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界情色电影精品鉴赏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1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世界###电影精品鉴赏(第一辑)目录

    a

    1。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法国)

    2。爱的躯壳(韩国)

    3。爱情万岁(中国台湾)

    b

    4。巴黎的最后探戈(法国)

    5。本能(美国)

    6。柏拉图式的性A(日本)

    7。不道德的交易(美国)

    c

    8。残酷动机(美国)

    9。沉默(瑞典)

    10。赤桥下的暖流(日本)

    11。冲撞(加拿大)

    12。厨师、窃贼和他的情人(德国、法国)

    13。春宫片制造者(美国)

    14。春光乍泄(中国香港)

    d

    15。斗牛士(西班牙)

    e

    个遗失的吻(俄罗斯)

    f

    17。法国中尉的女人(英国)

    18。复仇(美国)

    g

    19。感官王国(法国、日本)

    20。钢琴教师(法国)

    21。钢琴课(澳大利亚)

    22。高校教师(日本)

    23。公众对抗拉里·弗林特(美国)

    h

    24。亨利和琼(美国)

    25。红玫瑰白玫瑰(中国香港)

    26。红字(美国)

    27。湖畔美神(澳大利亚)

    28。毁灭(英国)

    29。活力(美国)

    30。火腿,火腿(西班牙)

    j

    31。肌肤下的秘密(英国)

    32。基卡(西班牙)

    33。继父(法国)

    34。键(日本)

    35。紧闭双眼(美国)

    36。禁忌的女人(法国)

    37。禁室培欲(日本)

    38。九个半星期(美国)

    k

    39。卡里古拉(意大利、英国)

    40。苦月亮(法国、英国)

    l

    41。蓝丝绒(美国)

    42。裂片(美国)

    43。璐璐的诱惑(西班牙)

    44。罗曼史(法国)

    45。洛丽塔(美国)

    m

    46。马莱娜(意大利)

    47。秘密(法国)

    n

    48。男孩不哭(美国)

    49。女人,生命中的舟(澳大利亚)

    50。挪娜(爱尔兰、英国)

    p

    51。漂流欲室(韩国)

    52。破浪(丹麦)

    q

    53。七年之痒(美国)

    54。亲密(法国)

    55。青涩禁果(加拿大)

    56。情人(法国)

    57。情欲盲点(美国)

    58。裘德(英国)

    r

    59。人鬼情未了(美国)

    60。人性(法国)

    s

    61。萨得侯爵(法国)

    (法国)

    63。搔首弄姿之夜(美国)

    64。色情男女(中国香港)

    65。上帝创造女人(法国)

    66。上海异人娼馆(日本、法国)

    67。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美国)

    68。失乐园(日本)

    69。十日谈(意大利)

    70。世纪儿女(法国)

    t

    71。唐·璜·德马科(美国)

    72。天国车站(日本)

    73。通往威尔斯韦尔之路(美国)

    74。偷香(意大利、英国、法国)

    w

    75。危险的美人(美国)

    76。危险关系(美国)

    77。危险接触(美国)

    78。我的黑夜比你的白天美丽(法国)

    79。我的姐姐(法国)

    x

    80。希拉里和杰奎琳(英国)

    81。下午的爱情(法国)

    82。鲜活的R体(西班牙)

    83。心火(美国)

    84。幸福结束(韩国)

    85。性,谎言和录像带(美国)

    y

    86。野兰花(美国)

    87。夜幕低垂(加拿大)

    88。一切都是合理的(瑞典、丹麦)

    89。英国病人(英国)

    90。永远的爱人(英国、美国)

    91。邮差总按两次铃(美国)

    92。欲望解析(法国)

    93。原罪(美国)

    94。云上的日子(法国、意大利、德国)

    z

    95。朝朝暮暮(法国)

    96。遮蔽的天空(意大利)

    97。枕草子(法国、英国、荷兰)

    98。正中要害(法国)

    99。致命的诱惑(美国)

    100。忠贞(法国)

    序

    文/蓝春雨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世界经典“情色电影”的综合性辞书。全书四卷,介绍中外经典艺术影片百部。

    20世纪是诉说的时代,电影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百余年间,电影和人类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表现形式、制作手段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研究课题却仍然是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课题的深入与延伸:一是对人类对应物的认识,诸如宇宙、社会、自然;二是对人类自身的深入认识。您一定读过古希腊神话司芬克斯之谜吧?那种对人类自身的探寻既然与生俱来就注定会与人类永生相伴。

    我们刚刚跨越了一个世纪,也许因为某种世纪末情绪使然,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自身,世界电影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情色是人类经验的特殊呈现,也是民族生态和心态的集中呈现。情色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根本课题——人类越是向前发展,对自身的关注就越发深入,一部百年“经典情色电影”史就是人类通过电影发现内心、关照生存状态的美的探索史。世界电影对灵与R的深入发现与探索在世纪之交臻于极致,达到空前的深刻和坦诚。标志之一就是一批世界级电影艺术精品的诞生。这些电影艺术精品既是20世纪人类思想的精华,反过来又推动着人类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当人类剥去文明的外衣直面自己的本性时,那种美丽、那种天然,会显得更纯粹、更真诚。在这一层面上,所谓“世界经典情色电影”其实就是百年世界经典电影的同义语。

    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路易斯·布努艾尔的《欲望的隐晦目的》、卡洛尔·赖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大岛渚的《感官王国》、贝尔托鲁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路易·马勒的《毁灭》、菲利普·考夫曼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卫·克罗南伯格的《撞车》、罗曼·波兰斯基的《苦月亮》、让…雅克·阿诺的《情人》、拉尔斯·冯·特里厄的《破浪》、阿尔莫多瓦的《困着我捆着我》、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凯瑟琳·布蕾拉特的《罗曼史》、帕特里斯·夏尔洛的《亲密》……

    这些激动人心的影片昭示着人类电影的辉煌。

    “新理性主义”、“物化思想”、“法国新浪潮”、英国“文化反思电影”、“丹麦定理运动”、“俄罗斯诗电影”……

    这些电影家开一代风气,创造着人类电影的历史。百年“世界情色电影精品”涵盖了百年世界电影的经典。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古斯塔夫·马勒、杰奎琳·杜…普雷、f·j·d·戈雅、a·罗丹、乔治·桑、萨德、托马斯·哈代、d·h·劳伦斯、亨利·米勒、t·s·艾略特、玛格利特·杜拉……

    世界情色电影展现了这些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多彩人生。因此,百年“世界情色电影精品”也涵盖了人类艺术的精华。

    由*真的照相性使然,电影在表现情与色时既有其它艺术门类无法替代的优势,也有自身毋庸讳言的困窘。百余年来,随着制作手段的尽善尽美,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越发深入,电影对情色的关注和表现本身也成为一道颇具文化意味的风景。默片时代电影就开始关注情色了,好莱坞的制片商注意用影片和剧照表现男女演员的迷人相貌。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开始禁止电影表现L体和色情,结果那时以及其后数十年间的许多歌舞片、喜剧片反而充满色情幻想和性的象征,充满性的“八股”:用灯泡、沸水和波涛表现性A——人类有时喜欢和自己开一些莫名其妙的玩笑。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禁令在60年代被取消。70年代欧美电影经常出现男女性A的实际场面。一般认为伯格曼摄制于1964年的《沉默》是第一部“电影观念本身就包含露骨的色情场面的极为复杂和十分严肃的影片”,这是一个里程碑。当然由于主题晦涩,节奏缓慢,影片的色情场面并没有产生积极的票房效应,因此,它也应该是色情和商业未必成正比的范本。

    面对百年“世界情色电影精品”,我们和读者同样面对着无法回避的问题——该怎样区分浪漫与Y荡?该怎样区分美丽与丑恶?该怎样区分优劣与高下?该怎样区分情与色?当然,这也是电影家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着的问题。本书试图采取一个相对简明的取舍标准,即主要看电影家对“情色”的思索是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也就是说,是以“情色”说人生、人性,还是沉溺于其中,绘声绘色?有了这种审美的眼光,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中外电影家竟然创作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情色”佳作,喷珠溅玉,叹为观止;我们发现原来电影可以把世界各民族的情感表现得那样美好,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我们还发现人类情感竟然具有如此超凡入圣的魅力,摄魂夺魄,感天动地。

    英国导演迈克尔·温特伯特姆根据托玛斯·哈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裘德》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也是最地道的英国电影之一。除了原作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宿命论以及人道主义精神之外,人物的构图、光线有如圣像,令人立即就可以感觉出那是欧洲经典艺术数百年积淀的结果;影片的外景芳草如茵,那一片鲜绿使人的心灵顿时鲜亮起来,一看就知道英伦三岛那片土地上的人与自然、与生命十分亲近,那是以诗的镜语诉说的美的极致;他们的表演总是那样深沉、那样幽默、那样经典,充满贵族气,即使儿童、乞丐亦如是。英国人的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自成流派,无论怎样变幻总有一种精气神一以贯之,那是一种美学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是民族性格的鲜活呈现。看这样的电影有如望弥撒,会使我们和人性的彼岸更加接近,和艺术的本源更加接近,会使我们感受到灵魂的震颤,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近年,在电影鉴赏中有一种泛商品论,有的人甚至忘却了怎样确定和品味真正的艺术,摆脱这种困惑的最佳捷径就是看英国电影,尤其是他们根据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那是真正的电影,真正的艺术。

    安东尼·明赫拉的《英国病人》揭示了战争是人类集体自毁行为这一主题,战争就是使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失去民族的归属,战争就是眼看着一生的挚爱死在怀里,你连悲哀的机会都没有。战争就是不会随着停战令的发布自然结束而将陪伴你一生的噩梦。汀托·贝拉斯的大型历史剧《卡里古拉》贯穿始终的基本冲突是人和神、权欲和本能欲求的冲突。一切欲求都受制于权欲,一切欲求都打上了政治的烙印。电影家以一段古史演绎着现代人对人类古老欲求的现代理解。法国人让…雅克·阿诺的《情人》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悲剧表现了殖民者和土著民族的文化冲突、殖民者和东方人的种族冲突、富有的中国人和贫穷的法国人的经济冲突、婚姻交易和真挚情感的冲突;表现了一段注定不会有理想结局的相爱,和一种注定会留下永恒创伤的恋情。他以个人的哀伤对应人生的哀伤,使个人的恋情有了更宏大、更深广的人类命运感,有了超越故事的无法忘怀的审美魔力。

    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蕾拉特的《罗曼史》应该是20世纪最坦率、最纯粹,因而也最令人震撼的“女性电影”,是对现代人心理和感官的双重挑战。凯瑟琳·布蕾拉特在《罗曼史》中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妻子、情人、贞女、荡妇,直到母亲,也就是作为一个女性由生物学到美学的整个过程,展示了当代女性由生理到心理,由感官到精神的一种循环。这种对人类自身的读解既是置身于新的世纪之交的现代人对人类古老课题的自然传承,又是20世纪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加拿大导演大卫·克罗南伯格通过他的《冲撞》告诉我们:只要你是一个现代人就会和影片主人公一样无法回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异化问题;无法回避机器作为人类生物功能的延续对人的生理、心理、情感的所有影响——正面的,负面的;也无法回避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失范。就像电脑的应用无疑空前拓展了人类的心理空间、思维空间、生存空间,空前密切了人类交往,甚至改变了人类固有的关于时空关系的概念,然而,电脑在拉近人类物质距离的同时也在事实上加大了人类的心理隔膜——当人与人之间的亲近都依赖于电脑,当人类的创造成了图腾,那么,机器和人谁是主人?

    艺术家是时代的大脑,克罗南伯格对科学技术对人体的改造、人在这种突变面前的无奈以及人类终极意义与即刻享受关系的思索是人类在电脑时代生存的必然。而电影由于*真的照相性和表现人类意识及潜意识方面的独有特性,使得克罗南伯格的这种思索尤其振聋发聩。……

    自从这个蓝色星球诞生人这种生物以来,人类就从来没有停止向各个领域的掘进。然而,任何掘进都替代不了人对自身的永恒、深刻的审视,任何追问都代替不了人对内心世界的追问。20世纪的电影和电影家使这种审视和追问闪烁着夺目的异彩。

    20世纪的电影在诉说人类情色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艺术美的极致,创造着人性美的极致。

    既然说到“情色”,20世纪的电影就无法回避另一个问题:什么是性感?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这个概念做出过形形色色的注解,或浪漫,或理性,然而人们仍然不得要领。因为“性感”不是说的,那是一种诗意的理解,那是一种微妙的体验,无法言说,却可以感觉。

    法兰西的碧姬·芭铎在白色被单前L露玫瑰色的玉体,沐浴一片骄阳的一瞬,是性感。好莱坞的玛丽莲·梦露的裙子被纽约地铁的通气口吹起来,畅笑的同时下意识地按住喇叭状裙摆的一瞬,是性感。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碧姬·芭铎,是否喜欢玛丽莲·梦露,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她们的作品,都不得不承认,她们既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性感魅力,又让我们禁不住发出风光不再的感慨。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个女神来满足自己,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性感,不同的性感体现着不同的时代性格。

    碧姬·芭铎时代的性感体现在她掀开被单走出时用睡袍裹住了玉体,而当代女星遇到同类情景时会一边畅笑一边L身走出。玛丽莲·梦露时代的性感体现在风把裙摆吹起、她在开怀畅笑的同时,下意识地用双手按住了裙摆,而当代女星遇到同类情景则会毫不犹豫地把裙摆掀起来……

    碧姬·芭铎和玛丽莲·梦露是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她们的性感是男权社会眼中的性感。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她们的所谓性感似乎更近于今日的纯情。

    时代真的不同了。

    碧姬·芭铎和玛丽莲·梦露创造了20世纪世界电影永恒的性感,她们的性感既臻于时代的极致又不可复制。

    我们生逢一个满眼风光的时代,什么都可能缺乏就是不缺性感。当代女星有着超越碧姬·芭铎和玛丽莲·梦露的美貌和金钱,然而却注定无法创造碧姬·芭铎和玛丽莲·梦露式的永恒性感。在一个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时代,性感不可能永恒。当《27个遗失的吻》中那俄罗斯少女沐浴时向小男孩展露娇小的茹房、平滑的小腹和凝脂般的肌肤时,情色是纯情的光彩;当《原罪》中的安吉丽娜·朱丽在床上展示性感的厚嘴唇和妖娆的形体时,情色是欲望的火焰;当《亲密》中两个中年男女无语宣泄时,情色是渴望的变形……

    情色折S着一个时代的风范,情色折S着一个民族的性格。每个人都可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隐秘,每个人都可能从中发现人类精神的闪光。因此,我们对人类情色的观照其实是对世界各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两极观照。

    本书试图以另一种语言,另一个视角为读者对“世界情色电影精品”的读解提供一个真诚的参照系;我们希望和读者通过本书进行一次电影艺术和人类精神美的对话;我们希望和一切朋友永远追寻人类的美好情怀。这是我们编撰这部书的根本目的所在。

    本着这样的原则,无论偏重“情”的抒写,还是偏重“色”的表现的影片都在我们的选题之内,因为在电影的审美实践中情和色的界限本来就无法截然分清,而我们又不想因为刻板的标准有遗珠之恨。但是也有一个度,那就是无论情、色只要入选的作品就一定是佳作,或者是有一定特色的作品,绝不滥竽充数。

    我们还注意掌握厚今而不薄古的取舍原则。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某些“情色影片”和今天的读者毕竟有着相当的审美距离,但是如果因此一部也不选,就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我们选了,但仅限于某些无法逾越、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例如罗格·瓦迪姆的《上帝创造的女人》、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本书主要选取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情色电影精品”新作,注意选题的“实时性”,力求与当代世界电影发展同步,使我们尽可能使用时代话语和世界对话。希望我们的取舍会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现代传媒空前发展的实绩之一是电影常识的空前普及,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不求甚解、自以为是的“影评人”。鉴于此,我们的作品分析将力求具有学术性,而无经院气,努力和读者进行平等的审美对话,避免人云亦云,避免把本书编成“抄袭的杂烩”。我们不仅会分析作品表现了什么,更会分析电影家是怎么表现的。

    我们在对电影史、电影家自身创作历程进行必要的纵向回顾时,更注意中外电影、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横向比较。由于现代电影的综合性极强,一个人的现代艺术语汇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影的接受程度,因此我们也注意了电影艺术和其它艺术门类的交叉比较。我们很看重上述比较,有了这种不同文化圈的比较,读解和接受电影时会很有底,许多道理不言自明。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们撰写的电影小说力求既忠实于原作,又有独特的文学品格,具有散文诗、哲理诗的美学意味。“情色电影”多为唯美之作,由此生发的小说也注定是美文。

    我们无数次遭遇影迷朋友选择影片时的无所适从:“什么是好看的电影?”“你根据什么说这是一部好影片?或者是一部坏影片?”“情色电影和所谓‘三级片’,和黄色、Y秽有没有区别?”……在影视文化空前普及的态势下,某些影迷朋友仅仅因为缺乏基本影视鉴赏常识而对经典艺术电影误读、误解,这势必会影响我国总体影视接受和创作水平的提高。正是出于对此种现状的理解,在做出相应的分析、比较之后,我们为书中的每一部影片打了分,以星的多少评定影片的高下优劣。我们力求做到客观公正,但是电影鉴赏本来就是一种主观化的行为,因此,我们经过研讨为每部影片评定的星,对影迷朋友而言仅仅是一种参照。我们谨在这里提醒您,给一部影片多少颗星尽可以见仁见智,如果您通过我们的打分,对我们的鉴赏方法有所了解,并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从而在比较过程中使自己的电影鉴赏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情色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无语凝噎。

    情色是大河之上、面对漫天彩霞时的无尽哀伤。

    情色是灯火迷离中瞬间错过了一生的挚爱、再回首时的婆娑泪眼。

    ……

    电影是镜,电影是梦。只要你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只要你永葆至情至性的永恒追求,梦醒了,遗恨、缺憾和惘然也会成为一种美的体验。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

    提起我的父亲——维克多·雨果,世上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至于我,一个被朋友们称做阿黛尔的平凡女子,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而我也有我自己的故事,那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将作为父亲传记的花絮,永远而真实地存在。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已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大不列颠意识到南部联盟的独立已成定局,也参加到这场美国人的战争中来。因为这场战争,哈里法斯——加拿大诺斯科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成为英美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最终,英军抢先一步将它占领,派进了驻军。我热恋的情人——第16轻骑兵团的中尉阿尔伯特·皮尚,就是这批驻军中的一员。我在法国家乡的小镇格丝日夜期盼着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消息,而等到的却是日益深重的失望。他的信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音讯全无。经过若干个孤枕难眠的夜晚,我再也受不了相思的煎熬,与家人不告而别,只身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

    当时的哈里法斯正被一群好战的狂热者掌握着,城市中到处是喧嚣与S动。离开家乡静谧的小镇,突然置身于这座与战争只有一步之遥的土地,一股无法抵挡的恐惧与无助令我不寒而栗。然而想到我最亲爱的人也在这片天空下,我的心又被巨大的快感充盈了。

    见我孤身一人,好心的马车夫——布莱恩先生,建议我去汉普酒店,他说那里干净、便宜,而且房东桑德拉太太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那里最适合单身女士居住。他的话果然不错,从见面起,我就对桑德拉太太产生了好感。她是一位高瘦、清爽的妇人,眼角微微下垂,这使她的面庞总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情。她麻利地接过我手中的皮箱,问我旅途是否辛苦,称我为“我的孩子”。我暂时还不敢透露实情,只告诉她我从法国来,到这儿来找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表兄,他叫阿尔伯特·皮尚,是一位英国军官。桑德拉太太没多问什么,但我想她一定猜到了我俩的关系。是啊,哪个女子会跋涉几千里,只身一人来寻找一个不相干的人呢?第二天,我来到旅店附近的书店,我需要大量的纸。我将记录下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刻,这将是我这段感情的凭证,这段经历也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站。在书店门口,一个青年军官与我擦肩而过,那瘦削挺拔的身材,那坚定有力的步伐,都那么熟悉。直觉告诉我,这个人就是我亲爱的阿尔伯特。我急急推开书店的门,向老板询问道:“刚才离去的是皮尚中尉吗?”“是的,”跛脚老板(后来我知道他叫韦斯里先生)很健谈,“他刚来到这儿不久,但已很有声誉了。不过,听说他欠下了一些债务……”

    回到旅店,桑德拉太太邀请我与她共进晚餐,因为她丈夫一会儿要去军官俱乐部服务。我的心一动,“英国军官也会去吗?”“当然,”桑德拉先生一边整理服装一边说,“这次联欢就是以他们的名义搞的,是为了庆祝第16骑兵团的到来。”“这么说,我表兄也会在那儿。桑德拉先生,我能请您给他带封信吗?”“当然可以。”我急奔回房,匆匆写下:“我亲爱的,我们的分离让我心痛欲绝,自你离开后,我日夜等待你的消息。现在我来了,我和你在海洋的同一边,一切又会重新开始。爱你的阿黛尔。”

    整个晚上,我的心都在悬浮着。我特意坐在靠近门边的椅子上,这样,即使在帮桑德拉太太做活儿时,也能时刻注意到门口的动静。桑德拉先生回来后会怎么说呢?说阿尔伯特看到信后惊喜若狂?说不定,我亲爱的阿尔伯特,知道我到来的消息后马上就会迫不及待地跑来看我。几次想到入神处,脸上情不自禁浮现出笑容,惹得桑德拉太太一再地问我是否太累了。

    终于,桑德拉先生回来了,兴奋地大谈宴会多么丰盛,乐队如何出色。我终于忍耐不住,“那您见到我表兄了吗?”

    “哦,你说皮尚中尉?当然见到了。我从未见过像他这样英俊的军官,又那么会讲笑话……”

    “我是说那封信。”

    桑德拉先生迟疑了一下,我真怕他给忘了。谢天谢地,他说道:“他看了信,但他说他不想回信……”我的头“嗡”地一下涨大了,似乎瞬间天空都坍塌了。连日来的猜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现在的皮尚中尉已不是当初那个发誓要娶阿黛尔的阿尔伯特了,他违背了我们曾经的誓言。我的耳朵轰鸣着,桑德拉先生又说了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清,巨大的失落与痛苦咬噬着我的心。我转身冲上楼,趴在床上痛哭起来,我不远千里寻到这里,难道就为了这更彻底的打击吗?

    待我平静下来,桑德拉太太才告诉我,阿尔伯特根本没看信,他看了封皮就将它塞进口袋里。狠心的人,他甚至不想知道我对他的思念。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三)

    韦斯里先生早已为我准备好两卷我常用的纸,恐怕我是他有生以来接待的最古怪、最大宗的顾客了。我翻翻口袋里那几个可怜的硬币,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买那么多了,只要一卷吧。”“没关系,下次再给吧。”我道了谢,走出门去。一股冷风袭来,我的身体像纸片一样颤抖起来,脚下的路突然变得像棉絮一样柔软。我觉得自己好像走在云间一样,飘飘欲升。终于,眼前一黑,倒在雪地上。

    当我恢复知觉时,我已躺在汉普酒店自己的床上。桑德拉太太告诉我,是韦斯里先生将我送回来的,并说她已请医生为我诊断过,是胸膜炎,需要加强营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好心的桑德拉太太,肯定又是她为我支付了医疗费,但我现在却无力回报她。

    当晚,我用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了信:“亲爱的父亲,皮尚先生终于决定和我结婚了,但条件是他收到你们认可的信件。我又没钱了,在这里每月没有400法郎是不够的。。。。。。我的身体很好。。。。。。”

    半昏迷半清醒状态中,我又开始重复那千篇一律的噩梦:我掉在水泊中,巨浪接连将我压入水底,我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

    这期间,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对阿尔伯特的感情攻势。我买通他的贴身侍卫,在他的制服口袋里塞进写着各种字样的纸条,有时是“记得想着我”,有时是“我为爱而疯狂,你不能抛弃我”,也有时写“没有你我不是我自己”。总之,都是我最真实的情感。我想像着他见到这些字条时的情景,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亦或无可奈何?不管怎样,我要像Y魂不散的幽灵一样跟着他,让他时刻感觉到我的存在。

    父亲很快寄来了700法郎和认可我们婚姻的信笺——“我,维克多·雨果,前法国贵族,同意我女儿阿黛尔与英国军官皮尚先生结婚。”为了他的小女儿,父亲放弃了他的原则和尊严,可这一切能换回他最爱的小女儿的幸福吗?

    当晚,我穿上桑德拉先生的黑色礼服,混进了军官俱乐部。在二楼旋转餐厅里,我见到了阿尔伯特,儒雅倜傥而彬彬有礼,和两位穿晚礼服的女士有说有笑的。他抬头看见了我,不禁一愣,与两位女士低语了几句,然后不动声色地朝门外走去。我紧随着他,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他停下来,冷冷地说:“你穿成这样来监视我。”“正相反,我穿成这样是不想让你难堪。”我掏出父亲的信,期待着他的欣喜如狂的拥抱。没想到,他只粗粗浏览了一遍,就把信扔还给我,“我不能和你结婚。”

    我一把拉住他的衣角,“你说过只要有我父亲的认可信,你就和我结婚。”

    “可我现在变了。”

    “不要忘了是你先追求我的,是你在我父亲的晚会上摸我的手臂,又在走廊里吻我的。。。。。。”

    “你不要恐吓我,”他轻蔑地瞥了我一眼,“之前和以后,我都有自由结识别的女性。”

    “我们结婚后,你。。。。。。也可以有自由,但你不能阻止我爱你,阿尔伯特。”

    “如果你真爱我,又不那么自私,就不会*我要你。你应该离开哈里法斯!”

    不知何时,阿尔伯特已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呆立在湿冷的夜风中,绝望地品尝着孤独的滋味。

    我已欠下父亲大量的债,为了能在这个城市中继续留下去,我不得不将谎言延续。“亲爱的父母,我和皮尚中尉结婚了,婚礼将于星期六在哈里法斯的一个教堂举行。因为我需要钱做嫁妆,我马上需要500法郎做津贴。从现在起,我的地址为:那威斯科,哈里法斯,北街33号,皮尚太太收。信头一定要写皮尚太太。”

    没想到,做事循规蹈矩的父亲竟然通过出版社为我的婚姻做了声明,而这则声明又辗转到了阿尔伯特的上司手中。很快,我又收到父亲的信,信中说他对我的欺骗行为感到失望,阿尔伯特已与他通过信,说他永远不会同我结婚。我不知阿尔伯特为此事受了怎样的惩罚,也不知他做了如何的保证来澄清事实,总之,我猜他对我一定恨之入骨。父亲随信附上600法郎,要我马上回法国,因为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捧着信,我潸然泪下。可我能就这样离开吗?不,我宁愿做不肖的女儿,也不能做A情的弱者。只要他在这里,我就不能离开。

    为了让阿尔伯特回心转意,我用尽了一切办法。我曾为他物色美貌的姑娘,亲自送到他门上;我曾在腹部填上枕头,骗他说我已有了他的孩子;我甚至曾求助于巫师,不惜花掉5000法郎,希冀借助上天的力量重新赢得他的心。我想我已经快疯了。我无视其他一切人和物,整个世界在我的眼中浓缩成一个目标:夺回阿尔伯特。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四)

    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我意料中的最坏的结局到底还是出现了:报上登出了阿尔伯特与艾格·约斯通的女儿安格丝小姐订婚的消息。安格丝小姐,就是那晚在卧房中与阿尔伯特耳鬓厮磨的那位贵族小姐,她将取代我永远地拥有我亲爱的阿尔伯特了。我突然醒悟:爱情本是一颗晶莹的水晶,完好时可以折S出五彩的光芒,而一旦破碎了,将难以再复合。第二天,我就以维克多·雨果的女儿的身份坐在了约斯通法官面前。我开门见山:“我想皮尚中尉不值得您的接纳。”法官望着我,斑白的眉毛扬了扬,表明我的话已引起他的注意。我将陈述继续下去,“我认识他已经几年了,他巴结我的家庭——您知道我父亲的声誉,他知道如何去诱惑天真的女孩。他是个伪君子,他根本不是牧师的儿子,他曾债台高筑,由于偿还不了,他只能选择入狱或从军。。。。。。我们结了婚,他也曾签婚约。”“有证明吗?”“当地的报纸曾宣告我们的婚姻。”“那你为什么还要做他的妻子?”“您以为每个人都能驾驭她的感情吗?”我的声音已近于尖叫,“而且。。。。。。我有了他的孩子。”

    我的这一招终于奏效了。阿尔伯特与安格丝小姐的婚礼终于没能如期举行,关于“皮尚中尉”为人的传言闹得满城风雨。不知是否为此,不久,他就随政府迁到了巴巴多岛。

    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我却感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空虚和疲惫。我费尽心机,又得到了什么呢?亲爱的人已离去,因为他而出现的笼罩于城市上空的光环也随之消失了,这片土地在我的眼中又回复了它真实的面目:垃圾、暴力、疾病,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我决定回法国,回到我年迈的父母身边。

    桑德拉太太为我的决定由衷地高兴,她认为我连日来的奔波都是自找苦吃,而现在她的“可怜的孩子”终于幡然醒悟了。她边帮我整理少得可怜的几件家当,边温和地安慰我:“你真不应该为皮尚伤心,他以为自己是谁,不和你结婚?”“不,是我不想和他结婚,”到现在,我还在试图维护我那可悲的虚荣心,“我觉得婚姻对女人来说是一种贬低,而且我还不想放弃‘雨果小姐’的称呼。”话虽如此,眼泪却又挂满两腮。

    “一个女孩靠父亲施舍过日,4年后还带着恨。这就像我,难以置信。一个女孩在河边从旧世界到新世界与爱人重逢,这就是我的愿望。”

    虽已决定离开,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双脚,它顽固地带着我在这座城市里游荡。只要还在这座城市里,我就觉得我亲爱的阿尔伯特仍陪伴在我身边,在花间我能嗅到他的气息,从云中我能辨出他的影子。我踏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就是希冀能寻到他的足迹。我曾不止一次来到他住过的宅院,那里已换了主人,恶狗撕烂我的衣衫,抓破我的腿脚,却阻止不了我前往的欲望。因为,那里的每一物都曾与他的肌肤相触。

    我已身无分文,再也无法住旅馆,累了就在公园或车站的长椅上蜷一会儿,饿了就去餐馆捡些残羹剩饭。我沦落成了一个彻底的乞丐,而且是个很可笑的乞丐。你想,曾经华丽的衣裙如今变成丝丝缕缕的破布,卷曲的长发粘满树叶和纸屑,目光呆滞,口中念念有词,整日幽灵般在街上游荡。常有整群的小孩跟在我身后,叫着“疯女人,疯女人”,冲我吐唾沫、扔石块。我不但不恼怒,反倒向他们报以微笑,因为我的确是个疯女人。

    我觉得我的身体正在发生某种变化,似乎灵魂正在挣脱R体的束缚,奋力向上升腾、升腾。。。。。。有一天,我似乎见到了阿尔伯特,他仍穿着军装,英俊、威武。他一直跟着我,随我穿过大街小巷,仿佛还叫了我的名字,声音像我们初见时那样温柔。我却无力回应他,我的双脚的确已变成了超越意识支配的另一个整体,它不肯停下来让我投入他的温暖的怀抱。奔走、寻找,已成为我今生永恒的理想,不经意间却迷失了寻找的目标。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一条河,就是在我梦中出现多次的那个水泊。我的双脚带着我走向它,于是,我陷入了永远的黑暗与无意识中。。。。。。

    以下所述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我晕倒在巴巴多岛的黑人区,一个叫巴阿的黑人妇女因为父亲的声誉收留了我。待我的身体有所好转后,她护送我回到法国。父亲将我安置在圣曼德医院的独立病房中,直至今日。

    这就是我一生中惟一的一次爱情。阿尔伯特,我至今无法将他忘怀。我说过,他是我今生惟一的恋人。从当年保留下来的日记中,我仍能找到他的影子;在梦中,我时常与他相会。我庆幸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因为在那里,我们永远不会变老。

    作品分析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另译:情泪种情花

    法国1975年出品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

    主演: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 adjani)

    西尔维亚·马里奥特(sylvia marriott)

    本片评分

    1。表演*伊莎贝尔·阿佳妮在本片中凄楚欲绝的眼神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2。影像(*)一贯的隐蔽。

    3。故事(*)缺少戏剧张力,但故事本身荡气回肠。

    4。导演(*)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浪漫年代的故事。

    5。观赏性  现代观众能否接受?

    综合评分:*(***)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根据法国伟大浪漫主义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由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性作家弗朗索瓦·特吕弗摄制于1975年,表现一段风云激荡时代不可能实现的浪漫情怀。

    影片完成至今将近30年了,30年后再看这样一部由一代电影大师摄制的人物传记片,大师和影片本身都构成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一个女孩站在河边

    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

    与爱人重逢

    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是影片中的一首诗,可以视为对阿黛尔·雨果命运的一种隐喻。

    1863年,阿黛尔·雨果,一个法国贵族小姐,人类最伟大的文学家的女儿为了追寻她的恋人——一个正在与美国人作战的英国军官,只身一人远渡重洋,犹如一片落叶从欧洲飘落于加拿大的哈里法斯。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废除;而在阿黛尔的故乡欧洲,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这就是阿黛尔的生活场景。她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礼崩乐坏的时代追寻惟一的爱情,并把这个愿望当作她生命的惟一,这种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时代要求之间的巨大反差注定这种追寻只能以悲剧结束,注定阿黛尔·雨果只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这部影片具有特吕弗的“新浪潮”经典作《四百下》、《朱尔和吉姆》以及后期创作的所有特点:人为的纪录性,摄影机隐于后面,流畅、从容不迫地移动,演员的个性支配场面调度,对探索爱情关系可能性的关心,剪辑避免重点或视点的任何突然转换,等等。这使得影片就像镶嵌在一幅画框中的古典风格油画,具有一种厚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