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一品才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15章 上元佳节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5章 上元佳节

    秦允明最后说道:“而这部《西游记》反映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唐三藏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最新章节。在下就是要以这本书,来印证在下此去京城读书,绝不会畏惧任何辛苦艰酸,一定要学有所成。”

    吴王恍然大悟,忍不住抚掌赞佩道:“好,好。大郎以书来明志,意义深刻,真是好的很,好的很呀。小王相信大郎绝对不会让人失望,小王就静候大郎高迁的好消息了。”

    天色快要到傍晚的时候,秦允明反而尴尬了起来。本来小郡王邀请自己来杭州游玩,也算是有个名目。现在《西游记》念完了,而且今天还是上元佳节团团圆圆的日子,自己好意思留在王府吗?

    可是若要现在赶回去,只怕时间也不充裕。

    外面大雪还封路,而且天黑之后要关城门,难道如此佳节时刻自己竟然要住宿在客栈之中吗?

    至于吴王,在下午听完《西游记》之后,因为一大早起早应酬,顿时有些劳累了,所以之后与秦允明闲聊了半盏茶的功夫就起身去休息了。虽然吴王在休息之前,一再强调让秦允明今天留宿在府上,傍晚过后还能一同去孤山上放烟火。

    只是秦允明一个人在王府里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何况府上来来往往那么多吴王的亲友,他一个都不认识,更显得有几分百无聊赖和窘迫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府一个小厮忽然跑来通报,说小郡王从临安候家里回来了,正嚷着要见秦大郎。

    秦允明不由一愕,忙问道:“小王爷怎么突然回来了?”

    那小厮笑着说道:“本来今早下了一场大雪,小殿下以为大郎你不会来了,因此才去了临安侯家里作客去。下午时,陈相公派人特意去了一趟临安侯家里通知小殿下,说大郎您已经到府上了。”

    秦允明恍然大悟,那陈相公想必就是上次与曾肇有交情的王府属官了。

    小厮接着又道:“小王爷一听大郎你来了,本来正和临安侯听戏呢,二话没说就急忙跑回来了。”

    秦允明很是感动,这小胖子还真讲义气。

    片刻过后,就听见门廊那边传来呼喊声:“大郎何在,大郎何在?”

    话音由远而近,很快小郡王就出现在了门廊的尽头。他穿着一身浓重的盛装,因为胖子比较怕冷,所以看上去有些臃肿,胖乎乎的脸蛋还有一些红晕,也不知道是喝酒的缘故还是激烈运动的缘故。

    秦允明从堂上起身迎了出去,开玩笑的道:“小王爷,你今天可让我等的够惨了。正午来的,等你可等了一下午呢。”

    小郡王来到秦允明面前,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连连辩解道:“这不,这天气,这……这我也没料到呀。本以为一场大雪路不好走,大郎你不会来,没想到大郎你还真够朋友,说来就来了。这……唉,是我不对,我向你赔罪还不行吗?”

    秦允明哈哈笑了笑,一边摇手一边说道:“这我可担当不起。不过小王爷你也够义气,听说你正在临安侯家里呢,闻讯之后立刻就返回来。我倒是要郑重感谢小王爷对我的厚爱呢!”

    “唉,咱哥俩谁跟谁呢?是不是?”小王爷胖乎乎脸上立刻笑逐颜开了,“你不知道,我当真正与临安侯在听戏呢,后来赵五跑来说你到府上了,我起身就跑,把临安侯都吓了一跳。”

    “这……岂不是得罪了侯爷了?”秦允明连忙问道。

    “不碍,我跑时临安侯还在后面喊,说茅房出园子左拐就是。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真逗是不是?”赵奕说着,笑得捧腹不已。

    秦允明也乐了,这小胖子还真有趣。

    小郡王笑罢了之后,又忙说道:“这样,你现在赶紧跟我去临安侯家里,只怕迟了临安侯会去茅房找我,到时候可真不好交代了。咱们晚上先在他家吃一顿好的,然后去西湖看灯会。”

    秦允明听了小郡王的话,差点没喷出来。这一来一去都隔这么久时间了,临安侯只怕还以为小郡王掉茅坑里面去了。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小郡王从茅房出来之后,竟然还多带了一个人,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他有些为难,说道:“这,不好吧。吴王殿下说晚上叫我一起去放烟火呢。”

    “哦,对了,你不说我倒忘记了。年前父王就置办了好几千两银子的烟火。”小郡王喃喃的说了道。

    他忽然用自己的右拳头打一下自己的左手掌,骄傲的又解释了道:“其实每年过上元节时,我们王府都是会放的烟火,而且放得最多最大最好看。不信大郎今晚你就等着瞧,西湖那边保准会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三更以前看灯会,三更之后就是看我们王府放烟火。”

    秦允明的记忆力当然知道杭州每逢上元佳节看烟火也是一大亮点,只是以前一直误以为杭州城放烟火是官府号召富商们共同出资,今天才知道原来是吴王府独家支持的壮举了。

    “要不小王爷你先去侯爷家吃过晚饭,我在府上等你?”他说道。

    “唉,都说了三更才放烟火,你急什么呀。你跟我一起去临安侯家里,你别害羞嘛,临安侯其实认识你的。那老家伙最喜欢收集名人的墨宝了,我在他书房里见过大郎的墨宝呢。”小郡王大大咧咧的说道。

    “呃……我没害羞……”秦允明强调的说道,他只是觉得自己一个外人,大过年小郡王是走亲戚,自己掺和进去不太好而已。不过他叹了一口气,又道,“那好吧,我跟你一起去吧。”

    小郡王开心的说道:“这就好了嘛。走走走,速去。”

    于是,小郡王嘱咐了一个下人等父王醒来后交代一句秦允明的去向,然后就拉着秦允明直接出了王府全文阅读。王府门口他那辆马车还停在那里,两个人上了马车,有说有笑的就向临安侯家去了。

    临安侯是太祖那一系的亲戚,至于是太祖的第几代的辈份倒是说不清楚了。临安侯虽然被封在临安县,但是他却一直住在杭州城内,一是因为杭州城与临安县就隔着一道城墙而已,二是杭州城自然要比一个县区繁华得多。

    宋太祖那一脉的亲戚大多都已经没落了,有的人家甚至穷得连自己是皇亲国戚都不知道。倒是临安侯祖上积德,其阿公中过进士、当过官,父亲承荫入仕,并且一边当官还一边经商,利用官商合并的关系,将家业打理的极其富庶。

    到了临安侯继承家业时,恰好遇到神宗皇帝重整皇家族谱,而其又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快就被宗正寺核实了血脉身份,被神宗封为了临安侯。

    临安侯的身份得直,家业又富庶,自然人就潇洒起来了。时常与同在杭州城内的国公、县公、王爷们混在一起,渐渐越来越有皇族的气派。

    秦允明与小郡王抵达了城西临安侯府邸。

    临安侯府邸十分气派,要比秦府大了一个档次,当然比起吴王府却要稍逊一筹。

    侯府的小厮认得是小郡王的马车,连忙打开了侧门,将小郡王的马车迎入了偏门。

    两个刚下车,侯府的一个小管事笑吟吟了赶了过来,煞有其事的说道:“哎哟,小王爷您刚才急匆匆的跑去哪里了,我们老爷还以为哪里惹罪了小王爷,害得咱们担心好一阵呀。”

    小郡王无所谓的说道:“哦,没事。我府上来了一位贵客,刚才急着跑回去招呼了。喏,就是这位贵客,想必侯爷见了他,同样会惊喜不已呢!”

    他说着,指了指一旁的秦允明。

    小管事见秦允明气宇轩昂、衣着华贵,一看就是有档次的人,连忙讨好的说道:“小王爷的贵客当然是贵客了,小的这就去禀告侯爷一声!”

    “去去去,快去吧,就说我赵奕的好兄弟、杭州著名的才子秦三盏秦公子来拜访他老人家。”小王爷神气十足的说道。

    那小管事一听原来这位衣冠楚楚的少年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允明,当即整个人的腰又弯了几公分,连连说道:“原来是秦三盏秦公子呀!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小的这就去禀告侯爷。”

    说完,屁颠屁颠的就小跑而去了。

    见了临安侯之后,这位年逾半百的老侯爷对秦允明百般热情。当然秦允明心里还是很清楚,侯爷的这份热情当中,最起码有三成是出自对小郡王的奉承罢了。不过这也无所谓,好歹还有七成左右是出自真心,可见自己在杭州城的名气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了。

    这时虽然是傍晚的天色,但是临安侯府院子里的戏折子正好还有最后一出。

    临安侯引着秦允明、小郡王到了府院去看戏,顺便将自己的一众亲友介绍了一番。只是侯门深似海,临安侯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整个府院里一共摆了三个戏场,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影。再加上一旁端茶倒水的丫鬟下人们,简直比赶集还热闹。

    人太多,自然不能一一介绍,也就是走走客套而已。

    临安侯将秦允明和小郡王亲到自己身边落座,不过这时他对看戏已经没了多大的性质,倒是不停的秦允明闲聊。

    “大郎,你明年开春果然要上京投靠太学?”临安侯在听说秦允明要读书的消息之后,不由显得有些惊讶了起来。

    “正是,晚生年岁不小,自当将心思放在一些正经事上才是!”秦允明客套的回了一句。他以为临安侯又是像其他人一样,对自己这个已经颇有名气的才子要去读书感到疑惑不解,自己内心早就对这个问题已经是疲惫了。

    “这还真是太巧了。”临安侯忽然转惊为喜,哈哈大笑了起来。

    秦允明有些摸不着头脑,刚准备开口发问时,一旁小郡王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向秦允明解释道:“侯爷家的五郎刚满十八岁,明年开春也是要去太学读书的。”

    小胖子吐了一口气瓜子皮,叹息道:“你们这些人啊,读书有什么好玩的,一个一个都要去读书。读书也就罢了,咱们杭州那么多书塾,在杭州读书不也一样嘛,非要跑到京城去作甚鸟事呢!”

    在秦允明和小郡王谈话之际,临安侯转过身向站在身后侍候的一个侍女吩咐了道:“去,将五郎叫过来。”

    侍女连连应了一声,小跑离去了。

    临安侯笑眯眯的又转过身来对秦允明说道:“大郎,我将犬子介绍于你认识认识。若大郎不嫌弃,明年开春了,不妨就与犬子结伴同行,一起上京去好了。大郎定下何日上京了吗?”

    秦允明答道:“晚生思量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的光景,等天气不是那么冷了,路上交通也更方便一些。”

    临安侯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犬儿打算二月中旬就上京去了。不过这不妨,咱们可以再商量商量嘛。”

    秦允明笑道:“这是自然,晚生若能与衙内结伴同行,那也是沾光不少呀。”

    这时,一个带着轻微酒气的青年从戏台子尽头绕道走了过来。

    青年穿着一身白红相间的崭新绸缎袄袍,腰间悬挂着一个折扇袋子,容貌显得文文静静,脸颊还因为喝了酒而有些泛红,一看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哥的样子。他在侍女的带引下来到了父亲这边,先向父亲行了一礼,又向小郡王和秦允明行了一礼。

    “小王爷,你下午跑哪里去了,我可找了你好久呢。”青年不认识秦允明,自然只与小郡王客套了一番。

    小郡王只是嘿嘿笑着,并没有应答。

    临安侯向儿子招了招手,指着一旁秦允明的说道:“五郎,快来见见鼎鼎大名的秦三盏秦大郎!你这几日不一直在临摹秦大郎的墨宝吗?来来,先认识认识。”

    青年一听原来这翩翩少年正是秦允明,立刻笑逐颜开起来,再次向秦允明郑重的行了一个抱拳躬身礼,说道:“原来是秦三盏秦小郎君,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呀!”

    秦允明见这青年如此谦虚恭谨,心中顿生好感,连忙起身还礼道:“见过衙内,衙内盛情让在下惶恐呀。”

    青年连连笑道:“秦大郎可不要称呼我衙内,我可授受不起呀。”

    临安侯说道:“我这犬子叫作赵子鑫,大郎你唤他五郎即可。”

    秦允明应道:“那在下见过五郎了。”

    赵子鑫哈哈笑了笑,说道:“甚好甚好。其实我对大郎早已仰慕已久,尤其是大郎三盏作文的才华,真是让人佩服不已呀。”

    临安侯招呼赵子鑫和秦允明都落座下来。

    “五郎,大郎明年同样要去太学深造,到时候你们可就是同窗关系了。你虽然年长于大郎,但才学上可大大不及,日后要多向大郎学习呢。”临安侯说道。

    “原来大郎也要去太学呀?真是太巧了。”赵子鑫欣喜不已的说道,“我今年刚刚在族学里读完诗经和《论语》三章 承蒙族学的夫子和州衙学政相公的器重,推荐我去太学精进。”

    秦允明其实知道,像赵子鑫这样王侯家的公子,进入太学实在太容易。而且他们这些有身份的读书人在入读太学之后,直接就能进入上学舍学习,不仅学习周期短,而且起步点很高。可以说就算赵子鑫学业失败,从太学出来也能直接免除州试、省试,直接可以参加殿试了。

    不过这种可能很小,因为王公贵族子弟从太学肄业之后,大部分都直接封官了,他们的成绩好坏仅仅是影响封官的大小而已。

    “说来惭愧,在下至今不曾读全过一本圣贤书,因此这次前往太学深造,倒是还要向五郎多多亲近、多多请教了。”他呵呵笑了笑,诚实的说道。

    “大郎话可不能这么说呢。数月之前,大郎你与钱塘县县学的几位夫子对簿《论语》,不是已经将这些老夫子驳得哑口无言了吗?纵然大郎没读过完整的圣贤书,可是以大郎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手到擒来的!”赵子鑫十分客气的说道。

    临安侯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说道:“五郎,你与大郎商榷一下,看看开春之后是否可以结伴同行,也省得路上相互有个照应。”

    当即,秦允明就与赵子鑫商议了一阵。

    经过简单的接触,秦允明渐渐看出了赵子鑫的为人。这位青年典型的是富贵家族子弟的标准人物。这种标准人物不代表一定是纨绔子弟。赵子鑫一直恪守着一种贵族的行为规范,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矜持而又保持着大度。

    虽然给人感觉,赵子鑫的性格隐隐约约有几分刻板和固执,但是绝不算是什么坏人。秦允明想过,好歹自己有点名气,家里的条件也不错,否则只怕会很难与这种贵族相处融洽了。

    一番商榷,秦允明和赵子鑫暂时决定于二月底时一同从杭州出发,乘船北上前往京城。当然这仅仅是暂时决定,到时候会不会有变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