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英格丽质问史蒂夫:“你为什么不自杀?那样也许我还会哀悼你……”
史蒂夫明白他将失去一切了。
“大概每人心中只能有一个人,对我是马丁;对你是安娜;对安娜呢,是谁?”英格丽袒露前胸问史蒂夫:“有这个,对你还不够?”
史蒂夫离开英格丽,离开伦敦,来到安娜母亲家寻找安娜。安娜母亲告诉他,安娜来过,但是走了,找彼得去了。
史蒂夫满怀遗憾地和她告辞。就要迈出房门的一瞬间,他似乎突然嗅到安娜的气息:“她在这里。对吗?”史蒂夫拉开里间房门,安娜正坐在床上。四目相对,默然无语,她缓缓低下头——他们之间永远隔着一扇门。
不知名的小镇。
史蒂夫孤身一人借着窗外阳光凝视墙上他和马丁、安娜在乡间庄园的大幅合照。追忆他和安娜的最后一次邂逅:“那是在机场转机。她和彼得在一起,抱着一个孩子,她没有发现我。她和其他人没有区别……”
一幅黑白照片,凝聚着他们曾经有过的片刻欢娱和不安,凝聚着安娜莫名的伤感和永恒的凝视。
作品分析(上)
《毁灭》(damage)
别称:《爱情重伤》《诱惑》《烈火情人》
据小说《命中注定》改编
导演:路易·马勒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杰里米·艾恩斯
出品:英国1992年
本片评分
1。表演*有朱丽叶·比诺什和杰里米·艾恩斯夫复何求?影像*堪称经典。故事*人类最大禁忌的诗化。导演*使各元素都臻于极致。观赏性*情色可以美得令人难以置信。10。综合得分:*****
《毁灭》是路易·马勒、也是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
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L伦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似乎只有路易·马勒这位素以离经叛道而著称的电影家才做得到,似乎只有欧洲人才做得到。
路易·马勒,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导演之一,执导过《拉孔布·吕西安》、《小家伙》以及《再见,孩子们》等影片。他的作品以新颖的主题、大胆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著称,他本人被称作“电影诗人”。
《毁灭》是路易·马勒的晚期作品。和他的早期作品相比,少了一点个人色彩,多了一点雍容大气。当一位艺术家对他的人生经验已经作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之后,他往往会把视点转向人的内心;当他几乎把人生的感悟说尽的时候,他要超越的就是自己了。这是笑傲人间万事的从容;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了悟。《毁灭》透过惊世骇俗的L伦,透过无所顾忌的情欲,将情色归为空幻,将执着化为喟叹,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这才是它的根本魅力所在!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大师为英国人执导的作品,英法是人文主义的故乡。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影片的美学追求和叙事、表演、音乐、影像诸元素无不具有欧洲电影的鲜明特点:深沉内敛,无处不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个性化的电影追求;节奏沉稳、顺畅;叙事深沉细腻;充满诗意的影像风格……
L伦是人类最大的禁忌。路易·马勒对这种禁忌的诗意表现主要体现为叙事的人本主义视点。这对20世纪西方艺术家而言是一种自觉。
毫无疑问,路易·马勒并不想对男女主人公的L伦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过两人近于癫狂的身体对话,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成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男主人公史蒂夫是即将入阁的政府部长,置身于个人欲求必须服从社会欲求的文化环境之中。他的妻子英格丽美丽贤惠,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似乎忽略了丈夫的现在时,而更多地欣赏着记忆中的丈夫,沉湎于记忆的旧课之中。这样的家庭无论多么温馨幸福,已经难掩中年危机,表面上的所谓幸福温馨已经不足以平息心底波澜。正在此刻,女主人公安娜出现了(安娜第一次出场的场面调度很像戏剧的场面调度,可见导演和男女主角的深厚舞台艺术经验),她与史蒂夫的邂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情感平衡。由于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潜意识层面的缘由,安娜更痴迷于现在时的史蒂夫,这种电光石火般的激情,这种一见钟情式的畸恋就是无可奈何的了。
当然,安娜与史蒂夫的邂逅缘于她与史蒂夫之子马丁的恋情,这种恋情又缘于她少年时代的一段情感创伤,这种早期情感经历深藏于她的潜意识层,并支配着她此后的一切情感历险,她和马丁的恋情不过是她少年时代兄妹恋的继续,她对史蒂夫的恋情则明显带有恋父情结的意味,也许在她的潜意识层面上只有这样的恋情才是心灵的最后港湾。
而夹在安娜和史蒂夫中间的儿子——马丁始终认为自己的童年太圆满、缺少波澜,在父权的Y影下缺少浪漫和激情。成年的马丁其实并未成年,曾经被压抑的本能欲望转化为对事业的狂热。马丁结识安娜之后,对事业的痴迷仍然超过对情感的痴迷。这样的心理结构、这样的情感组合注定了悲剧的不可避免,这样的悲剧必然超越道德层面而具有人的意义,具有美的意味,具有诗意。
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电影家和欧美电影家的电影创作存在着事实上的差距,那么这种人的差距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大的差距。
路易·马勒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展示这样一个颇有一点人本主义色彩的情色故事,因为电影毕竟不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论文。一部影片无论揭示了多么有价值的思想,如果不能给人以美的体验,那就不成其为电影,不成其为艺术,也就不可能具有摄魂夺魄的美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路易·马勒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这个人类的禁忌,在诉说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使每一个电影元素都达到了美的极致。
作品分析(下)
影片的音乐和音响与情节水R交融。故事开端,表现史蒂夫和家庭仅有的那么一抹温馨和后来表现岳父家的田园景色时使用了欢愉的钢琴音色;史蒂夫和安娜的爱情主题以沉重不安的大提琴音色表现;史蒂夫和安娜最后一次做A,导致马丁惨死的主题则使用了小号的音色,那样凄厉,那样惊悚,那样不安;影片结尾,随着史蒂夫最后一句内心独白结束,由大乐队演奏的弦乐和主人公的心潮一起涌起,那种永世的哀痛,那种不可言说的遗恨,令人不忍卒听。还有,史蒂夫和安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下,伴着教堂的钟声做A——这种将声色和灵魂、堕落与圣洁的激荡以钟声凝聚在特定时空的处理,令人震撼,令人无法忘怀——音乐和电影都适于表现人的潜意识,作为一位电影大师,路易·马勒当然不会把音乐和音响仅仅当作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辅助手段,而是当作叙事的有力语言。
影片的摄影堪称经典。光线、构图,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想起安格尔、伦勃朗的经典画作。影片的内景都是暖调,与温情、情欲、主人公的心境十分吻合。外景则绿得发鲜,有如油画。英国人透过镜头选取的生活场景总会让你美得心都颤抖,他们又善于把悲剧放在绝美的场景中展开,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电影自觉,一种电影传统。我们就在这美的极致中体验着男女主人公的没有结果——美丽的现实和悲剧的预示形成鲜明的反差,越美越令人难以承受他们命运的凄楚和悲凉……
他们呈现出的美是高贵的、古典的,他们表现美的技法和修养则是古典与现代的奇妙融合。欧洲电影的确是文化的电影、美的电影。
影片的两个主角由英、法两位世界级表演艺术家杰里米·艾恩斯和朱丽叶·比诺什分别饰演。朱丽叶·比诺什: 37岁,独女,出身于演艺世家。上世纪80年代曾主演戈达尔的《万福,玛丽亚》,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英国病人》。1996年凭《英国病人》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杰里米·艾恩斯:生于1948年,是一位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戏剧演员。电影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洛丽塔》、《魂断布拉格》等等。曾获欧洲电影表演终身成就奖。
《毁灭》是朱丽叶·比诺什第一次在英国饰演的两个角色之一。她后来认为自己的表演“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作为一个法国人“用另一种语言工作实在不容易”。我们看到,在这部影片中杰里米·艾恩斯的光彩的确或多或少遮蔽了朱丽叶·比诺什。然而,她那种集天使与魔鬼、Y荡与圣洁于一身的神奇魅力,那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忧郁都是不可替代的。作为欧洲最负盛名也最美丽的女演员之一,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角色常与情色相关,对此她认为:“如果不是从塑造人物的因素出发,而是为了兜售影片,为了色情而色情,那么,我坚决拒拍。拍情色戏需要极大的勇气。如果确实因为故事需要,我并不排斥。”
杰里米·艾恩斯在本片的表演就不是一个“好”字所能概括的了。史蒂夫这个角色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台词少,戏剧动作小,表演难度极大。但是杰里米·艾恩斯仍然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觉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极为传神,极其令人信服。有一场戏:史蒂夫和安娜第一次偷情之后,儿子马丁突然求见父亲,史蒂夫以为事情败露,内心忐忑不安,在幕僚面前强自镇定,等到父子见面,马丁并不知道他和安娜偷情,史蒂夫立即满怀释然。转瞬之间情绪发生多层变化,而又不着痕迹,举重若轻,令人叹为观止。
朱丽叶·比诺什和杰里米·艾恩斯在本片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尤其是做A戏,两人那种即兴发挥、那种忘我投入、那种默契和谐,真是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他们的表演是本片最夺目的一道亮色,是一种真正的美的体验。
《毁灭》以三个女人的三句话和一个男人的一句话串联起主人公的全部情感历程,结构严谨、巧妙、大气。
第一个女人安娜。
史蒂夫无法忍受儿子马丁和安娜巴黎约会的煎熬,雨天求见安娜,向她摊牌,要离开妻子和安娜朝夕相伴,共效鱼水之欢。安娜告诉他:“这样做,你将失去亲生儿子,失去妻子,毁坏你和妻子建立起来的一切。而你已经得到我,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由此,两人的暧昧关系得以继续。
第二个女人安娜母亲。
参加女儿和马丁的订婚聚会之后,她恳求史蒂夫:安娜和马丁在一起,有可能新生。你要及早退出。而史蒂夫听从劝告,与安娜断交的结果反而激起两人更加无可遏止的情欲,最终导致马丁惨死。
第三个女人史蒂夫之妻英格丽。
马丁死了,英格丽质问丈夫:“每人心中只有一个人。对我是马丁;对你是安娜;对安娜呢?”
接着,英格丽袒露前胸问丈夫:“你曾经爱过我吗?而且,有这个还不够吗?”
她的第二个问题说明:儿子的惨死仍然没有使她明白家庭悲剧的根源。
她的第一个问题恰恰是这个故事的不成其为答案的答案。
一个男人史蒂夫。
影片结尾,史蒂夫孤身一人沦落小城。面对着自己和马丁、安娜合影的大幅照片;他在内心倾诉着那种无以言说的永恒思绪:马丁死后,史蒂夫曾与安娜在机场——这个人生的聚散地最后邂逅。他发现安娜和当年导致她哥哥自杀的第一个情人在一起,抱着一个孩子。两人擦肩而过,安娜没有发现史蒂夫。史蒂夫的最后一句内心独白是:她和其他人没有区别……
这样的叙事、这样的结构在一步步地把悲剧推向高C的同时,也把一个巨大的人生悖论推到我们面前。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似乎已经无需用对错、是非、情仇和遗恨来评说了。也许,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循环?也许人生本来就无需言说?也许正因为《毁灭》呈现了这种人生的无奈才美得令人心痛?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被洪水淹没;假如那一天真的有一艘诺亚方舟载我们逃生;假如逃生时真的只允许我们带走一部“情色电影”,一定带《毁灭》。
路易·马勒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要素:
1。对人类情感的诗化思索和大胆表现。
2。镜语的诗化。
3。表演有节制,又酣畅淋漓。
4。对下意识的成功运用。
5。音乐和音响是叙事的重要语言。
'小说'巴黎最后的探戈(上)
这是1月的某个早晨,在凡尔纳大街上,保罗边走边四处环顾着,近一个时期以来,他走在街上的时候,总像是在四处搜寻着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这是怎么了。
他冲着天桥上疾驶而过的火车骂了句脏话,他觉得火车发出的剧烈的声音击中了他内心的某个部位,使他感到一阵疼痛。
这时,街角走来一个叫珍妮的年轻女子。她有着一头浓密的浅色头发,超短裙下露出两条长腿。她加快了脚步,因为她知道,街对面的保罗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她不喜欢男人这样的目光。欲望!全都是欲望!
当她走到一个楼角处的时候,墙上的一张告示吸引了她,上面写着“五楼住房出租”。
珍妮走进一家酒吧,给母亲打了个电话,然后来到了租房处,守门人不耐烦地摘下挂在墙上的钥匙,给她开了门,让她进去看房子,自己则离开了。
这套房子很和珍妮的心意,她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她一直想一个人独居在这座城市的某个地方,这一天终于来了。
珍妮向房间的中央走了几步,突然发现与窗口相对的那面墙上隐约有个人影在晃动,她一下子紧张起来。
“谁在那儿?”她说。
对方没有回答。
她走过去才发现正是在街上遇见过的那个男人。
她没有和他说话。他们都沉默着。
他们在这套住宅里徘徊,沉浸在毫无成效的探寻中。
他俩的路线相互交叉着,从一间房子到另一间房子,相互间仿佛视而不见。
电话铃响了起来,珍妮在卧室里,保罗在客厅,都拿起了听筒。
保罗说:“喂,已经晚了,租出去了。”对方挂上了电话。他小心翼翼地把听筒放在地上,然后推开卧室的门,致使珍妮猝不及防。她还把听筒贴在耳朵上。她掩饰地说:“你决定了?决定租下?”
“现在我不知道……你喜欢吗?”保罗反问道。
珍妮站了起来,保罗拉住了她的手,帮她站起来,他们的手没有分开。
这是一种接触,是在此前他们回避的一种接触。
珍妮说还得考虑一下。保罗朝外走去。珍妮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看着他消失在门外,她听到了关门的声音。
他大概走了。珍妮在心里这样说着。
但是,当她准备离开时,突然又看到了他。“我以为你走了。”
“我只是去关门。”保罗说。
他们的目光对在了一起。
她承受不住他的目光,她觉得那目光里有一种让她心颤的东西。她的身体里发出了一种声音,她努力地让自己转过身去背对着他,她默默地站在那里。这仿佛是某种许诺,但同时又是拒绝。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保罗突然从身后抱住了她。
他们的嘴吸在了一起,像两只动物一样在厮咬着,很快他们的躯体相互寻觅着倒在了地上。做A的过程像是一场战争,简捷而火爆,他的R体成了她R体的一部分。
他们的嘴唇轻柔地相互触及、结合,紧紧相咬,忽而紧张而不自然,忽而松弛而柔软……
走出大楼,他们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什么,就在沉默中告别了。
他们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开。
珍妮匆匆赶到了火车站,路上,刚刚发生的那一切就像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闪动,她觉得自己仿佛刚刚从一场春梦中醒来,她甚至还在心里偷偷地笑了一下。
她的男朋友汤姆一见她,便和她拥抱在一起,但同时又指挥着摄影师跟着他,拍下了他俩的镜头。原来他正在拍一部影片。
汤姆告诉她:“我在拍一部名叫《姑娘的画像》的影片,我向电视台推荐,他们接受了……那姑娘就是你。”
“你应该事先告诉我。”珍妮不满地说。
第二天,珍妮又来到了那个房间,房间里没有人,她回忆着昨天在这里发生的一切,突然觉得自己真是不可思议。几个搬运工把家具搬进来了。他们搬完后,保罗才进来。
保罗若无其事地看着她,似乎她在场是件很正常的事。
珍妮说自己是来还钥匙的。
保罗并没有听她说。“这有什么关系?请把外套脱了吧,帮帮忙,把这些凳子拿过来放到这儿。”珍妮服从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保罗的口气不容她另作选择,珍妮想离开,却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卧室。保罗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走向她……
做A是不可避免的了,其实这也是珍妮潜意识里所期待的事情,她毫不犹豫地迎接了又一次的疯狂。
珍妮觉得保罗身上有一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力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身上永远也不会有的力量,就像一列喷着热气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
'小说'巴黎最后的探戈(下)
在一个旅馆的房间里,一个女人正在一个皮箱里翻找着什么。她是保罗的岳母。她一见保罗,显得特别激动。
“我坐头班火车来的……保罗,多么可怕呀!”她哭了起来。
保罗的妻子自杀了。
保罗告诉她,事情发生在半夜里,罗莎是用剃须刀自杀的。
岳母对保罗说:“你知道爸爸说了些什么?‘我的小女孩一向是幸福的。你对她做了些什么?她为什么杀死自己?’”
“为什么永远也无法知道。”他说。
保罗把岳母一个人留在了屋里,独自一个人离去。
在巴黎郊外的一座整洁的白色建筑旁,汤姆又在忙着拍摄他的影片了。但拍摄到一半时,珍妮突然跳起来说:“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我急着去赴一个业务上的约会。”说着,她便离去了。
在出租房里,珍妮又和保罗见了面,当那疯狂的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他们躺在床上谈论着童年的往事。
正说着,门铃响了起来。
他们都有些紧张。
保罗正准备走向门口,珍妮猛地扑向他:“我们不是事先有约吗?谁也不能看见我们在一起。你可以打死我,那么谁也不会知道这些。”
保罗用双手搂住珍妮的脖子,开玩笑地掐她,并在她的耳边喃喃低语:“外面的人是耳聋的。”
旅馆里,保罗的岳母为窗外传来的萨克斯管吹奏出的音乐搅得心神不定:“这音乐……这音乐……让我无法忍受。”
保罗说:“在这里干什么都行。这里可以藏身,可以吸毒,可以奏乐。”
话音刚落,门口响起了敲门声。
保罗去开门,只见一个男人站在门口。对方抬了抬帽子,很有礼貌地向保罗的岳母问好。岳母问保罗:“他是谁?”
保罗告诉她,他叫迈克尔,是罗莎的情人。
几天之后,珍妮来到出租房,她惊讶地发现,房里的家具已全搬走了,只有一台红色的唱机孤独地躺在地上。
珍妮去向守门人打听,守门人告诉她,她不认识那个人。
珍妮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复杂,有一种忿恨和被欺骗的感觉。
她很快来到了大街上,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她静静地站在一个楼角处,心绪不宁地看着街上的行人,不知过了多久,珍妮突然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她正要离开那楼角的时候,一只手抓住了她,原来是保罗。
“我又来了。”
珍妮挣脱开他的手:“一切都结束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但随后一切又重新开始。”保罗望着她一字一句地说。
珍妮又一次选择了沉默。
保罗告诉她,他45岁,鳏夫,有一个小旅店。他曾经是一个冒险家,后来结了婚。他的妻子自杀了。如果没有遇见她,他的生活将会很艰难……
保罗带着珍妮来到酒吧,这儿正在进行一场小型探戈舞比赛。评委们坐在一张长桌旁审视着一对对背上贴着号码的舞者。
保罗显得很激动,他举起酒杯对珍妮说:“我想告诉你,我爱你!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说着保罗抱着珍妮走进舞池。
评委会主席试图阻止他们:“走开!你们干什么?这可不行。”
保罗高声地说:“这是——爱情!始终……”
“这儿有什么爱情?到电影院去讲爱情吧。”评委会主席也嚷嚷着说。
保罗和珍妮回到小桌旁,珍妮突然忧郁地对他说:“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再见了,因为我要出嫁了。”
说完,她匆匆离去。
但保罗很快跟了上来。
珍妮快到家门口时,保罗仍然缠着她。
珍妮说她要叫警察了。但保罗却说:“现在我找到了你,而且我爱你。我知道你的名字。”
珍妮走进房里,取出一把手枪,哭着对着保罗。
保罗望着珍妮,他甚至还笑了一下。
终于,她开枪了。
保罗摇晃着向前迈了几步,倒下了。
珍妮对随后赶到的警察说:“我不知道他是谁。他在街上跟踪我,想对我施暴。我不认识他,不知道他的名字……”
作品分析
贝尔托鲁奇是那种认为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家。“我将摄影机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笔,我用它写出诗篇。在我看来,我独自创作影片,我是影片最严格意义上的‘作者’。”
贝尔托鲁奇曾经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帕索里尼的助手。1962年,23岁的贝尔托鲁奇开始独立制片,以《革命之前》一片蜚声影坛,被称为“60年代意大利导演中最有才华和最出乎意料的一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力图通过电影表现涉及人类普遍意义的问题,比如法西斯主义、生死观、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孤独寂寞等等,并在电影中侧重心理分析。1972年,他的《巴黎的最后探戈》获得极大的反响,他被誉为意大利电影“承上启下的人物”。1987年,他的《末代皇帝》又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之后他拍了“东方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影片《遮蔽的天空》和《小活佛》。
《巴黎的最后探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贝尔托鲁奇关于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观。
影片表现20世纪现代人的邂逅,以及由这种邂逅引发的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影片的两个主角保罗和珍妮在相遇时都没有名字,保罗更是拒绝确认:“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我都没有名字。”他们由性相识,并企图通过性的交往最终确认自我,结果正如美国影评家杰·费希尔所说:“这部影片主要关心的是若干人企图改变自己生活中的现实及改变他们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的尝试。他们的尝试失败了,而这一失败又使他们面对自己生活中死亡的存在。”
20世纪是人类经历两次大战,以及长期极权统治,面对空前的精神孤独与寂寞而苦苦寻觅的时代。保罗和珍妮的孤独与寂寞是时代的孤独与寂寞;保罗和珍妮的寻觅是时代的寻觅。只要人类这种本能的寻觅没有终止,他们的寻觅也就没有终止,这是一种无解的孤独与寂寞。贝尔托鲁奇以两个人的情欲诉说着人类的话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影片中的珍妮和保罗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两代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同样空虚孤独。珍妮拒绝男友为她拍电影,拒绝男友的感情,她对现代文明似乎心理准备不足,她宁可去感觉保罗这个45岁的鳏夫身上那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原始情欲力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身上永远也不会有的,这种原始的情欲力量就像一列喷着热气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出嫁,她还是开枪打死了保罗。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再见了,因为我要出嫁了。”然后她开枪。保罗在妻子自杀后与珍妮邂逅,他知道,如果没有遇见她,他的生活将会很艰难。两人以为通过歇斯底里的性行为就可以消弭孤独与寂寞,得到一丝人生的希望,结果他们仍然要面对死亡。
影片抒发了贝尔托鲁奇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欧洲左翼文化运动中产生的迷惘。那是一代人的迷惘和困惑。拍《巴黎的最后探戈》之前,贝尔托鲁奇曾经说,他已经颓废,几乎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他用这部影片反映自己对现代人追求的“自由”、“逃避”和“自我探求”的冷峻剖析和反思。这也奠定了他的导演风格和主题,他一直在探讨L伦、背叛、弑父、孤独、幻灭和负疚的心理。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着力剖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罗的“自我”,他力图摆脱世俗的一切,包括道德、宗教、思想规范和其他社会束缚,而去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境界;另一个就是导演的“自我”,也就是说导演对保罗这种“自我”的评价,他认为这种“自我探求”到头来只是一种虚幻。
《巴黎的最后探戈》虽然是意大利电影,但最开始却是在美国轰动起来的。1973年,它在美国公映,之后参加了第10届纽约电影节,主演马龙·白兰度凭本片获得美国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导演贝尔托鲁奇也受到观众的赞誉,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
但是,《巴黎的最后探戈》在故乡意大利却遭到普遍抵制,舆论要求禁映这部“Y秽”影片,年底公映之后它依然遭到无穷无尽的诉讼,直到1987年,罗马教廷才解除了对影片的指控。
当年的禁映是有社会背景的,与美国当时的“性解放”不同,意大利那时甚至还没有离婚法,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意大利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公映,因为从正统角度观看这部电影,镜头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将那些赤LL的性A场面完全地展现在电影画面上。最重要的是,一个老男人竟然可以和一个在年龄上能做他女儿的陌生女人做A,而且还是萍水相逢就如此大胆,这在意大利当局和教会看来,无疑是教唆人们伤风败俗。
《巴黎的最后探戈》的镜语也十分现代,几乎无特技,无剪辑。贝尔托鲁奇依靠天衣无缝的从容镜头,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出一种直截了当的风格。影片的光效和构图也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十分吻合,“就如影片的一个看不见的真实人物……这源自一种与人物有着亲昵关系的愿望,希望此后这会变成人物之间的亲昵关系。”
无论技术、艺术,《巴黎的最后探戈》都是20世纪电影的经典。
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方法派”演员,这类演员包括保罗·纽曼、达斯廷·霍夫曼等等,他们的表演风格就是高度纪实和即兴的发挥。马龙·白兰度演过不少经典电影,《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让他享誉影坛。1971年,他主演的《教父》更是让他成为世界级的实力派影帝。
贝尔托鲁奇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涉及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意义的生死、孤独寂寞等等。
2。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侧重心理分析。
3。无特技,无剪辑。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直截了当的风格。
4。光效和构图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小说'卡里古拉(上)
清晨。
薄雾弥漫,朝阳透过森林映照着白色羊群。一对青年男女迎着羊群追逐着,欢笑着,在森林中穿行,在薄雾中穿行,洁白的轻纱薄如蝉翼随风飘舞,露出美丽的躯体,犹如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又如飞临人间的天使,欢笑声在天外飞翔。
跑在前面的女孩累了,靠在一棵大树上期待着随后追来的青年男子,青年男子把她拥在怀里,亲吻她的脸蛋儿,亲吻她那娇小柔美的茹房……
他们不是天使,也不是亚当和夏娃,他们是古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第一任统治者提比略的养孙卡里古拉王子和他的亲妹妹朱西拉——一对L伦的兄妹,趁提比略常年隐居外地不在罗马的机会,两人正合饮Y欲酿就的毒酒,正无所顾忌地酝酿着更大的罪恶……
王ZG殿。
卡里古拉兄妹在大床上颠来倒去地鬼混,罗马王室卫队长马可突然晋见。朱西拉闻声由床上一跃而起藏入侧室,卡里古拉装睡。
其实,他们兄妹通J早已举国皆知。马可不客气地唤醒卡里古拉:“提比略已经返回罗马,要你立即前往谒见。”
卡里古拉一跃而起:“见我?干什么?”
“或许只想看看你,他毕竟已经77岁了。”
卡里古拉惊魂稍定:“安娅近来可好?”
马可:“我老婆天天盼着见你。”
卡里古拉看着这个情愿把老婆送给自己玩弄的罗马卫队长,一时无语。
马可退出。
卡里古拉立即来到侧室:“提比略是什么意思?”
“王子,小心。”朱西拉与哥哥拥抱在一起。老王突然结束隐居提前归来,使兄妹二人的心头蒙上一层不安的Y影。
马可护送卡里古拉赴皇宫,奴隶们赤身L体在修建罗马大道。
“我实在讨厌回到这儿……他说我什么?”卡里古拉说。
“没什么好担心的,卫队由我指挥。”马可给他吃定心丸。
“可我只要面对提比略就害怕。”
“你要小心元首的顾问奈弗,而不是提比略。奈弗能把你的心看透。”
奈弗在殿门迎候卡里古拉,虽然年事已高,他那一双眼睛却令人不寒而栗。
卡里古拉趋前一步:“奈弗,老王隐居七年,太久了。我非常高兴他回到属于他的罗马。他好吗?”
“和我一样老迈。”
“我说他的心情。”
“如同天气。”
“今天天气不坏。”
“会变化。我上个月听到我的7位同伴以叛国罪被处死?”
“事实上是9人。”
“他们都是好人。”
“那为何被定罪?”
“这就是王子应该思考的事情啦。”
两人一边较量心机,一边来到宫廷大浴场。
老王提比略正和一群L体女孩追波逐浪。
“卡里古拉!”随着一声吼,提比略向养孙伸出一只手。卡里古拉立即跪在池边亲吻他那只象征权力的大戒指。
提比略命令卡里古拉为他跳舞助兴,那是卡里古拉父亲在世时曾经为提比略跳过的出征舞。在老王眼里,卡里古拉虽然贵为王子,却和身旁的浴女、娈童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卡里古拉不情愿,然而最终还是咬牙起舞。
卡里古拉的胖叔叔克劳狄看着他傻笑。女孩们像光溜溜的鱼儿在水中嬉戏……
歌舞之中提比略被众人扶持着上岸:“卡里古拉,你为什么在罗马说我坏话?”这位以告密维持统治的罗马王果然因故归来。
“我发誓从来没有。”
“记着:是我让你活下来的。奈弗,帮助我把这野蛮小子变成罗马王。”
“已经有过三位罗马凯撒了,凯撒大帝、奥古斯都和你本人。你要他成为哪一个?”
“最优秀的。”
“那是奥古斯都。”这位元首顾问的目光和嘴巴同样一针见血。
“看吧,他让我当面受辱。奈弗,我死后你要当心马可。”
“我知道,因为他恨我。”
“不,因为你太聪明,太了解宫廷内幕了。所以,我死后你要小心马可!”
卡里古拉听出两个老人的话暗藏机锋。
马可站在他们身边,脸上没有表情。
“我先走了。”提比略在美女和奈弗陪同下离开。
卡里古拉随手把又肥又蠢的克劳狄推下水池。然后追上提比略。
宫殿之中到处是罗马人由世界各地掳来被迫滥交的###隶。
提比略和卡里古拉一边欣赏一边借题发挥:“治国就像性游戏,有真有假。我为罗马人民卖命,他们却骂我们是禽兽。”
卡里古拉:“他们爱戴您。”
“他们怕我。这样更好。”老王把一切看透,“我不是很想当元首,我是不得不当。如果别人当,我就会被杀掉。你也是。”
“我也是?”
“假如你不是继承人,就会。如今的罗马不是过去的罗马了。人们耽于争权、享乐和金钱,比试谁更狡诈。他们是一群猪,命运让我在老年统治一群猪。”
说话间他们杀了一个士兵取乐。然后马可提请提比略签署征税和处决几个议员的命令。他几乎看都不看就在文件上盖了印章,而这些议员的罪过竟然是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罗马的议员!
卡里古拉亲眼看见,权力可以轻易决定一个个体的生命,也可以轻易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
“议员是凯撒的天然敌人。”提比略告诉他。
提比略还告诉卡里古拉:他知道卡里古拉和马可有私下交易;马可把老婆送给他,以及他和妹妹朱西拉的L伦……
卡里古拉惊骇于老王的心计,一时无语。
提比略幼孙加美拉斯来了。
“你太年轻,不会杀我。”提比略抱着加美拉斯,话却说给卡里古拉。
“我也是你的孙子。”卡里古拉说。
“你是收养的。他是我最后的遗族。”
马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可怜的孩子,你的将来会怎样?”
“我会把他当亲兄弟。”卡里古拉说。
'小说'卡里古拉(中)
“我们家族没有兄弟,兄弟会互相残杀,父子也会相残。这是命运。”提比略随手端起一碗美酒,递给卡里古拉:“喝吧,孩子。”
卡里古拉迟疑一下递给加美拉斯:“弟弟,你先喝。”
老王从加美拉斯手里夺过酒,转赐给身边的L女,和加美拉斯走了:“可怜的孩子,我死后卡里古拉会杀了你!”
一声痛苦的呻吟传来。卡里古拉回头,看见喝酒的L女砰然倒地——果然是毒酒!
卡里古拉望着老王和加美拉斯远去的背影,和马可对视一眼,暗暗发誓:“我——卡里古拉凯撒,将以议会和人民的名义统治罗马!”
卡里古拉搂着妹妹朱西拉酣睡。突然被噩梦惊醒:“我梦见提比略杀我,就像他当年杀我们的父母。”
朱西拉抚慰着他:“他的孙子加美拉斯年纪太小;他的弟弟克劳狄白痴;你将成为他的惟一继承人。”
“而你将成为皇后。”
“你不能娶亲妹妹,况且你保证过。”卡里古拉搂过妹妹,柔情蜜意。
两人正在亲热,马可通报:安娅来了。
朱西拉立即回避。
安娅又白又胖,每一寸肌肤都透着风S。卡里古拉扯开她的胸衣,把手伸向她的一对巨R。
安娅发出一声夸张的尖叫,告诉卡里古拉:“你是男人了,对掌权应该有所准备。”联系马可、安娅和卡里古拉的,从根本上说不是性,是政治、是权力。
奈弗割脉自杀,浴缸里的水被他的鲜血染成红色。
提比略闻讯而来:“奈弗,你不能走,你是我惟一的朋友。”老友的自杀让他感到无比震撼。
“我活得太久啦,我恨我的生命。自己选择死亡方式的人是最能玩弄生命的人。不然,你死了,马可也会抓我。”
“我会判他死刑。”
“你没有办法。他已经控制你了。再说,老友死了,我又怎么能和L伦者一起生活?”
卡里古拉赶来。
提比略:“你一直都尊敬我的朋友吧,L伦者?”
“我会一直尊敬他,王上。”卡里古拉极其谦恭。
奈弗:“如果我活下去,我会看着你把朋友、亲人和罗马的贵族全杀掉。作为一个老人,我已经看到罗马的未来,一劫未平,一劫又起。现在我选择逃逸……”他靠在浴缸边沿,合上双眼,不再答理身边的人。
提比略知道对一个看破一切的人来说任何劝解都是徒劳的,转身默默离去。卡里古拉恨透了奈弗,他迅速俯在浴缸边沿,快意地问奈弗:“死的感觉怎样?”
“温暖。没有感觉的温暖。”
卡里古拉将奈弗一把按进水里……
提比略的精神支柱没了,他一病不起。
卡里古拉和马可密谋加速夺权。马可眼见罗马帝国大权必然旁落卡里古拉,把手放在熊熊炉火上向他发誓,忠于他,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