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而生的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章 叛乱 4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浩细想,杨文俊说有三个大世家一同造反的,但是现在才出现了两个世家的动态,难不成引诱严颜校尉的那两万人马便是张纪一族的人。当然张浩可不像潘傅这样清楚这些世家,张浩当然不知道张纪一族不会有这么大的能力领出两万人马座诱饵。于是向杨文俊提问:“那杨公子……”杨文俊似乎看出了张浩心思,于是应道:“大人叫我文俊便可。大人可是想问我武阳的张氏?”“的确,如若和你说的一般,那困住在城外的严颜校尉可是张氏族人?”“大人高看张纪了,如若我所猜的不错,张纪所带人马都一定是全力攻取成都城的首支队伍才是。郑德的野心,可不会和任何人分享的。从困住严校尉的两万人马看来,郑德早早便开始做准备了,那两万人应该是一点一点的从绵竹过去,算算时间,应该是陈将军去汉中之后,郑德便开始行动的,然后到了如此时机,再突然爆发出来,所以那两万人应该是郑氏一族无疑。原本郑德是想让张纪等到郑氏族人破了绵竹之后,一同进攻成都,但郑氏骗出城中如此多的守军,张纪得知后,必然不会想把这个大好时机留给郑德,他会提前出兵,想拿下此城,如此张纪便不用再向郑德低头。张纪想到取下成都城之后,郑德也拿他没法了,这样还有能和郑氏平起平坐的筹码。但是他却不知道,郑德早早便明白了他的这个想法,之所以郑德会放手让张纪去做,那也是郑德想借这个机会除掉张纪,就算除不去,也能让张纪以后都只能乖乖听他的。”

    对杨文俊说的话,张浩疑惑了,张纪为什么会乖乖听话呢。在杨文俊接下来的分析中,张浩才明白过来。杨文俊道:“就算严校尉被困住了,城内只有千余人了,只是单单靠张纪族中的万余人马可是攻不下成都的,张纪人马虽说有万余人,但真正上得了战场厮杀的却少之又少,张纪一族原本就是益州各大世家中最为弱小的世家,不过是郑德怂恿才参与此次的事件,却没有自知之明,想靠此战让张氏强大起来。但他却不知道,他那万余人的实力,连之前在益州称帝的黄巾贼都比他强。贾龙仅用千人就能打败了,如今成都之中的兵马又怎么是贾龙的那千人可比的。虽说开始会有些乱,乱中也容易出错,但当成都稳下来之后,张纪就是被灭之时了。”

    如此那成都目前就没多大危险了,所以真正危险的地方不就是这绵竹关嘛。张浩这也发现守住这座关城的重要性了。但是他知道自己没这个能力,如果是大哥或者二哥来这,相比他都会好上千百倍,张浩道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带过兵,而且张浩自己也知道自己擅长的不过就是一些普通的民政,两军作战对他来说就很陌生了。心中自然焦虑起来,而且义父现在可能已经真不在了,以后都要靠兄弟们了。

    张浩现在开始已经把杨文俊当作自己人看待了,于是对他道:“文俊,真如你说的这般,那我还需写一封信给我大哥二哥,阐明这些世家豪族的阴谋,另外还有一事,便是请我大哥来此坐镇,成都让我二哥支持大局,大哥到此,定能抵住郑氏万千人马。”张浩对杨文俊说的这话其实也是想看杨文俊有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守住这城的。

    不过杨文俊说了这么多,其实他的目的就是来帮助张浩守城的,现在张浩终于提到了这点上,杨文俊自然不会放过,于是道:“四公子,这信定是要写的,但是却不必让大公子来此了,大公子应该守好成都才是。”杨文俊对张浩的称呼变了,称张浩为四公子,杨文俊又不是陈渊的人,也没当个什么官,称呼居然发生了变化。这是杨文俊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了,但是张浩却不知道,但是张浩却明白杨文俊是个厉害的人物,而且张浩已经把杨文俊当自己人了。

    杨文俊接着道:“四公子只需阐明世家作乱之事,以及四公子必能受住绵竹关两事便可。”张浩犹豫了,道:“可是阵前指挥,与军交战,并非我之长啊。”杨文俊从坐垫上突然起身,双手一合,面朝地,弯下腰,施礼道:“属下不才,愿为四公子效犬马之劳!”张浩听到杨文俊这么说,激动不已,也立马起身,扶上杨文俊的手,道:“先生快起,得先生助我,定能破此乱贼。而后向大哥举荐先生。”之后,赵俊雄和杨秀东也参与了他们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即将要来的郑氏一族作的一些部署。

    张浩写好信件,准备叫信使拿回成都交给张亦和潘傅的时候,杨文俊也写好了一封,让信使一同带回,杨文俊道:“四公子,倘若不拿出这封信交给大公子和二公子,想必他们定会担忧此关安危,为使大公子与二公子安下心来,特写下此信,此信是给他们大公子二公子说明的一些抵御郑氏来袭的一些方案计策,好让他二人安心收拾成都之事,才好迅速来此支援我等,那时便是反击郑氏之时。”

    成都城,太守府内。

    现在成都城内有点官职,或者有点名望的人都聚集在太守府内,之前说过的益州功曹舒游舒忠波,益州主薄王元炜也在此间。

    为何在此,就是因为严颜被调出城后,张纪一族立马就领军到了成都城外,虽然现在是大晚上的了,但是潘傅还是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太守府首座本来应该是潘傅的位置,但是潘傅自己明白,在这个时候,张亦才是坐那个位置的人,这里并不是在比官职的大小,他们义父让他们一人执文,一人执武,到关键的时候他们就应该合力做事,张亦身为大哥,理当坐首座。

    虽然下面议论的声音很多,却没有人提出退敌之策。嗡嗡的声音让张亦感到很烦躁,于是不管众人,径直走了出去。

    潘傅让众人先下去,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到了退敌的计谋,可以随时来找他。

    张亦出了太守府后,便直接去了东门,东门那边还有严颜的五千人马,但是东门城外不远处,有张纪的七八千人,其余三门也都有千余人看守着。

    张亦站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有一人也来到这东门之上。那人便是益州功曹舒游,今年的舒游不过才二十二岁,身材魁梧,而且个头也和张亦相当,都有一米八几的个头。此时在守城的士兵们都不曾见过舒游,心想是不是张亦从哪找来的武将呢。再加上舒游脸上那一脸的络腮胡子,更让士兵们坚定了他们的想法。

    但是这么一个人却是益州功曹,一个正儿八经的文官,而且又有谁想到,在成都百姓里有极好口碑的人除了潘傅外,还有一人便是舒游了,舒游虽然只是一个记录他们功绩的文官,却做着远比这官职多的事情,到处调解百姓们的纷争,虽然是功曹,却也是潘傅最得力的副手,帮助百姓找活路。

    在这就得好好说说舒游在百姓中的民望的由来了。

    舒游本来没有任何官职,只是帮忙他爹打理着舒家的一切事物。等到陈渊到了汉中,看舒游打理舒家不错。于是让舒游做自己文书,记录有功的人,后来舒游不仅能帮忙陈渊记录好他人的功绩,还能帮忙军中主薄清点军需。陈渊看中,于是提拔为益州功曹,不在前线,回成都帮忙潘傅打理益州诸事。

    舒游来到成都,由于舒游本就是世家子弟,明白益州大局,所以运用这全局观,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的一些事情。当时益州流民也多,多是从三辅(长安)而来,舒游还动用舒家的势力在汉中建了那些流民的容身之所,到成都之后,发现成都是益州拥有最多流民难民的地方,为了让这些流民难民能够活下去,舒游在得到潘傅同意下,先是给他们些粮草,让他们过活,然后派发一些荒地给他们,官府在派发给他们稻种,让流民难民们有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他们秋收得到的粮食按三七分,官府七成,他们还有三成。原本地就算是官府的,粮种也是官府的,他们就算是给官府打工,而且在此期间他们的吃住也算是官府的,只是一年的时间,就白得自己努力成果的三成,不错了。之后,他们在用他们得到的那三成粮,留下部分吃的之外,又可以在拿来种植,之后所得便是官府三成,他们自己拥有七层,那三成当然是地税以及农户要上缴的农税了。舒游来此之后的两年内,让更多的流民难民得到了生存,所以舒游在百姓那有着不错的名声,而且官府也多出来了许多的粮食,这也是舒游成为潘傅最得力的副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