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切从大唐双龙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 功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己偷袭不成,反被对方打成重伤后,成昆便好似惊弓之鸟一般,不愿在密道中再做停留,直接一路逃窜。

    至于徐子义一招重伤成昆后,本来不愿继续深追,因为他知晓自己至阳掌力的威力。

    正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至阴掌力可以伤人,至阳掌力自然也可如此。

    成昆修为纵然可傲视倚天武林一众高手,可与徐子义比起来仍有巨大差距。

    这至阳掌力一催,成昆纵然侥幸不死,可一日未解至阳掌力,便一日要遭受至阳掌力侵袭的痛楚,足以让他生不如死。

    大唐之中,“影子刺客”杨虚彦乃是魔门“补天阁”的传人,可被他挨了他至阳一掌,也只得仓皇逃命。

    比起武功来,成昆自然是更是更胜一筹,可若比起传承来,成昆就未必超得杨虚彦了。

    就在成昆仓皇逃遁后,随后徐子义便在一处密道中发现了成昆所藏匿的火药,细数一下大致也有四五十桶之多,这些火药虽然不少,可想要凭此炸毁光明顶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过细想一下,光明顶远离人烟,就算成昆知晓其中密道隐秘,可有些道路崎区难行,就算是有武功在身也是如此。

    成昆能在光明顶密道中积攒下数十桶火药,已算是他手段了得。

    如此多的火药,用来炸毁光明顶自然是办不到,可若是提前埋藏在一点,待到旁人经过点燃,除非这人真是金刚不坏不然连渣都剩不下。

    看到这儿,徐子义也不禁大感成昆心思的歹毒,同时也为明教一脉相承易遭他人火药招待的传统感到好笑。

    笑傲之时,明教由于受到朱元章打压,剩下余众化名为日月神教,然而在与华山派争斗比试,最后还是遭受暗算。

    被人用化掉炸断后路,将魔教十大长老生生活埋在比武的洞窟之中。

    一想此处,徐子义也不禁摇头。

    稍稍费了番功夫,将这数十桶放置于一处密道的尽头引燃后,伴随轰隆一声巨响这才暂且解除了地底的威胁。

    解决完地底的后患后,徐子义便原路返回,这一次他心无旁骛耗费不到两个时辰,便一举将“乾坤大挪移”的心法从第五层练至第七层之境。

    原来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是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

    原着中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蓄的力道已是当世无人能及,只是他未得高人指点,使不出来,这时一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突发,沛然莫之能御。

    而徐子义却不尽然,他所学武功可谓一个“博”字,精通诸般武学之妙,习得乾坤大挪移后,无疑是如虎添翼。

    这门心法所以难成,所以稍一不慎便致走火入魔,全由于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副。

    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

    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力不足。

    历代明教教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可惜无论他们多么雄才大略,天资不凡,可最后都碍于内力受限,最终无法跻身乾坤大挪移至高之境。

    唯独徐子义是个例外,他内功造诣极深,哪怕是在大唐之中也只有寥寥数人能与其相比。

    只不过当徐子义一蹴而就将乾坤大挪移练至第七层之境时,却察觉第七层心法的奥妙之处,又比第六层深了数倍,一时之间实是难以尽解。

    好在他精通医道脉理,遇到难明之处,以之和医理一加印证,往往便即豁然贯通。练到一大半之处,勐地里气血翻涌,心跳加快,察觉有异后,徐子义便暂且放下了修炼。

    徐子稍作定神,再从头做起,仍是如此。自练第一层神功以来,从未遇上过这等情形。

    接着便尝试跳过了这一句,再练下去时,又觉顺利,但数句一过,重遇阻难,自此而下,阻难叠出,直到篇末,共有一十九句未能照练。

    此时此刻,徐子义终于察觉出这第七层经文心法有异。

    若按照它上述经文强行修炼,最后也只会落得走火入魔的结局。

    如今徐子义武学造诣足以开宗立派了,因而只是琢磨一番上述经文后,发现其中经文似是而非,充斥着自相矛盾的地方,明显存在歧义。

    见到徐子义忽然停下来,一旁的小昭不由好奇道:“公子你为何不修炼下去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徐子义澹然解释道:“这第七层心法有误,若要强行修炼只会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

    听到这儿,小昭明显更是好奇道。

    “前六层的心法你可以记住,至于第七层在我没有补全之前,前往勿要修炼!”

    看出小昭的好奇,徐子义随手便将手中的羊皮纸递给了小昭,随后认真叮嘱道。

    闻言小昭脸一红,心中一暖的同时,接着说道:“小昭武功低微,想必根本练不成这门武功!”

    “你无需贬低自己,若是旁人自然无缘得窥乾坤大挪移的精妙,可以你的聪慧定然可以参透其中精妙!”

    见到小昭如此谦虚,徐子义却是摇头道。

    不同于黄蓉这等天之娇女,生来就没能感受他人温暖,便早就了小昭素来低调的性格。

    实则她的天资极高,精通易八卦不说,还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原着中小昭在绿柳山庄中还依据阵法指挥五行旗,足以彰显出她极为精通五行八卦之道,在武当山三丰真人传授太极之秒时,张无忌一时也是难以领悟其中奥妙。

    就连白眉鹰王与杨逍二人也不过是稍稍明白一点其中奥秘,可小昭却早在张无忌之前就提前洞察太极之秒。

    因此在张无忌与八臂神剑方东白比较剑术时,小昭便主动上前送上一把木剑。

    看似举动滑稽,实则却暗藏深意,就连三丰真人也少有笑道:“是木剑?老道这不是用来画符捏诀、驱邪捉鬼么?”

    这是为何?

    是以太极剑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正是太极剑法的精奥。

    因此徐子义这才说小昭的资质不俗,只可惜未曾得遇名师,不然以她的资质足以赶超张无忌。

    “不过这乾坤大挪移,不得私自传授他人,包括你的母亲!”

    徐子义最后又似是想起了什么,又转而回头叮嘱道。

    “公子,小昭记住了!”

    听到徐子义特地的叮嘱,小昭也连忙乖巧点头。

    见到小昭乖巧点头,徐子义也不必多言,接下来他的视线便转而放在阳顶天夫妇的遗体上。

    之前为了引蛇出洞,徐子义并未先将二人遗体入土,反而直接修炼起了乾坤大挪移。

    如今一切事毕,自然要助二人遗体入土为安。

    石室内并不乏兵器,徐子义便以此替二人挖掘出了墓穴,就在准备将二人安葬之际,却听小昭忽然道:“公子,这里还有一封信!”

    闻言,徐子义眉头微微一动,接着他便接过来一看,见封皮上写着“夫人亲启”四字。年深日久,封皮己霉烂不堪,那四个字也已腐蚀得笔划残缺,但依稀仍可看得出笔致中的英挺之气,那信牢牢封固,火漆印仍然完好。

    看到这儿,小昭道:“公子,看来阳夫人还未来的及拆开,便已自杀。”

    听到这儿,徐子义却不禁摇头。

    小昭不清楚当年的内情,可是徐子义却是心知肚明,这位阳夫自知有愧,便自杀谢罪,到不能说她毫无廉耻,只是白白耗费阳顶天一番苦心,也让明教自此由盛转衰,实在令人唏嘘!

    小昭道:“公子,不如将它拆开来瞧瞧好不好?说不定阳教主有甚遗命。”

    “我正有此意!”徐子义闻言缓缓道来。

    接着徐子义便当着小昭的面轻轻拆开封皮,抽出一幅极薄的白绫来,只见绫上写道:“夫人妆次:夫人自归阳门,日夕郁郁。余粗鄙寡德,无足为欢,甚可歉咎,兹当永别,唯夫人谅之。

    三十二代衣教主遗命,令余练成乾坤大挪移神功后,率众前赴波斯总教,设法迎回圣火令。

    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

    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

    圣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华明教即可与波斯总教分庭抗礼也。”

    “今余神功第四层初成,即悉成昆之事,血气翻涌不能自制,真力将散,行当大归。天也命也,复何如耶?”

    “可惜阳教主一番苦心!”

    看到最后,阳顶天明明早已知晓其夫人与成昆私通之事,却在信中丝毫不愿提及半分,可谓是全然顾及了自己夫人的情面。

    只见下面继续写着:

    今余命在旦夕,有负衣教主重托,实为本教罪人,盼夫人持余亲笔遗书,召聚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行旗使、五散人,颁余遗命曰:‘不论何人重获圣火令者,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眼者杀无赦。令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处分本教重务。

    看到这儿,徐子义又不禁摇头。

    谢逊如今身陷海外冰火岛之中,又身负中原百余条人命,仇家遍地,自保尚且不足,自然担当不起这教主之位。

    对此,徐子义自然不用担心有人会选择拥立此人!

    最后是一行小字:“余名顶天,然于世无功,于教无勋,伤夫人之心,赍恨而没,狂言顶天立地,诚可笑也。”

    在书信之后,是一幅秘道全图,注明各处岔道门户。

    看完手中阳顶天生前遗笔后,徐子义不由大感这位阳教主的一片苦心,只可惜最后功亏一篑,余力不支便提前而亡,

    接着便这信将收进怀中,有了此信他自然便可向杨逍等人证明。

    “小昭走吧,杨左使等人恐怕在外面也等得急了!”

    说道这儿,徐子义便出手挽住小昭的右手,缓步向前走去。

    感受到自己的小手被徐子义紧紧握在掌心,小昭俏脸不禁微红,可她这时仍羊装平静,只是轻抿嘴角缓缓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