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征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九十一章 秦国廷议(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王政道:“现在赵国不是己经正式下诏,承认了李牧在代郡自治,而且一但我大秦军队压境,赵国迫于压力,难保不会全力支持李牧,以抵抗我大秦。”

    李斯也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不会。赵国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仍是迫不得已之举,因为李牧在赵国威望素著,而且又手握重兵,他在代郡自治,赵国朝廷也对他无可奈何。但赵国朝廷必然又会对李牧十分忌殚,否则就应该将李牧招回邯郸,拜为相国,但现在赵国只是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也可见赵国对李牧并不相任,因此只要我们再从中做一些功夫,一定可以不使邯郸支援李牧。”

    秦王政点了点头,玩挑拨离间,一向都是秦国的拿手好戏,何况现在李牧和赵国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纹,只用顺势而为,并不难使这个裂纹再扩大。随后秦王政又道:“那么我们秦国现在的准备如何,去年陇西、北地两郡发生旱情,现在灾情处理得什么样了,对这一次出兵会有影响吗?”

    这时丞相王绾出列道:“大王请放心,现在陇西、北地两郡的灾情都己经得到了控制,而且灾民也都得到安抚,流落到其他地方的灾民要么己经定居下来,要么就返回家乡,而且这一连几场大雪于缓解旱情也是大有益处,因此在开年之后,陇西、北地两郡的田地都可以开始耕作,而且臣己经在似定计划,准备向灾地区发放种子耕牛,使他们能够马上开始耕种。只要是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调兵,就应该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另外请大王减免陇西、北地两郡的税赋,可保无恙。”

    秦王政略一沉思,道:“好,陇西、北地两郡今年的税赋减少一半。”

    王绾忙道:“多谢大王。”

    现在秦国朝廷文武群臣人材济济,文有李斯、尉缭、顿弱、茅焦、姚贾、冯劫,武有王剪、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羌瘣、辛胜等,而丞相王绾在这一群人之中,并不是十分显眼,和秦国前几任的丞相,如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等人或变法革新,或纵横捭阖,或开疆阔土的光彩相比,王绾的政绩就更是显得乏善可陈。但王绾的优点就在于勤检奉公,善做实事,比如对这一次灾情的处理,尽管是依托于秦国强大的国力,但王绾的工作,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这时秦王政道:“尉卿,这一次伐赵,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是否可行。”

    尉缭和李斯略作了几句商议,尉缭出列,道:“回禀大王,既使不从陇西、北地两郡征兵,我秦国亦可征兵六十万,伐赵足够。只是这段时间连降大雪,道路难行,因此兵马集结,粮草筹集,都要比预期晚一些,可能要拖到二月,才能出征。”

    秦王政呵呵笑道:“天意如此,非人力可违,二月就二月吧。”顿了一顿,秦王政又道:“现在韩国己灭,山东六国己去其一,但赵国一向是我秦国的劲敌,数十年以来,能以单国之兵,败我秦军者,唯有赵国,如果一举灭亡赵国,那么剩余四国皆不足为虑,不过现在李牧尚在,此人己连败我大秦两次,那么这一次伐赵,又当如何进行呢。”

    尉缭道:“回禀大王,臣己与王大将军商议过伐赵的方略,我秦国过去伐赵,都是分为南北两路,一路以太原郡为根基,东进井陉,而后南下;另一路以河内为根基,北上渡漳水直攻邯郸。虽然这两路人马可以对赵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也使我秦军兵力分散,而且两路之中,只要一路失利,另一路也不得不被迫退军。而赵国占有地利之优,因此可以集中兵力,只需全力攻我秦军一路,既可取胜。前次李牧两败秦军,都是如此用兵。而且赵国在漳水北岸建有长城,邯郸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去年我大秦攻赵,司马尚仅以三万之兵,就能守住漳北,敌我秦军十万,而李牧能够集中赵军主力,全力拒守北线,才有桓齮将军番吾之败。因此这一次伐赵,绝不能再釆取这样的战术了。”

    秦王政点点头,笑道:“那么两卿商议,这一次伐赵,当如何用兵呢?”

    这时尉缭以目示王剪。王剪立刻会意出列,道:“回禀大王,臣和国尉计议以为,这一次伐赵,我秦国只用在南线只以少量兵力,布作疑兵,牵制邯郸的兵力,然后集中秦国兵力,东出井陉,与赵军主力决战,只要击败赵军主力,邯郸亦可不战而下。”

    秦王政笑道:“东出井陉,那可就是要和李牧决战,王卿,你有把握战胜李牧吗?”

    王剪一挺腰,道:“有。”

    秦王大笑道:“好,你到是说说着,你打算怎样战胜李牧呢?”

    王剪道:“李牧用兵,一向足智多谋,神出鬼没,臣自愧不如,但臣却有一项李牧没有的优势。”

    秦王政道:“什么优势。”

    王剪道:“就是我大秦的国力兵力,远胜于赵国,因此臣与李牧交战,当先以固守为主,不理李牧的小股人马挑战,严守各路隘口,与赵军对耗,等耗得赵军兵力疲惫,粮草耗尽之时,再举大军与李牧决战。如果李牧提前举军进攻,我可设伏退后,诱赵军追击,然后出奇兵切断赵军的退路,围而歼之,可以大破赵军,如果李牧仍然苦撑下去,我们就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逐步的蚕食赵军,可以将赵军完全耗死。”

    秦王政点了点头,对王剪的回答也十分满意,王剪的计划就是凭借秦国强大的国力和李牧拼消耗,一步一步把李牧耗死,其实就是长平之战的翻版。

    在长平之战的后期,赵国以赵适代替廉颇为将,虽然被公认为是赵国败战的最大败笔,但也是有一定的苦衷,因为当时秦赵两军加起来近百万人马,互相对持的时间长达三年,就是在拼国力、拼消耗,看谁先撑不下去。而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赵孝文王觉得支撑不住,只好任命主张进攻的赵适代替主张防守的廉颇。结果赵适一出击,立刻中了白起的埋伏,包围了赵军导致四十余万赵军全军覆没。

    其实当时秦国的情况也并不比赵国好,因为战场离赵国近,离秦国远,因此秦国的消耗要远比赵国大。后来秦国将河东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孑全部都编入军中,连秦昭王都亲自到河內督战,也可见当时秦国的国力也己经到了极限。而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军三次攻邯郸,都大败而归,连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几乎完全丧失,可见在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仍然还有一部份实力。如果当时赵国能再坚持一下,长平之战的胜负如向,确实还不好说。

    不过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也是赵国的国力最鼎盛的时候,因此才能和秦国对耗三年之久,但现在赵国的国力大衰,李牧又在代郡自治,,而秦国由于郑国渠开通,整个关中地区都成为沃野,国力比当年更强,此消彼涨之下,如果双方再拼起消耗来,李牧是肯定拼不过秦国的。当然这也是秦国最好的战术。

    王剪又道:“不过这一来,这一战也必将旷目持久,而且其间秦军或许还会小败几阵,因此请大王不能有急胜之心,更不可因为一时小败,而改变战术。”

    秦王政沉呤了片刻,才道:“王卿,如果按你的战术,你需要多少人马。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击败赵军。”

    王剪道:“臣需要四十万人马?时间至少要一年。”

    秦王政在桌案上猛击了一掌,道:“好,寡人就命你为伐赵主将,给你一年时间。就看这一次我大秦的勇士还能不能战胜赵国。”转头又道:“国尉、廷尉。”

    尉缭、李斯一起出列,忙道:“臣在。”

    秦王政道:“两卿立刻在国內征调四十万大军,交由王卿带领,举兵伐赵,一应粮草辎重民力,都不得有误。”

    尉缭忙道:“臣尊令。”

    秦王政道:“杨端和。”

    杨端和也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統领五万人马,沿漳水南岸布阵,以为疑军,虚张声势,牵制邯郸兵力。”

    杨端和道:“臣尊王命。”

    秦王政又道:“蒙武、李信、辛胜、羌瘣。”

    四人听了,也急忙出列,一起道:“臣在。”

    秦王政道:“你们四人随王卿一道出兵伐赵,协助王卿破赵。”

    四人齐声道:“臣尊王令。”

    四人回列之后,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暗暗吃惊,这六个人都是秦国的主力大将,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而只为进攻赵国,甚致可以说是为了对付一个李牧,竟然要这六位大将一齐出动,也可见秦王政对这次伐赵之举,是何等的重视。

    那知这还不算完,秦王政又道:“王贲、蒙恬。”

    王贲、蒙恬听了,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由你二卿职司运输护送,务求粮草器械及随军徭役源源不断,运往军前,所需征调的民役,和廷尉、国尉商议,不得迟误了阵前军机。”

    二人也道:“臣尊王令。”

    众大臣这才明白,还要加上这两个人,这一来就集中了八员大将,可以说秦国能用得上的大将,这一次几乎全部都派出去了。

    秦王政又道:“姚贾、顿弱。”

    两人也一起出列,道:“臣在。”

    秦王政道:“姚卿付责邯郸事务,使赵国不能支援李牧,顿卿立刻出使魏楚燕齐四国,游说其国,使他国不得援助赵国。”

    姚贾、顿弱也赶忙道:“臣尊王令。”

    随着秦王政一道一道命令的传下,伐赵的计划,也完全形成。秦王政呵呵笑道:“众卿,如果这一次能够一战而灭亡赵国,寡人当亲赴邯郸,和众卿在邯郸庆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