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烈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章 徐家念经,一瞬光阴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服侍杨行密睡下之后,吴廷绍匆匆赶到徐府。见到徐温,劈头就道:“敦美兄,出大事了。此事非你不得化解。”

    徐温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脸色凝重的道:“第一件事情。周隐此人刚正不阿、耿直无私,断不可让他来查。你可诈称周隐老母病重,让他在接到主公命令前,诓骗他先回乡下。”

    见徐温转眼间有了计较,吴廷绍安心下来,道:“不怪乎主公常说,有徐敦美在,可高枕无忧,实至名归也。我倒是奇怪,主公为何不干脆让你来查这件事情?”

    徐温心道:“当时有不少黑云都卫在场,主公自然要摆出两不偏私的姿态。”但话到嘴边,却成了奉承,道:“主公胸怀天下、大公无私,自然是希望周隐能够秉公处理的!”

    顿了一顿,接着续道:“第二件事情。无论如何,此事都必须‘公平’处理,既不能不利于大公子,也不能不利于二郎君,否则主公心里必然不能接受……”

    “……第三件事情。经此一事,大公子与二郎君心生嫌隙,只怕再难好好相处。以后若想相安无事,必须让二郎君脱离郡王府,最好不再是杨家‘义子’。”

    吴廷绍点头道:“敦美言之有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都容易办到,不过这第三件事,恐怕并不好办。先不说慧空大师那边不好交待,就是主公也断然不会答应。”

    杨行密是爱惜羽毛的人,当然不可能随意将李正伦逐出“家门”,就算他心里有这个想法,却无论如何都不会付诸行动、落人口实,免得叫人戳脊梁骨。

    徐温一时间也无对策,叹道:“第三件事,倒也不急于一时,可以从长计议。”

    吴廷绍拱手告辞,这时候,徐温之妻李氏,正好落落大方的从后堂走出来,出言挽留道:“吴神医,怎么不多留一会儿,吃些点心再走嘛。”

    吴廷绍登时眼前一亮,道:“徐夫人觉得二郎君此子如何?”既然不能让主公逐杨浩出“家门”,那么请他“忍痛割爱”,又如何?

    徐温霎时间就知道了吴廷绍的想法,苦笑道:“廷绍,你这是害我。”

    吴廷绍大笑,道:“这如何是害你。分明是大功一件。”

    李氏奇道:“你们两个怪怪的,到底在说什么呢?”

    吴廷绍就问:“若二郎君成为徐夫人的养子,你会接受吗?”

    “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李氏大喜,继而苦恼的道,“只可惜我没有这个福分啊。二郎君如此乖巧、漂亮的孩子,郡王和史姐姐,断然不会割爱。”

    “你不曾求过,又如何知道,是求得,还是求之不得?”吴廷绍抚掌大笑,道,“总之有你这一句话,大事定矣。”吴廷绍兴奋离去。

    李氏以询问的目光望向徐温。徐温柔声道:“你若真心喜欢他,那就去求吧。”

    李氏一声欢呼,在徐温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

    *****************

    春花秋月,时光飞逝,一眨眼,不知过了多少年……好吧,其实是六年。

    一眨眼,过了六年的时间,发生了六年的事情。

    但事实上,所谓的“一眨眼”,都是可恶的文人们鼓捣出来糊弄读者的。你可以试着眨一眨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就过去了六年,哪怕只是过去了六天。

    六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大事了。

    天复元年【注:即901年,与前文中提到的乾宁四年(897年),相差四年】朱全忠扫平河洛一带,兼并淮北、汉水中下游,东迄山东,西接关中,北与燕南、晋南接壤,尽有中原之地,成为天下最为强大的军阀,唐室因此封其为梁王。他们希冀借助朱全忠的势力,进入长安、入京勤王。因为那个时候,唐朝皇帝李晔(音:夜)被一个名叫韩全诲的宦官幽禁,宰相崔胤力主召朱全忠救驾。

    天复二年,唐室又封杨行密为中书令、吴王。因为他们在长安,希望通过封王拜相,换取杨行密的支持、以及钱粮的进贡,以缓解关中的生活压力。

    天复三年,朱全忠终于入主长安,他以围魏救赵之计,驱逐了“因斩杀韩全诲立功、却恋战长安不肯离开”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勤王有功,皇帝李晔却已经封无可封,只好昭告天下,“正式封朱全忠为梁王”。换言之,以前所封的梁王也好、吴王也好,都是非正式的。

    但作为李正伦的理解,所谓的“正式”,也是言不由衷、虚情假意、被逼无奈的,是非正式的,是反话!

    通俗的讲,此时的唐室,就是一个卖身不卖艺的妓女,长安城,则是一个窑子。只要是势力强大的男人,高兴来就来,不高兴来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朱全忠、以及与朱全忠的“争风吃醋”的前任李茂贞,则是逛窑子的恩客。当恩客进入妓女体内时,通常会听到妓女开心的叫声,以取悦恩客——这就是“正式”的涵义。

    当然,这些天下间的大事,于李正伦而言,是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

    李正伦的大事是,第一,这么些年,他的头发长出来了,不再是秃子了,杨二妹见了他,也不再叫他光头哥哥了。第二,身子长高了、人也变帅了,鸟儿也大了,走在大街上,会有无数的少女给他抛媚眼了。第三,李正伦对自己的“圣胎”修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强化,再也不需要担心周本那一类蹩脚刺客的偷袭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安全了!

    好吧,大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怎么都说不完,也做不完……

    这一天,李正伦一大早床,到马厩牵出一匹骏马来,准备出城。

    一名端庄、贤惠的美妇人见了,就大老远的喊道:“二郎,吃了早饭再出去啊!”

    李正伦回头应了一声,道:“母亲,没时间了,今天的事情比较多。”

    那妇人就挥了挥手,道:“那就早去早回!”

    看着“二郎”策马奔腾、远去的影子,妇人满脸笑容,回想起六年间发生的事情,感觉如梦一般,原来幸福真的是能够靠自己争取的,原来她真的能拥有“彭奴”这个乖巧、孝顺的孩子。

    ***************

    天长县。鱼龙山庄。

    扬州共领七县。分别为江都县、江阳县、**县、海陵县、高邮县、扬子县、天长县。其中江都县为扬州治所。

    而天长县,则是在唐玄宗年间,割江都、**、高邮三县之地所置,原名千秋县,是专为纪念唐玄宗李隆基生日而设,又在千秋县建“千秋苑”,辟地方圆百十里,内中穿池堆山、花卉环绕、烟水明媚、院舍矗立,亭台楼阁更是多不胜数,俨然一座皇宫别苑。

    鱼龙山庄的前身,就是千秋苑。亦难怪当年鱼上尘非此庄园不取,其繁华气派,比之江都县内的“吴王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约半个时辰过后,李正伦策马奔至鱼龙山庄。

    当年那些避难于大悲寺下的孩子,如今个个长大成人,他们见到李正伦,都毕恭毕敬、一脸崇拜的喊一声“老师好”,至于王婶等一些妇人、老人,则称之为“二郎君”,但不管如何称呼,他们脸上全都挂着真诚的笑容。由此也可看出,李正伦在此处的受欢迎程度,不做第二人想。

    在鱼龙山庄里面,有一处极大的院舍,称之为“文院”。文院内,分文别类设了六个“班子”,李正伦一人兼领了“道论”“术论”“物论”三个班子,而杨千寻及另外两名扬州城内颇负名望的“老师”,则被李正伦请过来,分别教授“医理”“文理”“商理”。是为“三论三理”。

    其中,道论,是李正伦以佛、道经典为幌子,传授其现代心理学、催眠术的班子;而术论,则是讲一些简单的算术公式、原理。物论,则是格物,专门引导孩子们做一些小发明。至于医理、文理、商理班子,则分别涉及医术、诗文、理财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既有“文院”,当然也会有“武院”。李正伦自称“文院院长”,而鱼上尘则是“武院院长”,领衔武院,教授弓马骑射、刀法剑术等等等等。

    文院与武院,两相对峙。隔在两院之间的,则是一个小水湖,名曰“清风湖”。

    这一日,李正伦给学生们上了将近一个时辰的课程之后,走到清风湖中一座被他名为“清心亭”的亭子,以作休息。

    清心亭孤单单的立在清风湖的正中间,四周并没有走廊,只能靠划着小舟才能进去。因此李正伦就常在这里与鱼上尘讨论事情,而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在清心亭中,欣赏了一阵在湖里面自由游弋的小鲤鱼,不多时,鱼上尘也划着小艇悠然而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