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建昌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六十章 上中下三策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延龄,让朕对此案充耳不闻,怕也并不是易事,菊潭郡主之死,让朝中人对你的意见颇多,他们会揪着此事不放,就怕他们未来这段时间会接连参劾于你,你让朕如何能置身事外呢?”

    朱祐樘显然也有些为难。

    随即朱祐樘好像想到什么,问道:“延龄,此案你说半月就能结案,你到现在可有何线索?”

    皇帝不再像之前那样,等事后再来听张延龄查案过程,他想当参与者而不是等事后汇报。

    张延龄道:“陛下,其实臣已经查到了宁王谋逆案的一个关键人物,此人名叫刘养正,乃是弘治二年的举人,接连三次参加会试不第,今年会试之后他人就留在京师中未回,而此人正是宁王的左膀右臂,宁王私藏的军械物资等,也很可能为此人所调度。”

    “啊?”朱祐樘大惊道,“既然查到此人,为何……不见进展?”

    张延龄无奈摇头道:“陛下试想,宁王既可能会以一个不相干的人等为他的钱粮大总管,怎可能会不防备此等人背叛呢?若是将人拿下,直接审问的话,很可能会打草惊蛇,毕竟拿到人,再行审问,然后派人去宁王私藏军械物资的地方去起获,中途所用时间可能就会超过半个月……”

    朱祐樘起身来,来回踱步,此时的他马上有了参与感。

    他点头赞许道:“言之有理,延龄你思虑非常周详,不能打草惊蛇才是最重要的,你一定派人将此人给盯紧了是吧?”

    “是的陛下。”张延龄心想,这种事还用你来说?

    “那延龄,你是如何查到此人的?只是因为他是江赣的举人?为何之前所有的案宗之中,都没提到有这个人?”朱祐樘也显得不明白。

    张延龄心说,难道我能告诉你,历史上刘养正跟李士实一样,都是未来朱宸濠谋逆的左右丞相,历史给我来了个开卷考?

    张延龄道:“回陛下,李士实的案子中,此人并未有任何涉及,说明他并不知如何与李士实接头,臣只是在追查那些暗地里跟宁王有来往的人时,无意中追查到此线索,并结合一些证据表明,此人很可能就是宁王幕后的大主管,本意很可能是让他在朝中为官,但可惜他三次会试不第罢了。”

    “好好好,追查到就很好。你有何打算?”

    朱祐樘本来没看到希望,现在已有种胜券在握的感觉。

    “臣定下上中下三计。”

    “哦?何为上中下三计?”朱祐樘脸上登时觉得新鲜。

    张延龄道:“臣先说这下计,若是未来一段时间,上中两计不能奏效的话,只能把刘养正此人拿回来严加审问,从他口中套出线索,但如此会有很多麻烦……之前臣也分析过。”

    朱祐樘点了点头道:“的确,打草惊蛇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这也只能为最后的无奈之举,那你说说中计。”

    张延龄叹道:“中计,其实耗时很长,本来也是上计,就是臣之前一直在用的,就是暗地里继续跟踪追查,从他京师中跟江赣等地之人的联络,逐渐梳理清楚他跟背后的人物关系,等有足够的把握之后,再一举成功。”

    “呵呵,延龄你之前用的是如此计策?那可能……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时间也有可能。”朱祐樘笑着评价。

    张延龄道:“如陛下所言,的确是有此等情况的,但臣料想,如今宁王已死,宁王世子之位其实到现在都没定下,宁王只有庶长子名朱宸濠者,如今连郡王上高王的爵位都未袭封,在宁王死之后,其实宁王派系在无主的情况下,内已大乱。”

    “臣进一步推想,宁王背后的人在发现主人已死,少主人无法成大事的情况下,也必有要将宁王钱粮据为己有的想法,所以臣料想根本用不了几年,或许一两个月最晚到年底之前就有线索。”

    朱祐樘眉宇之间有深沉之色,随即点了点头,好像是同意了张延龄的说法。

    “但臣也没想到菊潭郡主会突然暴毙,这打乱了臣追查的进度,使得朝中的皇亲国戚会催促陛下结案,如此也是菊潭郡主舍车保帅之举,她是想以自己的死,逼朝廷结案,甚至让朱宸濠继位上高王乃至宁王,如此宁王派系的人会瞬间定下来,再继续隐忍图谋谋逆之举。”

    朱祐樘听了张延龄的分析,显得很感慨道:“延龄啊,你不说,朕根本不会如此去联想,被你这一说……还真是,菊潭郡主之死真不是一般,此女居然能为了家族使命牺牲己身,她父亲毕竟已身死了。”

    张延龄道:“回陛下,其实臣一直在怀疑,菊潭郡主并没有死。”

    “你说什么?”朱祐樘有些惊讶。

    “其实臣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臣追查到,有一女子很可能与菊潭郡主样貌品行非常相似,甚至此女还以菊潭郡主的身份与臣见过面,或许连她的仪宾李廷用都没察觉到有异,因而臣怀疑……死的只是个替身。”张延龄道。

    朱祐樘笑了笑道:“延龄,此等说法未免就有些荒诞了,这皇室之女,哪怕只是郡主,在出生时,她身上的体貌特征都会记录于典册之中,怎可能会有人仿冒?”

    张延龄道:“陛下,既有人有心要仿冒,自然也会让身体特征做一些修改,再或者菊潭郡主出生时本就是双胞,那又如何?”

    “嗯?”

    “臣另知,这菊潭郡主本就是庶出,在出生前三年,都未列入皇室的典籍之中,会不会其又是民间抱养?本身就是双生之女?”张延龄继续分析。

    朱祐樘没有贸然去做定夺,显然他不太相信菊潭郡主有替身之事。

    ……

    ……

    “延龄,她死没死,朕现在不关心,你就告诉朕,你的上策是什么吧。”朱祐樘没有跟张延龄继续就一个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继续纠结,而是问询更重要的。

    他希望能得到宁王背后所藏的钱粮。

    既能缓解朝廷的用度压力,也能让朝中的那些皇亲国戚闭嘴,毕竟宁王之死,皇帝肩上的压力也很大。

    张延龄道:“臣本要以中计,以图长久,但无奈如今菊潭郡主名义之色打乱了臣的部署,臣也只能用一个铤而走险的上计。”

    “哈哈。”朱祐樘看张延龄说话如此正式,笑着打趣道,“不会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陛下莫要笑,其实……也差不多。”张延龄居然还承认了。

    朱祐樘脸上的笑容收敛,道:“你详细说说。”

    张延龄一本正经道:“臣准备让臣的兄长,前去朝廷检举自己,说臣跟李士实暗地里有勾连,举报臣之前在查李士实贪墨案件时,借机中饱私囊,并将部分所查到的宁王钱粮物资据为己有,并在江南进行变卖。”

    朱祐樘:“……”

    一旁旁听了近乎整场的萧敬和李荣,此时也都目瞪口呆,李荣提醒道:“建昌伯,此等计……您之前似已用过一次,怕是……”

    张延龄笑道:“好的计策,不在意是否多用,而且上次不过是为吸引菊潭郡主上钩,跟这次的目的也不相同。”

    朱祐樘坐下来,目光热切道:“延龄,朕还是要提醒你,你所说的这些……罪行,太过于荒诞,朝中人未必会信,更别说是宁王的人,说你跟李士实有勾连……呵呵。”

    张延龄侃侃而谈道:“外人检举臣,宁王的人肯定不信,但若是家兄,那事情就不一样。”

    “臣回到京师之后,一直有意塑造跟家兄不和的状况,若是臣进一步将他跟长宁伯械斗的案子,判为他充军西北,那他反过头来检举臣,也就顺理成章了。”

    别说是朱祐樘,连萧敬和李荣也都震惊不已。

    “延龄,你这是有心所用的苦肉计啊。”朱祐樘惊讶道。

    “正是如此陛下,其实陛下让臣来处置家兄跟长宁伯械斗的案子,臣本身就在夹缝中不好做人,为了保持秉公断案,臣本来就不能对他有所偏袒,如今恰好碰上了要继续追查宁王私藏军械物资的事,那也就顺带用上了。”张延龄说出了他最近一直跟张鹤龄不和的原因。

    这是在做局?

    连朱祐樘都不知道。

    更别说是李荣、萧敬,或是朝中人,当然张鹤龄自己也被蒙在鼓里。

    ……

    ……

    朱祐樘道:“那你让令兄来检举你,目的是为何?”

    张延龄笑着问道:“那陛下,您仓促之间要定案,要大事化小,原因又是什么?”

    朱祐樘没想到张延龄会反问自己,苦笑了一下,道:“乃是因为宁王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皇亲中有很多人上奏,说是宁王已死,不该再继续牵连,还有就是……查无实证,朕不想因宁王的事而令皇亲出现异心。”

    “陛下,其实臣也觉得是如此。”

    张延龄又是笑着回道。

    朱祐樘没好气道:“延龄,你问朕的难处,你还没回答朕。”

    张延龄分析道:“菊潭郡主不正是因为看到了陛下的难处,才会用出身死这步棋的?她想用自己的死讯,让陛下的难处更甚,让那些皇亲国戚继续为他们说话,把自己摆在很低的位置上,再加上陛下要回护看管不利的臣……所以不得不仓促结案?”

    “嗯。”尽管朱祐樘不想承认,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正是因为菊潭郡主想用自己的死,让宁王派系处在被人同情的弱者地位,加上朝廷查无实证,如此才利于朱宸濠袭封宁王爵位,才能重新让宁王派系整合在一起,他们中的人不产生异心,那朝廷更难追查到那批军械物资。”

    “嗯。”朱祐樘又点头。

    “臣正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臣要让自己成为舆论漩涡中人,在家兄检举之后,臣还会做一些假象出来,让此案显得是确凿无疑,臣的确是贪赃枉法了,还贪墨了不少的钱粮回来。”

    “啊?”朱祐樘皱起眉头。

    “如此一来,臣就是罪臣,臣还会检举,乃是宁王世子朱宸濠与臣暗地里勾连,陛下也可顺理成章将其人拿下。”

    “到那时,天下之间谁人还会同情宁王?很多皇亲国戚或许会因为对臣的恨,还会对宁王落井下石,以让臣连带被惩戒,甚至是问死罪,陛下还用再承受任何的舆论压力吗?”

    朱祐樘听到这里,人已经站起身来,道:“不可!朕不能你身处险地,你可知道……有些事不好挽回的。”

    “只要陛下知道臣是无辜的,知道这是个计策便可,其实臣遭受到什么,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不是要把案子查清吗?最后案子水落石出,那臣不就洗清了冤屈吗?”

    朱祐樘望着张延龄。

    显然在张延龄取得军功回到京师之后,他心中难免会对这个小舅子产生质疑,甚至是防备之心。

    但现在张延龄拿自己但诱饵,他这个当皇帝的瞬间就觉得自己太小气。

    “臣跟宁王世子一并落罪,那宁王世子袭封之事也就无从谈起,菊潭郡主想用自己的死让朱宸濠继位、凝聚宁王派系的阴谋也要告吹,到那时宁王背后的刘养正等人,还不会趁机把宁王的钱粮物资据为己有?”

    “臣被问罪,朱宸濠也被问罪,那宁王派系也就是一盘散沙,那时再要追查宁王私藏钱粮的线索,可就不是铁板一块。”

    “到时再追踪那些跟宁王派系有关的人,诸如刘养正等人,相信很快就会有线索。”

    “此便是臣的上计。”

    张延龄终于把自己的计策全盘托出。

    朱祐樘仍旧立在那,半天没回话。

    半晌之后,他看着一旁的李荣和萧敬道:“你们觉得建昌伯的计策如何?”

    李荣和萧敬也很为难。

    李荣还是硬着头皮道:“回陛下,奴婢觉得……建昌伯此计甚妙,只是……建昌伯牺牲也颇大。”

    “延龄,你看……”

    “陛下,您决定吧,臣其实并没有什么,只是可能会进几天的牢房,臣什么地方都去过,还就是没在牢房里呆过,臣正好去体验一下生活。”张延龄一脸大无畏的精神,笑着回道。

    朱祐樘犹豫再三,这才一拍桌子道:“延龄你为朝廷做出的牺牲,朕都看在眼里,朕绝对不会让你吃亏,无论此案是否查清,朕都会重赏于你,谁人都不能撼动你在朝中,还有朕心中的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