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日不落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51章 维迦罗摩巴忽一世的欢迎酒会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51章维迦罗摩巴忽一世的欢迎酒会

    难得的环球航行休假之旅让穿越众们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年轻的岁月(现在也很年轻,保养的比很多孙子辈的还显嫩),刚上船的时候不少从未见过**oss们的服务生和水手还搞混了这几十个人的辈分。好在内部的福利还是很明确的,这些接受了严格培训和审核的船上人员除了知道这十五个脸嫩的家伙和执政的帝国参议院常委们有极为亲密的关系之外一无所知,他们也不会想去知道不该自己知道的东西,就像过去给那些富豪贵族们之类的大人物服务时一样。北方五国当中从事服务业的民族最好的还是日本,所以在大连港停靠的这艘试航归来没多久的超级豪华游艇聘请的服务员多数都是来自日本的美女(混血)。上船的穿越众也就是带来了几个妻妾子女,这艘千吨级的游艇三百多人包括船上的大厨和清洁工等人就是围绕着这五十多人服务,所以人手很充足。

    开船之后一路风平浪静的顺利航行到了马六甲,补给之后直接航行到了宝石之国僧伽罗(斯里兰卡)。此时的锡兰岛属于波隆纳鲁瓦王朝的维迦罗摩巴忽一世统治之下,早在其登基的时候两国就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佛教交流自破冰之行之后始终不断,十年间维迦罗摩巴忽一世就访问了华夏帝国5次。这次穿越众低调的出游虽然没有让外界知道,但是下船的地点却是提前做了安排的。穿越众再怎么说都是一字王。地位尊崇,来到这个岛国身为地主维迦罗摩巴忽一世怎么能无视呢?虽然不能像迎接李浩等皇室成员出国访问团那样大场面的搞得人尽皆知,起码自己需要到码头迎接一下。

    维迦罗摩巴忽一世到了码头迎接李基等来自华夏帝国的诸王爵旅行团时。李基已经暗中下船转移到了辰基集团在皇家码头附近的酒店入驻下榻了。虽然‘大内高手’们已经通知了国王不要再码头等候,可是国王在王宫的准备工作可没有停下。

    好好睡了一夜的众人吃过充满热带风情的早餐之后,小辈们四散而去,采购的采购,观光的观光,十几个穿越众亲王们在轿子的掩护下悄悄进了王宫,在后殿和维迦罗摩巴忽一世进行了会面。

    晚上的酒宴倒是朴素简单。没什么花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海鲜自助餐。不过当印度洋出产的蓝鳍金枪鱼之类的大型海鲜被做成鱼脍端上来之后,吃货们就坐不住了。孙昌直接开始了扫荡大作战。冰镇(硝化反应制造的土冰箱制造的碎冰)的新鲜鱼肉可没有后世的重金属污染,吃起来入口即化鲜美之至。穿越众拥有数不尽的财富,物质享受也只有食欲这一个爱好难以满足了,有些后世常见的食材着这个时代还是很难不牢到的稀有食材。特别是亚洲东部没有的稀有物种和深海远海鱼类。

    印度洋特产的各种海鲜和僧伽罗的时鲜水果源源不断的端上来。领吃货孙昌等人也赞叹不已的终极大菜——迷之龟,一个完整的海龟在盘中盛放着,侍者揭开龟壳之后原本是海龟内脏的胸腔腹腔里装着的是碎冰上铺着的按照纹理色泽渐变排放的生鱼片。孙昌对这道菜的创意很满意,吃起来还要根据色香味来猜测生鱼片的来源属于哪一种鱼类,只有全部猜对了才能上最后的一道菜。这当然难不倒吃货之王孙昌,从太平洋的三文鱼到地中海的沙丁鱼,一个不拉的全部猜对了。这些万里迢迢的高价冰镇鲜鱼从产地到这个热带岛国,运费都是离岸价的几十倍了。难得维迦罗摩巴忽一世这么有心招待自己。再怎么也不能不展示一下天朝上国的风度嘛。

    当最后的一道菜呈上来时,穿越众都惊呆了。一尊豆腐雕刻的和真人无二的等身佛像。当吃货孙昌当场追问国王大厨能不能到自己开设厨艺学校交流几天的时候国王才解开谜底。这道菜的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高。骨架就是很普通的开了孔坚固而轻薄的钢片,放在做好的佛像模具里面,慢慢倒进豆浆和卤水,将多余的上层清液不断抽出,请上刀工好的厨子在出模之后精修一下,不到一天时间就做好了。

    这道看菜不说精美绝伦,谁又有心去吃佛像呢?听着国王用亲切的汉语讲述着佛祖舍肉饲鹰的典故和几个传说,真是别有风味。围着一圈的穿越众越看越觉得佛像眼熟。这座佛像一点都不像印度原始佛像消瘦的希腊化和后期婆罗门化的经典佛像,反而和龙门石窟的那尊大佛有九分相似。

    高竞最先想起来,问过之后才知道大厨是来自故宋洛阳的华裔,这尊佛像的模具是参造家中的龙门佛像画像制造的。心满意足的李基等人什么多的话也没说,对于厨子的关注显然不能多于国王,问了几句国泰否、民安否之类的废话就准备闪人了。

    至于建设宝石期货交易所和全球最大的宝石加工基地之类的商业协议也都只能放在宴会之后再说了。虽然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但是穿越众显然已经达到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境界,专业化分工和负责人都很明确,这次到王宫仅仅只是蹭饭加品鉴维迦罗摩巴忽一世收藏品的,最多也就参加一下下周召开的宝石拍卖会和展览。具体的合作会议和协商都挡着维迦罗摩巴忽一世的面甩给了辰基集团在僧伽罗的负责人。

    酒足饭饱之后,众人还在回味刚刚品鉴难得的美味时,国王来到刘欣身边说了几句,刘欣知道以后马上变了脸色。

    李基问道“出了什么事?”

    刘欣低声说道“我家老三在和别人竞价买一个宝石原矿的时候被一个自称是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抢了风头,被骂了几句。最后在离开市场的时候把那个婆罗门的队伍打了一顿,没想到那个婆罗门还有点势力,纠结了不少人包围了咱么的酒店。”

    这个时候维迦罗摩巴忽一世尴尬的走到李基面前说道“在我治下发生这种事的确不该。围攻诸位殿下的印度匪帮很快就会散去,无需担心什么,我已经派禁卫军去酒店解决问题了。”

    这时已有醉意的孙昌凑过来说到“这次意外纯粹属于小孩子瞎胡闹,没什么大不了的,用不着陛下触动军队吓唬那些印度小丑。我们的酒店保卫足够了。还是请陛下召回禁卫,免得引起舆论猜测,暴露了我们的行踪。”

    李基表示不用维迦罗摩巴忽一世费心。华夏帝国有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些根本不算事的小问题。“是啊,不用小题大做,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事就不用劳烦陛下亲军了。为了速战速决避免围观群众的扩散。那几百个印度佬就不用陛下费心了,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解决好。还请陛下不用着急,请相信本国的力量。”

    维迦罗摩巴忽一世那里听不出来言外之意,自从去世的父王生前把沿海的科伦坡港北部的一块地租借给华夏帝国做租借地。派有驻军的码头和军事基地建成之后。僧伽罗就有两个朝廷了。波隆纳鲁瓦王朝虽然在华夏帝国的支持下越来越靠近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国王的权利越来越大,统治力量越来越深入基层,但是这一切都源自华夏帝国的驻军的威慑力和贸易带来的财富,一旦华夏帝国离开僧伽罗,自己的威权就会被发疯的众多地方贵族打回原形。负担这些军事基地驻军的费用到花不了几个钱,但是为了维持统治基础,每年花在兴修佛寺和宫廷开支上的钱财就占据了税收的一半。签订的各种双边协议让僧伽罗也收不到什么关税和商业税,没有国企和工业的僧伽罗一直都徘徊在财政赤字的边缘。要不是登基以来一直风调雨顺。压在农民身上的繁重税负早就导致烽烟四起了。

    最近几年来,为了建立更多的财源,国王陛下绞尽脑汁,在财政大臣的策划下想建立一个高附加值的宝石产业综合工业园,地皮、建筑厂房、劳工和原材料都由僧伽罗出,华夏帝国出几个负责市场销售和产品设计的人员就可以了,加工设备可以双方共同出资,合资建立的宝石公司僧伽罗要占多数的股份。根据估算,这个新建立的工业园可以引进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宝石加工企业每年新增的就业和财税足以满足王国的需要了。

    这次私下的宴请李基等人也是为了留个好印象,为马上开始的招商引资谈判开个好头,没想到一个印度佬又破坏了自己的好事,不知道李基等人的好心情有没有被破坏,会不会留个坏印象。恨死这个印度佬的国王陛下发誓,这次事情完结之后一定要加强对那些婆罗门的监控,那个差点坏了自己好事的混蛋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至于那个来自旃(zhan)代罗的婆罗门最后被处以危害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罪名罚款2万龙元和缴纳2万元的保释金之后被打残废驱逐出境的事就没人关心了。

    信奉佛教的国王体会到佛祖也是要财富供奉的,虽然不杀生,但是也不会对差点断自己财路的家伙随便慈悲。虽然酒会后李基等人不是尽兴而归,但小插曲也没有对几天后的辰基集团投资宝石工业园的协商照成什么不利影响。

    乔装打扮的国王在码头目送穿越众的豪华游艇离开时还想着如何吸收更多的龙元到本国投资兴办符合国情的企业,作为印度洋的宝石之国,锡兰岛不仅仅只有宝石,优良的水热条件还能支撑大量的水稻出口,大量的海产品订单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外汇。可是这些对外依赖度过高的产业也不是国王陛下最希望发展的。本来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卷入世界市场没多久的僧伽罗国在全球分工中就是一个原料和农产品的提供商,要想摆脱外部的依赖几乎不可能。小国寡民的社会也让僧伽罗很难成为自给自足工业体系健全的经济体。

    国王唯一的指望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外贸订单的依赖,多多发展一下本国优势产业的下游深加工产业,将就业岗位和财富尽可能的留在国内。

    李基等人因为劳动力供应跟不上科技爆炸产生的分工速度,头疼很久了,大量耗费劳动力的地段产业转移出去也是大势所趋,一拍即合的贸易和产业分工转移的对外投资合同就成为华夏帝国贸易伙伴的各国力争的对象了。

    虽然说是出海度假休闲,但是忙惯了的穿越众还是在酒店发出了很多指示,那些需要劳动力的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将设备转移到国外建设更赚钱的分厂也是必须的事情,反正无线电通知国内的下属安排这些事情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几个印度洋地区负责人在汇报完给李基等几个**oss工作报告之后回到办公室就开始了签字签到手软的痛苦之月。

    早就做好安排的建设分厂规划和圈好的土地倒是让他们免去了奔波考察之苦,三个月之后,维迦罗摩巴忽一世渴望建立的宝石工业园就竣工了。那场宴会留给国王的是惊喜,留给李基等人的则是美食的回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