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暗红色光点,却是外型和波兰翼骑兵有些相似,但是带着插着羽毛皮帽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的帽子虽然相同,但是按照盔甲的不同,分成了重骑兵和轻骑兵。参加此次突击行动的重骑兵占了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内附皮里,外面罩鳞甲,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铠甲,重骑兵骑的马匹也披有皮制护甲或者是厚毡毯。
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腰间插着“独角牛”,配发的骑枪或背于背上,或置于马鞍上。
占蒙古骑兵中百分之六十的是轻骑兵,一般只戴一顶起标志作用的头盔,身上不披盔甲,偶尔有人挂了面护心镜。轻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穿插和分割敌军,战斗结束阶段肃清残敌并且跟踪追击逃敌。
这两支装备精良的骑兵一出现,叶戈罗夫一方不由感觉自己是不是穿越了。
“这些骑兵都是哪来的啊?这绝不是幻觉!这仗怎么打啊?”叶戈罗夫心中狂喊道,一直阴沉的脸上现出了紧张的神色。
“长官,我们怎么打!”看到眼前的一幕,苏俄军队的各级军官都相互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除了看到惊讶,就是紧张,最终大家都看向了一脸凝重的叶戈罗夫。
叶戈罗夫感觉到众人投来的目光,又望向远处,黄点和暗红色的光点出现得越来越多,很明显这两种新出现的妖兽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只能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避免和他们交战!我们去伊希姆”
现在已经不是自己军队能够杀多少白俄的时候了,这两支骑兵明显就不是之前情报中提到的白俄五大骑士团,而从对方的装备来看,这些完全是18世纪,出现在传说中的骑兵,“快看,他们转向了!”
没错,这两支骑兵队伍好似没有看到这支苏俄骑兵军队一般,突然转向,笔直的向西而去。
在众人因为不用交战而齐松一口气的时候,叶戈罗夫的心里却是咯噔一下。向西,那就是秋明防线了,虽然这两万骑兵去攻打防线就是个送死的结局。可是如果他们是在路上拦截呢?叶戈罗夫心里知道,眼下如果撤回秋明防线,也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长时间的奔袭,令胯下战马的马力损失不少,如何比得过对方的骑兵。所以眼下最好的选择还是按照之前定下的计划,一路向东,先去伊希姆,收拾残部,再做打算。
一路无话,就在叶戈罗夫一行离伊希姆还有半天路程的时候,叶戈罗夫已经零零散散的收拢了苏俄军两万四千人的部队,自从亲眼看到白俄军一方有大股的骑兵“抄”了自己的后路,叶戈罗夫也就不再给收拢的队伍指派集结地点了,全部一股脑的带在了自己的身边。
虽然这样一来人数多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降了下来,但是确比一些纯步兵的队伍还是快上了许多,原因在于收拢的队伍中,骑兵占了绝大多数。当然,苏俄军队的编制中是没有那么多的骑兵的,只是各部在“撤退”时,都不由自主的带上了骡马等“代步工具”,所以苏俄军队的“骑兵”数量猛增。
而叶戈罗夫的对手,罗科索夫斯基也已经收拢到了四万人马,向伊希姆进发。除此之外,营地的三位英雄带着本部六万骑兵和白俄军先锋两万骑兵正在编制着一张“大网”,意图将这散布于两条防线上的苏俄军队一网打尽。
此刻,一名斥候急急上前来报:“报告将军,秋明的苏俄军离我军只有五十里了!”
白俄大军在得知苏俄乌拉尔地区的总指挥亲自增援的消息后,立刻开始集结,罗科索夫斯基即下令除了已经在伊希姆附近鏖战的白俄军外,其余的四万大军立刻向自己所部靠拢。并且将利用远东大动脉运来的六十七辆坦克和三百辆装甲汽车连结成营,如一只巨大的刺猬般缓缓向前行。
此仗,罗科索夫斯基部下的兵马乃白俄西征军的中坚力量,几乎可以说白俄西征军中能打的会打的都被罗科索夫斯基塞入了这支前锋的七万大军中。而此刻两万骑兵已经分散出去,截断苏俄军队的后路,另一万人的队伍,也已经变成了诱饵,诱导苏俄军队急速向伊希姆增援。
而对于罗科索夫斯基来说,五十万的西征军中,能够称得上“兵”的也就是这些白俄旧部,苏俄降卒。其余的青壮还需要华夏支援的队伍去维持,所以说如果此次战败,那么西征军就不用再西征了,立刻跑回去收拾收拾,准备苏俄军队的反攻吧!
故罗科索夫斯基虽然是进攻,但却是十分小心,不敢冒进,更不敢放任部下野战,严令大军依令行事,每行一里大军便要停下,以免各营之间接连不到位,使苏俄军有隙可趁。而叶戈罗夫也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身后突然冒出一支“复古”的骑兵,所以也是一步一回头。
就这样慢慢行了一上午,双方大军相距五里同时抵达了离伊希姆不足十一里的地方。交战的苏俄、白俄两军主力终于遥遥相望了。
远远看到苏军的马队和旗帜后,罗科索夫斯基的心中大定。白俄军虽然号称五十万,人数众多,但人数多就以为着粮草也消耗的多。此次突袭战,白俄军一路高歌猛进,早就脱离了赵云的营地对其补给的范围。除了弹药等物资还能靠随军携带的补给外,粮食只带了五日的备份。如果苏俄采取拖延战术的话,那白俄军只能将各支骑兵抽回,稳固眼下所获得的战果,从而放弃伊希姆防线以西的苏俄地盘了。
看到身为主将的罗科索夫斯基气定神闲,白俄西征军的一帮老毛子将领可闲不住了,纷纷向罗科索夫斯基请战。
其实也怪不得他们求战心切,这几天的突袭,他们都曾与苏俄在鄂木斯克、伊希姆两道防线上交过手,双方在伤亡比例上算是打了个平手,但这已经让原本畏敌如虎的白俄西征军军心大振。暗道欧洲的苏俄也不过如此,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而今日,不同于往常的遭遇战,白俄大军是有备而来,这先锋官无论如何不能叫别人抢了。要是这回能在西征中,露个脸,战后,一个西征军的师长职位便是板上钉钉的事。西征军从成立开始,就只有罗科索夫斯基这么一员主将充任军团司令,而随着西征军地盘的不断扩大,十万人以上的城市都占了两三个了,那包括前线作战的指挥官,那至少要任命三到四名镇守各地的师级干部坐镇一方,才能让西征军运转正常,将罗科索夫斯基从杂务中抽调出来。而由于之前罗科索夫斯基麾下的俄军众将都是战绩平平,没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所以这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只是在出征乌拉尔的时候,罗科索夫斯基又将此事“低调”的通知了众将。
所以俄军众人对于这个捞战绩的先锋官,都盯着呢!刚刚双方从行军队形,转变成对峙。士兵开始埋头挖战壕,准备野战工事,当即就有一员俄军将领前来向罗科索夫斯基请战:“将军,前方便是苏俄乌拉尔地区的主力,敌军远至,末将愿率本部为大军前锋,一击溃苏军!”
罗科索夫斯基手持望远镜,站在一处高地上一动不动的望着苏军阵地,俄将连问了几声,他都没有回答。
直到麾下各团的俄军将领相继赶来请示下一步如何行动时,他方才放下千里镜,看了一眼第一个跑来询问的俄将,沉声说道:“此战,没有前锋。”
“没有前锋?”
众将纷纷一愣:这没有前锋开路,大军如何继续推进?
罗科索夫斯基没有理会部将们的疑惑,而是直接吩咐道:“我大军便是前锋,前锋便是我大军。传令下去,炮兵将大炮推到阵地最前,诸军不分前后次序,就这么压上去!”
“就这么压上去?”
众将又是一惊,几万人就这么一股脑全冲上去?这谁负责居中调度?万一在攻击中出点差错,这西征大军的精锐可就要全军覆没了!
在场的不是降将就是白俄老兵出身,多多少少都打过仗,可也从没听说过这大军交战,哪里能没有试探、接触便全军压上的?要是遇到攻之不克的几个地堡,那就玩大发了。怎么也得试探一下敌人虚实,判明对方火力薄弱处才行,这探也不探,便全军压上,简直就是拿四万将士性命开玩笑!
当下众将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一位年纪较长,投降过来的苏俄军官在众人眼神的示意下,出于职责,上前劝道:“将军,是不是留下点人马压阵,要是攻势不顺,也好有个支援的队伍?”话说得很是婉转,没敢直接说罗科索夫斯基这是在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