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乍暖还寒,刘舆回到洛阳后,第二天就去司马伦皇宫复命。
因为刘舆的使命是秘密的,所以孙秀把刘舆和刘琨领进了司马伦的书房。刘琨很受司马伦喜爱,所以也就来了。
伪皇司马伦满面红光,一脸幸福。太子司马荂、刘舆和孙秀拜完司马伦。司马伦就轻描淡写的问齐王冏的情况。
刘舆停顿了一下,一脸严肃的说:“齐王必反。”
刘琨大惊,昨天刘舆把情况说与刘琨,刘琨知道刘舆对齐王冏的承诺。心想,大哥怎么耍起两面三刀了。
司马伦和孙秀先是一惊,但马上又相视而笑。孙秀对刘舆笑道:“齐王忠于我皇,你回京之前,齐王已平定一起叛乱,并把匪首王处穆的首级先你一步送到京城了,齐王怎么会造反呢?”
刘舆也是吃惊,此次到许昌,他知道了许昌有王处穆这么一号人,是许昌境两大豪门望族之一。看来齐王冏竟是出手毒辣之人!刘舆不理会孙秀的讥笑,继续说道:“许昌为我大晋重镇,兵强马壮,但自东吴被灭之后,二十余年未经兵事,军事防备应很松弛,但我看到无论兵士手中,还是武装库之中,竟无一件锈迹兵器。军中马车的套绳也全是新的,说明齐王在磨刀霍霍。”
伪皇司马伦及孙秀、司马荂都大惊,他们都是经历战争的人,他们太清楚兵锋加刃,军马换绳意味着什么。什么东西都可以伪装,唯独这两样东西不能伪装。军令如山,军士们自己也不同意拿把钝刀冲锋陷阵,不用长官命令,兵士自己就会主动磨刀、备马!
司马伦想到齐王冏敢如此骗自己,大怒:“这孙子敢赚我,我要踏平许昌。”
谁都没说话,刘舆看着孙秀心想:“看你怎么办!司马伦如果没篡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用司马伦自己出手,许昌旁的刺史、都督们就能打败齐王冏,现在看你怎么办?”
孙秀心里更清楚:现在不好办!司马伦刚篡位不到两个月,就讨伐亲王大国,对其篡位不满的诸王岂不都会不安,这不是逼着诸王起义吗。
不管怎么样孙秀得回话:“皇上,齐国并没举旗造反,现在还不是讨伐的时候,在齐王还未露行迹之前就出兵,天下诸侯都会因不安而起哄。”
“那你说怎么办?”司马伦瞪着孙秀。
孙秀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急得满头大汗。
刘舆并不想和孙秀弄得太僵,何况他也想好了一些对策。于是刘舆拜首说道:“陛下,我有两个对策,不知可行否?”
司马伦一边急切的说:“你快说。”一边打开了桌上的一幅地图。
晋朝已经有了很先进的军用地图,比西方早了一千年之久。
刘舆说道:“为今之计,只有两个对策,第一,派大将重兵守登封,登封距许昌不到两百里,一旦齐王举旗,骑兵两天可到。”
刘舆讲完,看众人都点头,于是接着说:“离许昌最近的是豫州将军何勖,龙骧将军董艾,派人去说服他们,就算他们只是中立,只要不起兵,齐王就有后顾之忧,他不敢动。”
“对,对,还有更妙之计。”受刘舆离间之计启发,孙秀也开了壳。
刘舆不再说话,他知道孙秀想说什么。
“当年官渡之战,孙策想趁机偷袭许都,却被暗杀了,我们就派人去离间齐王将领,暗杀他。”
暗杀是成本最小,成果最大的军事买卖,司马伦当然会同意。
不过司马伦还有犯难之处,就问:“丞相,我们派谁去登封合适?”
孙秀想了下说:“派张泓将军领兵三万去登封。”
司马伦看着地图点点头,忽然又来了兴趣,说道:“为何不是去禹州?这不是离许昌更近吗?”
孙秀知道:禹州就在许昌管辖之内,你大军到那儿,不是直接逼反齐王吗?
不过孙秀可不会这样说,说道:“回皇上,禹州离许昌太近,又太小,我怕张泓被偷袭,登封有堮阪关,能攻能守。”
司马伦也笑了:“也对,到了禹州,还不定谁偷袭哪。”
这个笑话不好笑,但大家都笑了。
刘琨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刘舆承诺为齐王隐瞒,就是知道,明告诉孙秀齐王会反,他也只能玩阴的,不能明着讨伐。刘舆真是才华超群,不同凡响。
回到家中,刘舆问刘琨:“今天在朝堂和内宫都未见卫将军**,他去干什么了。”
**在司马伦核心圈子里是仅低于孙秀的重要人物,官封卫将军,负责全洛阳城和皇宫的守卫任务,这样的人不会轻易离开京城的。
刘琨脸色一变,说道:“**写信,向太子司马荂告发孙秀专权擅政,未协众心,并劝太子速诛孙秀”
“结果太子不敢拿主意,就把信转给了皇上,**反倒自己被杀了。”不等刘琨说全,刘舆猜到了后果。
司马伦多年来以孙秀为军师,当然要向着孙秀。
刘琨又问:“大哥对时局有何看法?”
刘舆叹了一口气,说道:“兵祸将至啊,赵王皇位不正,齐王已经箭在弦上,其它诸王定有跟随者。”
笔者语:如果说孔孟还是回避天,那么荀子就是直接否定天。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如“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论语》)。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儒学是讲“经学致用”的,而且在两千年的儒学发展中,“经学致用”一直是儒学发展的一条暗线。快讨论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