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伊尹辅政/盘庚迁都/姜太公钓鱼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伊尹辅政:

    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桀,是个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军队占领了夏朝的首都(今洛阳地区),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汤又叫成汤或成唐,后人也叫他商汤,甲骨文记载他叫大乙。

    汤消灭夏王朝后在3000诸侯的拥立下称帝,宣告商王朝的建立,他从残暴的夏桀身上吸取教训。一心为老百姓做好事,赶走阿谀奉承的奸臣,重用忠心为国的大臣,商汤这一系列的举动深受各地诸侯的欢迎,使商朝日益兴旺起来。

    当时,汤重用了一个叫伊尹的人。

    伊尹是被卖到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的奴隶,是被商汤的左相仲虺推荐给汤的。当时求贤若渴的汤,立即派人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但有莘国的国君害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后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

    商汤知道后十分失望,后来仲虺想了一个办法,建议汤向有莘国君求婚,让伊尹作为有莘国的陪嫁奴隶,和有莘国君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伊尹到了商国后,汤就封他为右相,和仲虺共同策划处理国家大事。

    汤死后,伊尹扶持汤的二儿子外丙继承了王位,可惜外丙不久也死了,于是伊尹又立外丙的弟弟仲壬为王,但仲壬也很快就死了,伊尹只好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王,刚开始太甲不理政事,整天寻欢作乐,伊尹很是担心。

    在太甲刚继位时,伊尹就在祭祀典礼上作了长篇训话(后题为《伊训》),教育太甲要继承先主遗志,勤于政事,努力修身治德,以保商朝的江山能永不消逝。还作了《肆命》,陈述天命之无常,劝诫太甲。不久后,再作《徂后》,以远古君王兴亡之事劝谏太甲以史为鉴,避免亡国厄运……但太甲根本听不进去,由于劝诫毫无作用,伊尹和大臣商议后,把伊尹软禁在汤墓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县西南),让他静心思过。

    三年后伊尹看到太甲稚气脱尽,行为简朴,很高兴,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桐宫,迎接太甲返回都城再登王位,把国政交还太甲,桐宫三年,太甲好像变了个人,早起晚睡,关心百姓疾苦,实行了一系列好的政策,诸侯归顺,百姓安居乐业,太甲死后(相传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3篇,称颂太甲,并尊他为太宗),沃丁继位,伊尹自觉年老,不再参与朝政,于沃丁8年病死。

    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地安葬伊尹,用牛羊豕三牲祭祀,并亲自为伊尹戴孝三年,报答他对商王朝的贡献。伊尹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是商朝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

    ————————————————————————————————

    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时,将国都定在亳(今河南商丘),后300年当中,前后5次搬迁都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商汤到盘庚,商王朝经历了18个国王。前九王统治时期,基本上能继承商汤开创的事业,统治也比较稳定,因此都城一直在亳。可是从商汤的五世孙仲丁到九世孙阳甲,商统治集团开始腐朽起来,王室贵族争夺王位、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动乱的结果,导致王位更替频繁,这就是所谓的“九世之乱”。再加上奴隶主加紧了对平民和奴隶的剥削,阶级矛盾也尖锐起来,再加上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商朝很快的衰落下去……

    就在这种情况下,盘庚在他哥哥阳甲死后做了商朝的君王。盘庚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既通晓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又能很好的笼络、使用商朝功勋旧臣,能不被这些人左右、利用。因此,尽管盘庚还很年轻,却能率领臣民摆脱困境。

    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他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遭到了大多数贵族的反对,但在强大的反对势力面前,盘庚却丝毫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的劝说他们,最后终于说服。

    盘庚决定迁都殷,他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新都殷地处黄河以北,洹河之滨,不仅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还有着可控四方的战略优势,可以有效防御北方、西北地我各方国少数民族的侵扰。另外,殷还是商的先祖起源活动的地方,盘庚以恢复“成汤之政”为目标,有利于号召人民。

    在盘庚挫败了反对势力后,就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但仅仅搬迁并不能彻底改变朝政混乱的局面。盘庚立刻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扫奢侈淫逸风习,一切从简单,紧张的营建开垦、艰苦奋斗的建设改变了商人的精神面貌,昔日贪污腐化、争权夺利的内耗得到了抑制。盘庚选贤任能、惩恶扬善、论功行赏、重新以法度正天下、整顿朝政、团结民心、减轻剥削、打击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安定了边疆,这样,商的势力才渐渐强盛起来,王权得到了巩固,以后200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故商朝又称做殷商。历史证明盘庚是位富有远见卓识、具有非凡魄力的君王。盘庚也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

    ————————————————————————————————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11个王,最后王位传给了纣。

    纣本来是帝乙少子,而此时以嫡庶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已初步形成,即立嫡不立长,纣是帝乙正妻所生,他天资聪明,身体魁伟,勇力超人,能赤手与猛兽搏斗,能说会道。

    但纣是个喜淫乐,好酒色之人,当时最宠爱美女妲己,妲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建“鹿台”,设“酒池肉林”,不分昼夜的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为一个罕见的无道昏君,引起百姓怨恨、诸侯离异。

    纣为重振自己天子威风,作“炮烙之法”,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中间燃烧木炭,将铜柱烧红,但凡有人敢说他的是非,全部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

    纣的凶残暴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在西部的周部落一天天的兴盛起来。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为了躲避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并定居在那里。

    周部落传至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的时候,部落已经很强大了,这对商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纣王派人抓住周文王,关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的地方,后来周部落的贵族献了很多骏马、美女和珍宝给纣王,还给纣王的亲信大臣送了许多礼,才把周文王赎了回来。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无道,就决定讨伐商朝,可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带兵打仗,于是周文王便开始留心物色这样的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头在河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老头丝毫不为所动,还是安安静静的钓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走到他身边跟他交谈,经过一番交谈,周文王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于是文王恳请姜尚跟他一起回宫。

    因文王的祖父曾盼望得到一位帮助周族兴盛起来的人,而姜尚正是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人们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又叫他姜太公,太公望做了周文王的助手后,一面发展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因此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没过几年便占领了商朝的大部份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但是正当文王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却得了一场病死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