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山国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三十四章 盐场与海船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涿郡郡丞府。

    魏征一家人正在吃饭。

    事实上李重九现在身兼六郡,而在御夷镇的时间,更多于在幽州的时间,故而李重九涿郡郡守不过是挂名的,魏征才是涿郡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一把手公务难免繁忙,魏征又是喜欢包揽属下之事的人,故而一面吃饭,一面批改公文,已成了魏征的习惯。

    桌上简简单单四五个菜,魏夫人知道魏征的习惯,将几样菜伴一起摆在魏征面前。因为魏征吃菜从不挑剔,他只吃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盘菜。

    曾经有个笑话,一名官吏问魏夫人说,魏郡丞只喜欢吃羊肉吗?魏夫人言道:“这怎么可能。”

    一位官吏言道:“一次太守宴会,我看魏郡丞别的菜都没有动,羊肉却是吃光了。”

    魏夫人笑着言道:“一定是羊肉距魏郡丞最近,所以被他吃光了。”

    果真第二次宴会,官吏换了一盘菜到魏征面前,那盘菜也一并被他吃光了。

    从此此事成为涿郡官场上魏征的笑谈。

    看着魏征那副吃饭样子,家人只能将各种菜都拌在一盘内,放在魏征面前。

    “启禀郡丞大人,郡司马前来。”

    魏征点了点头将吃了一半的饭搁在一旁,直走入公厅。魏夫人连忙吩咐将饭热一热等会再吃。

    魏征与卢承庆当下见面,卢承庆言道:“郡丞大人。高开道大将张金树命人来报,他们已将高开道杀了。现向我郡降伏。”

    魏征听了捏须,言道:“这是又下一郡啊,”

    卢承庆言道:“降伏是不错,但张金树恳请上谷公,封其为渔阳侯,并赏钱千万犒劳将士。”

    魏征闻言,言道:“岂有此理,赏赐自由上谷公定夺。这不是挟恩邀赏么?”

    卢承庆言道:“不错,听闻张金树杀高开道一家后,在城内大开杀戒,将高开道降伏的部下一并处斩,并劫掠其家属。”

    魏征言道:“此天怒人怨耶,我要向上谷公禀明此事。”

    卢承庆言道:“但我们毕竟是靠着此人,方才兵不血刃拿下渔阳郡的。若是惩处此人,有人会说我们背信弃义,以后恐怕无人会归降我们啊。”

    魏征言道:“事有是非曲折,并非献城就可以将功抵过的。上谷公现在何在?”

    卢承庆言道:“夺取卢龙县之后,上谷公已后尉迟将军一步,率五百骑兵而去。想来应该是北平郡。”

    “嗯,不在卢龙县么?”魏征问道,北平郡和渔阳郡都是下郡,只有一个县,比之涿郡九县这样的大郡。当然是不可比较。

    卢承庆言道:“似乎不在,听说与良乡县林明府。以及水运司周司曹一并前往视察海运了。”

    “海运?”魏征却是一愣。

    北平郡,卢龙县的三岔河口。

    此地之所以得名,乃是海河,潞水,卫水三河的入海口,可以直通运河。

    李重九与林当锋,周博一并驻马于小山上。

    大江入海,李重九看着眼前渤海湾,古代渤海称为沧海,或是北海,后因为渤海郡而改名。这里距离黄河入口不远,黄河改道,正是从渤海郡盐山县入海,距离三岔河口不过七八十里。

    李重九现在所在三岔河口,就是现在天津港,与今日的港口比起来,这三岔河口只是一个荒芜小渔村,在只有两千多户北平郡,还能多指望这附近有多少人烟,海面上只有孤伶伶的几艘渔船,倍感荒凉。

    待李重九骑马进入村,只有两三百人的小渔村,看见李重九大股骑兵皆是吓住了。

    正在结网渔民们,连丝毫盘问的勇气也没有,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随即村长前来。

    李重九与村长闲聊了几句,得知因为渔村太过偏僻,这里几乎都没有人来,消息闭塞,连眼下天下大乱都不知道。村长还以为现在还是用的隋文帝在时乐寿的年号。

    见此众人皆是摇了摇头,也心知这里有多闭塞了。渔民们得知李重九身份后,当下都是诧异,连忙询问外间之事。

    林当锋,周博看此地荒芜成这样,当下对视一眼。林当锋向李重九言道:“上谷公,若是要在设港进行海运,恐怕所费甚大。”

    李重九言道:“我们之前去卢龙县,看过此地没经过什么战乱破坏甚小,唯一不足就是人烟稀少,我们在此吸纳流民,声言三年内免税。”

    “但即便免税,可是此地贫瘠,又用何来吸引流民呢?”周博不由问道。

    李重九言道:“盐场,此码头可以在此设立盐场,煮卤水为盐,我相信此地之盐,不会逊色于渤海郡的盐山县,到时候我可允许你们民间贩盐。”

    这渤海湾,从渔阳郡至渤海郡盐山县,这范围即是现在中国最大的海盐盐区,长芦盐区。而今这最大的盐区,事实上只开发了渤海郡的盐山县。

    所谓盐山县,除了是黄河入海口外,原名为无棣县,后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在此设立盐官,煮海为盐,改名为盐山县,盐山说的是此地盐堆积如山。盐山县,海盐制好后,直接从黄河走水路,入永济渠,直接运往东都。

    听李重九这么说,林当锋,周博皆是点头,若是真是产盐不逊于盐山县,那么对与有利可图的商人而言,就会设法在开设盐场。草原上什么最缺,莫过于盐铁二字,若是能在此开设盐场,将盐船沿永济渠,运到蓟县,再走陆路运至御夷镇,对于商人而言又是一条财路。

    周博,林当锋听了皆是沉思,想到有利可图,当下皆言道:“我们立即回去与涿郡盐商商议,一并合股在此开设盐场,不知幽州要几成盐场股份。”

    李重九笑着言道:“一分不要,不过你们要帮我在此修建水军港坞,将来我在此地会设立水军都督府,我幽州水军也是驻跸于此。”

    周博,林当锋听李重九,将盐务交给他们商人,就是换取一个港坞,心道这生意还是大大合算的,毕竟港坞只是一时,但经营盐场,却是生生世世用钱不绝的。

    不过周博仍是言道:“上谷公,某虽不习战法,但对于水军亦知一二,水战之要,一在于船之大小,二在于弓弩是否坚锐,三在于是否顺流而击之。这三岔河口,乃是下流,万一将来敌军水军经过运河而上,断绝涿郡与北平郡通道,水军要西返,必然一战。到时逆流而上,恐怕于战不利。”

    李重九听周博这么说,不由点点头,言道:“此言大有道理,不过我水军所用,并非是对于江河,而是对于这北海使用。”

    “海上?”

    李重九言道:“不错,我要在这里,设立大船坞,将来建立一支由万石洪舸巨舰组成的舰队,征讨高句丽和渤海,东莱。”

    听着李重九之言,林当锋,周博都是惊呆了。

    “万石大船?”

    古人有谚水不载万,古人们相信,船最重不过八九千石,若是超过万石,这船行于水面上,就要沉了。

    所以万石是一个极限,也是一个标准。

    周博,林当锋当然也是不相信,李重九所说的万石大船可以浮于海面之上,可能是夸大其词的说法。

    林当锋当下劝阻言道:“我们商人常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建一艘海船费时日久,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之功,若是使君所言的万石大船,恐怕要十年也说不准。”

    李重九言道:“不错,但我建立水军之心不便,若是可以,我可能会从东莱郡夺船。”

    东莱郡乃是隋朝水军基地。

    说起大隋水军亦是名声赫赫,当年杨素平陈,造五牙大船是十余艘,顺江而下。而现在为宇文化及留在江都镇守的左武卫将军陈稜,他曾经率领水军渡海远征过琉球,并俘回数千人之多。

    后来这支大隋水军,又交到了出身江南士族的来护儿之手。大业七年征讨高句丽时,来护儿率领大隋水军,从东莱出海,横渡渤海,史书上言,隋朝水军舳舻数千里,浮海见进,入至淠水,从洛东江登陆攻入平壤。

    大业十年,第三征讨高句丽时,还是来护儿率领水军,从东莱出海,登陆辽东半岛的,攻打卑沙城。

    而今来护儿在江都之变中,为宇文化及所杀,但这支大隋精锐水军,还屯驻于东莱郡,足有有上千艘大船,可以渡海。

    林当锋与周博,对于李重九如何掌握,东莱郡的船只不知,毕竟陆地上,还隔着一个渤海郡。但是既然李重九有心在此海滨设立盐场,以及水军都督府,那么他们身为李重九属下,必然要全力以赴,帮助李重九完成此事。

    三人还在细细商谈,但对于现在襁褓之中的李重九水军而言,缺得还是很多。

    而这时一骑快马,从山坡上奔驰而来,向李重九禀报言道:“禀报上谷公,魏郡丞来报,渔阳郡张金树杀了高开道,愿意举郡降伏于我们,这是魏郡丞的来信。”

    林当锋,周博当下一并向李重九道贺,言道:“贺喜上谷公,拿下北平郡后,又得渔阳郡,如此幽州六郡,皆已在我们掌握之中。”

    李重九笑着点点头,言道:“不忙,先看看魏征信里怎么说。”

    李重九当下拆信一看,但是看完一遍后,额上的眉头却是皱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