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永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8章:朝廷有兵两百万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高炽没有见过土豆这种农作物,要说一点都不怀疑属于不可能,可是考虑到吕阳的神秘性,再加上吕阳这一段时间处理事务井井有条从不出错,决定没有看到最终结果之前还是先不质疑了。

    在吕阳带人忙活……,主要他是动动嘴巴,真正忙碌干活是招来的军户,他们在城内开辟农田要耕作的同时,率军作战的朱棣又再一次在通州和密云先后击败了中枢朝廷的军队,率领得胜之师转战蓟州去了。

    从起兵那一天起,一开始朱棣手中只有八百壮士,控制北平城之后增加到近万,又用手段瓦解了宋忠所部猛增到将近三万兵马,接下来的每一战同样一再扩增麾下人马,看着有越打越强的趋势。

    跟随朱棣作战的朱高煦写信回来各种炫耀。

    在信中,朱高煦多次用到“望风而降”这个词,再来就是大谈特谈自己作战有多么勇猛之类了。

    那个“望风而降”很关键,充分证明了朱棣在北军的威望,加上中枢朝廷各种政策的“助攻”之下,起码北平都司的军队是愿意跟着朱棣拼一把的。

    如果让北平都司各部继续“喜迎”朱棣的话,他们这个造反集团的兵力应该会增加到八九万。

    当然,那八九万人里面绝大多数会是“屯兵”,也就是平时从事农耕比训练时间更多的屯田部队,战兵数量可能只有两三万左右。

    卫所制度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不是在籍军户就是战兵。

    朱元璋搞卫所制度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不取民一粒米”和“供军队征伐无粮秣短缺之忧”,起初也真的不用依靠国家赋税来养军队,仅仅是卫所自己耕作产出就能保证军队的粮秣供应,后来到永乐年间其实就有些不行啦。

    一旦朱棣再夺取大宁都司的兵马,再加上各地一再抽丁,麾下军队的数量应该能达到二十万左右。

    手里有二十多万的朱棣算军力鼎盛吗?这要看中枢朝廷能拉出多少军队了。

    事实上,朱元璋时期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全国各地置设卫所,五军都督府可以调度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

    当前的大明有两个地方的军队最多,一个就是北方边墙(含西北),另一个则是山东一线到广东沿海。

    北方当然是为了防备北元,南方则是倭患非常严重。

    而倭患是什么个情况呢?倭列岛目前是南北朝时代,许多“大名”被攻灭之后,大量的武士出逃或是遭到放逐,他们也就漂泊海上或是占据小岛。

    大明沿海的倭患从洪武年到崇祯年,其实绝大多数所谓的“倭寇”就是明人,也就是披着“倭寇皮”的明人。他们之中有些是活不下去才依附倭寇,更多则是官商养着给竞争对手制造麻烦,或是用来干掉朝廷派来那些不与勾结的官员。

    所以情况很明显,海禁根本禁不了出海,也无法解决掉倭患,只会肥了那些养倭寇垄断海上贸易的官商。

    到朱棣上台之后,他会改掉朱元璋的军制,逐年适量将北方边墙的卫所裁撤或是移走,沿海则是一再加强所谓的“备倭军”,以山东那边对“备倭军”的加强尤甚。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本来想着很快要去朱棣军中的吕阳一拖再拖,拖到第一批土豆种下去,人还是待在北平。

    在这一段时间,吕阳作为朱高炽的副手帮忙管理后勤,同时也主导着跟商贾谈判,获取了购粮的渠道。

    期间的一些事情挺有意思,吕阳发现所谓的商贾都有后台,一般还是某某勋贵。

    其实也对,洪武年的文官都挺惨,每天过得提心吊胆,基本被朱元璋杀怕了,哪敢玩什么官商勾结。

    勋贵则是不一样,他们之中大多粗俗,基本也仗着军功胆子更大,再来就是不懂怎么经营买卖,更容易跟商贾勾结盈利。

    一帮勋贵大多不看好朱棣能够造反成功,想的皆是赚一笔快钱,没有想过对朱棣进行投资,仅有少数北方勋贵表达了有限的善意。

    里面最让吕阳关注的是徐家,有徐家人明确代表徐增寿对朱棣进行最大支持,无偿捐钱助粮十分大方,又有另外一个徐家人在吕阳接触时却是另一番模样。

    徐辉祖不但明令自己的人不能帮朱棣一丝忙,连带买卖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

    那让亲自操办的吕阳有些迷糊,纳闷怎么都是徐家人,同样是朱棣的妹夫,两兄弟的态度怎么会有那么明显的区别,怀疑徐增寿和徐祖辉是在代表徐家玩两头下注。

    春季过去,很快到达夏季。

    吕阳在某天得知中枢朝廷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已经北上,初步判断是要进军真定。

    “我爹能赢吧?”朱高炽已经不止一次这么问了。

    同样在场的金忠转头看了一眼朱高炽,随后目光落在了吕阳身上。

    尽管朱棣有越打越强的趋势,看看朱高炽的态度就能知道了,不少参与了造反事业的人,他们还是对朱棣会获得最终胜利抱有怀疑心态。

    吕阳是过来向朱高炽辞别,趁着有一批军粮要运往朱棣军中,要跟着一块到前线大军那边。

    不怪朱高炽对自家老爹能不能摘取胜利果实产生怀疑,原因是中枢朝廷仅仅调动了应天周边的大军,一下子就拉出了三十万兵马北上。

    有一些情报渠道还传来另外的消息,包括中枢已经从西北调兵,动用在剿灭朱棣叛乱势力的大军总数量预计会超过五十万。

    中枢朝廷任命的统兵大将是耿炳文,他不是朱元璋一批大将中最能打的一个,搞起防御战来却是极为拿手。

    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统兵北上,了解耿炳文所擅长战法的人,肯定想着中枢朝廷要在某地构建防线,防止朱棣快速兵逼应天。

    用最快的速度打到应天是朱棣唯一的出路,要不然朱棣以一隅对抗朱允炆的全国,迟早朱棣都是要被耗死的。

    所以了,统率大军北上的是耿炳文这位老将,不止是朱高炽,可能朱棣都心生不妙之感,预见到自己将有被耗死的那一天。

    “我此次南下,世子需早早预备守城之战。如非必要,且不动用土豆,当以留种多种应对,城池被困亦无缺粮之忧。”吕阳会带走大批军粮和一些土豆南下,留给北平只有全城可用一年的粮秣,却是还有种下的那些土豆。

    朱高炽已经被多次提醒,再一次满口答应下来,又再一次问道:“我爹能赢吗?”

    吕阳没回答,心里却是想道:“只要应天的皇帝是朱允炆,再加上那一班子的奇葩大臣,朱棣压根就没有输的可能。”

    所以,全部的人都以为耿炳文是开拔北上构建防线,哪能想到朱允炆即将搞出谁听了都会感到诧异的骚操作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