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十三次相亲68
其实不少人都动过来场翻身仗的念头。
可是这仗不好打。
就跟真正的战争一样,多数胜利不是靠奇谋妙计得来的,真正取胜靠的是充足的车马钱粮。
在战争中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拥有更高勤供给能力的那个,一定是更能合理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的一方。
简而言之,战争双方真正比拼的不是戏文里的阴谋,而是大家都瞧得见的阳谋。
就像秦灭关东六国,虽说有远交近攻这种策略,可这是阳谋,不是阴谋,傻子都知道五国一灭,齐不可独存。这一策略能奏效,是源自秦强大军力的威慑力,而不是因为齐国上下都是愚不可及的蠢材。
国家间决定战争最终结果的实际就是政权所拥有的粮食、军械、军人的储备、运输和生产能力。谁的这些能力更强,谁就能存活到最后。
据说宋神宗想要跟辽国全面开打,打掉一个北方强权,打出一个大宋盛世,打下一个千年和平。老太后想劝阻他别冒险,只问了一件事:车马钱粮准备够没?
同样的,想来一场人生的翻身仗。
车马钱粮都准备好了吗?
很多人事实上已经窘迫到无法拼凑开战所需物资。这种情况一单开战就是战败,很可能彻底输光老底儿,不如不战继续苟延残喘。
当然也有人觉得,与其一无所有,像吃腐尸的乌鸦一样苟活一百年,不如拼着少活几年,奋起双翼像雄鹰那样直冲云霄。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不过真正能贯彻“朝闻道而夕死”这理念的不多。
不可否认。确实有破釜沉舟一战定乾坤的先例。只是这种事概率太小。
这倒不完全是因为“车马钱粮”不足。
就好比常期的营养不良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让其失去和体魄健壮者竞一日之短长的能力。
长时间处于逆境,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让那颗希冀平吞日月的心猛烈跳动并不容易。
别说是自己多年深处窘境。
就算是常年目睹他人的窘迫,都有可能彻底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打消掉其本有的锐气和棱角,让这人逐渐变成一个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庸碌者。
m君在BJ漂泊过几年,曾在一家青年旅社租住过半年。
那家私人旅店的老板是一对年青的东北夫妻,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m君在那地方住到第五个月的时候,就知道房东大姐的儿子怕是很难有出息。
他这样预判的根据与物质条件无关。
这孩子虽然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但除此之外的物质待遇还算不错,在吃穿等用度上也和BJ本地孩子大体一样,也有名牌衣服,名牌鞋,周末也会跟父母去游乐场休闲。
这对夫妻在BJ讨生活,可谓是生财有道,短短几年就在老家盖起了三层小楼。
俩人颇有几分传说中东北人的豪爽。说实话,就m君所见,东北人豪爽之名响彻九州,但大多是人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像这位对夫妻一样的可谓凤毛麟角。
那段日子里,好客的两口子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常住的租客聚餐,有时候是全鱼宴,有时候是吃烤肉,有时候是包饺子,总之都是他们忙前忙后准备的多,租客们准备的少。
可以说,那几个月是m君在BJ待的最爽快的日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高兴了就拍桌击节,引吭高歌,酒到浓处,几人还会一起高呼青春万岁。
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虽身处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却有几分身在哪个山寨里,酒肉随心,去留随意,只管今日酒肉歌,不顾明天醬醋茶,快意人生的洒脱。
那简直是一段活在成人童话世界版的美妙体验。
但是,成人的童话绝对不适合一个孩子去体验。
还住在那里的时候,他和几位老租客,就跟这对夫妻建议回东北去。在这里能挣钱不假,孩子也是真的耽误了。
夫妇俩对朋友们的建议很认可但没有依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因而会做出别人看来是错误的决定。但是,易地而处,大家都选择很可能是一样的。
这里常住的几人年龄跨度很大,从二十左右直到四十左右。毋庸讳言,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没有一个正在散发人生的最高光,从色调上看,所有人身上都蒙着一层淡淡的灰色。
这些人要么是刚毕业处于蛰伏期,未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要么是遭遇了失败打击,寻找东山再起良机的老大哥;又或者接连流年不利,有些随波追流的不得志者。总而言之,看起来像是一个低调者俱乐部。
临时住在这里的人更多样化,也更复杂一些。有趁着假期,出门旅游的青年学生;有和家里人生气,离家出走的高中生;有满嘴谎话,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有收入颇丰,精打细算的江南生意人;有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的东北社会人儿;也有年事颇高,仍四处奔波的老艺人;还有被老婆赶出家门的,一时间无处可去的小区老街坊。可谓是形形色色,鱼龙混杂。
总而言之,小孩子看多了这些人,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不是说这些人会故意教坏小孩子,而是成人世界里的很多事,会像万花筒一样天天在小孩眼前晃悠,早晚会迷乱了那对少不经事的眼。
诸如: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BJ找工作,也会住一段时间的青年公寓;
有的人明明有上万的月薪,也会拖欠一月几百块的床位费;
还有那些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们换女朋友就像开洗手间的门一样随意;
再有,不到二十岁的漂亮女孩,为了不可言说的原因,跟着老外出去旅游,翘课达一个月之久。
凡此种种,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顶多就是闲来无聊的谈资,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则会产生极为不妙的误导。
m君就发现,这孩子像很多在大学周边长大的小孩儿一样,对上大学考名校没有一丝兴趣。在他的心里,名校生也不过和那些低学历者一样,都是他家的普通租客,毫无特异之处。
可事实上,他看到的只是无数人生活的一小片碎片儿,或许是值得回忆留恋的,或许是无足轻重的,但终归只是长则一年半载,短则几天到几个月的短暂时间,与几十年的漫长人生比,不过就是人生长戏里的些许片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