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底下的事情,许是九成九都是这样,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去岁骤然得到了这件五色玉炉的时候,楚维阳曾经对此寄予厚望,当初是只是初次祭炼运用这五行宗的古宝,便从中汲取来古之先贤所存留的真正浑厚底蕴,使得楚维阳的五行遁法真正抵至最为原本时的模样,曾经为楚维阳的修法正本清源。
而那尤还只是这五色玉炉浑厚底蕴的九牛一毛。
再后来的时候,楚维阳复又从五行宗道子那里,得来了一枚同样为古宝的五色玉符,仅此两件宝器,昔日时楚维阳曾经将之视为真正的至宝,早早地便曾谋算过,待得抵至丹胎境界的时候,便用这两件古宝的底蕴来为自己炼法。
寻常人修持丹胎境界,除却每一炼极致时的蜕变与升华之外,余下的尽皆是打熬修为、以己身著录书经的漫长年月功夫。
而若是有着这古宝中的浑厚底蕴,许是能够教楚维阳以身融五行,与宝器底蕴浑而为一的方式,在丹胎境界上走出炼法的捷径来,旁人需要年月功夫,楚维阳许是仍旧能够依循着往昔时的进境勇猛。
可是连楚维阳自己都未曾料想到,他自洞入丹胎境界之中后,一朝洞见真形道途,开启古圣宗试炼地,进境未免过分的勇猛了。
不仅仅昔日里诸般的思量与计划尽皆被推倒重来,连带着这两件古宝也被遗落在了一旁,长久而再无用武之地。
直至此刻。直至楚维阳接连跨过一道又一道修法的凝练,抵至到楚维阳法门的根源领域,抵至楚维阳真正底蕴最为浑厚的中脉范畴之中。
一面是五脏脉轮,一面是五毒五灵凝练。
这两件古宝本就是同源而出,并且尽皆囊括于五行之中,本身便是此亦可,彼亦可的选择。
但是在玄冥丹鼎之道,在五脏脉轮的这一道之中,楚维阳所选择的与此道的真形图所相“人器合一”的则是那樽山河簋。
为取形与质各个层面最大程度上的贴近,楚维阳无从找寻五色玉簋,索性便将这五色玉炉熔炼人其中去。
这会儿,熊熊烈焰包裹着那樽五色玉炉,到了楚维阳如今的修为境界,哪怕只掌握有原本的五行遁法,而无任何古五行宗关乎此道的辅修法门的帮助。
但只是纯粹依凭这五行之道的符箓篆纹的显照,楚维阳便生生凭借着道法义理的交织与共鸣,焕发了玉炉本源和底蕴的活力与灵光!
古宝满蕴灵韵,骤然被外力所炼化;与楚维阳于其本源底蕴的灵光和活力先一步相牵系,继而将两件宝器“合二为一”。
自然是后者显得更为轻易太多太多。
而且,这一刻,不仅仅有着楚维阳的法印裹挟着他的道韵,自五行遁法着手,以无上义理贯连着宝器的本源,几乎同一时间,那原本早早的便悬浮翠玉焰火之中的山河簋,此时间赤红与澄黄交错而成的明光冲霄而起,几乎顷刻间,便将五色玉炉的身形所淹没。
以所熔炼成铁水铜汁的无上宝材为贯连,霎时间,繁浩的符箓篆纹尽皆显照,徜徉在那赤红与澄黄的铁水铜汁之中,从山河簋中生发,复又灌涌入五色玉炉中,最后又若光雨般洒落,复归山河簋内。
一息,两息,三息……
终于,良久的时间过去,伴随着楚维阳长久时间的熔炼,再看去时,原地里唯赤红与澄黄二色明光裹挟着诸般符箓篆纹纠缠、兜转、回旋在翠玉焰火之中,似是没有了山河簋的景象,更似是没有了五色玉炉的形与质。
而紧接着,楚维阳仍旧一面蕴养祭炼着,一面仍旧在有条不紊的依照某种次序,间隔而有韵律的吞用着宝药丹浆与大药菁华。
驻足在而今的境界之中,楚维阳一面是在重塑着昔年时的胃囊丹鼎和《五脏食气精诀》的根基,一面是在以纯粹的浑厚药力与灵韵推动着自身的修为境界更上层楼。
虽然还不是谋划里面涉及到五毒和五灵的第五炼的道途修持之中,但是五行之道博大精深,其道法本身便是有所相互共鸣与印证的。
此刻,伴随着楚维阳修为气机明晰兼且稳定的狂涨,连带着楚维阳所驾驭显照的翠玉焰火也似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随着楚维阳修为的狂涨而一同愈演愈烈起来。
而也正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愈发炽热的无上法焰的熔炼下,渐渐地,那愈见得浓烈的灵光之中,原本的赤红与澄黄颜色一点点消隐了去,纯粹的、古拙的五色灵光开始从中焕发,将铁水铜汁的外象隐没了去。
再看去时,一切浑似是尽皆不存,焰火内里唯混朦的五色光团,以及光团之中不断相继交替涌现的五色符箓篆纹。
这是从器道的诸般法门之中从不曾有存在的一步,自古以来,形与质俱全方位宝器,从不曾见到这般不注重形的蕴养,反而只一味养炼其质的。
可偏生瞧见了那五色灵光之中符箓篆纹的尽皆显照,原地里的楚维阳反而甚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电光石火间,楚维阳将手中饮尽的空玉瓶一收,手腕再一转的时候,便已经自掌心之中显照着一般无二的五色灵光,捏成宗师印朝着翠玉焰火以及其中的五色光团印去。
这一道法印打落的同一时间,同样的符箓篆纹从楚维阳的身形上洞照开来。
宝光映照满室透亮。
可是偏生下一瞬,当诸般华光尽皆消隐去了的时候,原地里,没有了楚维阳,没有了翠玉焰火,更没有了那内里兜转的明光。
而在形而上的领域之中,楚维阳的身形却倏忽间显照。
这分明是真正形而上的领域,但是五色符箓显照的同一时间,一轮明黄圆轮包裹着那《道童图》悬照,进而两道各不相同的符箓篆纹相继涌现,生生在这玄虚的领域之中,将楚维阳的身躯切实的支撑起来。
只是再看去时,在楚维阳的面前,那焰火之中原本包裹着的灵光本身都在一同消隐黯灭去,幽暗寂无的形而上领域之中,一切有相尽皆无相,能够显照的,唯有那浑似是在不断的兜转之中趋于无序的符箓篆纹。
而也正是此时间,楚维阳出手了,繁浩至极的五色明光从他的身上洞照,进而牵引着、梳理着。
渐渐地,原本的朦胧兼且无序之中,愈来愈多的符箓篆纹开始依照某种无上义理的道韵相互交织与共鸣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在诸般符箓篆纹纠缠的最深处,原本黯灭了去的符箓篆纹又重新涌现,伴随着那原本篆纹的交织与共鸣,不断地在法印的打落过程之中,显照出更多的符箓篆纹来,参与入其中。
直至某一瞬间,当最后一道灵光本身也化作了最后一道的符箓篆纹被牵引入了某种徜徉洞照的无上义理的道韵中去的时候。
再看去时,浑如楚维阳切实的具备了身形一般,那符箓篆纹紧密的交织成了山河簋的模样,进而在楚维阳的养炼过程之中,五色明光重新从中流淌开来,乍看去时,浑似是一樽凝练的山河簋便这样浮现在了楚维阳的面前。
但是楚维阳明白,这一切如今尤还是纯粹“质”的领域,但楚维阳已经彻底的完成了炼法的过程。
下一瞬间,道人双手捏着莲花法印,缓缓地推出时,旋即,身形上有着五色明光洞照,顷刻间裹挟着那山河簋,从形而上的领域之中走出。
入得现世的闪瞬间,霎时便是漫天的五行元气在某种无上意蕴的牵引下朝着楚维阳的身前疯狂灌涌而去。
而也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一点点的,有着变化开始生发,起先时,只是其上流淌的明光的消隐,紧接着,则是那些繁浩至极的符箓篆纹浑如真形图录变换成楚维阳的身形一般,从纯粹的“质”转化成了形与质兼具圆融的状态。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转化过程之中,无法估量的无上宝材被得以熔炼为一,真正的不分彼此,而且同样的,也正是依照这样的方式,昔年只水火两相的山河簋,在这一刻兼具着完整而且圆融的五行之道。
从最一开始的时候,楚维阳便明白一个道理,五行黑金得到的过程几乎无法再被楚维阳复刻,一来没有昔日那样巧合的机缘造化,二来也没有五位五行宗的道子能够教楚维阳控制着“血祭”。
想要复刻类似的经过,纯粹从“形”的层面几乎已经无法做到。
于是,楚维阳也只好从“质”的层面去做到,正好,修持着真形道途的楚维阳,实在是太过于熟稔着那玄虚兼且形而上的领域。
第一次,楚维阳发觉到这一形而上的领域,不仅仅适合着斗法的攻伐,实则更适合着诸般辅助修法的修持,不论是自身的养炼得以在此间以符箓篆纹的形式显照,连带着而今的器道,可以随之而推演去的丹道……
太多太多的妙用得以继续阐发。
而也正此时,当最后一抹符箓篆纹的灵光也消弭在了那五色圆融的温润如玉的灵光之中的时候。
一如昔年一般泛着墨玉般水润灵光的山河簋便这样显照在了楚维阳的面前。
而也正是瞧见这樽山河簋的闪瞬间,某种似是已经被楚维阳所忘却的饥饿感觉却无端的隔着岁月光阴,在这一刻将楚维阳的心神所贯穿。
没来由的饥饿感觉教楚维阳先是手足无措,继而蠢蠢欲动。
最后,当这种被焕发的古老情绪在愈演愈烈间抵至巅峰的时候,楚维阳终于猛地一张口,紧接着,原地里,山河簋倏忽间化作了一道宝光,直至跃入了胃囊丹鼎之中。
顷刻间,那原本显照的“形”似是再度褪去,但是另一个层面的“形与质”却在紧密牵系着的过程之中,逐渐的不分彼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