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世血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933、清洗土族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龙首山南面的打拉根、三马林达、巴厘巴板、马辰等南海岸一线的6口近海油井、天然气油井,虽然经过了大战的洗礼但还保持完整,里面的小鬼子技术员全部被俘。

    为了弥补他们的罪过,现在这些小鬼子的技术员已经被迫“觉醒”,“自愿”留下来服务,油井的设备进入彻底的检修保养阶段。

    但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突然出现:婆罗洲群岛这个地方只有港口的成品油库,竟然没有炼油厂。

    经过仔细询问当地华人,白书杰才知道所有的石油化工厂根本不在这里,都在爪哇海西面的爪洼群岛、苏门答腊群岛上面。

    “我操,荷兰鬼子、英国鬼子、日本鬼子都把炼油厂放在爪哇海西面,难道让老子直接使用原油吗?”

    白书杰知道,爪哇海对面的爪哇群岛、苏门答腊群岛上面,现在有山下奉文的三个军4个师团和4个混成旅团。

    就目前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白书杰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发起正面进攻,更不能奢望把山下奉文赶出去。

    再说了,爪哇群岛、苏门答腊群岛的石油和橡胶,现在是小鬼子支撑战争的最后生命线。如果真把小鬼子的命根子都给割掉了,白书杰相信小鬼子肯定放弃所有的敌人,集中所有力量灭掉自己。

    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在小鬼子和美国鬼子、英国鬼子还没有血拼到底,更没有出现两败俱伤的状态,现在进攻爪哇群岛,把小鬼子全部引到自己身上来,违背了最初的战略构想,那肯定不行。

    看到这种局面,白书杰心中暗呼侥幸:“幸亏老子早有防备,因为担心小鬼子破坏设备,所以这一次把从锦州、营口抢来的炼油设备、化工设备运过来了,不然的话,开采出来的石油根本派不上用场,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既然如此,白书杰决定干脆一步到位,把4座炼油厂、7座炼钢厂的设备全部利用起来,并且把三马林达开辟为重工业区。

    这一次,白书杰一反常态。所有的城镇、厂矿企业、船业码头,小鬼子、小鬼子的家属全部变成俘虏,保存下来作为劳工。

    但是,所有的土族人,不管是菲律宾人、印尼人、爪哇人,凡是和小鬼子有瓜葛的,一律被清洗掉。

    与此同时,塞沙亚普一线的4大煤矿也进行了全面整顿。

    除了小鬼子和家属成为俘虏以外,其他的原住民和小鬼子、英国鬼子、荷兰鬼子有瓜葛的同样被清洗掉。

    油井、煤矿里面的设备,上一次被耿凤彪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团抢走了一部分,藏在巴拉旺岛上面。

    现在的这些厂矿企业,已经属于自己的核心企业,所有的设备自然全部运回来,开始保养安装。

    经过半个月的重新整理,婆罗洲北岸的城镇、厂矿企业、码头,已经被清洗掉了和与小鬼子有关的人员17万余人,结果工人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白书杰突然想起来,苏联人在二战胜利以后,把所有的战俘都弄到西伯利亚,然后变成了免费劳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这是一个好办法!

    所以白书杰一声令下,125000名菲律宾、印尼、印度战俘被紧急运送过来。

    其中1万俘虏补充给油井,1万俘虏补充给炼油厂,1万俘虏补充给炼钢厂,2万俘虏挖煤。油井和炼油厂已经准备恢复生产,为白书杰提供战时燃油。

    5万俘虏在中央大山里面开挖山洞、隐蔽通道等国防设施,白书杰设计全长超过168公里,全部都是10米宽、4米高的巨大的隧道连接。

    这些国防工程,都是为接下来的各种研究所修建实验室,还有引擎生产厂、飞机制造厂、坦克装甲车制造厂、火箭炮生产厂、导弹生产厂。

    还有25000俘虏,根据白书杰的指示,陈杰第二师抽出一个机枪团,押着他们进入龙首山南面的望加锡海峡北岸,也就是一座原始森林覆盖的大峡谷,开始开采一种古怪的、毫无用处的古怪石头(铀矿石:黄、紫、褐、黑、灰五彩都有。)。

    因为婆罗洲实在是太热了,最高司令部的姑娘们大呼受不了,所以白书杰决定大面积安装空调设备。

    白书杰综合研究院在他的指导下,已经开始生产“氟利昂”压缩机。但是这个年代生产出来的空调、冰箱冰柜不节能,需要大把的用电。

    所以首先抽出5000俘虏,开始按照白书杰的设计扩建原有的1座燃煤发电厂,同时兴建另外2座发电厂。

    当然,白书杰下决心把这里的燃煤发电厂扩大,另外兴建2座燃油发电厂,真实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安装空调。

    除了三马林达重工业区需要一座单独的发电厂以外,煤矿也需要一座发电厂。白书杰不会为了掠夺人力资源,节约这一点能源。未来的生产只有机械化、电力化,才能提高产量,走向现代化建设轨道。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需要专用发电厂,那就是白书杰的重中之重,综合研究院的高能物理研究室(核能研究室),需要庞大的电力从事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要想获得高浓度的铀(444)5,六氟化铀是唯一合适的一种气体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固体,但很容易挥发,在564c就会升华成气体。

    铀(444)5的六氟化铀分子与铀(444)8的六氟化铀分子相比,两者质量相差不到百分之一。但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这个差异已足以使它们分离了。

    六氟化铀气体在加压下被迫通过一个多孔隔膜。含有铀(444)5的分子通过多孔隔膜稍快一点,所以每通过一个多孔隔膜,油(444)5的含量就会稍增加一点,但是增加的程度是十分微小的。

    要获得几乎完全被提纯的铀(444)5,就需要让六氟化铀气体数千次地通过多孔隔膜。气体扩散法投资很高,耗电量很大,但这种方法是唯一的快速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电磁分离法,那就需要更加庞大的电力,很多国家用不起。但是白书杰现在就坐在油田上,所以他决定两条腿走路,主要目的就是尽快得到第一批浓缩铀。

    原子弹的装药,铀(444)5仅仅是一种主材料,还有最关键的钚(444)9(相当于普通炸弹里面的雷管)。

    为了获得钚(444)9,所以科学家们才强烈要求建设核反应堆,因为钚(444)9是通过反应堆生产的,这都需要大把的电力。

    为此,白书杰专门下令,为高能物理研究室划拨一座15万千万时的发电站专用。

    随着军工厂的全面安装调试完毕,火箭弹、第二代导弹重新恢复研究和生产,一切都开始走向正常轨道。

    龙城国际广播电台,经过一个月的调试,已经开始定时广播。大量报道“南华统一阵线”的各项最新战况、当地工农业恢复生产的进展情况。

    内容最多的,就是白书杰要求的“民族卫生教育”、“民族生活质量”方面的知识普及。

    本来一切进展顺利,发展势头都不错。

    但是,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让白书杰终于命令魏冲抽出一个营,协助卫生部开始工作。第一个任务,就是彻底铲除龙首山原始森林里面的“食人族”!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中部地区,从四周向内陆就是原始森林,那里面一直是个危险的地方,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森林”。

    森林里面住着一个令人生畏的土著族,这就是专门猎取人头的达亚克族人。达亚克族人狡猾凶残,在原始森林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们男人种稻、打猎,女人在家饲养家畜和料理家务,不愿与外界人多接触,更不允许外界人进入他们的住地。

    长屋的“头人”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负责管理长屋里的人们。在长屋外面挂着过去猎来的人头骨白书杰需要的“没有丝毫用处的古怪石头”,刚好就在原始森林之中。32支小分队奉命出发,结果其中一支小分队率先被达亚克族人伏击,3名分队警卫人员受到“吹箭”暗算,最后毒性发作而牺牲。

    “关于菲律宾群岛、婆罗门群岛、苏拉威西群岛原始森林定点清除的命令:卫生部立即抽调人手,三个月内彻底肃清所有野蛮种族,为森林资源开发奠定基础。凡是发生抵抗的地带,一律彻底摧毁之!”

    为此,龙城国际广播电台反复播送“走出原始森林、融入现代社会、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呼吁。

    与此同时,龙城国际广播电台24小时滚动播出,长篇累牍报道了“无数科研人员、警卫人员被野蛮土族残杀”的新闻,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强烈愤慨,也得到了当地华人华侨的广泛同情——因为他们也被那些土族砍过不少脑袋!

    随后三天,龙城国际广播电台又播出了《关于建设民族文化扫盲培训机构的紧急通知》、《关于提高全民安全卫生水平的实施条例》、《关于个人卫生和除四害的实施细则》、《关于农林牧副渔业统一管理的实施条例》、《关于取缔罂粟种植的强制性命令》。

    没想到经过一个月的摸底排查,白书杰得到的报告让他大吃一惊:先别说菲律宾群岛,仅仅是婆罗洲群岛和苏拉威西群岛范围内,藏身在原始森林里面的野蛮种族,总人数超过了5700万人!

    “我操,看来后世的调查报告是真的。”白书杰变成了苦恼人的笑:“原来在那个时代老子还不相信这几个鬼地方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地方的总人口基数,很可能接近一个亿。这他娘的实在是太多了,现有的土地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难怪后世大肆屠华抢劫!”

    “最不可思议的是,苏拉威西岛本来就是农耕传家。他们的头人、祭祀死了以后,竟然要数十头、数百头耕牛殉葬,简直岂有此理!”

    “后世的菲律宾、印尼有着大量的稻田,最后竟然成为粮食紧缺之地,饥荒比北朝鲜更严重。不尊重耕牛这就是摧毁生产力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犯罪。愚昧和野蛮绝对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老子是过来报仇的,不是过来当慈善家的,这样优柔寡断肯定不行。搞得不好的话,这里的华人华侨仍然站不住脚,悲惨的历史又会重演。”

    “为了华夏民族的独立自由生存空间,为了接下来统治一方的长治久安,对野蛮土族进行大清洗已经势在必行!老子当屠夫的时候终于到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