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大唐的除夕之日!
天英阁的争论在三天已经有了结果,李元兴不想参与其中,但却成为了天英阁位置最后的调节人。
李元兴作了什么?
事实上什么也没有作,但他却是坐了。因为他坐在天英阁礼宾台上,听完了最后一场辩论,为天英阁最后几位人选的确定起了一个见证。
作为回报,天英阁第一议,全票通过。
李淳风请旨,大唐皇帝李二下旨,改年号为贞观。号:始皇八百四十八年,大唐贞观元年。这道圣旨由大唐皇帝李二签发,然后附有天英阁一百士族、谏阁八十谏官签名。
这是贞观年第一份正式的圣旨,也是有了除皇帝之外,臣子签认的圣旨。
负责念圣旨的是大唐礼部尚书王及善!
年号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正统标志,代表政权的合法性,称为“奉正朔”。
但是,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所以始皇848年为儒家学者所不认同,但他们却认为秦始皇大统一是极伟大的功绩。经过数次讨论,他们勉强认同,却要求不得体现秦始皇个人的年号,而且改经义,始皇为中华第一位皇帝之意,标志着中华皇权正统。
李元兴听到这个解释,笑了。当真是猫叫一个喵,谁能说赢政不是第一位皇帝呢。
真正让让儒家学者认同的,却是李元兴的另一句话。
“各位,如果天下人记录年代,都会前面加上中华始皇某某年,然后才是他们自己的皇权年号,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无上大国,天下宗主。
王及善作为礼部尚书,接下念这道圣旨的机会,就在这道圣旨下发之时。立即就有使节送上国书:“靺鞨愿奉中华始皇八百四十八年为正式年历。”
靺鞨不会高喊奉大唐贞观元年。因为这是自愿降为属国的意义。
可奉始皇八百四十八的意义却不同。一位极伟大帝皇的中华总年号,这相当于尊神号。不是臣服,而是崇拜!
站在长安城朱雀门城墙上的李元兴靠近李二说了一句:“皇兄,这家伙很聪明。一句废话至少换走臣弟千斤生铁。或者战刀五百呀!”
李二瞪了李元兴一眼:“国之大尊。五百把刀你也敢开口!”
李元兴笑了笑没有再说话。大步走到城墙前,登上了礼台。亲卫双手送上话筒,李元兴拍了拍话筒:“还有八个时辰就到了贞观元年。今天是武德九年的最后一天。本王准备了十天的新年庆典,大家记得买报纸,报上会有详细的日程安排。但是,却没有今天的,为什么没有今天。”
李元兴笑了,城墙下的百姓们也都笑了。
在百姓们心中,秦王是威严的,秦王殿下为大唐换来了大胜。
“今天没有日程,因为本王今天想作为一个儿子,给自己的父亲一个礼物。本王不是秦王,只是人子。本王了希望作子女的在今天,可以给劳累一年的长辈有一份心意,那怕只是在碗热水。”
李元兴说话的时候,竟然哭了。
李元兴来大唐的时候,在现代已经没有亲人了。父亲不在了,把自己养大的哥哥也早早离世。
这眼泪不作假,特别是过年这样的时候,李元兴更是会想到儿时的家中。
李元兴的眼泪感动了所有人,就是大唐皇帝李二都过来轻轻的拍了拍李元兴的肩膀,并且与李元兴站了一起。
李元兴擦掉眼泪:“酉时!长安城外凤栖原那里,大唐竞技场。本王邀请全长安的百姓前去一观,本王与皇兄要为父皇献礼!”
“圣上仁孝、秦王仁孝!”百姓们开始欢呼了起来。
李二接过话,原本他不打算出来的,可看到李元兴这风头出的真是来劲。所以把话筒接了过去,挥了挥手,百姓们的欢呼声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李元兴接下来要作什么,李二自然是知道的。
“大唐的百姓们,朕宣布,新年大庆典自今晚酉时开始,一直到元年元月十日子时为止。在这期间,长安城取消宵禁,坊不封门,店不闭户。凤栖原上每天都有庆典活动,每日午时起,子时结束,凡长安百姓到场都会有一份皇家的礼物。”
又是连绵不决的欢呼声。
百姓们再一次平静下来之时,李二突然站直了身体:“这十天,大唐守边疆的将士们辛苦了。朕……”李二说不下去了,原本的台词是李元兴的,应该是说,本王代替大唐感谢你们之类的话。
可李二是皇帝,这样的话他说不出口。
李二却在此时,行了一个大唐的军礼。
李靖呆住了,这绝对是意外,事先并没有任何人告诉他。赶紧出例,来到李二面前,郑重的行了一个军礼:“臣代大唐将士立誓,为大唐,万死不辞!”
李靖反应了过来,可更多的人却是震惊,百姓们根本没有搞清出了什么事。
李二提高声调:“长安的禁军,护卫长安。大唐新年大典,你们辛苦了!”说罢,又是一个大唐的军礼,这样的军礼李二在身为秦王的时候不知道行过多少次,那怕此时身上穿的不是铠甲,却同样有着王者风范。
“护卫长安,万军英杰!”秦琼站出来,在他的呼应之下,数万禁军齐声高呼。
“长安城十日无宵禁,百姓在庆典,武候们却不得休息而且还需要值夜。朕代长安百姓谢过你们,朕特别赏赐每人冬衣一套。钱一百。”李二说的兴奋了,竟然连武候都顺便感谢了,李元兴听着一拍脑袋,这应该是自己的台词才对呀。
整个长安城几乎全跪倒了,大呼圣上英明神武。
喊什么的都有,已经是乱了。
李二却很激动,他感觉自己真是太英明了,这样的机会本身就不应该是李元兴的,这就应该是自己这位大唐皇帝的。
“赔本了吧!”武曌在一旁幸灾乐祸的说着。
“是赔了,武候那些毛衣加起来好几百贯呢。竞技场那些礼物。十天下来。也有近千贯,这个数量是巨大的。不如想办法挣回来!”李元兴也小声的说着。
武曌咯咯的笑了。
下了城墙,其实按现代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酉时是晚上七点。
还有五个小时的时间。李元兴准备再去大竞技场亲自检查一翻。可却有人报告。契丹王距离长安只有五里了。因为大雪路难行,所以轻骑先来,只为在新年前为大唐皇帝道贺。鸿胪寺。已经派人去迎接了。
“很好,给他一等贵宾的待遇!”李元兴刚说完,魏征就站出来反对。
“殿下,契丹只是一个还有些混乱的游牧民族聚集地,他们这所谓的王,还不能称之为王,他的威信远不足以控制所有的契丹部落。所以说,他不能有一等贵宾礼遇,这让回纥等几位汗王如何看!”
李元兴伸手指了指魏征,心说就你这种死脑筋还想办大事。
可李元兴却不能指责,理由很简单,因为魏征说的是正理,完全没有错。
“这样,告诉契丹王,本王招待他。”
“可行!”魏征点了点头,施了半礼转身就走。
李元兴问武曌:“你说这魏黑子是聪明人,还是笨人。他应该是极聪明的家伙,就是想让本王把契丹汗王迎接到秦王庄去!”
魏征没走多远,李元兴也没有注意到他和谁说了几句话,又转回头。
“殿下,冯盎距离长安不足三十里,亲自来的,带着九个儿子,其中三位嫡子除了长子留守之外,另外两个全都带来了。整个队伍长达五里,用的是郡公正式的通关文书。”
李元兴听完有些不理解:“契丹王过来,事先十八天本王就得到了消息。冯盎过来,为何现在才知道,本王需要一个理由!”
“殿下,理由有三。第一个,地方官员拥有正式的文书,所以一路通行不会受到阻止。冯盎拥有太上皇亲授予的国公,所以地方官员不会上报。理由之二,大雪封路,冯盎取道商州过来,商州那边就算送信,信使也比冯盎快不了几个时辰。而且并非急务,有可能信使已经送到,今天没机会上报殿下。”
魏征说完,李元兴点了点头:“原因之三,本王知道。大唐帝国安全司已经人手不够了,而且本王下过命令,先顾北,南可不顾。再何况,冯盎收到本王的信前来,就凭那信也足以通关,而且本王没有上报皇兄,是吧!”
“是!”魏征很严肃的回了一句。
“安排一下,你亲自去迎接契丹人。本王出城十里,迎冯盎!”
“是!”魏征施一礼后下去作安排去了。
李元兴快步走到了李二面前:“皇兄,宫中的家宴臣弟不参加了。晚上的除岁宴臣弟再来,臣弟要去接一个人!”
“接人,契丹汗王虽然关乎到辽东战略,可大唐秦王去亲迎,重了!”李二眼下还只是知道大唐最后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是契丹王了。(未完待续。。)
ps: 以前,有许多说,唐朝的长安,气候象现在的海南岛。
我查过一些资料,公元850年之前,气候与现代类似。之后,是小冰河期,所以,应该不会有海南那样的暖和才对。
不过,巴蜀暖和一些,倒是因为地形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