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业中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章 中央政府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北京,当张春夫妇,冯玉祥,李宗仁,刘英,蔡元培,梁启超,陈庆同这些老一辈人出现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前排的时候,与会人员全体起立,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

    虽然他们没有做主席台,而是坐在人民代表的位置,但是连同主席台也是等到张春示意全部都坐下后,才坐下的。

    “今天,很紧张,就像一个学生,要将一篇论文,等待着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审阅。我还有我身后的这些同事们都很紧张,但是紧张不是办法,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毛石山的开场白让全场笑了起来,气氛登时轻松了很多。

    中国中央政府成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召开。虽然每年都开,但是今年是正式在一个象征国家的大会堂里,意义就有所不同。

    张春夫妇也是第一次作为人大代表进入会堂,以前都是缺席。妞妞被这么庞大的会场弄得非常不自在,缩在丽质的怀里,谁逗也不动弹。

    张春特意恭敬地和后排的刘湘董必武等人握手,这一排全是建设者。张春的这个举动很小,但是却让有些黑瘦的刘湘热泪盈眶。

    会议主要还是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各部门的工作报告,政府机构负责人的述职报告,国家各项费用预算等等,这次会议还要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同时筹备宪法编制委员会,开得有些漫长。

    国家的首都选在北京,但是只是政治中心,主要是人大和政协,国务院以及一些部门在北京。而有些部委却不在。比如商务部外交部暂时在连云市,未来可能会迁到上海。农业部和教育部、科技部留在了湖北,因为那里是科技和教育的中心,国防部、总参谋部留在了武汉,国防与科技也是分不开的。建设部、交通部、民政部、卫生部留在了西安,实际上主要的建设、人口流动还是在西北和东北部。

    迁往北京的是最高监察。最高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统计与规划部,文化部,宣传部。财务部等等

    所以未来国家的中心并不是一个,而基本上是四个。这一方面是因为既成事实的原因。更多的是张春说最好不要形成人为的权利集中,最后导致再次形成北京以前的那种畸形经济的发生,同时对国家安全也有好处。

    北京,文物古迹众多,学校也很多,成为了除了湖北和西安之外的第三个学校密集的地区。而且这里的学校因为是最后建立的,大量收购了周边的王公府邸,格局就大了很多。实际上教育中心正在缓慢向北京转移。湖北将会变成科研中心。

    “国家部委这么分散,国家的经济、工业布局也是与交通系统紧密相连。所以对你们这些建设者压力就大了一些。实际上,你们的路修到哪里,哪里的局势就回变得可控。”

    “这几年中部地区交通压力变大,长江黄河、黑龙江与大运河的航运也承担了一些运输任务。你们还需要修建适合于大型运输机起降的机场来环节运输压力。国家这几年在大型运输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至少在货运上潜力很大。”会议的闲暇,张春请建设部的一批人在北海公园散步。

    北海公园其实和师范大学连在了一起。音乐学院,院,美术学院,医学院都在附近。这里也是文化部和宣传部的所在地。紫禁城已经部分开放,主要的产业几乎都是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进行的。

    湖畔的树林都是新栽种的,树林中间是教师们的住宅和农田。道路两侧依旧是牧场。居名点和教学楼、图书馆、书局、印刷厂、商场和一些加工厂混在一起。十分稀疏。不过北京从一个死城,在慢慢恢复生机。

    中央政府哪怕只是部分搬迁到这里,也必然会引起一些变化。一些商人和捐客正在回流,试图从中间找到什么机会。

    一些新到来的部委官员家里开始访客如云。特别是邓希贤这个北京市的市长最为明显,一些地段的地价升了很多倍,商人和捐客的目标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树林和绿地。邓希贤把张春等人带到北海,就是看有没有机会。把这些绿地划为商品用地批给那些富商。

    “为什么不集中设置城市,这样交通运输系统可能会好很多。”邓希贤提了一句。

    张春笑了一下:“你们有没有研究过工业和商业的运输,到底是就近进行加工和销售划算,还是不远千里运到集中的城市进行生产销售划算?”

    邓希贤不说话了,因为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除了一些国家需要统筹的产品,自然是就地加工的运输成本更加低。

    而需要国家统筹的,比如建筑材料,海洋渔业产品,军用和航空航天,大规模的粮食调运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国家铁路,水上运输以及将来航空运输来解决。集中运输当然有集中运输的好处。但是却有太多人想从中间寻找机会。

    邓希贤在此时说这个话,目的性已经很明显。因为张春邀请都是在四川,云贵,西藏,新疆和帕米尔进行交通建设的建设者。张春看了他一眼,没有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除了交通系统,伴随着交通系统分部的还有通讯系统,电视和信息传输系统。这都会在交通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中部地区建设工人的的知识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物价,商品的供求,包括知识的传播。缺少了这个信息系统,就给了那些投机者很多机会。各种欺骗和剥削都是信息不流通,老百姓不知情而来的。老百姓的生活资料付出的代价就越高,养活的就是那些资本家。”

    张春笑了:“将来,信息公路会一直通向老百姓的家里,通向每个人的耳朵里。国家的任务和责任就在这里,他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为投机者服务。”

    刘湘叹了口气道:“知识的传播给藏区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农奴制度的覆灭,这不是少数喇嘛和活佛能够阻挡。这还是在道路和学校建成后就发生的变化,先生所述我实在难以想象。”

    张春笑道:“不会很远,电子计算机以及信息传输技术日渐成熟,这个日子就不会远。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都是文盲,就算是我们读过一点书,但是也不会多过他们。”

    张春指了指在小路上散步还抱着书学习的学生们。

    “有些道理他们会比我们明白,有些人以为骗过我们这些老人就行了,但是世界不是我们的,而是他们的。未来有一天我们只能呆在安全区里,可是他们却在遨游世界,甚至宇宙。所以有些小心思不要去想,也不要去做。”

    张春看了一眼邓希贤一眼,发现他居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只是默默地在思考着什么。

    不久邓希贤调任农业部林业局局长,到了襄阳报道,很快就去了绥远。

    环境所并入了国土资源部,因为大资源的概念,空气、水源、森林、草地、农田、矿产都是国家资源。国土资源管理员全部归了这个部,实际上成了一个强力部门,排在国家安全部的后面。

    林业分开了,护林人属管理局划归资源部,林场伐木工人和相关加工业才属于大农业部下面的林业局管。牧业和渔业都是如此。只有农田是完全属于农业部管辖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