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之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883章 三百万石霸主(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经过十数年的发展,肥前国、筑后国等地已经建立了不少的工坊,除了前面提及的造纸印刷坊、纺织坊、水泥坊、陶瓷坊以外,还有着其他的工坊,其中包括:

    烧酒坊,该工坊是罗氏家唯一的一家烧酒工坊,位于岸岳城城下町中,里面主要酿造清酒与烧酒。清酒主要是用于领地内部以及外部的销售,而烧酒作为战略物资,目前只提供给军方用于日常消耗(尤其是冬季用来饮用驱寒)以及医药之用(烧酒具有消毒作用),而且烧酒的配方以及酿造过程绝对不允许对外泄露。

    盐场,目前由罗氏家内政阁与领民联合经营的盐场一共由九个,其中肥前国五个,筑后国一个,肥后国两个,丰后国一个。盐场采用了先进的盐田晒盐技术,确保了罗氏家领地内的用盐需要,同时也作为商品对外售卖,其售卖范围除了战国各地外,还包括明国、朝鲜沿海(走私贩盐)。同样,对于这种晒盐技术内政阁也是采取严格的保密技术,严禁被其他势力所得知。

    在盐场晒出的都是粗盐,这些粗盐大部分将会流入罗氏家内部以及外部市场,而剩下的一部分则会被运往肥前国野高山附近的雪盐工坊进行雪盐加工,这里生产出的雪盐,一部分将被罗氏家内部所消化(主要被富裕群体购买),其余的雪盐则是会被销售到明国商人、南蛮商人以及战国其他地区的商人手上。

    木器工坊与铁器工坊都各自只有一个,都集中在野高山附近。以往,这两个集中了罗氏家领地中大量工匠的工坊是同时打造兵器与农具的。但后来。就只负责打造以及维护兵器了。至于农具的打造以及维修则是移交给了在领地各地出现的木器工匠屋与铁器工匠屋。甚至内政阁的农具也是交给这些各地的工匠屋来共同完成的。

    奴隶农场,目前肥前国有三十五个农场、筑后国十五个农场、肥后国二十个农场、丰后国二十个农场、筑前国十个农场,合共一百个奴隶农场,二万多奴隶。由于这一次在西国的攻略中,又得到了不少奴隶,政良准备在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这些地区新建立起一百个以上的奴隶农场。

    这些奴隶农场的奴隶比起因为犯法或者与罗氏家敌对而被劳役的劳役们(一部分被判处死刑的劳役甚至会成为野高山军势训练营练血的靶子),境遇要好得多了。实际上他们也就是在被保证温饱健康的情况下,无报酬地为罗氏家劳动一定时间罢了。等奴隶期限到了后(表现优秀者还将得到服役期限提前到期的待遇)。内政阁将会根据这些奴隶在服役期间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同时将他们安置到罗氏家新占据的地区定居,成为新的领民。

    所以,实际上,这些奴隶,唯一失去的就只有自由以及获取报酬的权利罢了,所要付出的也仅仅是劳动力,从而获得温饱健康的权利。这样的待遇,甚至战国其他地区的一些流民以及农民都愿意放弃原来的身份。成为罗氏家的奴隶。

    这些奴隶农场,不但是罗氏家的免费劳动力。而且还是罗氏家新技术的试验地。奴隶农场中的奴隶,其中,作为牵连家人成为奴隶的罪魁祸首们(一般是对罗氏家对抗,从而被俘虏的战俘)将作为罗氏家修筑道路、改良水利、修筑城砦、修建房屋等粗重活的主力,而他们的家眷则是免费为罗氏家种田田地、参加工坊的工作等。此外,罗氏家内政阁新研究出来的一些农业、工业技术,一般都会在这些奴隶农场中试验实行一番,确认实际结果后才会对领地全面推广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奴隶农场还是推进罗氏家制度的良好示范点。通过这些农场实际的种植效果,往往能够促使附近新占据地区的领民主动接受罗氏家所推行的一切。更为重要是,这些奴隶在农场生活的过程中,是一直接受着罗氏家文化以及制度的熏陶以及管制的,当他们服役期限满后,被分配到一处罗氏家新占据的地区,自然就会成为周围当地领民的示范了。这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融入罗氏家统治体系的速度。

    鱼塘,在这里鱼塘可以算得上是一处工坊,因为鱼塘除了养鱼之外,在鱼塘的周围还会种植桑树、棉花树以及养殖家鸡(实际上政良还打算倡导领民养殖鸭子)。这些鱼塘体系不但为工坊提供了不少原材料,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塘周围地区的水利系统。在洪涝的时候,它们是一处缓冲地带,干旱的时候又是灌溉的水源。

    更为重要是,随着鱼塘的大量增加(目前罗氏家的肥前国有三百多口、肥后国为二百五十多口、筑后国有五十多口、丰后国有二百多口,合共八百多口的鱼塘,这些鱼塘都是各地内政阁分驻家臣根据各地地形,通过堵截围拢等手段形成了鱼塘的),以往领民们由于宗教信仰不愿意吃肉或者没机会吃肉,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此时随着大量鲜鱼的出现,成为了他们的食物,从令他们的身体素质而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味增工坊,目前罗氏家只有唯一的一家这样的工坊,位置坐落在岸岳山城中,由于其作为罗氏家的战略物资工坊,专门作为罗氏家军势的军粮之用,所以这家工坊是受到了内政阁的严密控制,决不允许对外泄密的。同样的,同样位于岸岳山城中的制糖工坊,也是罗氏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罗氏家对内以及对外的重要贸易物资(蔗糖是这个时代的稀少之物,所以显得尤为珍贵,价格极高,是罗氏家特有商品之一。受到了战国各地以及明国等商人的热烈欢迎)。这家工坊同样受到了严密的控制。

    综上所述。目前罗氏家的领地一共有二十七个工坊(不将奴隶农场与鱼塘计算在内)。这些工坊由于技术以及条件所限,主要工序都是需要人工操作的,所以也雇佣了大量的领民,这也就初步形成了手工业的雏形。待将来时机成熟后,政良准备将纺织之类的手工业推广到领民当中去,彻底在民间发展起罗氏家的手工业来。当然,考虑到战略以及保密的需要,这些工坊目前暂时还是需要被罗氏家内政阁所严格控制保密的。

    除了上述的这些工坊以外。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些工坊,它们才是目前罗氏家财政来源的重要支柱,它们就是罗氏家领地中的金银铜矿,以及伴生的铁矿与铅矿等矿藏。

    目前,罗氏家一共有三十四处矿藏工坊,其分布情况是,肥前国分别有云野银山、虚空山铜矿(伴有铁矿)、白石铜矿(伴有铁矿)、天山硫磺矿、伊万里瓷土矿、有田瓷土矿、岸岳石灰石矿、虚空山石灰石矿。

    筑后国分别有石割银山、飞形山金矿、鹰取山煤炭矿、高峰山石灰石矿;肥后国分别有,宫原银山、西岳铜矿、阿苏山硫磺矿(该山脉**有三处硫磺矿,此外还各有一处煤炭矿与石灰石矿)。

    丰后国方面。有尾平矿山(该矿山山脉中分别各有一处银矿、伴有铁矿的铜矿、铅矿、金矿以及锡矿),九重连山硫磺矿(该山脉**有两处硫磺矿)。九重连山煤炭矿、日田皿山小鹿田瓷土矿、由布岳石灰石矿。

    丰前国方面,只有英彦山中的金矿;长门国与周防国方面,在这两国交界处的牛头山、日尾平山分别各有一处银矿,此外在长门国的花美山中还有一处铜矿,这些矿藏都是原本就被大内家正在开采的,至于当地会否还有其他矿藏,就只能等待内政阁的慢慢勘探了。

    最后的安艺国方面,目前就只有一处原本被毛利家开采当中的鹰巢山金矿,由于该地此时被罗氏家所占据,该金矿自然就落入罗氏家的手中了。实际上,在佐东郡原本还有一处金矿的,可惜在数年前就被大内家采挖一空了,此时就剩下一座佐东金山城还证明这个金矿曾经存在过了。至于安艺国目前被发现的两处银矿却是处于被毛利家所控制的山县郡当中。该郡分别与石见国、出云国交界,由于两处银矿存在的原因,出云国的尼子家一直企图染指该地区,现在旁边又来了罗氏家,该郡可谓是夹杂在尼子家、毛利家的包围当中了,不知道毛利家日后能否能够保住该郡以及其中的两处银矿呢?

    总体而言,此时罗氏家的所有已经发现的矿藏中,一共有三处金矿、六处银矿、五处铜矿(部分半伴生有铁矿)、一处铅矿、一处锡矿、六处硫磺矿、三处煤炭矿、三处瓷土矿、六处石灰石矿,合共三十四处矿藏。每个矿藏又单独形成一处采掘工坊,采掘出来的原矿石又会被统一押送到岸岳山城统一冶炼(为了保密从明国引进的冶炼技术而专门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手的,从而加速了罗氏家内部的工业甚至是运输业的雏形的形成。

    在罗氏家中,有了新的基础社会体系、农业体系与工业体系的出现,自然就促使了罗氏家的商业体系的形成。

    目前在罗氏家中,根据罗氏家的法度,是全面取消了罗氏家领地内部的所有关卡的,只要是在罗氏家领地内经商,都是可以自由通行,不会被收取关卡费、过路费之类的税费的。对于商业,罗氏家只收取每一笔交易所得的两成税费,也就采取两公八民的商业税费法度。而为了鼓励领地领民主动经商,政良还临时发布了一个优惠政策,那就是每月所赚不足一贯钱的交易,将不收取税费,以此来鼓励领民之间的小额交易,促进领地的物资流通以及钱币流通,从而提高领民的生活,加快领地的发展。

    此时,在内政阁的有意布局以及扶持下,肥前国岸岳山城(野高山一带也属于岸岳山城的范围)、肥前国学府城(原龙造寺家城砦,现为罗氏家居城)、丰后国岐埠城(原为大友家府内馆)成为了罗氏家主要工坊的集中地,正因为如此。这里又成为了罗氏家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罗氏家内部商人汇集到这里来提取从工坊制造出来的货物。然后运往各自在各地的商屋进行贩卖。同时,大量商屋集中到这三地,于是逐渐地,这三地成为了罗氏家的经济中心。每天,这三处地区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甚至比京都地区都要繁荣。

    此外,由于罗氏家内政阁在各地大举修筑行军大道,令到罗氏家内部四处道路畅通。也一定程度上促使罗氏家各地之间的交流以及内部商贸的发展。尤其是以岸岳山城、学府城、岐埠城三地为中心,商贸开始往四处扩散发展,形成了一条罗氏家内部在九州中北部地区从东往西的中心经济线。

    随着这条经济线的出现,在罗氏家内政阁以及罗氏屋的扶持下,大量美食屋、农贸市场(可以交易诸如各种粮食、肉类、鱼类、水果这样的农产品)、布屋、农具铁匠屋、农具木匠屋、盐屋(从内政阁获得贩卖资格后,凭借凭证在各盐场提取食盐进行贩卖)、杂品屋(售卖战国时期各地的一些杂物,甚至会出现南蛮物、朝鲜物)、酒屋、茶屋、瓷器屋等商屋在罗氏家各地陆续出现。

    当然,虽然罗氏家大力推展内部的商贸体系的形成,但是目前罗氏家的商贸财政收入主要是依靠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罗氏家的矿藏,主要是金矿、银矿与铜矿。这些矿藏不但满足罗氏家内部需求。还是对外贸易的主要资源,通过与战国各地势力、明国商人、南蛮商人甚至是朝鲜走私商人的交易。罗氏家从而换取自身需要的各种物资。同时,由于充足的原料的保证,得以令到罗氏家自己铸造的钱币在罗氏家内部甚至外部顺利的流通,从而令到罗氏家金融体系的初步形成,避免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的危险。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通过诸如纸张(只对外交易一般白纸、黄纸,精纸只作罗氏家各机构内部使用,而且有专门标识,用于识别纸张中内容真伪)、盐(尤其是雪盐特别受到欢迎)、丝绸(质量以及精美度都比明国走私而来的要差,但并不妨碍战国各地对这些四丝绸的喜爱)、陶瓷(质量以及精美度同样不及从明国走私而来的瓷器好,但依然受到欢迎)、蔗糖、南蛮物品、朝鲜物品、明国物品、书籍等商品,从外部交换而来大量资源。

    虽然通过与外部势力交易从而获得发展资源,这是目前战国各势力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大力发展内需,形成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商业体系,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才是最为安全的,否则一旦外需受到抵制,那么自家的收入就会大为减少了,自家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但不管如何,此时,逐渐成型的罗氏家的商业体系已经往良好的一面发展。

    逐渐形成的稳定社会体系、良好的农业体系、逐渐成型的工业体系与商业体系,这些不但是罗氏家霸主底蕴的一部分,更加是造就了罗氏家良好的领地收入。

    弘治二年(1556)八月,即将秋收之际,经过数月的努力,罗氏家内政阁对新占据的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地区的首次检地终于完成。

    不同于罗氏家其余地区的检地工作(随着简化汉字、阿拉伯数字以及后世一些先进计算方法传授下来后,内政阁计算起领地的各项收入数据就显得更加容易,至少比以往的检地要简单得多了。再加上由上而下职责明确的分层管理制度,从而令到罗氏家内政阁能够准确地及时知道各地各处的每一年甚至每一个季度的总体收入等情况),由于是首次对这基础地区进行检地,虽然很多地区都有着以往大内家当政时期的账册的帮助(实际上这些账册的情况都往往与现实相差甚远,这就是分封统治的弊端),内政阁依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历了近半年的努力,才最终得出了初步的检地情况。

    长门国方面,厚狭、丰浦、美祢、大津、阿武、见岛六郡当中,由于阿武郡还有半个郡处于吉见家的掌控当中,所以此次检地,长门国的总体收入(该收入包括领地的农业、商业以及矿藏等所有收入)暂时为十二万石。周防国方面,大岛、玖珂、熊毛、都浓、佐波、吉敷六郡全部纳入罗氏家势力版图,初步检地总收入为十六万。安艺国方面,沼田、贺茂、安芸、佐伯、山县、高宫、高田、沙田八郡当中,罗氏家只掌握了沼田、贺茂、安芸、佐伯、高宫、沙田六郡,而山县、高田还处于毛利家的控制当中,而且毛利家还掌控着安艺国唯一的两个银山,所以此次检地,安艺国的总收入为十五万。

    原本这几地的总收入并不只这么少的,但由于这些地区这些年来经历了陶晴贤叛乱、毛利家对安艺国的攻略、以及刚刚结束的的严岛大战等等,再加上这几年的气候反常,其总收入自然是减少了不少了。此外,上述的检地情况,并没有将当地的寺庙神社的土地情况以及收入情况计算在内。

    当然,除了上述几处地区的收入情况外,这几年当中,罗氏家的其他地区也有了不少的变化。

    作为罗氏家起家之地的肥前国,经过十数年的罗氏家不断经营,其领地总体收入发生的变化是最大的。在1540年罗氏家对当地第一次全面检地之时,当时肥前国的总体收入为三十一万石,到了1549年,肥前国总体收入已经上升到四十五万石,而到了今年,更加是达到了五十五万石。比肥前国稍晚纳入罗氏家半途的筑后国,在1542年罗氏家对当地第一次全面检地之时,当时筑后国的总体收入为二十七万石,到了1549年,筑后国总体收入已经上升到三十三万石,而到了今年,已经达到了四十一万石。而同样的,与前面两国类似的肥后国,也分别从1544年的三十四万石、1549年的三十七万石,直接提升到今年的四十八万石。

    比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等地纳入罗氏家更为晚一点的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这些地区同样得到了不少的发展。

    筑前国从1549年的三十四万石直接提高到1556年的四十二万石。丰后国则是从1549年的第一次检地的三十七万石提高到此时的四十五万石。丰前国从当初的十四万石提高到今年的二十一万石。壹岐岛也从当初的一万五千石提高到现在的四万石。

    而新近占据的地区方面,对马岛在今年的检地结果为二万石收入,备后国占据地区收入为三千石,伊豫国罗氏家占据地区收入为七千石。日向国罗氏家暗中占据地区收入为五千石。

    在罗氏家的所有占据的领地中,日向国是最为特殊的,为了避免被伊东家察觉该地区中山城中的三田井家已经暗中投靠了罗氏家,而罗氏家已经暗中对该地进行了偷梁换柱,将当地包括三田井家族人在内的当地领民都暗中迁移到了罗氏家的其他地区分散定居,而将一些内政阁与军事阁家臣的家眷迁移进这些地区,从而形成了对当地的稳固的统治。为了迷惑伊东家以及附近的豪族,罗氏家并没有在当地实施任何罗氏家的法度以及技术,反而是保留着原貌。至于当地的罗氏家迁移而来的领民,除了定期得到罗氏家的奖励外,他们依然定居在罗氏家其他地区的家人则是也得到了极大的奖励。(未完待续。。)

    ps:  感谢“星子云、绿米亚”的月票;感谢“绿米亚、鸾雨乱月、陈翊君、leely”的打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