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志灭东吴:
司马昭灭了蜀汉,又准备进攻东吴。正在这时,他得了重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元帝曹奂,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从公元265年至316年,晋朝都以洛阳为国都,史称西晋。
西晋政权初步稳定以后,晋武帝司马炎接受羊祜的建议,积极准备攻灭东吴,统一中国。
羊祜是蔡邕的外孙,司马师的小舅子,从小喜欢读书,知识渊博,有辨才,文章写得好。有人把他比作孔子的弟子颜回。
从公元269年起,羊祜出任荆州都督,镇守襄阳,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到襄阳的进候,军营里的粮食还不够100天的,后来推行屯田政策,让士兵开垦荒地,粮仓里储满了粮食。他还对东吴军民讲究信用,投降过来的士兵想回去的随他们自愿。有些投降的人,回去后都说羊祜的好话。这样,投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晋武帝司马炎非常赞赏羊祜在襄阳的政绩,提升他为车骑将军。
羊祜决心取一套攻心策略,用道义去争取民心。他每回跟东吴交战,一定按照约定的日子,决不偷袭,决不布置埋伏。将士当中有谁向他献计,只要听到话里有欺诈的苗头,他就拿出上等的好酒,请献计的人喝,让他喝得醉醺醺的开不得口。羊祜行军的时候,经过东吴的地界,士兵割了稻谷,也必须报告吃了多少粮食,按价赔偿人家。他出外打猎,每次都郑重叮嘱手下将士只准在自己的地界内。碰巧,东吴的将士也在对面打猎,双方各不侵犯。如果有一只飞鸟或一只野兽,先给吴兵打伤,飞到这边被晋兵抓住,必须送还给对方。因此,吴人对他很是敬重,称他为羊公。
羊祜见时机慢慢成熟起来,积极筹备伐吴。公元276年,羊祜上书,请示晋武帝征伐东吴。不料秦、凉二州的少数民族发生了动乱,朝廷大臣纷纷反对出兵东吴,只有杜预和张华赞成,于是建议被搁置下来。
又过了一年多,羊祜病了,他要求回到洛阳来。晋武帝请他坐车进宫,不必叩拜。后来又让他回家养病,不必上朝。接着,就派张华去向羊祜请教征伐东吴的计策。羊祜说:“孙皓暴虐昏庸,今天去征伐,一定能够胜他。要是孙皓一死,吴人另立一个有能耐、爱护老百姓的新君,咱们即使有百万大军,恐怕也打不过长江去。”
过了几天,张华向晋武帝详细报告了羊祜灭吴的谋略。晋武帝接受了羊祜的建议,拜杜预为平安东将军,统率荆州所有的军队。杜预受命后,招集兵马,储备粮草,准备伐吴。正在这个时候,羊祜病故了。
羊祜死后的第二年,杜预攻灭了东吴,统一了中国。在庆祝宴上,晋武帝拿起酒杯对大臣说:“讨平东吴,统一天下,是羊太傅的功劳啊!”接着,他带领文武大臣到羊祜的墓前去祭奠,告慰已经安眠于地下的羊祜。
————————————————————————————————
石崇斗富:
全国统一后,晋武帝志满意得,整日沉湎在荒淫生活里。有他带头过奢侈的生活,朝廷里的大臣也仿效他,把摆阔气当体面的事。
王恺是晋文帝司马昭文明皇后的弟弟,官拜右将军,颇得武帝的宠爱和器重,于是大权在握,欺压百姓,聚敛财富。他与当时的散骑常侍石崇、景献皇后从父的弟弟羊琇三人共称“三大富豪”。
羊琇和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高于石崇,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石崇逊色多了。
石崇到了洛阳后,听说王恺非常富有,就想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用饴糖水洗锅子,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烧火。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有,就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柴丝编成屏障,一直延伸40里地。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40里柴丝屏障才能到达。
石崇不服气。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50里屏障。
王恺又输了一回。但是他不甘心,他向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意思的,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来了劲头。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喝酒。
宴席上,王恺不无得意地对众人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怎么样?”王恺边说边让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石崇在旁边冷笑了一下,顺手抓起案头上的一支铁如意(一种挠痒痒器物),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那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气急败坏。
石崇不慌不忙地喊来他怕随从,让他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石崇的随从们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长得条干挺秀,光彩夺目。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自己的财富远远比不上石崇,也只好认输了。
晋武帝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搜刮暴敛,一面穷奢极欲。西晋王朝从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不堪了。
————————————————————————————————
周处除“三害”:
西晋时期,穷奢极欲的豪门官员比比皆是。这些人整天不干正经事,吃饱了饭就聚在一起胡吹海谈。但是,另外也有一些正直实干的人,周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西晋初年,周处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的长达30年没有处理。周处到任后,很快就把积案认真处理完了。后来他到京城做了御史中丞,凡是违法的,无论是皇亲还是国戚,他都敢大胆揭发。
周处原是东吴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的父亲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没有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荡。他个子长得比一般人高,力气也很大,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出手伤人,甚至动刀使枪。当是的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附近的山上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不能把它制服。
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过往的船只常常受到威胁。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合称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要数周处了。
有一次,周处看见人们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一个老年人:“今年收成挺好,为什么大伙那样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好气地回答:“‘三害’还没除掉,能高兴得起来吗?”
周处第一次听到有“三害”一说,就问:“你指的‘三害’是什么?”
老人说:“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蛟,还有你,这就是‘三害’。”
周处愣住了,他没想到乡间百姓都把自己当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过了一会儿,他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来除掉它们。”
第二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利剑进山捕虎去了。周处很顺利地杀死了那只白额虎。
又过了几天,周处穿上紧身衣,带了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大家议论开了,认为这回周处和蛟一定两败俱伤,都死在河里了。大家便喜出望外。
周处在第四天回到家里才知道:他离家后,人们以为他死了,都为之高兴。这件事使他认识到,人们对他平时的行为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决心,离开家乡到吴郡找老师求学。那时,吴郡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他们见周处诚心诚意要改过自新,就收留了他。
从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读书学习,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去做官。等到晋朝灭掉东吴以后,他成了晋朝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