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笔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章:莫须有罪名/钟相、杨幺起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莫须有罪名:

      

      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给秦桧送去密信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岳飞不死,我们就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杀掉。”秦桧接到密信,就对岳飞下了毒手。

      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卨(万俟是姓)给朝廷上奏章,攻击岳飞骄傲自满,捏造了岳飞在金兵进攻淮西的时候佣兵观望、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卨开了第一炮以后,又有一批秦桧同党上奏章对岳飞进行攻击。

      岳飞知道秦桧在陷害他,就主动要求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岳飞原来是大将张俊的部下,后来岳飞立了大功,受到张俊的嫉妒。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就与张俊勾结起来,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发动兵变、攻占襄阳,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给张宪写信,秘密策划这件事。

      岳飞、岳云两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已被拷打得遍体鳞伤。岳飞见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

      万俟卨开始审问岳飞,他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面前,吆喝着说:“朝廷并没有亏待你们三人,可你们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对不起国家之处,你们掌管法的人,可不能诬陷忠良啊!”

      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去审问岳飞,岳飞一句话也不说,他扯开上衣,露出脊梁让何铸看,只见岳飞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看后大为震动,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随后,他又看了一些卷案,觉得岳飞谋反的证据不足,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仍叫万俟卨织罪名。万俟卨一口咬定岳飞曾经给张宪写信,部署夺军谋反的计划。他们没有物证,就诬说原信已经被烧毁了。

      这个案件一拖就是两个月,审讯毫无结果。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有些官员上奏章替岳飞申冤,结果却遭到秦桧陷害。

      老将韩世忠气愤地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证据是什么。秦桧吞吞吐吐地说:“岳飞给张宪写信,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件事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韩世忠愤怒地说:“‘莫须有’三个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1142年一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民族英雄被害牺牲。岳云、张宪也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的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岳飞死后20年,孝宗即位后才以礼改葬,建庙鄂州;37年后赐谥武穆;70年后,宁宗追封其为鄂王。

      ————————————————————————————————

      钟相、杨幺起义:

      

      南宋朝廷苟安于江南半壁江山,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使得江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建炎四年(1130年),钟相领导的农民起义,率先在湖南洞庭湖地区揭竿而起。

      1130年,金军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随后,被金军打败的宋朝团使孔彦舟,又带着一批残兵败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没有了生路,便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

      钟相(?~1130年),自号钟老爷、天大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继承了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李顺的口号,即“等贵贱、均贫富”,表达了农民要求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均分财富的强烈愿望。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钟相聚众万余人,建国号楚,任臣拜将。起义军势不可挡,很快攻占了鼎、澧、荆南、潭、峡等19个州县。

      南宋朝廷行知消息十分恐慌,任命孔彦舟担任捉杀使,镇压起义军。孔彦舟派出一批奸细,假扮成贫民,混进钟相起义队伍,随后对起义军发起攻击,里应外合,打败了起义军。钟相和他的儿子钟子昂被捕,惨遭杀害。

      钟相被害后,起义军推举杨幺为首领,继续和官军作战。起义军在杨幺的领导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营寨,队伍越来越壮大。

      南宋朝廷又派程昌寓担任镇抚使,镇压起义军。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血本制造了大批车船。每船装载1000水兵,由人踏车就可以使船进退。程昌寓指挥水军使用车船攻打起义水寨,水寨滩头水浅,车船开进港汊便搁在浅滩里动弹不得了。起义军见时机已到,发动攻击,官军兵士丢了车船就逃,车船全部落在了起义军手里。

      杨幺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根据地,队伍发展到20万人,占领了广大的地区。1133年农历四月,杨幺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作太子,杨幺自称大圣天王。起义军占领一个地方,就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劳役和赋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南宋朝廷把杨幺起义军看作心腹大患,又派王燮带兵6万进攻。王燮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进攻。起义军用车船迎战官军,车船高有几丈,来往自如。他们又在船身前后左右都装上了拍竿,拍竿上缚着一块块大石。官军的小船刚一接近,他们就摇动拍竿,将大石甩出把敌船打沉。车船上还能发出一种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鸦”,和弓箭一起发射,打得官军叫苦连天。

      到了1135年,也就是起义的第6个年头,宋高宗派宰相张浚亲自督战,又从抗金前线把岳飞的军队抽调回来参战。这时候起义军将领有人动摇叛变,杨幺大寨最终被官军攻破,杨幺被俘牺牲,坚持6年的起义失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