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府中下人便带着萧裕找到了杨过。
「见过小公爷!」
待杨过让府中的下人退去后,萧裕便上前躬身一礼道。
「萧大人今日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杨过对萧裕虽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显得格外冷漠,毕竟萧裕原本是契丹人,是当年金国大败辽国后,俘虏归顺的辽人,且不说对方卖国求荣又多可耻,至少他对自己还算客气,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杨过如今诈降,一些态度上的转变,自然要识微见远,方能不露破绽。
萧裕道:「小公爷,在下此次前来,是有一事要与小公爷禀报。」
「坐下说吧!」
杨过让他坐下后,摆了摆手,屋外侍候的阿里白就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在为二人添置了一杯热茶后,又一言不发的离去。
萧裕将杨过的变化看在眼中,不由得大感欣慰,接过杨过递来的茶杯,连声道谢。
抿了一口茶水,萧裕说道:「在下今日冒昧前来,是从宫中得知一个有关您的消息,这才不得不跑这一趟。」
因为萧裕现在还是海陵王的下属,在面对杨过时,也不敢自称属下,而杨过如今并无官职在身,他便是连下官也无法自称,只能学着江湖人的口吻,自称在下。
当即,萧裕便把自己所知的消息,尽数告知于杨过。
原来,是完颜亮昨日班师回朝时,与熙宗皇帝达成了一个协议,起初,完颜亮是想借着此次功绩,给杨过向熙宗皇帝封讨官职,而熙宗皇帝却以杨过回归宗室的时间尚短,又并无功绩的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面对熙宗皇帝的有意糊弄,完颜亮自是有些不甘心,于是便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向熙宗皇帝举荐,让杨过代表宗室,去和清廷的宝亲王商议结盟一事。
听到这,杨过直接就愣住了,想到大金的中都和大清的盛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相距何止千里之遥,这结的哪门子盟?
后来在萧裕的解释下,杨过这才知道,原来宝亲王一早就和大金有所勾结,届时大金还是能与蒙古相抗的强国,面对宝亲王提出的结盟一事,自然是嗤之以鼻,直言,若是宝亲王愿意带着一众手下归顺大金,或许大金还能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们。
宝亲王早有称帝之心,岂可屈居人下,于是乎,有关结盟一事,便被无限搁置。
虽然双方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但却不算紧密,直到大金被蒙古打得节节败退,战场失利,这才想起了宝亲王。
想到大金国势渐危,若是仅靠大宋出兵增援,实非长远之计,于是在宗室和朝中大臣的一番商议之下,决定答应宝亲王的结盟一事,并助其对付康熙,坐上大清皇位的宝座。
届时金清结盟,于两方呼应,再威胁大宋派兵支援,乘势而起,说不定还能将蒙古赶出中原。
由于金清本是出自同源一脉,若非当年完颜氏和爱新觉罗氏的两方首领意见相悖,使得爱新觉罗氏的首领努尔哈赤愤而离开女真族,同样创立了一个「大金」出来。
不过努尔哈赤创立的大金,却被人称为后金政权。
一直到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将原本的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更改国号为「清」,这才算是真正与大金区分开来。
有着这层关系在,宗室之人也不怕宝亲王事后反悔,且不说有着盟约在,他们更是还有共同的敌人「蒙古」,是以看到了振兴完颜氏希望的他们,此刻也迫不及待的想与宝亲王联盟。
听到萧裕的话,杨过心中大为震惊,一来,是没想到这个世界竟将相隔不知多久的金清两国之间的关系给联系了起来,再者就是,宝亲王居然早在康熙继位之前,就和大金有所勾
结。
只不过金国当年自视甚高,看不起对方,如今栽了跟头,又想起了对方来,果然打脸或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但让杨过疑惑的是,为何在康熙幼年时,宝亲王不趁机争夺皇位,却等到了现在康熙羽翼渐丰时,才想起此事来,这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吗?
关于这件事,杨过问起萧裕,而萧裕也说不知,只道熙宗皇帝已经答应了完颜亮的请求,待七日后,杨过就会代表宗室,去和宝亲王谈判,商议结盟之事。
而此事明显是个闲差,若是谈成,自然是大功一件,而且根本不会有失败的可能,哪怕如今大金形势不比当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宝亲王在面对谈判时,还是会做出极大的让步。
杨过到时候要做的事,就是将大金的利益最大化,然后签订盟约,促成此事即可,谈不上有何难度。
并且杨过是代表宗室前去,到了盛京,宝亲王自然会热情接待,还能发一笔横财,这不止是一个闲差,还是一个肥差,不知宗室之中,有多少人想去。
便是连魏王也十分心动,若不是熙宗皇帝不放心自己的最后一位子嗣出事,怕是代表宗室的人选,也就非他莫属。
后来,还是完颜亮靠着自己的人脉,才将这肥差揽下,大方的送给了杨过一个白白立功的机会。
正因如此,萧裕对完颜亮也是感激的五体投地,毕竟他最是希望杨过能继承赵王一脉,在金国有所作为,完颜亮如此慷慨解囊,岂能叫他不记恩?
说到这,萧裕还连连劝告杨过,日后登临高位后,一定不要忘记了海陵王对赵王一脉的提携恩情。
杨过暗暗心惊完颜亮这厮竟如此下得本钱的拉拢自己,又是送公主,又是派一个人人羡慕的肥差给自己,说实话,若不是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话,杨过还真有可能被对方感动。
尤其是清国那种地方,官员上下沆瀣一气,***之风愈盛,他在陪韦小宝去山海关时,就已经充分见识过了。
想不到,如今自己竟又要去一趟盛京,相信光是收礼,都能让他收到手软,只怕不比韦小宝在平西王府收的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