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津门诡事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 小西关猛鬼案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韩大胆儿每天巡逻办案,最近界面上比较太平,没什么大案子,只是顺手抓了个卖洋货的。这小子在南门外摆地摊,兜售从土耳其黑海,趸过来的洋破烂,什么瓶子罐子一大堆,结果有罐子蜜糖,不知道是长毛了还是坏了,吃死了人,结果这家人到三所告状,高宝生就带队把人给逮了。其他顶多就是有个打架斗殴的,报案被行骗的,除此之外也没什么案子了,日子过得也比较清闲。

    说话这两天眼看就要到八月节了。天津人管端午节叫五月节,管中秋节就叫八月节。八月节是传统的团圆节,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饼,就是月饼。此时秋高气爽河蟹正肥,天津人好吃,最爱吃就是海货。正所谓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说的就是每年河海二鲜下来的季节,天津人就算家里没钱,到当铺当点衣服被子,也要凑俩钱吃一顿海货。说的虽然夸张,可足见天津人对海货的喜爱。这说的海货就是河海二鲜,对虾、螃蟹、黄花鱼什么的。

    早年天津卫最有名的四种美食,就是金丝韭黄、寒冬铁雀、金睛银鱼、掐窝紫蟹。

    韭黄也称为黄韭,是清同治年间,芥园一个姓朱的菜农在地窖中,让韭菜隔绝阳光培育而成,十天半月就能收获一茬,深冬初春时口味最佳。都说韭黄大补,韭黄炒鸡蛋味道更是绝佳。

    铁雀就是麻雀,又叫家雀(念出来得叫“家巧儿”)因为被捕获后,常不吃不喝撞笼而死,人们认为其心智如铁,所以称其为铁雀。寒冬时铁雀羽毛丰厚肉铺肥嫩,天津人常用卤、炸、熏、酱、溜等方法烹调,其中以“炸溜铁雀”最为美味。

    银鱼这东西不少地方都有,但天津的银鱼与众不同,秋冬时成熟的银鱼从海里游到海河三岔河口附近产卵,银鱼的眼圈此时由银色变为金色成为金睛银鱼。明朝中叶“卫河银鱼”就已经是皇贡了。银鱼肉带有黄瓜香气,冬三九的银鱼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再配合紫蟹做成“银鱼紫蟹煲”味道可说天下一绝。

    紫蟹生在胜方,长在海河,这东西小的赛纽扣,大的似银元。揭盖蟹黄呈猪肝紫色,因而得名紫蟹。煮熟后为橘黄色,味道极其鲜美。紫蟹早年就是皇贡,是满汉全席冬季燕翅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六月里的掐窝紫蟹,蟹壳刚换,薄如纸皮,便称之为“油盖”,旧时吃紫蟹还有“七尖八团”的讲究。七月要吃长脐,就是尖脐的公蟹。八月中秋前后,则要吃团脐的母蟹。

    此时正是临近八月节,河蟹肥美,正是吃紫蟹的好时候。

    韩大胆儿最爱吃螃蟹,尤其是紫蟹。他家里有钱,每年一到时节,不免要好好解解馋。今儿正好赶上他轮休,晌午饭家里专门给他做了“酸沙紫蟹”。就是用葱丝、姜丝、干红辣椒丝炝勺,经基本调味,或蒸或煮,然后浇上卤汁而成。口味酸、甜、沙口,略咸微辣,故称酸沙。韩大胆儿除了冬天的“银鱼紫蟹煲”最爱吃的就是这道“酸沙紫蟹”。

    菜端上来,还没动筷子呢,就听见大门外“啪”“啪”“啪”三声叩门轻响。韩大胆儿起身去开门,心里还想,也不知是谁,这么没出息,专赶饭口上门。

    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仨人,前面的是队长高宝生,后面还跟着俩不认识的人,一个人年纪和高宝生差不多,三十多不到四十,长得长脸短须,细眉毛小眼睛,梳着大背头,擦了一脑袋发油,锃光瓦亮,苍蝇落上面都得摔一溜跟。另一个是个小胖子,长得白白胖胖,脸上肉嘟嘟的小鼻子小嘴,跟杨柳青年画上抱金鱼的胖娃娃赛的,年纪看着和韩大胆儿差不多。

    韩大胆儿一看是高宝生领着来的,就赶紧让进屋里,正赶上饭口,就请这仨人一起啊用饭。高宝生本想推辞,可那小胖子抬头一看桌上的紫蟹,哈喇子都快留下来了,直往肚子里咽唾沫。大背头也不客气,说了句什么“却之不恭”,就直接上桌坐了。

    这顿饭,高宝生直拿眼列大背头和那小胖子,这大背头却权当没看见。小胖子可不见外,桌上饭菜就跟倒土箱子里赛的,全划拉他嘴里去了。一大盘子酸沙紫蟹,让小胖子一人就干掉一大半。韩大胆儿爹妈一看是儿子上司带来的,也不好说什么,只不过越看这大背头和小胖子越是厌弃。可韩大胆儿他爹毕竟也是买卖场上的人,为人有城府,还是带着笑,一个劲儿地给高宝生几人布菜。席间经高宝生介绍,老两口倒是对着大背头的身份另眼相看。

    这个大背头,原来是天津警察厅“常厅长”派下来的“专员”,姓梅,叫梅本生,被人叫连了就成了“梅本事”。人如其名一点本事都没有,破案全靠手下,领功倒是一流。他这个人出了名的功劳他领,黑锅人家背,所以没有人愿意在他手下做事。

    梅本事这次被派下来当专员,是要督办一件刚发生在小西关监狱的——猛鬼奇案!

    老时年间天津卫桥多,关也多,像是北门外有个北大关,以前就是收税的钞关,之前提到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其中一个就是钞关浮桥,也叫北大关桥。旧时还以北大关为分界分为关上、关下。

    还有小关,就在金钟河上贾家大桥旁边,旧时是收盐硝税的。因“硝”“小”同音,又比北大关小,所以称为小关。还有在常关胡同所设立的固定税关“常关”。再有就是西门外的小西关。

    早年天津老城西门外曾经设关收税,所以得名西关,因西关比北大关小所称为“小西关”。其实一提小西关,老天津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收税的关口,而是监狱。

    老时年间总有家大人吓唬孩子“不听话给你送小西关去”,这里说的小西关就是小西关监狱。

    1902年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到日本考察监狱体制,后来1904年就在天津设立了“天津习艺所”,就是天津监狱的前身。当时是让犯人在此学习手艺和技术,来改造犯人,让他们给社会做贡献,所以称为习艺所。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将习艺所改名“天津监狱”。没过几年又改成“直隶第一监狱”。到了民国17年,国民政府又将其改为河北省第三监狱,但天津卫的老百姓还是称其,小西关监狱,或者直接叫小西关。一说小西关,基本上说的就是监狱。

    小西关附近除了有河北第三监狱外,还有个掩骨会和白骨塔,所以流传着不少鬼神精怪的传说。

    明朝末年,天津西门外是一片乱葬岗,埋葬了不少外地平民的尸首。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姓靳的大户在此建立“育黎堂”专门收养年老男女和病体残弱之人,是个慈善堂所在。

    育黎堂仅收活人,死人仍无人问管,继续在西门外胡乱埋葬。埋尸大多用薄皮棺材,俗称“狗碰头”。因为埋得不深,常有野狗刨出棺材,用头撞破棺盖,争食尸体骨肉。当时西门外,白骨喧天,惨不忍睹。乾隆年间,天津士绅“华龙藻”联合志同的士绅上书官衙,获批开出一片官地,设立掩骨会。此后有专人收敛无主尸骨掩埋。

    至于白骨塔,也是乾隆年间修建的,此塔即供神又埋骨,是一座灰砖搭建,八角六级的宝塔。外形与杭州六和塔相仿,高仅有二丈许,塔身中空,下层有个门洞。内部供奉莲台观音像,也有些人看不出是什么神像,便称其为白骨娘娘。

    后来周围地方渐渐也称白骨塔,白骨塔就逐渐成了个地名,清代到民初,这里一直是杀人刑场,百姓每闻此地,便觉毛骨悚然。

    老时年间四月初八是“城隍爷赦孤魂”,老百姓供奉城隍爷,百姓找人扮作夜叉鬼差和孤魂野鬼,鬼差拿着钢叉,在荒坟野冢间追逐驱赶野鬼,称之为“赦孤”,地点就在白骨塔附近。

    所以掩骨会和白骨塔这两处埋骨之所,经常传出些灵异精怪的故事,像是什么“白骨尸魔”、什么“鬼娶亲”、还有“宝塔镇妖”什么的……老百姓每每提及此地,总觉阴森可怖,脊背发凉!

    前几天,小西关监狱发生了一起抽肠割喉案,因为是在监狱里发生的,所以一直对外保密,案情十分棘手难以勘破。

    接着监狱里就传出闹鬼传言,说当年天津卫大水,冲毁了白骨塔,镇压在塔下的五个冤魂恶鬼,趁机逃出宝塔镇压,但却被小西关的风水形势震慑,囚在了监狱里。

    因为小西关监狱当年建造时,就是专门找高人设的一个“困龙局”,专门为了镇压身上戾气极重的囚犯。甭说白骨尸魔,就算是九天神龙都得被这格局困住。可谁知道今年赶上九宫飞星,二黑星飞入中宫,二五同宫,五黄二黑之气助长五个冤魂猛鬼的阴气,要借着五条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人的性命,冲开监狱的困龙局,逃出生天。

    没想到,还没过几天,监狱里果真就又出了一起开膛挖心的离奇命案。警察厅厅长震怒,下令严查此案。可下面所有人你推我,我推他,没一个人敢接手。厅长就指派了一个人做督办专员,下来查清此案。此人正是梅本事!

    今天高宝生领着梅本事突然到访,就是想请韩大胆儿去协助勘破此奇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