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92权耀不列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三章、清国的准备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紫禁城,养心殿。

    “哈哈,和珅,你这棋艺还有待进步呀。”一个身穿明黄袍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者正笑眯眯看着围棋的棋盘,心情一片大好。这个老者就是当下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庞大、人口最多的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皇帝虽然已经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但嗓音却依旧中气十足,红光满面的脸颊丝毫没有半点疲态。看得出这位老皇帝的身体状况十分良好,精力也十分旺盛,并不像那些垂垂老矣的老人般老态龙钟。

    “几天没下,没想到皇上你老人家的棋艺又见长了,奴才恐怕是拍马也赶不上。”说话的是一位身穿一品袍服的中年男子,虽然岁月这把无情的杀猪刀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但他那张英气勃发的相貌却没有丝毫走形,反而增加一丝成熟和稳重的感觉。

    虽然九品中正制这一人才选拨制度已经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但在明清两朝一个人的相貌依旧是官员选拨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一条标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即使小到一个县的父母官也不能是一个长相猥琐的人吧?就算是不顾朝廷的脸面,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毕竟人都是视觉动物,长相猥琐的人,就和正直清廉就联系不到一块。

    但谁又能想到,和珅虽然有长得一脸正气,但却创下了中国贪官的记录,赃款高达一亿多两白银,相当于当年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十五倍!而后世的华夏一年财政收入大概在五万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官员要想破了和珅的记录,就必须贪够45万亿人民币才行,这显然是可能的。

    和珅这番话简直是.裸地拍马屁,但乾隆却显得十分受用:“朕的棋艺虽然和冯爱卿比不上,但要赢你还是很轻松的。”

    说实话,乾隆的棋艺只能说是一般,但却沉迷于棋艺,喜欢和亲近的大臣在诏对完之后,在养心殿排开阵势上杀上两盘,这是典型的“瘾大技术臭”。那些做奴才的,和主子下棋怎么敢赢,都是拼命地让着老皇帝。

    乾隆不是傻子,一来二去之后也就看出来了,也失去了和大臣下棋的兴趣。不过和珅和那些人不一样,他的棋艺和乾隆皇帝差不多,两人每次对弈每次都是杀的难解难分,让老皇帝十分尽兴。所以乾隆在心情好的时候,都会叫和珅来陪他下两盘,也算是在处理政务之余的一项娱乐活动。

    听了乾隆的话,和珅有些尴尬,皇帝口中的“冯爱卿”不是别人,真是他和珅的岳父老泰山冯英廉老大人。在诸多大臣中,冯英廉就是个特立独行的异类,每次和皇帝下棋竟然一点后手都不留,怎么尽兴怎么来,关键是赢了皇帝的之后也不知道去掩饰一下脸上的那股得意劲。

    乾隆皇帝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不能把冯英廉怎么样,他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还犯不着为了这样的小事给自己的大臣穿小鞋吧?这样也太没肚量了,朝臣还怎么看他这个皇帝。和珅对自己老丈人的这种行为颇为无奈,所以每次在和乾隆下棋或者商议政务的时候,都有意地不在皇帝面前提起自己的老丈人,没想到这次倒是让乾隆给当面翻出来了。

    就在和珅有些尴尬的时候,乾隆皇帝突然话题一转:“和爱卿,朕在承德山庄的寿辰庆典最近筹办得怎么样了?”

    在平定了西藏和新疆的叛乱之后,乾隆自觉得自己文治武功已经到了先祖所无法企及的一个顶点,慢慢地开始喜欢听一些恭维话,这可以理解,人老了之后耳朵根也变软了。自信心膨胀之后,乾隆便总想着向外界显示一下自己丰功伟绩,以便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次他的寿辰便是一个展示他数十年来励精图治成果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按照惯例,大清朝所有的番邦都会派遣使臣到北京来为天朝上国的皇帝陛下贺寿,到时候又将会是一副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所以乾隆对这次的寿辰庆典的筹办十分上心,亲自点名让他最信任的大臣和珅来负责这件事情。

    和珅见皇帝将问道了他最近在负责的事务,身体不禁正襟危坐起来:“回皇上的话,有了内务府的鼎力支持,庆典的筹办甚是顺利。承德山庄的大小宫殿建筑全都修葺一新,到时候就算是整个六部的官员和各番邦的使臣全都到承德去,也完全能安置得下。庆典所需的一应物品,也都由内务府采办齐全,前些日子的礼部的官员已经前去查看过一遍,并没有什么差错。至于番邦觐见朝拜的规制礼仪,礼部和理藩院正在制定中,十天之后定能拟出一个章程出来。”

    说起自己所负责的内容,和珅说起来头头是道,十分有条理,可以看得出他的办事能力极强,并不是单纯靠拍马屁上位的。

    乾隆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之所以如此看重和珅,除了出于对那拉氏和富察氏等老牌满洲贵族进行打压的帝王权术以外,和珅滴水不漏的办事能力也是他重用和珅的主要原因。

    当然,乾隆对于和珅私下大肆收取贿赂的事情也不是不知道,但这在他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人都会有弱点,有了弱点才便于控制。如果哪天和珅突然无欲无求了,那他反而会不放心起来。

    “和珅,这件事你办的不错。对于礼部那边的事情,最近这段时间你这个大学士一定要看好了,到时候一定要让各藩国领略我大清的威德和仁厚。”乾隆最看重还是在承德山庄接见藩国使者的仪式,不禁又嘱咐了和珅一句。

    和珅突然想起去年两广总督福康安所递交的折子,便对乾隆说道:“皇上的仁德已经远播四海,这次海外来朝的藩国将是我大清立国以来最多的一次,实在是可喜可贺。去年重阳节前,两广总督福康安福大人上了一个折子,说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洋小国英吉利将会派出使臣,到京师来亲自为皇上你老人家贺寿。奴才以为,礼部必须重视这次英吉利的来使,以向天下昭告我大清对藩国的仁德和厚待。”

    这个折子当时并没有一起和珅的注意,军机处的一众大臣对此也不是很上心。早在康熙年间,佛朗机(其实是葡萄牙)就来京觐见过当时大清国的皇帝康熙了,照例遵办就是,没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就在刚才,政治嗅觉一向敏锐的和珅意识到,如果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也许能让皇帝感到更加高兴,所以也就将这件事事情在乾隆面前提了一遍。

    乾隆虽然上了年纪,但记忆力还不错,稍微回忆了一下就想到福康安上的奏折,笑着说道:“你说得很对,自圣祖爷以来,西洋诸国也就是法兰西和佛朗机两国向我大清派过使臣,现在又有英吉利来朝,这足以证明我大清的威名和仁德已经遍及了西洋各地,诸藩国的国王都受到了我天朝文化礼教的感化。对于英吉利使团的接待应该大办特办,让天下的百姓也一起同乐嘛。”

    佛朗机和法兰西使者来大清朝贡那是康熙“圣祖爷”的功绩,而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急需一个功绩来证明自己的治国能力并不比康熙差,所以他决定隆重接待从西洋来的英吉利贡使,最好弄得天下皆知。

    自觉已经摸透乾隆心思的和珅立马符合道:“皇上圣明,按照西洋诸国来广州进行贸易的时间规律来看,这英吉利使臣应该到广州了,皇上您看?”和珅最为聪明的一点就是,从来都不会替皇帝做决定,即使他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么。

    乾隆果然对和珅恭顺的态度很满意,只是对于英国使团现在才到广州的行为大为不满,皱着眉头说道:“现在才到广州么?从广州到京师有万里之遥,连两个月的时间内英吉利使团们还能赶上朕在承德山庄的寿辰庆典吗?”

    大家可别指望一个厉行禁海政策国家的皇帝,会知道印度洋和东南亚海域有季风的存在,这简直不可能。刚愎自用的乾隆似乎认定英国使团是故意来迟的,因为英吉利商人对增加通商口岸的请求,已经被朝廷多次驳回。

    和珅见皇帝的脸色变了,连忙解释道:“皇上,据皇城里的法兰西传教士讲述,坐船航行到我大清需要挑选顺风的时节才可以,英吉利使团大概是因为风向的缘故从来迟。不过要是从广州坐船到天津的话,两个月足以。”

    现在京师里有很多法国和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当然这些传教士之所以被允许进入中国,并不是让他们来传教的,而是皇家需要这些洋人的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圆明园里诸多的西洋建筑上。

    和珅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的人,闲暇的时候他会和这些传教士谈上一会,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并不是两眼一抹黑。

    听了和珅的解释,乾隆的脸色这才好转起来,哼了一声:“既然如此,和珅你立即着军机处拟旨,准许英吉利使团乘船直达通州码头,另外让沿海各省的督抚准备好英吉利使团所需钱粮,我大清富有四海,断然少不了这些番邦的补给。”

    和珅领了旨意后,跪在地上说道:“奴才这就去办!”接着起身慢慢地退出了养心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