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栋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夏花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鱼苗孵化出来后的第五日,鱼苗渐渐有了变化,这个时段的鱼苗,名叫“水花”,其体内鱼鳔(又称‘腰点’)已经成形并充气,所以鱼苗可以水平游动。

    李笠自制的孵化环道已经不再适合“水花”生活,所以他要把“水花”转移到鱼塘里,进行第二阶段的饲养。

    这个过程很关键,因为此时的鱼苗体弱、适应能力差,若环道里的水温和鱼塘的水温相差过大,进入鱼塘的鱼苗受不了温度急剧变化,很容易出问题。

    要么患病,随后大量死亡,即便活下来,健康状况也不好,病怏怏的。

    李笠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手头上没有各种温控设备,无法有效控制水温,但他用于自制孵化环道的水,是从鱼塘里打上来的,所以温差不大。

    这种情况下,“水花”鱼苗从环道转移到鱼塘,可以很快适应新环境。

    就是累,因为孵化时要不停给环道加水,保持水的流动,即不能让水中溶解氧过低,又要把食物残渣排走,免得水质恶化,导致“水花”死亡。

    等时间差不多,李笠在吴氏的帮助下,将孵化环道里的“水花”转移到鱼塘里,整个过程很顺利,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吴氏对于养鱼很有经验,虽然鲩鱼和鲤鱼不同,但鱼苗的饲养方法都是一样的,“水花”鱼苗的喂养,需要定时投放蛋黄浆,过几日就要投放米浆(最好是豆浆)。

    然而,李笠并没有提前准备这些饲料,当“水花”进入鱼塘后,根本就不投放饲料。

    吴氏对此担心不已,但李笠却胸有成竹,指着鱼塘说:“母亲,孩儿早前,就已经在鱼塘里为‘水花’准备好饲料了。”

    “已经有了?在哪?”吴氏仔细盯着鱼塘,却没发现塘里有什么动静。

    “是小虫,很小,在水里游着,眼睛看不见的。”李笠说完,用水瓢捞了一瓢水,拿到面前:“娘,孩儿已经准备妥当,不要担心。”

    “是么”吴氏看着水瓢,试图看清水里有无小虫游动,但除了水,什么都看不见。

    ‘当然看不见,因为这是浮游动物——轮虫,一般情况下,很难靠肉眼发现。’

    李笠如是想,把水倒回鱼塘,看着水面,信心满满。

    “水花”入塘,当然要投放饲料,通常的做法是泼洒豆浆,这样的饲料正合鱼苗胃口。

    但是,又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提前在水塘里繁殖名为“轮虫”的浮游动物,同样可以让“水花”鱼苗大饱口福。

    鱼塘本身就容易出现轮虫,轮虫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是数量过多,很容易导致鱼塘缺氧,所以需要用药剂“杀虫”。

    但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来消灭轮虫,或者说,是让轮虫发挥正面作用,那就是让鱼苗来吃轮虫。

    进一步发展,就是特意繁殖轮虫,让刚入塘的“水花”鱼苗有充足的天然食物,不需要人工投喂。

    做法很简单,先把鱼塘消毒,消灭虫卵以及杂鱼鱼卵,然后投放适量的发酵粪便,让水体偏向富营养化。

    这样的环境下,轮虫自己就会在鱼塘里繁殖,繁殖速度很快。

    轮虫很小,但对于“水花”鱼苗而言,大小合适,富含营养,是最理想的食物。

    轮虫会动,却“跑不快”,“水花”要捕食,就得动起来,能追得上轮虫,所以不会累得半死连一口吃的都没有。

    以轮虫为饲料,即能保证“水花”的食物摄入,又能锻炼“水花”身体、增强体质。

    这样一来,就省了饲料的成本,让“水花”保持活力。

    但轮虫的繁殖有周期,必须确保鱼塘里轮虫数量即将达到峰值、却不会过度吞噬浮游植物导致缺氧时,“水花”鱼苗刚好下塘。

    如果时机把握不好,要么鱼塘水缺氧导致鱼苗死亡,要么轮虫数量下跌,被新的浮游动物取代,这种新的浮游动物名为“枝角类”。

    枝角类的个头比轮虫大,移动速度比轮虫快,“水花”鱼苗很难追上,吃不到食物,很容易饿死。

    所以,繁殖轮虫、孵化鱼苗的节奏必须掌握好,若错过了,“水花”鱼苗的饲养很容易失败。

    等鱼塘里的轮虫被吃得差不多、“水花”个头长大,变成俗称“乌子”的鱼苗时,鱼苗距离出生大概已有十五天,胃口变大,需要吃更多的食物。

    这时,下一级别的浮游动物“枝角类”,正好派上用场。

    繁殖枝角类的办法,和繁殖轮虫差不多,只是时间要长些,需要另一个鱼塘提前繁殖。

    等到“水花”长大成“乌子”时,让“乌子”进入枝角类数量刚好达到峰值的鱼塘,省去饲料的成本,当然,节奏必须把握好。

    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投喂方式,用饲料饲养“乌子”。

    “乌子”慢慢长大,过了五到十日,个头长到一寸,就成了俗称“寸片”的鱼苗,因为鱼苗繁殖大多在夏天,故而又称“夏花”。

    在后世,“夏花”鱼苗是商品鱼苗的初级规格,鱼苗孵化场可以将其对外出售。

    若继续饲养,过得两个多月,到了秋天,鱼苗大概有五寸长,名为“秋花”,体质更强、更容易养活。

    从鱼卵孵化到“夏花”,全程大概一个月时间,可以在岸上鱼塘进行。

    而在这个时代,诸如鲩鱼(草鱼)、鲢鱼(鲢鱼、鳙鱼)等鱼苗,都要在江河里捕捞,还得用专门的细眼网捕捞。

    捕捞鱼苗可不容易,首先得选好合适的水域,水流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要确定水里有鱼苗群活动。

    其次,所用的网,网眼不能太大,但网眼小了,捞上来的小杂鱼就多了,渔民靠着肉眼在捞上来的小鱼里挑选所需鱼苗,很费精力。

    第三,网上来的鱼苗,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受伤,那么就很难养活,所以为了捕捞足够多的鱼苗,渔民们会很累。

    辛辛苦苦捕捞到的鱼苗,若要卖出好价钱,得带到岸上鱼塘暂养,养个几日,受伤的鱼苗死亡殆尽,活下来的鱼苗才是健康的鱼苗。

    若想获得足够多的鱼苗,渔民们要忙上月余,每天起早贪黑,在江河中不断撒网、收网,风吹日晒,十分辛苦。

    而人工孵化的鱼苗,从孵化到长成“夏花”,前期投入少(相对而言),不需要太多人手,人力成本低。

    正好适合“单打独斗”的李笠。

    所以,他借着养螃蟹的名义,在鱼塘周围扎了一圈竹栅栏,掩人耳目,不让别人靠近,自己偷偷孵化鱼苗。

    历时将近一个月,精心饲养的鱼苗,已经长成“夏花”,只要尽快脱手,村里没有谁会注意到。

    吴氏站在鱼塘边,看着捞上来的“寸鲩”鱼苗,又看看儿子“寸鲩”,手不住的抖。

    她的儿子,确实能孵化鲩鱼苗,还不用投放饲料,就把鱼苗从“水花”养成“夏花”,这简直是奇迹。

    李笠搀着吴氏,低声说:“娘,接下来,我们留一部分鱼苗自己养,大部分鱼苗,是要卖掉的,具体怎么卖,孩儿有办法。”

    “但是,此事非同小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孩儿能孵化鲩鱼苗,所以,从今日起,无论谁打听,娘都要说不清楚,若有人纠缠不休,只管让他们来找我。”

    吴氏知道轻重,但依旧忧心忡忡:“寸鲩,这些鱼苗如何卖?数量一多,必然有人起疑,若他们缠着你,你该如何是好?”

    “娘只要守住口风,孩儿自有办法解决,但是,只要娘露出半点口风,让第三个人知道,孩儿就未必能保住性命了!”

    李笠的意思,吴氏明白,这个秘密,就只能是她母子二人知道,不可以告诉林氏,也不可以让孙子知道。

    林氏终究是外人,还有娘家人在,万一哪天说漏嘴,必然招来灭门大祸。

    小孩子不知世道险恶,万一在外面说漏嘴,让人知道李笠能孵化鲩鱼苗,同样会招来大祸。

    吴氏看着信心满满的儿子,心中纵然有万般担心,也只能再三叮嘱:“寸鲩,你要小心行事,实在不行,这鱼苗宁可放生,也不能卖,免得招来大祸”

    她知道这一个月时间里,儿子吃住在鱼塘边上,日夜守着鱼塘,照顾着鱼塘里的鱼苗。

    夏天到处都是蚊虫,鱼塘边上特别多,睡在小屋里,又闷又热,被蚊虫叮得全身痒,睡都睡不好,可想而知儿子吃了多少苦。

    辛辛苦苦孵化、养大的鲩鱼苗,肯定可以卖很多钱,因为成本很低,所以最后的收入会大到惊人。

    但对于吴氏来说,钱再多,也没有儿子重要。

    她生了三个儿子,如今只剩下幺子,所以,她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

    自己老了,有儿子尽孝;自己去了,有儿子戴孝、扶棺。

    儿子还未成年,却挑起了挣钱养家的重担,为此承担着巨大风险,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

    想着想着,吴氏眼眶发红,抬手摩挲着李笠的面颊,说:“寸鲩,不要勉强,实在不好卖出去,就别卖那么多,娘只想你平平安安。”

    李笠握着母亲的手,回答:“娘放心,孩儿一定会平平安安,还会让一家人,都平平安安,日子越过越好!”

    “孩儿要让娘、嫂子、侄儿,都住上大宅子!有仆人服侍,衣食无忧,过好日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