傲立于大旗之下,刀削的脸庞间。藐绝天下的狂意在熊熊燃烧。

    负伤的甘宁,竟也为袁方那一身皇者之气所慑,隐隐竟生臣服之意。

    袁方却已回头,俯身将甘宁扶起,感叹道:“朕当初扫平荆襄时,早就听闻荆襄有一员大将甘兴霸,智通双全,有栋梁之才。可惜朕攻下荆襄时,却遗憾的听说,兴霸已投奔了孙策。不过天佑于朕,今天,终于还是让朕见到了兴霸你呀。”

    一番话,说得甘宁是震惊无比,身形颤抖,一时间,竟是不知如何是好。

    甘宁那双原本充满敌意的双眼,此时此刻,竟是涌现出了深深的敬佩与感动。

    感动于袁方对他如此看得,更敬佩于袁方的气度。

    凭心而论,他甘宁以锦帆贼出身,在刘表时期不受重用,在曹操时期也不被重用,而孙策虽收纳了他,诸般大战也不曾重用于他,一直叫他守御后方。

    心高气傲的甘宁,虽为孙策效命,实则对孙策,并无多少感激与忠心。

    他却万没有想到,处处不受待见的他,竟会被眼前这大齐之皇,如此的看重。

    霎时间,甘宁竟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激动良久,甘宁终于平伏下心情,深吸一口气,蓦的伏跪于袁方跟前,慨然道:“陛下气度非凡,实乃当世英雄,真命之君,宁一介草莽之徒,承蒙陛下看重,实是感激万分,宁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甘宁面色诚恳,言语决毅。

    袁方心中大快,忙将甘宁扶起,哈哈笑道:“朕能得兴霸这等武将,当真是天助我也。”

    而这时,心中感动的甘宁,却拱手道:“臣归顺于陛下,无以为报,今有一计献于陛下,可助陛下不废吹灰之力,攻陷建业主城,一举平定江东。”

    ……

    数天后,建业主城。

    军府大堂中,孙策瘫坐在座上,一身的萎靡绝望,一口口的灌着烈酒,解酒销愁。

    石头城已失,建业主城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城中只余不到万余残兵,何等的穷途末路。

    曾经的江东小霸王,如今已锐气尽丧,被袁方一次次的大败,击碎了他的自信与尊严。

    阶下处,鲁肃实在看不下去,只得轻叹一声,劝道:“今石头城虽失,但主城尚在,我军还有万余兵马,主公不应该就此泄气,还当打起精……”

    就在鲁肃的劝说,尚未说完时,猛听得堂外传来一声惊涛骇浪般的巨响,似乎山洪决堤一般。

    孙策和鲁肃俱是一惊,不知发生了什么是,二人对视一眼,急是扑出堂外去瞧是何动静。

    二人站在高阶,举目远望,惊见建业城东南方向,竟是有漫漫大水,正汹涌的撞击着建业城墙。

    他主臣二人神色大变,皆是惊恐难当。

    孙策更是惊叫道:“怎么回事,怎会突然有洪水冲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仅是孙策,整个军府上下,见得此情景的所有人,无不是赫然失色。

    同样震惊的鲁肃,蓦然间身形一震,颤声道:“主公,大事不好,这是那袁方决了玄武湖,要水淹建业啊!”

    水淹建业!

    霎时之间,孙策的身躯僵化在了那里。

    此刻,建业城东的钟山下,袁方却驻马执鞭,兴致勃勃的欣赏着山下大水淹城的壮观景象。

    夺取石头城后的几天的时间里,袁方表面上并未对建业发动进攻,看起来似乎有息兵的迹象。

    实际上,他却在暗中移营于高地,并派士卒每日暗掘玄武湖的湖堤。

    诸般准备已然就绪,袁方遂于今日一举掘开湖堤,要以这茫茫大水来灌淹坚不可摧的建业主城。

    这一招,正是归降的甘宁,给袁方所献,不消一兵一卒而取建业之计。

    洪波涛涛,不消半个时辰,便将大半个建业城包围,滚滚的大水,从各处缝逊灌入城中,不出半日城中街道房舍尽数被浸淹其中。

    身处钟山上的袁方,甚至能清楚的看到城中,敌人惊恐避水的狼狈情景。

    “孙策,大水滔天,朕看你还能支撑多久,你我间的恩怨,也该是了结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