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品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村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蔡高礼阴恻恻的一句“郭主任”,蔡高智立时哑了火。.

    说完,蔡高礼急走几步,抓过桌上的电话就摇了起来。按说以他的级别是不可能配上电话的,可这全社唯一的粮仓过紧要,因此才装了电话,以备应急。

    电话很快就通了,蔡高礼竭尽全力压下心中的激荡,将整个事情说了一遍。从始至终,郭民家没有插话,听完,一句“严格保密”,就把电话撩了,蔡高礼却知道郭民家和自己一样激动了,不,是比自己还要激动,因为听筒传来的喘息声几乎快赶上自家新买的那台破二手电扇了。

    …………………………

    长宁街西北十米处有一片小院儿,院内遍植乔木,听说是当年领导此机关的领导,名字中含着这个字,尤喜在春天的时候,看着它们烂漫盛开,就预示着他自己的政治前景一般。

    尽管这小院儿设在这部委遍地,高楼林立的权力机关中心显得有些碍眼,可却没谁敢因为这一片小院儿低矮,就看轻几分。恰恰相反,此处实乃是天下瞩目,高层聚焦的紧要所在,因为此地就是《赤旗》杂志的编辑部。

    《赤旗》杂志乃是和《姓日报》、《国防军报》鼎足而立的党报喉舌,可以说是总天下风宪,引领思潮的主阵地。从这小小院落,不知发出过多少份重要纲领性报导,可以说,这里掌握着整个共和国六七十年代的相对真理。至于绝对真理在谁手中,非你我所能言道。

    今天,已是腊月初八,《赤旗》编辑部早已齐装满员,最繁忙的素材科已经喧腾一片。因为明天就是发刊的日,这会儿,众编辑或忙着写稿。或忙着集各地上报的素材,选择有标志性的。加以提炼、概括,载上头版。

    “时科长,我觉得江汉省的这篇新闻稿挺有轰动性,放在咱们头版,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一个穿着粉色棉衣的女郎将一份报纸,递给了正埋头书写的时剑飞。女郎容貌秀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直直盯着时剑飞那两道斜飞入鬓的剑眉,看得有些痴了。

    “哦。谢谢,小江,小江……”

    时剑飞伸手来接的时候,那女郎依旧痴痴看着他,手里攥得紧,时剑飞抽了几下,没抽动,便出声轻唤,那女郎回过神儿来,一张素净的鹅蛋脸立时布满红霞。将报纸往时剑飞怀中一塞,转身就逃了出去。

    “时科长,我看小江对你有意思。”

    “小王。别胡说,小江虽然不错,却是万万配不上时科长的。”

    “哎哟,李哥,您瞧我这记性,竟是忘了咱时科长的身份,该打,该打…”

    “行了,你们俩小别跟我这儿一唱一和的了。中午东来顺涮羊肉,这总行了吧。”

    “科长仗义!”

    “时老大厚道!”

    “…………”

    时剑飞差不多和薛向是同一类人。无论在哪里,都能成为焦点人物。套句后世周星星电影里的台词,这两人都该是黑夜中的萤火虫,总是那般耀眼。

    时剑飞放下报纸,募得,想起那欣长婀娜的身段,如瀑的黑发,宝石一样的眼睛,完美无暇的脸蛋儿,那仙一般的人物该是何等凛然不可犯,可她的手却在他的手里,一念至此,时剑飞忽觉胸口抽抽得难受。

    猛灌一口茶水,驱走心中的绮念,时剑飞埋头看起那篇报道来。单看板块竟是在农业版,他先就丧失了一大部分兴趣,《赤旗》杂志可是突出理论研究的,这农业方便的成就,无论如何挨不上。

    再看看标题《山村里的桃花源》,时剑飞渐渐有了兴趣,便接着往下读了下去,谁知这一读,便是一个多小时,短短一千五多字,时剑飞看了不下五遍,因为中的报道实在是震撼了。

    一个小山村去年还欠着公社历年欠款一千多元,短短一年内,竟然实现了上交公社收益十二万五千多元,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十块钱,到现在的一千元,足足翻了十番,今年秋季稻的产量更是五十万斤,是1955年到1976年的总和,现如今该生产队有一个五千头级的养猪场,一个五千吨级的饲料厂,一个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全体社员都住上了楼房,通了自来水……

    时剑飞越看越激动,这篇报道,他读了五遍,并非是这稿写得有多激动人心,而是时剑飞在根据稿中的具体数据,默算收入和支出,评估有无水分,或者水分多大,可看了报上那养猪场的黑白照片,那如海似浪的肥猪,再加上他自己的估算,基本判定这篇稿上的靠山屯是实打实地做出了成绩。

    如此美妙的素材,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一旦上刊,那效果一定是轰动性的,指不定又是一个大寨村。时剑飞一边在心中组织材料,一边思忖该如何突出重点:江汉晚报上是吹的那个队长如何了得,我得别出机杼…不对,队长,京城,18岁,薛向……

    一连串的关键词组织到了一起,时剑飞越想越不对味儿,该不是真是那小吧,再一想,年前,那小也说“下放到了地方“,没准儿就是下去当官儿啊,该死!

    时剑飞暗骂一声,拿起桌头的电话就摇了起来。时剑飞兜兜转转,发动关系,甚至连他远在江淮省作一把手的二叔都动用了,终于确认了那靠山屯队长的身份,正是薛向!

    时剑飞正咬牙恼恨之际,那江姓女郎又折返进来,轻声问道:“时科长,那篇稿看完了吧,怎么样,如果可以,我们那边是原转发,还是重新组织材料,提炼新的论点?”

    “先放放吧,下面的人最爱好大喜功,上面的这数据过惊人,我看还是核实一下为好,毕竟咱们《赤旗》不比那些地方小报,严肃性,正确性第一。”

    “嗯,时科长说得真好,好吧,我再去找找别的素材。”江姓女郎展眉轻笑,说话,就要离开。

    “小江,中午一起吃个饭,怎么样。”

    “嗯…”

    “还有小王和小李,东来顺,涮羊肉”

    “那行,我一准儿到。”

    “不用,到时一起走,我有车。”

    …………………

    时剑飞不愿意替薛向鼓吹政绩,按下了材料,可如此轰动的新闻,岂是时剑飞能按下的。当天下午,薛向就在《阳明日报》的头版头条,看到了关于靠山屯的报道,接着《新华日报》、《京城晚报》、《一周要闻》全部刊登了,皆是加黑加粗的重磅报道,尽是溢美之词。

    要说这分报纸的影响力虽然稍逊两报一刊,可那也是全国范围内的鼎鼎有名的大报。这份报纸一出,还不是举世咸闻。薛向集完各大报刊,便将自己关进了房间。淡黄的光晕下,他持笔伏安,逐字逐句地将报纸上的有关自己的报道划上横线。

    这一划,竟发现,所有的报刊都在鼓吹靠山屯取得的成就之余,将功劳的分之八十以上算给了自己,各种名号,帽,铺天盖地地飞来。薛向盯着这一个个“青年劳模”、“奋斗标兵”、“社会主义的造梦者”的称号,忽然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叮铃铃,叮铃铃,堂屋的电话响了。

    “大家伙,出来接电话啦,是那个头发又光又滑的伯伯打来的。”

    薛向奔出门来,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招呼她接着看电视,便接过了电话。

    “小薛,你小可真不是盏省油的灯,到哪儿都不消停,谁能想到靠山屯这小小山沟,竟让你小折腾出这么大动静儿,哈哈……”

    安在海声带欢喜,他现在已经完全把薛向当了自己的侄,对薛向能将靠山屯折腾得如此红火,很是与有荣焉。

    薛向面沉如水,低声道:“二伯,那几分大报上的稿都是您……”

    “傻小,你二伯我出手岂是等闲,你也小看你二伯这堂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了吧,在我面前,那几分报纸,能称得上大报?等着瞧好戏吧,你二伯可没这么小气,方才刚加印了一版《姓日报》,你小还没看吧,哈哈……”

    安在海是个性情中人,薛向让他中意,这不,一听说,薛向弄出了成绩,立时拼死力帮手,誓要送薛向份大礼。

    薛向一听连《姓日报》都掺合进来了,心中忐忑更甚,顾不得和安在海细看,更不能透露他在靠山屯做下的“大事儿”,连要求安在海别帮倒忙的话都说不出口,就把电话撂了,撒腿就往外奔。

    刚奔至大门,便和康铜撞了个满怀。

    “哥,好消息,好消息,你看,你在靠山屯的事儿都见报了,而且还上了《姓日报》。”康铜满面喜色,手里托着一摞报纸,竟是一改往日沉默本色。

    薛向不及细话,找出姓日报,便摊了开来,头版头条竟刷着五个黑色楷体大字“天下第一村”,字字如耀精光,闪得他快瞎了眼。

    ps:推荐一本大神作《官术》,现已经七万字,精系列,敬请欣赏。(未完待续)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