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枭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48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忽里台是蒙古各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

    二年四月是天朝第一次科举的日子,如同天朝的奇迹崛起一般,此次科举也制造了诸多纪录。

    科举前便引得无数举子疯狂,因为这次科举是直接省试,而且前朝通过州试之人都可参加。更令他们欣喜的是这次朝廷录取人数将远超前朝,而且朝廷向每名举子提供一百贯路费,各地举子可以在本州衙门领取。

    (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州试、省试和殿试。州试由各州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

    一百贯钱足够最边远的地区举子到京城走个来回了,如果省着点用,甚至可以节约不少。即使不能高中,也只当免费到京城游玩了,甚至还能省下一些钱贴补家用,很多贫困举子都有着这种想法。

    朝廷也不怕人冒充,通过州试的人都有文书记载,又有户籍资料可查。

    虽然花费数百万贯,却也博得如潮好评,加上新朝威望甚隆,今年赴京赶考的举子远超宋朝历次科举。

    三月中旬,数万举子便齐聚汴京,街道上处处可见身着长衫,头戴方巾的书生。

    三月二十号号,朝廷才公布了科举规章。分为经义、进士两科,不过两科却做了很大改变。经义科考经义诗赋,中者多至各地授学,或者在礼部任职。进士科则论策,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中者经吏部学习、选后,可往各地任官。

    时间也由三日变成了一日,省试放榜五日后举行殿试。

    科举改革一放,顿时在汴京城中引起轩然大波。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五章 治学之道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文学的一个巅峰。

    词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后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到辛弃疾出世,才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在宋朝兴盛也不是没有缘由,词是抒情的文学,相比前朝,宋朝的青楼文化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数各朝各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青楼的繁华程度能够超过宋朝,不抑商的政策和社会的相对稳定都直接促使着整个大宋王朝的经济走向辉煌,而辉煌的经济背后,娱乐产业也就毫无疑问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青楼几乎成了大宋文学的温床,无数大词人都留恋其中而不知返。晏殊、陆游、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大批文豪都曾在青楼度过大量时日,而他们的很多词作也反应出对当时的妓女的同情。大量的宦游人也在温柔的江南画舫度过时日,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吴渊、吴潜都是其中之一。

    拥有文人和官员的支持,青楼事业也就从单纯的皮R生意上升到了“青楼文化”的前所未见地高度了。

    而青楼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无疑是北宋徽宗之时了,宋徽宗从小聪颖。酷爱文学与画画,继承地位后更是变本加厉,在宠臣高俅的怂恿下时常以微服私访的名义出宫,流连于汴京各大青楼之间,靖康之变前,大量徽宗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反应奢华腐败的生活。

    宋朝的太学生们都经常出入青楼,有时甚至为一妓女大打出手。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北宋时有个专门帮国子监学生招妓赴宴拉皮条的篾片团伙,共十多个人。常驻堂堂学府内以“专充告报”,为首者叫卜庆,绰号“野猫儿”。

    国子监学生尚且如此,可见汴京当时风气。官私筵会、富户宴乐。弄一些粉头歌伎来陪伴,便也不足为奇了。

    据《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京师汴梁的“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想来是把一些私娼也算在了其中。陶谷《清异录》便称,目下京师出卖色相地户头将近一万家,乃至男娼自卖R体。进退怡然。此类特殊的***作坊,俗称“蜂窠”。

    直到政和间朝廷甚至不得不立法告捕,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可见男娼之风都猖狂如斯。

    众多***场所间,樊楼无疑是其中魁首。其中女妓不仅姿色过人,而且大多有一二技艺傍身,有些甚至能吟诗作画。

    因此文人也爱来樊楼饮酒聚会,尤其此次主考官晁冲之也是樊楼常客。有些闲钱的举子们自然往来樊楼自然也就更加积极了。可惜晁冲之为了避嫌,宣布其当主考官后,便深居简出,谢绝见客,自然更不会来樊楼惹人非议。

    元宵佳节圣上御驾樊楼,并留下惊世之作之事也已传遍汴京,不少人都闻名来樊楼看看,是什么吸引两代皇帝御驾樊楼。

    当日另一主角秦梓却也是名声鹊起,倒不是因为他获得当日诗会第二名,而是皇帝开恩,让他白白抱得美人归。

    李师师色艺双绝,加之坐拥三宫六院的宋徽宗也曾倾倒在她裙下,世人对这位绝世名姬自然也是十分关注。

    人们夸赞皇帝仁慈之余,自然也免不得羡慕秦梓好运。虽然也多酒醉之余地痛骂,不过秦梓之名却已传遍了天下,即使他无法高中,以后行事,各地官员也会多少卖皇上一个面子。

    因为秦梓弟秦桧此时身任太学学正,许多同乡都不时请秦梓小聚,也打探一些内幕消息。朝廷发布此次科举章程后,秦梓便又被几个同乡、好友请到了樊楼。

    酒过三巡,何焕道:“此次朝廷变革两科,不知秦兄怎么看?”

    这何焕是金华永康人,字仲浩,在江南也是大有才名,与秦梓在汴京结识后,便互相引为知己。

    秦梓闻言,笑道:“皇上此举对我等举子,算是一大善政。”

    同桌一个同乡

    寂寞的道:“秦兄,何意?”

    秦梓喝了一口酒,笑道:“子便可再行参加经义科,不用再等三年,岂非一大善举?”

    同桌一人闻言,不以为然的道:“秦兄此言差矣,中经义科者,只可往各地官学教学,最高不过到礼部任一闲职,实乃J肋耳。我等寒窗苦读十载,为的是金榜题名,有朝一日能为民造福,岂能去做那猢狲王?”

    秦梓听得他论调,不由想起自己地弟弟秦桧。

    因为秦家出身一个中小地主的家庭,他父亲虽然当过静江府古县令,但也不过是芝麻小官。秦氏兄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不可能疾速地飞黄腾达。

    宋末苛捐杂税繁多,加上天灾不断,秦家也逐渐破败。为了生计,秦桧不得不去私塾教书。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牢S满腹,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那时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不再靠束修自给,也就可以了。

    (束修:修,干R,又叫脯。束修就是十条干R。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R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地学费叫做“束修”。胆的让学生去看望他们。,看望老师,自然不能空手而去。怒,初中我就被要求过)

    但宋徽宗政和五年登第后,便扶摇直上了,先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后累迁至太学学正。新朝建立后,秦桧仍旧官任原职,现在的他也不再是有三百亩水田便能满足地了。

    当初秦梓便没少教训弟弟秦桧,听得同乡又出此言,不由拍案道:“孔圣尚且毁人不倦,怎可言之猢狲王。”

    何焕见秦梓发怒,赶忙笑道:“秦兄息怒,方兄也不过说出一些人所想,并无他意。不过皇上此举,对贫寒举子却是大大有利,往昔多少人费劲盘资而来,却不幸落第。其中有多少人潦倒而死,即使回地乡里,却也未必能有盘资再来京大比。又有多少人终身应试,却屡屡不第呢。而如今皇上却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出路,经义科只考经义诗赋,比之进士科却是容易了许多。虽然不能为官一方,明镜高悬,却也好过一事无成。

    秦梓闻言,也知何焕不过是敷衍之语,心底恐怕对教书之事还是不以为然。起身道:“现在读书人多只愿报取进士科,我亦那般想,不过听得皇上在朝堂之上振聋发聩之声,之后才醒悟过来。”

    何焕闻言,忙起身拱手道:“还请秦兄提点。”

    秦梓也起身,朝北躬身鞠了三躬,才道:“圣上当日在朝有云: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教人为事,为天下之大事;教人做人,做堂堂正正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万国,则国胜于万国,少年雄于天地,则国雄于天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R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天朝,与天不老!壮哉,我天朝少年,与国无疆!”

    秦梓说到后来,更是慷慨激昂。

    这是张扬为震服朝中腐儒而盗版梁启超大师之言,当日在朝堂便说得一众腐儒羞愧欲死,何焕众人自然更加不堪。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六章 进士科

    论人们如何看,科举还是在四月一号准时开始了,因并不冲突,几乎所有的举子都报考了。

    这是天朝第一次科举,朝廷上下自然格外重视。从钦选考官,到最后命题的查看,以及对作弊的防范等等,张扬都亲自过问。

    前朝考场本是设在贡院,为了体现朝廷重视,张扬特地移到了皇宫礼部衙门院内。当然这也是改革科举制度后才能办到的,以前考生要在考场内吃住三天,礼部自然不便封锁三天。

    卯初时分,便有考生来到皇城外排队,不多时,人流便已排出了御街。好在有御林军维持秩序,加上众人心情都十分紧张,也并没人敢C队、喧哗,只是静静等待着科举的开始。

    (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分“初”和“正”,“初”代表前一个小时,“正”代表后一个小时,其中每个小时都有四刻,一刻是十五分钟。卯初即早晨四点,卯正五点)

    从宣德楼看下去,便仿佛一条望不到边的长龙一般。张扬看到这个场景,想到的便是高考那阵子,不过那次人没现在这么多。而且他是考生,现在却成了考试组织者,也是最后的阅卷者。

    辰时一到,宫门便缓缓打开。

    前面的考生可以清楚得看见,右边已经用红绸围出一个通道。想来通道一直延伸到礼部南院,那里正是他们的考场。

    “考生开始进场,不得喧哗。不得擅自逾越红绸,违者取消此次大考资格。”

    随着一个巡考官员地一声大喝,考生开始排队进场。

    当先两个考生走到宫门前,便自动停了下来,等待两旁御林军搜身。

    由于此次是新朝第一次科举,又在皇宫举行,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御林军也是做了充分准备。御林军副统领金枪将徐宁亲自在宫门下监督,见二人停下。喝道:“不要停下。”

    两个考生闻言顿时一愣,却又不敢擅闯宫门,只好大着胆子问道:“不用搜身吗?”

    “不用,你们进城吧。”

    两个考生见徐宁毫不犹豫的回答。这才小心翼翼向内走去,进的城内,见没人喝止,这才放步向里走去。

    历代科举夹带经文作弊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便是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因此历代不得不在进入考场前对考生进行简单的搜查,不过由于张扬改革了考场。因此取消了这一极度浪费时间的程序。

    顺着红绸围成的通道,考生很快便进入礼部衙门。却见里面并没贡院一排排的号舍,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露天书桌。两桌之间距离足有五尺。每十个桌子间便占有一个御林军。显然是担任监考之职。

    前朝时。考生都是在一个小小地号舍内完成科举。考铺里设有书案,地上铺有席子。白天考试,晚上睡觉,待得三天考完,才能离开。

    现在考试时间变成了一天,不用再住宿,才使露天考试成为可能,加之农历四月已然颇热,也不用担心考生畏寒。

    考场间还有数百巡考来回巡视,显然这样的情况下很难作弊。众人也才知道为啥不在搜身,先前暗喜的人也都哭丧起脸来,大部分人则是面有喜色,这么多监考基本上可以杜绝人夹带。而且这样开阔的环境,也很少有人敢上下串通代考。

    毕竟敢作弊地人不多,公平的考试,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考生在御林军指点下,一个个按序入座。

    待得考生全部进入礼部衙门,守门的官员立刻下令吩咐关门。

    此时已是半个多时辰已经过去,考生便开始准备文具,不多时考场间便充斥着墨香,偶然有人忘带什么文具,只要举手示意,御林军便也会很快送上。

    “吱。”

    众考生正做着准备时,后面几人却听得大门再次开启,不由疑惑地回头看去,却发现一身龙袍的皇上正昂首进来。

    如今因为大量画像的出售,罕有民众不识皇上真容了。

    张扬对此也是很无奈,当初只是想着像现代开

    一般,家家挂个肖像,再弄些高档点的,还能赚大笔钱。只是没想到出售画像后,自己都无法真容上街了,不然铁定被人认出来,引得万民围观。好在虽然没什么易容术,但简单的化妆还是能做到的,不过脸上涂抹一些东西总是难受地。如果再给张扬一次机会,那他一定不会再出售自己地画像了。

    张扬见后面考生正要起身下跪,赶忙道:“不用多礼,你们都准备考试吧。”

    一众考生闻言,也只好躬身站着,等皇上走过,才敢坐下,只是亲眼看到天神一般地皇帝,很多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有人弄翻砚台,弄得考场中的墨香又浓了几分。

    晁冲之作为主考官,也亲自坐镇,看到皇上到来,赶忙率一众考官来见。君臣叙过礼,张扬便让他们开始宣读考场纪律。

    考场实在太大,不得不每隔一段便安排一个考官宣读考纪,好在考纪简略,不多时,便也完工了。

    读完考纪,张扬便向一旁官员道:“什么时辰了?”

    考场内设有巨大地日、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多种计时仪器,以使任何一个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熟悉仪器。

    “还差一刻便是巳初(上午九点)了。”

    张扬闻言,点点头走到场中,宏声道:“这是天朝第一次科举,天下英才大半会聚于此,无论是否中举,你们都是民族的精英,民族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朕希望你们能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金榜题名会有时。”

    说完,张扬便吩咐考官开始分发卷子。

    考卷是特制的宣纸,宽一尺二寸,长一丈零八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二尺二寸,考生在此填自己的姓名、籍贯,写好之后便加以密封,不能让人知道是谁的卷子,谓之“糊名制”。

    第二部分六尺八寸,是考生写策论的地方,必须用楷书做答,否则后果便得自负了。因为这一部的答题在交上去之后,会有专门的人另行抄写一遍交给考官判卷,防止考官认出笔迹来循私。若是字体不工整,抄写的人不认识,他们有权以白卷论处。倒霉的终究是考生自己,那可是申诉无门的事情。

    第三部分一尺八寸,将有三个考官在这里写评语盖上自己的印章。

    就这样天朝第一次科举正式拉开了序幕,没有现代考场书写的沙沙声,却多了几分墨香。

    看着考生们或挥笔疾书,或皱眉苦思,张扬巡查片刻,并未发现任何舞弊行为,便也悄然离开,他可不喜欢沉闷的考场。

    上午考的是经义,这些经义对从小熟读经书之人并不难,不到半个时辰便有人开始交卷。

    不同以往,考生需要考完才能离开考场。这次交卷后,考生便可以出宫,下午再来考策论。

    很多自命不凡、潇洒倜傥的考生出的宫门,便直奔青楼放松放松。

    也有人在考场外等待同伴,碰头后便互相对对方所做的卷子点评了一番,最后几乎人人脸上都颇有得色,自信满满,携手而归,只等下午的策论,只是得意之时,心底却也都多了几分忐忑。

    上午的经义并不难,下午的策论必然不简单,不然便也无法从中选秀了。

    果然,下午的策论难倒了许多人,考题都是一些历代朝廷难以解决的政务,甚至有朝廷以后对辽金的战略方针。

    下午考完,一众考生便陷入忐忑中,只有一二狂生尚能谈笑自如,汴京城仿佛都压抑了不少。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七章 阅卷标准

    生们忐忑不安等待成绩之时。阅卷处却是热火朝天。多大争论,一道关于水利的试题,却让考官们争论不休。

    考卷评判制度由张扬制定,满分一百,三人评述,各打一分,均分便是考生所得分数。此举算不得新颖,前朝甚至有九位考官评分,不过引进分数制却是第一次,百分制比以往优良中差更加明显,也给考官们带来了更大纷争。

    赵霖伸了个懒腰,不经意间,瞥到一旁同组的侨评判完的最上面一份卷子,治水之题,自己打了九十五分他却只打了八十,不由拿起来看了起来,见是自己满意的卷子,忍不住拿起来读道:“古之治水者,但闻疏浚以深川,不闻曲防以壑邻,故曰:左堤强,则右堤伤;右堤强,则左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游伤。凝其势,不分其水,虽神禹不能为功。故弃地予水,田墓庐舍邑里,决堤防以避之,固有所不能。然则如之何而可?曰:患在天者,人力无可如何,无已,则惟有相其决口之成川者,因而留之,加浚深广,以复支河泄水之旧,庶因败为功之一策乎?患在人者,上游之开垦,亦无如何,惟乘下游圩之溃甚者,因而禁之,永不修复,以存泽水之旧,亦因败制宜之二策乎?弃少而救多,事半而功倍,虽江、汉之浅深,洲渚之亘袤,非人力所能排浚,而水无所,则其力自足以攻沙而深川也。是之谓以水治水,其贤于堤防曲遏也,利害相百也。

    这篇策论很好嘛,考官如何只打八十分?”

    (赵霖也是前朝遗官,因为颇有才学,故被张扬抽来充任阅卷考官。曾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大致在11…1119年)曾主持兴修太湖水利,主张开浦、置闸、筑圩三者缺一不可,认为:“治水莫急于开浦,开浦莫急于置闸。置闸莫急于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处,便于防潮、排洪、护田、浚沙、通航的筑圩工程措施。他又说圩岸要高大,非但能护田,还可以挤水处泄。)

    l:本也,本当在先;决水者末也,末当在后。历朝以来,上至朝廷之缙绅。下至农田之匹夫,治水必议决堤,良田毁弃无数,而水患却百未治一二。此治水之失也。

    此卷不治其本,而但攻其末,能得八十已然不错。”

    其父亶,北宋著名水利学家。

    相比子侨。亶更具传奇性,出生于农家,自幼酷爱读书,识度不凡,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县,但他却没有去上任。而是终日跋涉于野外,从事农田水利的考察和研究,深究古人治水之迹。直到认为有所得,才上任。

    父子二人合著《吴门水利书》,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以往治水中存在的六处失误,并指出了治水必须“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等六得。又提出了“治田利害大概”七条,深为当时的宰相王安石采纳和赏识。还绘制了许多水利图,为历代治理太湖水利的重要依据。

    赵霖闻言,摇头道:“围田容易造成水道狭窄,洪水无法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委实不可取,先朝时便已被摒弃,前朝单锷已做过论证。子高如何还能以此做阅卷标准?”

    (单锷也是北宋著名水利专家。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著有《吴中水利书》。认为治水有上阻、中分、下泄三策,对侨治田之说却是大为反对)

    前朝虽然没用氏父子治田之策,不过侨却不认为自己父亲一生心血是错误的,起身驳斥道:“治田之法,因地制宜,其低田,则阔其塘浦,高其堤岸以固田;其高田,则深浚港浦,引江海以灌田。后之人,不知古人固田、灌田之意,乃谓低田、高田之所以阔深其塘浦者,皆欲决泄积水也。更不计量其远近,相视其高下,一例择其塘浦之尤大者十数条以决水,其余差小者,更不浚治。及兴工役,动费国家三五十万贯石,而大塘、大浦终不能泄水,其塘浦之差小者,更不曾开浚也。而议者犹谓:此小塘、小浦亦可泄水,以致朝

    见信。而大小塘浦,一例更不浚治。积岁累年,而尽坏,使二三百里肥腴之地,概为白水。高田之港浦皆塞,而使数百里沃衍潮田,尽为荒芜不毛之地。深可痛惜!前朝百余年间,除十数条大者间或浚治外,其余塘浦,官中则不曾浚治。若能不问高低,不拘大小,亦不问可以决水与不可以决水,但系古人遗迹,而非私者,一切并合公私之力,更休迭役,旋决修治。系低田,则高作堤岸以防水;系高田,则深浚港浦以灌田。如此则高低皆治,而水旱无忧矣。”

    张扬在侨的高谈阔论中进屋,见二人面红耳赤的样子,奇道:“你们在争论什么?”

    二人见皇上来到,赶忙行礼,陈述自己观点,同时请求圣裁。

    张扬对治水之道却也是不甚了了,闻言问道:“你二人所言理论可有实效?”

    |》水田中,开圩崖、沟场圃,实践治水理论,成功获得农业丰收,也验证了先父治水之论。”

    赵霖却不以为然的道:“区区一片水田,不足以证明什么。疏浚之策,神禹治水始,之后历朝多采之,功效亦喜人。”

    o本不在水。”

    “水患在人不在策。疏浚之策,早有无数先人论证,不过河道疏浚工作常常被疏忽,才导致水患不断。”

    “咳”

    二人在专业上争论起来,顿时进入忘我境界,正面红耳赤之时,听得张扬咳嗽,这才清醒过来,赶忙跪下请罪道:“微臣失礼了,请皇上恕罪。”

    张扬在现代都见过专家在会议上对骂,他们这些争论还真没放在心上,挥手笑道:“不妨,都起来吧。”。

    =

    赵霖自然也不甘寂寞,叩头道:“臣也请皇上裁定。”

    张扬看着二人都不甘服输的样子,无论论谁胜,另一人都不会心服,说不得还会生出什么闹剧来呢,只好道:“你二人所言都有理,不过却又都不对。治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这治水则讲究因地制宜。不同地地方,水患各有缘由,或疏浚,或治田。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效。”

    虽然张扬有和稀泥的嫌疑,不过却也言之有理。

    二人不论是否理解赞同,都拱手道受教了。

    “只是不知这试卷又该如何评判?”

    张扬笑道:“无论考生选取何策,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便可,作为考官,你们要摒弃自己的私见,公正无私地审阅考卷。”

    一众考官闻言,赶忙道:“臣等惭愧。”

    有了张扬此语,判卷便也简单了。

    六号一早,皇宫外便又人山人海,煎熬了数日的考生都在等着一张纸宣告他们的命运。

    辰时,宫门正式开启,金榜也贴了出来。

    数万考生便向前涌来,好在有御林军监督,才没发生踩踏事件。

    此次科举录取人数远超前朝历届,进士科便录取了千人,虽然如此,但数万考生还是失落的更多。

    守得云开见明月地人自然是笑逐颜开,落榜之人则无精打采,城中顿时多了许多失意之人,酒楼生意却又好了许多。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举结束

    榜不多时,文官百官便也在勤政殿聚齐,准备开始早上没到,因此众臣都三五成群的闲聊着,最热的话题自然也是此次科举。

    众人正聊间,见张扬贴身太监富贵从御阶上侧门出来,赶忙各回各位,准备迎接皇上。

    往日富贵都会等众人站好位,再请皇上出来。

    今日他却不等众人站好,便喊道:“皇上有旨,今日早朝推迟到巳初(九点),各位大人请先自便吧。”

    众人闻言,不由一愣。

    往日早朝都是辰正(八点)时分开始,皇上也从来没有迟到过,怎么今日却推迟了半个时辰。

    难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或者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还是哪位妃嫔在生产?

    ……

    一瞬间,众臣产生了无数联想。

    鲁智深却不愿多费那个脑筋,见富贵转身要走,赶忙道:“富公公慢走。”

    富贵收回已经跨出殿外的一只脚,转身见是朝廷中出名直爽的鲁智深,知他是皇上老臣,深得皇上信任,也不敢怠慢,点头道:“鲁将军还有何事?”

    “不知皇上因何推迟早朝?”

    一众大臣见鲁智深出头,也纷纷看向富贵。

    富贵见他问到这个问题,赶忙陪笑道:“鲁将军见谅,此事皇上并未说明,小的也不敢妄自猜测。您也知道,皇上不准宦官过问朝事。皇上那里还等着我伺候。众位大人若无事,我便先告退了。”

    鲁智深见他话已至此,也不好再为难他,颔首道:“那富公公去吧。”

    富贵闻言,便也冲众人点点头,转身而去。

    张叔夜待富贵离去,疑惑的对一旁宗泽道:“莫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宗泽摇头道:“也许吧,不过可能性不大,我自跟随皇上以来。还从未见他有过任何小恙。”

    说着,宗泽也是一惊,以前还未注意,不过此时想来。却委实惊骇。皇上仿佛真地从未有过生病,甚至头疼脑热都没听说过。虽然皇上是天神下凡的事情在民间传播甚广,但众大臣中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怎么相信。宗泽怎知经过基因改造的张扬,抵抗力远超常人。自然不会被一些疾病所困。

    想到惊人处,宗泽也是大为惊骇,摇头道:“或者皇上有什么事吧,圣上的事情岂是我们能揣测的。还有半个时辰。我们先回部里处理些政事吧。”

    张叔夜闻言,便也往大殿外走去。

    众臣见状,便也都各回衙门而去。

    快到巳时。这才又都回到大殿。

    此时放榜已有一个时辰。宫门前已然恢复平静。只剩十数举子或呆立或不死心的寻找。偶尔也有一二狂生姗姗来迟,查阅榜单。上榜者便故作平静的离去,仿佛上榜是理所当然一般,落榜者则愤愤而去,还有几人发誓不再赴考。

    巳时一到,富贵便又从侧面进殿,待众人站好,才喝道:“皇上驾到。”

    一些以为皇上小恙的文武百官,待见得张扬精神奕奕的出现在大殿上,不由又都疑惑起张扬推迟早朝地原因了。

    叙过君臣之礼,张扬见众人都有疑惑之色,笑道:“众人都很疑惑今日推迟早朝之事吧?”

    众臣虽然都有疑惑,却也不敢直言相问,生恐闯到枪头上。

    只有鲁智深大着嗓门道:“是啊,皇上每日都是按时上朝的,今日怎的迟到这许久?”

    张扬笑道:“朕非迟到,只是再等举子们看完榜。”

    众臣闻言,脸上疑色不但未消,反而更浓了。

    举子看榜,仿佛和早朝没什么关系吧?他们也不够资格让早朝推迟半个时辰吧?

    这次却不等人问,张扬便道:“历朝科举不时有举子不服考官审阅,甚至聚众闹事。这是我朝第一次科举,朕也担心会有举子闹事。不过此时放榜已有一个时辰,大多举子也已经看过榜,都已散去。虽有少数人有所异议,不过却并没人闹事,可见此次科举还是公正的,朕心甚慰啊。众位考官也辛苦了,传朕旨意,每位考官赏银百两,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经义科考完后,各位考官便也可以。”

    前朝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天朝也沿袭了此举,不过地点改在礼部而已。

    此次科举主考官晁冲之听得皇帝大赏考官,忙出列道:“此次科举能得如此成效,全赖皇上改革科举之功,我等不过秉承圣意,不敢居功。”

    张扬笑道:“晁卿不用谦逊,有功朕一定会赏地。好了,你们还有什么事要奏吗?”

    晁冲之谢过皇恩,这才奏道:“进士科已然放榜,还请皇上钦定殿试和经义科省试时间。”

    张扬想了想,道:“进士科殿试和经义科省试定在一日吧,就后日吧。”

    虽然前朝省试和殿试也在一年,不过晁冲之却没想到会这么急促,闻言不由讶道:“会不会急了些?”

    张扬笑道:“如今各地官员严重不足,早些排出名次,礼部便也可开始培训,选任优秀者。而且过段时间,朕还要北上草原,也没多少时间在京了。而且举子在京吃用花费不小,若拖延时日漫长,恐怕其中一些贫困举子恐怕会落魄了。”

    “皇上仁慈。只是两场考试同时举行,恐怕考官会顾此失彼。不若先举行进士科殿试,经义科省试次一日再举行。”

    “也行。”

    八日,进士科殿试正式举行。

    一千名踟蹰满志的进士便来到勤政殿外,此次进士远超历届,大殿已然无法容纳,只好在殿前广场举行。

    张扬一番勉励后,科举最高层次的殿试便在广场外开始。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限千字以上。

    此次题目却是结合一地实况,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治水政策。与初试之时地治水题目相似,不过需要与一地实况结合。如果不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只是泛泛而谈,那便容易露馅了。

    众人才拿到试卷,便有很多人挥笔疾书,却也有很多人皱起眉头来。

    此题说难不难,对一些交游广阔,又好观察生活的人,初试之论便是自己所想,自然毫不犹豫的下笔疾书。但一些足不出户,只知读书的人初试之时却是空想而已,结合一地实况,却难倒了他们。

    殿试成功地实现了张扬的意志,了解了考生对生活的了解程度,也排出了名次。

    状元被金华永康人何焕夺得,也是张扬记忆中地状元。

    探花则是秦梓,秦梓文采出众,加上小时家里落魄过一段日子,不得不做些营生,对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地。

    榜眼则是晁冲之之子晁公武,此子却是晁冲之中年得子,自幼喜读群书,加上晁冲之倾囊相授,才学颇好,也是张扬钦点地榜眼。本来晁冲之还以避嫌为名推迟,却被张扬训勉了一番。虽然被皇上训诫,但儿子能得榜眼,晁冲之还是高兴而归的。

    相比进士科地盛况,经义科却有些惨淡了,报名之人不过三千多人,不到进士科考生的十分之一。

    寒窗苦读,学成后经天纬地,光耀门楣之说还是深入人心。进士科放榜之后,很多举子便直接踏上了回家的道路,等待来年再考。报经义科的多是贫寒举子,家里实在撑不得他们蹉跎岁月了。

    由于报名人数太少,经过省试后,全部录取,又创造了一项纪录。

    经义科进士在礼部统一学习汉语拼音,学成之后,往各地教学,同时纠正各地发音,为日后官话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C记忆

    曦透过朦胧的窗纸撒入屋中,仿佛被屋中Y靡的情景光线都显得昏暗了些。

    感觉到屋中出现的一缕光线,张扬便也从睡梦中醒来。

    抬头望着一床娇媚可人的胴体,张扬只觉自己下面的某个部位似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真是一个禽兽啊,也许这次远行一趟,自己以后便可以过上夜夜笙歌的性福生活了。

    虽然已经生育了两胎,但温莲的处女峰还是那般尖挺丰腴,加上肌肤细腻白皙,便犹如一对精致的汉白玉,加上张扬勤奋的滋润,玉峰发育的很是丰满。

    雪白娇美地粉肩之下,那丰满圆润的圣女峰傲然挺立,在一片雪白之中,胸前那两点嫣红更加动人心弦,盈盈一握的纤腰,下面是浑圆丰满的翘臀,整个胴体曼妙地曲线,并未因为生育而出现一丝瑕疵。

    无论何时,看上去,都是那般动人。

    温莲感觉自己体内正有一个东西苏醒,逐渐添满自己的下T。不由从睡梦中回到现实,酸软无力的感觉便再次袭来,整个娇躯好像经历过狂风暴雨席卷一样,疲惫之极。

    不过想到昨晚皇上对自己的特殊照顾,一丝甜意便又涌上心头。不论皇上有多少女人,他最疼的永远是自己。

    张扬看到温莲脸上现出一抹绚烂的笑容,加上她苏醒后娇躯的扭动,便仿佛一条美女蛇般,感觉自然强烈。下T更是暴涨。

    温莲只觉蜜壶一胀,顿时明白是那整夜泡在其中的巨龙使坏,娇羞地睁开眼睛,见张扬又眼神炽热的看着自己,不由脸上一红,躲到张扬怀里,嗔道:“皇上怎么还没够啊。”

    “怎么会够呢,即使一辈子,朕也不会满足。如果有来生。朕还希望你能当朕的皇后。只是此生富贵已至极点,来世说不得朕就变成乞丐了,到时朕怎忍让你当个乞丐婆呢。”

    张扬一手在温莲光洁的玉背上轻轻游移着,多少柔情蕴含其中。从指缝中滑落出来的温柔令温莲也是一阵阵陶醉。

    温莲用玉手轻轻按住张扬的嘴唇,痴痴的看着张扬,道:“不论皇上富贵还是落魄,妾都愿服伺皇上。生生世世,直到皇上厌倦了臣妾。”

    张扬轻轻舔了一下温莲的掌心,温莲受不了掌心的麻痒,顿时收回手。张扬笑道:“即使千生万世,朕也不会厌倦皇后,只是朕要想个法子让你用灵魂记着朕。省地你来世忘了朕。”

    “是啊。喝了孟婆汤。来世便没有记忆了,妾身怎么才能记得皇上呢。”

    张扬见温莲皱眉苦思的样子。不由一阵感慨。

    女人真不知道是什么做得,即使平日再理智,情到浓处,却总会相信一些生生世世的誓言。

    张扬正感慨间,温莲却眼睛一亮,认真的看着张扬道:“皇上是天神下凡,一定知道怎么能让妾身记住你地。快告诉妾身吧。”

    张扬闻言,不由一愣,这个问题,仿佛不是那么好回答的啊。还不知道有没有来生呢,即使有来生,记忆肯定也不是那么好保存的,不然这世界还不乱套了啊。

    温莲却是深信皇上是天神下凡,见他默不做声,不由扭动着身体,娇声道:“皇上快说嘛。”

    张扬火热的下T还在温莲蜜壶中泡着,二人刚才说着情话还不觉,温莲这一扭动,二人顿时被下T传来地美妙感觉吸引。

    张扬灵机一动,缓缓抽动着下T,笑道:“你已经知道了啊。”

    温莲承受着张扬的鞭笞,却没被他转移注意力,诧道:“妾身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