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老二老三初见高炉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穿越之初还未弄清楚头绪,但是老二回回遇到自己的时候态度顽劣。

    朱高炽又知道此人会造反两次,第一次几兄弟有共同的利益,第二次可是针对自己。

    事关自己的利益,第一次造反大家是走投无路情有可原,第二次的事情,那此人就是无君无父不忠之人。

    朱高炽的屁股……当然坐到自己这一边,于是怎么看朱高煦都觉得碍眼,连带着对老三也不喜。

    “大哥整日偷懒。”朱高煦话说了一半,见大哥脸色不对,立刻话锋一转,讨好道:“咱从来没去找父王告状过。”

    谁说小孩子不通人情。

    小孩子最精明,最懂看人眼色。

    以前朱棣对三兄弟一视同仁,并没有额外表现出对老大的重视,所以朱高煦敢“欺负”大哥。

    今时不同往日。

    自己学大哥顶嘴父亲,大哥屁事没有,自己屁股开花,惨痛的结局,让朱高煦明白天色变了,再也回不去以前。

    虽然不服气了好久,又挨了一次打,合计被打了两次,他就知道不能再挨第三次了。

    因为父王下手很重。

    “有什么事赶紧说,咱忙着呢。”朱高炽打断朱高煦的话,如果没有正事,下一刻就要走。

    工厂和工程队的事,虽然不需要他亲自去做,但每样事也离不开他,本来就忙碌,现在手里又多了卫所的事。

    卫所的事情更是繁琐,朱高炽已经明白最近自己要忙的脚不停地了。

    不过这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越忙碌,他的收获会越大,谁都能懂得的道理。

    这是身份带来的好处,不像普通人的忙碌,只能为自己的温饱而奔波,至于努力的结果,十之八九一场空。

    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适合贵人,唯独不适合普通人。

    “大哥许久没带咱们去玩了。”朱高煦见到大哥不耐烦的模样,终于委屈了起来。

    他是调皮,可是他也喜欢大哥啊。

    以前大哥可没有说不带他玩,不知道大哥怎么了,有段时间突然变得呆傻,后来又变得厌烦自己。

    朱高煦开始没当回事,觉得很快会变回以前,后来才发现越来越远,所以越来越伤心。

    “嗯嗯。”老三小脑袋犹如小鸡啄米,使劲的跟着点头。老三年龄最小,几兄弟中心思最单纯,感觉到大哥的确不喜欢他们了。

    看到老二老三的念念不舍的样子,朱高炽本来想随意打发下,可突然想到。

    是啊。

    他们三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又没牵扯到利益,感情自然是有的。

    前世作为独生子女,朱高炽虽然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但是在老二老三的眼神中,感觉出了其中的复杂。

    难道亲兄弟之间,的确是这样子的么。互相之间能争吵打骂,同时也感情深厚?

    灵光一闪,朱高炽看清楚了事物的本质。

    如果事情的真相是这样,那这段时间,自己的确做得有些冷淡了,反而会伤了兄弟之情。

    而且这么对待弟弟们,作为父亲的朱棣会高兴?

    首先,为了获得父亲的欢心,自己不能冷落弟弟们,其次,二弟在父亲造反的战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高炽沉吟片刻,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自己现在不但不能疏远,反而要爱护老二和老三,无论真心与否,都需要做出这种样子,并且不惹人怀疑。

    别说老二现在还不过分,就算真的过分,在朱棣造反成功前,自己不能出手,否则说不定会影响历史。

    如果影响了朱棣,导致朱棣造反失败,自己也得跟着掉脑袋,谁都有可能逃过一劫,只有自己必死无疑,谁让自己是嫡长子呢。

    嫡长子带来的好处巨大,但与府里也是一体存亡。

    “好吧,你们收拾收拾。”朱高炽得出了结论,只能改口,说完又不放心,继续交代:“你们跟着咱出门,但是咱可把话说在前头,在外面要听咱的话,谁敢当着外人的面违逆咱,那下次就不要指望咱在带你们出门。”

    两兄弟听到大哥同意带他们出门,高兴的蹦了起来,自然大哥说什么,他们一口答应。

    感受到弟弟们的欢喜,朱高炽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至少在这一刻。

    三兄弟之间的开心是真的。

    成年人的世界,哪里还有这么简单就能让人高兴的事情呢,一个利字就让人变得残酷。

    希望老二老三永远记住今天的开心,不要因为利益而昏头吧,朱高炽内心感叹一声。

    三兄弟骑上马,连九岁的朱高燧马术竟然也不错,不过朱高燧骑的还是小马。

    加上几人的随从,一行共有八九人,还是朱高炽控制后的结果,不然人数得扩大两三倍。

    刚到东北台村,和寻常地方不同的景象,不但老二老三被吸引,就是两人的随从也看的惊呼。

    山一般高的铁渣,还有铁桥,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河边水力带的自己转动的大水车。

    宋朝以前就有了水车,发明水车的时间,比西方的历史要早多了,当下的西方,还处于愚昧的中世纪尾声。

    以工匠家为单位,在空地上一座接一座的高炉,这里露天的高炉低矮简陋,是用来冶普通的铁,供应百姓们使用。

    这些属于家庭手工业作坊,不是每个工匠都没有活计,不少人并不愿意去为别人做工,哪怕是贵人。

    因为这是他们的祖产,不能砸在自己的手里,会传给子孙后代的。

    土胚搭建的高炉,也就比人高些,旁边撘了个棚子,棚子下方的地上挖了一方凹槽,高炉炼化的铁汁会流入到这里,为了避免下雨,才特意搭建了棚子。

    在土胚高炉的周边,有一座堆积起来的铁矿山,还有几堆较小的料山。

    这些加入冶铁过程中的杂料,是工匠们的不传之秘,特别是其中的火候,以及用料的比例等等,那是打死也不会说的。

    其中的门道,谁吃的透彻,谁的技术就更厉害。

    例如万三,他最懂其中的道理,所以在东北台村,谁也不敢在万三面前硬气。

    土胚风炉的左下角,有的是右下角,专门留出一個洞,里面安置风炉。

    风炉熔接一根铁杆伸出到外面,然后固定在竖起的石磨上凸起的一块,形成了一个轴承。

    石磨下面有托盘,让石磨悬空,石磨的另外一边有一条铁杆。

    在河边两人高的水车,也伸出一个杆子,杆子与石磨的杆子斜着用铁环连到一起。

    在河流的水力下,水车不停的运转,又带动了竖起的石磨转动,为鼓风机带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鼓风机则把空气大量的送入了高炉中,大大提高了高炉中的热度。这是大明初期的冶铁技术,但也刚刚恢复到宋朝七八成的技术水平。

    但就是这种技术,传入到西方后,乃至十九二十世纪书籍大发展,出世的大量西方书籍,不少都有相关记载,可见西方各国对此物的重视程度。

    双向风箱不只是一个风箱而已。

    它代表了一种完整的冶铁工艺技术,领先西方上千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