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天地有正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四年,距离上次上元节夜游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来到了贞观十五年,李治也长到了十二岁。

    这四年来,不断地练习孙思邈留下的“五禽戏”,而李治又对那套“秦家拳”情有独钟,十二岁的李治,身高已经快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李世民也证实了自己心中的猜测,只是出于保护儿子的考虑,这件事情的真相,就只有他和皇后长孙无垢两人知道。

    而陪着李治一同夜游的程家兄弟和秦氏昆仲,甚至都不知道那晚李治到底写了些什么,即便听到了有关于“小才子”的传言,也没有想到李治的身上。

    八岁那年,李治被老爹安排进了国子监,同皇族子嗣一起,按部就班的进学,却又不让他在人前显露自己那一笔字。

    在外人看来,李治还是那个李治,“天漏之体”依然无法修文练武。

    而不断蹿升的身高,和日渐健硕的身材,有秦叔宝这尊大神在背后站着,也都知道李治“迫于无奈”,还是选择了军中的“锻体之术”。

    这样的“锻体之术”,只修皮肉和筋骨,与内力无关,就算你将它练到了极致,也永远摸不到先天的门槛。

    “雉奴,近亲之间成婚,真的会像你说的那样可怕吗?”

    自从李治无意间在爹娘面前,描述过近亲成婚的危害后,长孙无垢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向李治来求证了。

    对于这件事情,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一开始也没有太在意。

    自古以来,姑表亲、两姨亲多的是,除了忌讳同宗间的婚配,亲上加亲反而是人们极其推崇的事情。

    可惜,李治的话就像一根刺,扎进了帝后二人的心里,悄悄地命人到百姓中去求证。

    结果发现,正如李治所说的那样,“近亲”成婚后,生下来的孩子确实出现了不少畸形和怪病现象。

    如此一来,对于长乐公主李丽质和长孙冲的婚事,长孙无垢就犹豫了起来,借口长乐的“气疾”原因,将婚期又向后推迟了四年。

    这样头疼的事情,自然轮不到李治来操心,他却也有他自己的烦恼。

    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五年了,按照“历史”中记载,长孙无垢和秦琼,都是没能活到这个时候的人,难道是哪里出了纰漏吗?

    李治一直想做一个低调的人,就拿练武来讲,如果按照这个世界的划分,早在去年他就突破到了先天境界。

    尤其是那套“秦家拳”,三十六路打完,李治浑身的汗毛孔都是通透的。

    他越来越喜欢这套拳法,潜意识中让他觉得,恐怕这套拳法大有来历,只是连秦琼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而已。

    而更让李治感到诧异的,反而是那套他认为只能用来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这是那本“五禽戏”册子上的开篇之语,结尾没有署名,也不知道这个“吾”指的是哪位先贤?

    顾名思义,“五禽戏”就是仿照五种动物的体态和行动,让人进行身体的锻炼。

    到了先天境界之后,李治再修行“五禽戏”,却总是让他产生一些幻觉。

    比如,在修行“虎戏”时,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李治竟然觉得他已经不再是李治,或者说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正在变成一头猛虎,要不是灵台中尚有一丝明悟,李治都顾不得身处皇宫之中,要昂首咆哮了。

    而修行“鸟戏”时,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练至投入时,李治也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大鸟,双臂一展如同两翅,轻轻一扇便能腾空而起……

    事实上,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李治真的就单腿站在了“丽政殿”的殿脊之上。

    如此高达三丈来高的殿脊,自己是怎么上来的?

    发生了几次这样的怪异事件之后,李治不敢再修行“五禽戏”了,至少他不敢在皇宫里修行了。

    而且,突破到先天境界之后,李治的饭量再次猛增,他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就能够吃掉那么多?

    尤其是变得爱吃肉,几十斤的烤全羊,他一高兴都能自己完全搞定了。

    这让李治有些哭笑不得,觉得也许不是自己穿越到了李治身上,而是那位“二师兄”穿越到了自己身上吧。

    因为要去国子监读书,李治去秦府的次数也少了起来,却也是他唯一造访的府邸。

    不明白秦琼是怎么想的,居然把他的小儿子秦怀玉也塞进了国子监,美其名曰给晋王殿下送一名书童。

    “晋王殿下,这首‘如梦令’真是你写的吗?堪称绝世之作也,只是平日里怎么没见你写过其他诗文呢?可惜了,就是这笔烂字实在是有碍观瞻啊——”

    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亲自主持的夏日内考,就在国子监的大堂内举行,每人针对夏日的景象做一篇诗文,可交上来的大多却是诗余。

    这样的变化也让李治有些始料不及,要知道大唐绝对是诗的海洋,随随便便在大街上拉住一个人,都能给你吟诵两句的。

    四年前李治的一首“青玉案”,没曾想一举将诗余的地位给彻底提了上来,在“平康坊”里,如果客人能够做出一首好的诗余,甚至都可以抵做过夜之资。

    前两年,李治仗着自己“年龄小”,一次次逃过了国子监的内考,没想到这次孔颖达居然将李世民和长孙无垢这对帝后都给搬了过来。

    李治看到难以幸免,索性就顺手又做了一次“文抄公”。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雉奴,你现在已经学会喝酒了吗?”

    听到当代儒家第一人孔颖达,居然如此称赞李治,长孙无垢也有些好奇,就顺手把李治的答卷拿了过来。

    然后,然后就冒出了一句“老母亲”式的担心之问。

    “雉奴啊,喝酒是早了点儿,不过你这字里行间,怎么透露着一股脂粉之气,难道你小子也跑到‘平康坊’去了吗?”

    好嘛,李治有些头疼,这都是什么爹娘啊?

    咱们这是在国子监,大家讨论学问的地方,您怎么就能想到“平康坊”去呢?

    早知道如此,我选那首铿锵有力的“夏日绝句”来抄多好。

    李治在心里嘀咕着,嘴上却不敢造次。

    “孔师,小子确不是修文的料,这笔字总也是练不好,要不您替小子写一副,让小子回去后好好地临摹一番?”

    孔颖达是当世大儒,现在又是李治的文学博士,孔老头先发问的,李治自然要先回答他才是。

    “嗯,孺子可教也!殿下这首‘如梦令’,论文辞当不在那首‘青玉案’之下。老头子今日也卖卖力气,就誊写一遍你这首‘如梦令’吧——”

    李治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孔颖达竟然真就答应了。

    这下子,连坐在一旁的李世民都不淡定了。

    李世民好书法,那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眼前这孔颖达的字,可不仅仅是书法那么简单。

    这可是“半步文道通神”的存在啊,也就是“半步大儒”的境界,毫不夸张地讲,他的字都能贴到家中镇宅去。

    李世民懂行,李治却不知道深浅。

    因为丹田中那柄诡异小枪的存在,让他这“天漏之体”得到了改造,才能够正常修炼武功,并且在短时间内突破到了先天境界。

    可是,对于文道的探索,他却迟迟找不到一点头绪。

    此时,早有侍者为孔颖达准备好了笔墨,老头子挽了挽袖子,四平八稳地站在桌案前。

    一支狼毫在他的手中,自上向下、缓缓而动,一首“如梦令”跃然纸上。

    孔颖达写的也是楷书,单论书法而言,要比众所周知的“初唐三大家”逊色了一筹。

    只见其用笔圆润、体势端正,十分接近虞世南的风格。

    同时,点画清腴圆浑,用笔沉着遒劲,结字平而不板,正而不拘,显得神采奕奕,气息清宛。

    可见,孔颖达虽学虞,却能自出己意也。

    李治却发现,孔颖达每每落笔之时,似乎有点点白光在笔尖闪烁,而收笔之后,像是有一股清气在整个纸面上蔓延,仿佛那些文字就是一颗颗跳动的黑色珍珠一般。

    这我这是又出现幻觉了吗?

    “好,好一笔行楷,冲远公此字,当得一字千金也——”

    李世民带头叫好,那贪婪的目光,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想据为己有。

    没想到孔颖达见了,竟再次提起笔,在一旁又写了一列小字。

    “赠晋王治临摹之用——”

    “哈哈,冲远公多虑了。雉奴、雉奴,你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过来感谢孔师的厚赐——”

    李治当年可以凭借一首“青玉案”轰动整个长安城,如今又出手一篇不次于“青玉案”的“如梦令”,却因为有了孔颖达的亲笔誊写,使得“如梦令”本身的关注度降低了不少。

    “雉奴谢过孔师,回去之后雉奴一定勤加练习,不辜负孔师的期望——”

    沉浸在思索中的李治,被李世民的喝声惊醒,急忙过来冲着孔颖达深施一礼。

    今日,李治才真正相信,原来文道修炼到一定境界,也能有如此神妙之处啊!

    李治恭恭敬敬地从孔颖达手中接过已经晾干的文稿,只是还沉浸在方才的回味中,却没注意到一旁那些羡慕、嫉妒的眼神。

    “九弟,你可要收好了,虽然不知道你从哪里得了首‘如梦令’,这可是孔师亲手所书,却算是无价之宝了。”

    魏王李泰抖动了一下他那胖大的身躯,任谁都能看出他满眼的嫉妒。

    “哈哈,青雀啊,虽然你是咱们兄弟中文道修行最好的,却也难以写出‘如梦令’这样清新脱俗的诗余吧?”

    “孔师爱其文辞,亲手书就不过是勉励一下雉奴罢了,难道你这个当哥哥的也会嫉妒小九不成?”

    李治还没有回嘴,坐在最前排的太子殿下李承乾,倒是站出来为李治辩解道。

    这二位之间的明争暗斗,李治要比任何人都清楚,尚有那位被李世民亲口夸赞“英果类我”的蜀王殿下,也在暗暗积蓄力量,不过年后已经被打发到封地去了。

    ……

    “雉奴,你如今练武到了什么境界?”

    “立政殿”内,宫灯已然高挂,李世民屏退了身边所有的人,连他一贯信赖的大内总管张阿难都没有留下。

    御书房里只剩下父子二人的时候,这位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郑重其事地问道。

    丹田里的诡异小枪,是李治最大的秘密,他不曾、也不会跟任何人提起。

    就算是他能够正常练武的事情,都没有明着跟人说起过。

    不过,李治也清楚,至少瞒不过秦琼的眼睛,没想到连老爹也看出来了?

    “父皇,此事儿子也不甚了了,自从那次昏迷复醒之后,似乎就能够练武了。”

    “不过儿子担心再出什么岔子,这些年只修炼了‘五禽戏’和‘秦家拳’,应该……应该突破到了‘先天境界’吧——”

    李治弱弱地回答道。

    “什么?——”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脸上变得精彩的很,不知道是震惊、欣喜、或是苦涩?

    “你的情况,秦叔宝知道吗?”

    到底是做帝王的,李世民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心境。

    “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儿子也没跟他明说过,不过以儿子思量,秦伯伯应该能猜测到一些。”

    李治如实地回答道,他不觉得自己能不能修炼,或者修炼到什么境界会有什么天大的影响。

    “雉奴啊,你是朕的儿子,朕希望到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要瞒着朕。”

    “你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也许真的是祖宗保佑了,等你的实力再强一些,若是真能突破到‘通神’之境,也许皇家的桎梏就能在你的手中被打破了——”

    李世民突然莫名的很激动,比方才听到李治突破到“先天境界”还要激动。

    “此事事关重大,平日里你尽量藏拙,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至于太子和青雀之间的事情……哎,不说也罢——”

    这老爹的思路也太跳跃了吧?

    处处欲言又止的样子,让李治着实有些不适应。

    “孔老头写的那张‘如梦令’,雉奴带来了吗?”

    也许是觉得方才的话题有些沉重,李世民终于想起今晚找儿子过来的目的了。

    “父皇,孔师的书法倒在其次,其中蕴含的文道之气,却是非同小可啊——”

    老太监张阿难去找他的时候,李治就猜到老爹应该是冲着这张字帖来的,要不然能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非要这么晚了还叫自己过来。

    摊开那张写着“如梦令”的宣纸,父子二人一左一右站在书案前。

    李世民如果不当皇帝,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位全才,抛开在整个大唐都能排进前三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谈,经济外交之道也是出类拔萃。

    而练武方面,十多年前就进入了“先天境界”,文道一途也在“君子”境界徘徊,距离先天“立命”之境也仅差毫厘罢了。

    “雉奴,认真地观察孔老头的笔法,用你最佳的状态再誊写一遍给朕看看。”

    看到李世民说得如此认真,李治也不好推辞。

    屏息凝神,微微闭上眼睛,回忆着日间孔颖达誊写时候的情景,李治“柳体”版的“如梦令”跃然纸上。

    “嗯,有六分火候,妥妥的‘德行’大圆满,如果能拜入孔门就好了。”

    李治完全没有头绪的“文道”,在李世民的口里居然达到了“德行”大圆满的境界?

    “父皇,‘文道’到底应该怎么修行啊?儿子好像这几年来一直都不得其法。”

    要不是因为这是自己的亲儿子,李世民都想上前去踹他两脚。

    听听这话说的,是人言否?

    你还不得其法,就能在十二岁就武道“先天”,文道“德行”大圆满?

    “这个为父也不是很清楚,修行‘文道’者很多,突破到先天实属不易,除非是在文道上的天才之辈,诸如青雀和长孙冲者。”

    “有人练字达成先天,有人作文达成先天,也有人写诗词歌赋达成先天,不过真要更进一步,据说是要修炼出‘浩然正气’才行。”

    “‘浩然正气’?那是什么?”

    李治不解地问道。

    可惜,李世民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据说来源于一首诗歌,名字好像叫做‘正气歌’,可惜非孔门之人,无缘得见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