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锦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八十章 新年新气象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国八年十月,新国依然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为新国变成了世界的中心,商人的中心。! .. 各国的新奇玩意儿尽数流入新国境内,而新国造物局的不少发明创造也应用于新国的生产当中。比如现如今蒸汽机就慢慢的取代了不少人力,变的愈发成熟,给人们带来的了方便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增大了机械劳动力,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利益。

    同时,取长补短,百姓们在国家的带领下善于学习,惯于创造,从而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各方思想融合,使得新国国民变得更加睿智和理性,对国家和国策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如此一来,自然有反对和议论之声如雨后春笋而起。不过陆炳宽仁的政策依然允许百家各抒己见,绝不堵悠悠众口,并笑谈众口难调,这都是理所应当之事,百姓看的明白,在抨击的同时却又十分尊敬陆炳这个仁厚的君主。同时正因如此,海纳百川的新国才能日益强盛,整个社会的进步不可不谓是突飞猛进。

    新国八年,据户部报告,各项税收已经达到了新高,其中商业税达全国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八,可谓是新国财政的重中之重,总岁入逐年上涨一成,既平稳又在发展,着实令人高兴。异人馆的成立和造物局的发明让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为国效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进入良性循环当中。比如在全国推行改良作物之下,每亩地的粮产就提高了三成之多。这让汉民族自古以来这个农业大国变得更加富强起来,百姓人人都有饭吃了。

    穷生奸计。富涨良心,当百姓们都过的富足了,有了吃得就会变得顺服,即便有意见也可以申诉,因为陆炳留给了他们发泄反应的渠道,而非是无处伸冤只能官逼民反。建国八年以来,除战乱初征之地。但凡经营两年以上的领地,无一地发生过暴乱。疏民如疏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早晚要决堤。不如疏通顺治来的有效。

    国库充盈,金银不计其数,粮仓的粮食根本吃不完,即便大量出口也难以消化。陆炳遂减免粮草征集。化为金银之物。而百姓手中钱财愈来愈多,导致钱币流动,带动了市场经济的活跃。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各国商人前来经商,让民众手中的金银变得充盈起来,资源有限生产商品速度跟不上百姓手中钱财的速度,在人心和市场的作用下,物价开始略微上涨起来。陆炳有监管部门,更有坐镇经济的严嵩和沈青山两位“老将”。自然在国家干预下,市场并未产生崩溃。从而也预防了大量金银外流的事情发生。

    不过物价看似涨幅不快,可对商人来说却是十分痛苦的,对百姓来说也尤为不便。比如原本百姓买个馒头,只需要三个铜板到六个铜板,现在却需要十五六个,要是买的多了,不免要带着一堆铜板,十分沉重。这还罢了,若是商人经商,以前带着几百两白银前来,现在就要带千两,随着贸易的繁荣和市场的景气,大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导致所进货物越来越多,走出的钱财就越来越多了。稍微的物价上涨乘以一个巨大的基数后,就变得十分沉重了。

    故此有三个行业变得格外繁荣起来,一个是钱庄,在新国监管制度之下,既有国营的也有民营的,但都是十分放心也很公证。民营的利息较高,百姓刚开始趋之若鹜,但随着经济发展,却也有面临商业抨击导致挤兑风波而破产的钱庄,最终百姓所储蓄的钱财是血本无归,就算拍卖资产也只能得到少数的钱财。这是市场行为,只要不是诈骗,朝廷是不会管的,有人闹事儿,朝廷就敢抓人,告诉百姓岂能有只赚不配的买卖,天下的好事儿岂能让你一个人占有了,若因为赔钱就闹事儿,那就纯属胡闹了,必须严惩。故此民营的虽然红红火火,可是安全性上略差一些,唯沈家钱庄这个老字号屹立不倒,深得民心,有不少人都把钱存在沈家钱庄之中。

    其次,除了新国钱庄外,还有杨氏钱庄这个老字号,这俩都是国营钱庄,不存在破产清算的危险,但利润相对较低一些,但相对保守的国人还是爱存入这两个钱庄,以求稳定。

    百姓们存钱进入钱庄,目的有二,一个是获取利息,第二个就是方便行走。比如从杨氏钱庄山西大同分号存入一千两银子,然后商人就能得到票凭,轻轻松松带着一张纸就可以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的杨氏钱庄去兑换。如此一来就省下了一部分托运不便,更又有了一些安全性不易在路途之中露富,遭遇歹人图财害命。除沈家钱庄外,也只有新国钱庄和杨氏钱庄这两个国营的钱庄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做到真正的通商之便,只要带着这三家钱庄的票据,就走遍全国都不怕了。其余小型民营钱庄,大多只限于几个地方,或者当地使用。

    存钱进入钱庄,就要给储户利润,也就是利息了,否则人家凭什么来这里存钱。而钱庄也不是慈善之地,商人重利,钱庄的自然也是商人,他们生财的办法就是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贷款于旁人,收取更高额的利息和回报。

    为了增加储户存入的钱财和争夺大量储户,从而掌握更大的资金进行操作,以谋取更大的利益,以新国钱庄和杨氏钱庄这两家国营钱庄为首的钱庄还以高利润做诱导,发行大量投资券。比如对城外荒地的投资,就发行一个债券,百姓购买后就相当于参股了,只要这个项目挣了钱,百姓就有利可图。当然有挣钱,也可能会赔钱。但钱庄基本就置身事外了,因为挣了他们就跟着挣,收取高昂的服务费。赔了也不过是陪得百姓的钱,这就是自由的商业,朝廷也没法约束。

    钱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新国八年十月开始,一条政策从宫中传了出来,举国上下一片哗然。陆炳下皇命,各地皆张贴告示。主要路口城门和钱庄内也必须张贴,并责令衙门进行宣传,发行统一纸币。

    虽然因为金银铜板的沉重不便。导致纸币必须要发行,前朝也有先例,比如宋朝的交子,还有明朝的大明通宝。不过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些纸币从刚开始与金属货币等同价值。变得一文不值,连擦屁股都没人要。况且一般实行起来的时候,都是国家强制实施,现如今新国通常不强制而为,但对此事上却也是下达了三年强制命令。各大钱庄的各种票据就相当于纸币,但因为种类较多,相对容易混乱,而现在经济的发达导致金属货币越来越不方便。一切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顺势而为。

    三年之内。皆可用金属货币兑换纸币,纸币发行以金属货币数量为基准,也就是国家金银越多发行货币越多,当年岁入的金属货币不增同年就不发行新的纸币。三年内金属货币和纸币可以共同使用,三年后金属货币作废,而且兑换的越早兑换额度就越大,此举不是强制胜似强制。各地各商家不得拒收纸币,纸币有自己的编号和各种防造假的技术,民间难以模仿出来,其借鉴了钱庄的票据的一些优点和防伪措施。

    纸币的发行,势必要对民间造成一定的冲击,造成极大的反对意见,但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大策。有了纸币发行量和保有量的概念,就不会产生以前过度发行,以纸换物无度无节制最终导致纸币贬值的事情发生。陆炳对此举有着信心,而户部大臣们也对此感到兴奋,他们都认为这种纸币会坚挺下来,成为硬通货不会贬值。大家都十分亢奋,因为这是开天辟地之举,一旦成了,这帮先行大臣将会名垂青史,因为他们改变了千百年来货币的状态,成为立法创新之人。而与此同时,铜矿不再是因为是造钱的原料,而成为国家监管控制的重中之重了。

    而对于外来的经商者而言,他们要来新国经商,就需要用真金白银换取大量的纸币。如果是来倒卖货物,收到的也是纸币,可以用纸币去国外作用,也可在相应钱庄换成白银,同样百姓也是允许这样做的,并不限制白银在市面上流动,只是不能作为货币流动。这就存在了一个漏洞,就是国家虽然不承认,但百姓依然可以约定俗称利用金银换货,商家虽然不能拒绝收取纸币,但也同样可以用纸币前去钱庄换成白银。也就是说,真金白银虽然在官方意义上被否定了有货币的作用,但在民间依然可以流通。

    这给百姓们带来了一丝安全感,而这样的漏洞陆炳和智谋了得的群臣自然也看出来了,不过他们并没有强制执行。因为陆炳及群臣对这样的纸币有信心,他们想先只有对比才能体现出纸币的优越性来,这才有了三年为期,而百姓也会慢慢接受纸币,并一定会爱上更加方便的纸币的。

    纸币的样子为两掌大,上面印有陆炳的肖像以及面额和许多明的暗的防伪图案,看起来十分好看。为了方便使用,不同的面额都有不同的颜色,更加方便纸币辨别和交易。纸张的选材也是百姓前所未见过的,觉得也挺好看的,所以这种纸币一经现世,就令百姓格外新奇,认为不同于以往那些粗制滥造骗钱的纸币。

    出于对陆家治国以来的信任,国民对陆炳发行纸币,非但没有特别的反对,反而体现出空前的热情,这让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纸币就这样没有阻力的推行了起来。而且纸币经久不衰,十分保值和坚挺,并对新国的经济甚至世界经济都起到了调控作用,开辟了一个先河,令他国纷纷效仿,但其效并不如新国。(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