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在扬州衙署和李敦英交谈。
李敦英:“老爷,在二秀家,两个事让我不开心。”
曹寅:“说给我听听。”
李敦英:“一个是二秀听了她相公的话,巴不得立时间就让我签字画押,答应芹儿和他们家的霏霏定下娃娃亲,我很生气。”
曹寅不假思索:“娃娃亲不能轻易定,天下人间,高山为谷,深谷为陵,往往就是转瞬之间。再说了,孩子们从出生到婚嫁,十几二十年间,不知经历多少变故,娃娃亲比赌博还不讲理。你生气是对的。”
李敦英的表情舒缓些:“还一个,我在二秀的厢房里听到了凤华在门外骂人的声音,玉莲在院门外撞上了曹頫咬呀切齿发恨骂天。”
曹寅:“凤华怎么给你说”
李敦英:“凤华闭口不提。”
曹寅:“曹頫咬呀切齿发恨骂天,那就是说,凤华当众骂了他。”
李敦英:“我揣摩着就是。”
田凤华抱着曹雪芹进来:“娘,爹。”
曹寅笑着:“凤华,天宁寺值得一看吧”
田凤华:“太好了。真让我开了眼界。”
李敦英笑着接过曹雪芹:“来,奶奶抱。”
田凤华:“娘累不累”
李敦英:“我不累,歇息好久了。”
田凤华伏在李敦英耳边:“娘,茅房在哪里”
李敦英:“楼后头。”
田凤华点头,走出。
李敦英对曹寅:“我和凤华是住衙里,还是住家里”
曹寅:“你说呢?我是想让你们住衙里,一是我随时能看到孙子,二是陈翰林的闺女从天津来了,也带着一个半岁的男孩子,也是男人病亡,这样,凤华恰好可以和陈翰林的闺女说说话。”
李敦英摆手:“不妥,不妥。”
曹寅:“怎么不妥?”
李敦英:“咱是让大儿媳来扬州散心呢,不是让她伤心呢。”
曹寅恍然大悟:“噢!我一时糊涂,一时糊涂。”
李敦英:“务必躲开陈大人的女儿。”
曹寅:“那就住红桥吧,顺便游游瘦西湖。”
李敦英:“游了瘦西湖,让儿媳看看书局,读书人,对书局有兴致。”
田凤华进来,向着曹寅和李敦英点头致意,挨着李敦英坐下。
曹寅:“凤华,坐下歇歇吧。”
田凤华:“爹,这会儿不忙吧”
曹寅:“不忙。这儿是爹歇息的房子,不是爹处理公务的房子。”
田凤华:“爹,自从在书楼听了您老的教诲,凤华每日都在琢磨爹垂询的三条道理,但毕竟还是年幼无知,感觉不得要领。要说爱芹儿,我自觉是爱到命里去了。要说如何教养孩子,真是满心茫然。我盼望爹不忙时给我教导一二,让我教养芹儿有所遵循。”
曹寅立时倍加兴奋:“凤华,教养孩子可谓千头万绪,但就我的教训和感悟,当扣紧以下几端。”
田凤华:“爹讲。”
曹寅:“一是涵养浩然之气,二是砥砺凌云之志,三是保育纯粹之德,四是教导博雅之学,五是开化超迈之识,六是训造强毅之身。”
田凤华连连点头:“爹卓见精辟!”
曹寅摇头:“我教子不算成功,楝亭曹家就看你的了,凤华。”
田凤华兴奋:“有爹教导,我有遵循。”
曹寅:“一个孩子具有了这六种素养,想必不会流于庸常。”
田凤华:“我照着爹说的做。”
曹寅:“咱们商量着做,都是为了芹儿。”
田凤华:“爹说的是。”
曹寅:“凤华,说说你的想法。”
田凤华微笑:“爹,我只想照您说的做。”
曹寅笑:“不行,不行。第一个不行,爹在教子这个事上是失败的,所言不足为训。第二个不行,芹儿是你儿子,主要跟着你生活,奶奶爷爷无非是敲敲边鼓。”
田凤华略作思考:“爹,凤华想把芹儿教养成对众人有益的人,因为这是我的宿梦。”
曹寅点头。
田凤华:“怎样把芹儿教养成对众人有益的人呢,我想,一要让他会做人,二要让他会做事,三要让他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情怀。”
曹寅点头。
田凤华:“做人靠德行,靠智慧。做事靠才具,靠康强,靠机遇。情怀靠陶冶。”
曹寅点头。
田凤华:“德靠养,智靠天分和勤勉,才具靠学和历练,康强靠摔打,机遇靠追寻。”
曹寅点头。
田凤华:“凤华的使命就是在爹娘教导下引着芹儿向这个路上走。”
曹寅点头。
田凤华:“积学储宝是芹儿童幼时候的当务之急,但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又是家教之通弊,我将力戒。”
曹寅点头。
田凤华:“教子的义理,天下有识之士所见略同;教子的成与败,取决于能否持久不懈地力行。”
曹寅深深点头。
田凤华:“教子力行要切戒一曝十寒,要切戒拔苗助长,要切戒坐而论道,要切戒越俎代疱,要切戒放弃宏图,听之任之。”
曹寅看着田凤华:“凤华,你爹脸红了吗”
田凤华不知如何回答,率真地笑。
曹寅认真地:“你爹,就失败在最后这一款上,一曝十寒,拔苗助长,坐而论道,越俎代疱,我占全了,最后就是放弃宏图,听之任之。”
田凤华:“爹对自己太苛刻了。”
曹寅:“凤华,只盼你不蹈我的覆辙。”
田凤华平静地:“我尽力践行爹的教诲。只要爹娘管我吃穿住,我就能把全部心思用在教育芹儿上。”
曹寅:“你的吃穿住,凤华,你爹娘管到底,你就把全部心思用在教育芹儿上吧。”
田凤华认真地:“好的爹,凤华记住了。”
扬州红桥曹寅别业,夏日晚,田凤华搂着曹雪芹躺在床上。
田凤华看着曹雪芹:“儿子,你爷爷说了六条:一是涵养浩然之气,二是砥砺凌云之志,三是保育纯粹之德,四是教导博雅之学,五是开化超迈之识,六是训造强毅之身。”
曹雪芹咯咯发笑。
田凤华:“就看咱娘儿俩的本事了。”
曹雪芹用小手拍打着田凤华的脸,啊呀发笑。
红桥曹寅卧室。一张宽大带顶红木床,曹寅和李敦英各睡一头。
曹寅翻来覆去,长吁短叹。
李敦英:“老爷,睡不着”
曹寅感慨:“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我”
李敦英:“老爷,咋说这话”
曹寅:“‘教子力行要切戒一曝十寒,要切戒拔苗助长,要切戒坐而论道,要切戒越俎代疱,要切戒放弃宏图,听之任之。’这是凤华说的。反躬自鉴,我占全了。”
李敦英:“孩子不成器,是他们自身不勤勉,不能怪老爷。”
曹寅叹气:“我给凤华讲教子,全是云山雾罩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凤华给我讲教子,却是可操可作的真经济。”
李敦英:“凤华也还是个孩子。”
曹寅:“老当家的。”
李敦英:“老爷说。”
曹寅:“凤华说:‘只要爹娘管我吃穿住,我就能把全部心思用在教育芹儿上。’我承诺:‘你的吃穿住,凤华,你爹娘管到底,你就把全部心思用在教育芹儿上吧。’你记住,不管发生什么变故,咱俩把凤华和芹儿的吃穿住管到底。”
李敦英:“那是当然了。”
扬州瘦西湖的湖面平明如镜。游船点点。丝竹声声。笑语频传。
李敦英、田凤华、苏巧儿、赵嫫嫫坐在同一只游船上。
田凤华抱着曹雪芹。
赵嫫嫫对田凤华:“大少奶奶,让我抱小少爷,你歇息一会儿。”
田凤华:“我抱吧,我不累。”
李敦英对田凤华:“让赵嫫嫫抱一会儿,你歇一歇胳膊。”
田凤华:“娘,芹儿在我怀里,我心里踏实;芹儿不在我怀里,我心慌。”
李敦英点头。
田凤华:“今生今世,我只有这点指望了。”
李敦英点头:“孩子,娘陪着你养芹儿。”
田凤华:“娘,明儿后晌带我和芹儿去我爹的书局吧,晚上住在书局,我想请爹细说一说教养芹儿的道理。”
李敦英:“好的。也让你爹看看芹儿。”
第二天,曹寅抱着曹雪芹,带李敦英和田凤华参观扬州书局。
田凤华心情兴奋,穿上了红绸上衣、蓝绸下衣,画了淡淡的浅妆。如此一来,更加风彩照人,韵致出神。
书局编辑区,校书的翰林们一个个长袍马褂,全是学者风韵,各自案头上卷帙山积,各自伏案编校。
翰林们恭敬地起身迎接曹寅:“曹大人早安。”
曹寅:“先生们早安。你们各忙各的,我让我孙子看看咱们的书局,沾一分翰林们的灵气。”
陈翰林:“令孙必定聪颖早慧。”
曹寅:“借陈翰林吉言。”
陈翰林:“令孙多大了?”
曹寅:“半岁,还不到七个月。”
陈翰林:“我那外孙也是刚过半岁,赶明儿我也带外孙来沾沾灵气。”
曹寅:“好,好。诸位翰林大人忙吧,我带我孙子走走看看。”
诸位翰林:“曹大人慢走。”
曹寅:“哎。”
李敦英左看右看,满眼新鲜。
田凤华兴奋好奇,笑容满面。
田凤华对李敦英耳语:“娘,世间我最喜欢的东西是书,可是我从没见过做书的,今天见了。谢谢爹,谢谢娘。”
李敦英低声:“你爹说,校书的这八九位,都是北京翰林院的翰林,他们对当朝不以为然,或是告病,或是告假,回到江南家乡来,隐居乡间。好在你爹也是读书人,和他们气味相投,都成了朋友,换了别人,恐怕请不动他们。”
田凤华:“这些夫子们,是有气节的。”
曹寅抱着曹雪芹,带着李敦英和田凤华来到雕版坊。
刻字工匠们起迎:“曹老爷早安。”
曹寅:“诸位巧匠辛苦。我带孙子来长长见识,不打扰诸位做工。”
刻字工匠们坐下,各刻各的字版。
李敦英和田凤华跟在曹寅身后。
田凤华对李敦英耳语:“娘,娘,原来印版上的字是反着刻上去的,这些工匠师傅太不得了了。你看,还刻得那么工整有神栩栩如生。”
李敦英:“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
曹寅抱着曹雪芹,带着李敦英和田凤华来到印刷坊。
工匠们版起版落,一页一页的白纸印上了文字。
印刷工匠迎接曹寅:“曹老爷早安。”
曹寅:“早安,早安。你们忙你们的,我带孙子来开开眼界。”
印刷工匠们继续工作。
曹雪芹在曹寅怀里啊呀有声,格外兴奋。
田凤华对李敦英耳语:“娘,书是这样做成的。”
李敦英:“是的。”
田凤华:“盘中餐是粒粒皆辛苦,箧中书也是字字都辛苦。”
李敦英:“是的。是的。”
曹寅抱着曹雪芹走进装帧坊。
工匠们起迎:“曹老爷早安。”
曹寅:“你们各忙各的,我带孙子来感受书香,希望我孙子长大成为读书人。”
工匠班头:“那是一定的。曹老爷爱读书嘛。”
曹寅开心:“借你吉言。”
田凤华目不暇给:“娘,到这里来一看,感觉咱家那些书太宝贵了。”
李敦英:“是啊。你爹常说,咱家真正的宝贝不是金砖和元宝,是书。”
田凤华:“是书,书才是宝贝。”
曹寅抱着孙子走进裁切坊。
工匠们起迎:“曹老爷早安。”
曹寅:“你们忙,我带孙子来观赏你们做的书。”
工匠班头:“请曹老爷观赏。”
曹寅:“把成品库给我打开。”
工匠班头:“是。”
工匠班头跑向一扇大门,吃力地把门推开。
工匠班头迎着曹寅:“请老爷视察。”
曹寅:“你去忙吧。”
工匠班头:“是。”
工匠班头回到工作台。
李敦英和田凤华跟随曹寅走进成品库房。
库房东西长约三十步,南北宽约二十步,房顶高约两丈。
库房里一垛一垛全是书。书垛与书垛间留有走道。
田凤华驻足细看,左边一垛是《全唐诗》,右边一垛是《佩文韵府》,后边一垛是《全金诗》,前面一垛是《御选配画诗》。
田凤华低声赞叹:“呀——!”
李敦英对田凤华:“凤华,你爹让咱去他官舍休息。”
田凤华:“好啊。”
曹寅抱着曹雪芹出了作坊,拐入房墙间的一个夹道,北行东拐,进入“淮扬来风堂”。
当厅一张书案,案头摆着书笔纸砚。一个近似于大半个书橱的楠木书箱摆在西间的书橱中间的砖地上,上面贴一纸笺,纸笺上写着三个行楷体毛笔字:
全唐诗
曹寅抱着曹雪芹进入室内。
曹雪芹新奇地东张西望,兴奋得啊呀连声。
曹雪芹看到西间的那口楠木书箱,他指着书箱对曹寅啊呀不止。
曹寅会意,抱着曹雪芹走到书箱近前,将曹雪芹放在书箱边。
曹雪芹扶着书箱站稳,双手拍着书箱啊啊呀呀兴奋异常。
曹寅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敦英和田凤华看着曹雪芹笑。
李敦英对曹寅:“老爷,明白你孙子的意思吧?”
曹寅特别高兴:“明白明白!这一套《全唐诗》,本是皇上赏给我的,连同这口箱子,归我孙子了!”
李敦英拍巴掌:“好啊!好啊!这套书连着箱子归孙子了!”
田凤华:“爹,这是您的宝贝,又是您的荣耀,不能给芹儿,他还不会读书。”
曹寅:“一定要给我孙子。现在不会读,长大就会读。过些日子我安排骡车拉上这箱书送回家。”
田凤华:“爹,我就替您孙子谢谢您了。”
曹寅忘情地自语:“不给我孙子我给谁?”
田凤华哄着曹雪芹:“芹儿,快给爷爷磕头。”
曹雪芹看着曹寅笑。
扬州码头附近临河酒馆,夏日晚,孟三鲜和赵旭侠坐在靠墙角的桌子前,边喝酒边交谈。
孟三鲜:“一位大爷托我一件事。”
赵旭侠:“三哥,什么事儿?”
孟三鲜:“从北方来一个俊寡妇,那寡妇带一个半岁的男孩儿,可能住在盐政监督衙署,也可能住在天宁寺书局,也可能住在红桥别业。这位大爷看上了这个男孩儿,出一百两银子,请咱们给他抱出来。”
赵旭侠:“三哥,一百两,两个人分,是不是显得那位老爷有些吝啬?”
孟三鲜:“没人分你的,我只是做个顺水人情。咱俩这样的交情,我怎能分你的银子?你要接单,这一百两银子全归你,接单就给你五十两,见到孩子再给你五十两。”
赵旭侠:“这样勉强还能做。”
孟三鲜:“关键是你能不能进得去盐监署。”
赵旭侠:“三哥,听我说句狂话。”
孟三鲜:“你尽管讲。”
赵旭侠:“赵某人进盐监署和逛红桥没什么两样。”
孟三鲜:“那这次发财的机会就归你了。”
赵旭侠:“限我几天的日子?”
孟三鲜:“三天。”
赵旭侠:“三天,三天也够了。”
孟三鲜:“君子一言。”
黄昏,曹寅骑马向书局走。
赵旭侠从院门向外走,后背上鼓着一个一尺多长的大包,曹寅隐隐听到幼儿在窒息中呻唤的声音。
曹寅转回马头追赵旭侠。
赵旭侠撒腿便向路右侧树丛中跑,转眼间不见踪影。
晚上,李敦英和田凤华在红桥宅邸卧室守着熟睡的曹雪芹聊天。
曹寅匆匆赶来,如临大敌:“芹儿在哪里?”
田凤华站起:“爹,怎么了?”
李敦英站起:“喏,芹儿在这里。”
曹寅:“今儿没人来吧”
李敦英:“没有,就俺娘儿仨。”
田凤华:“爹,出啥事了”
曹寅:“大事。”
曹寅对李敦英:“明天一早,你带凤华和芹儿速去苏州,住楝园,不可带芹儿出院门,不准任何人进楝园,也不和大哥联系。我不安排接你们,不准回扬州,更不要回江宁。”
李敦英:“老爷,到底出什么事了?”
曹寅:“我进书局院门,一个惯匪,像是人们传说中的赵旭侠,后背上藏着一个孩子,慌慌张张向外窜。我听见了那孩子捂着嘴的哭声,我怕是芹儿。”
田凤华:“爹,您别着急了,芹儿在家呢。”
曹寅:“这个贼,是漫无目的随意偷个孩子?还是直奔陈大人的外孙?还是直奔咱家芹儿?但无论如何,你们娘儿俩带芹儿到苏州去躲一些日子。”
李敦英:“明天一早就去苏州。”
曹寅:“我去陈翰林家。”
陈翰林全家老小像疯了一样找孩子。
曹寅进院。
陈翰林拦着曹寅作揖:“曹大人,见我外孙了吗?”
曹寅平静如常:“令外孙应该在家里呀。”
陈翰林:“内子和闺女守着我外孙,内子去茅房,闺女去换衣裳的那一会儿,回来就不见了孩子。”
曹寅:“陈大人,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陈翰林:“求曹大人慈悲为怀。外孙是小女的命根子,丢了外孙,就要了小女的性命。”
曹寅:“陈大人,曹某尽力。”
三日后。
江宁汉府街南小树林,夏日傍晚,一棵老槐树下停着一辆骡车。
丁江龙站在车前,手里提一个布包,得意地看着曹頫。
曹頫坐在车辕位置,手边放着一大包银子。
丁江龙兴奋地对曹頫:“四爷,给您送来才是第九天。”
曹頫往上举一举手中的银包:“这是二百两。你把那小崽子取出来让我看看。”
丁江龙伸手抓出布袋里一个红布襁褓,一个瘦巴巴的男婴展示在曹頫面前。
曹頫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曹頫倒吸一口气,忿恨地盯着丁江龙:“丁江龙,你他娘也是在道上混的,你混出成色来了,本事不大,胆子不小,敢诳你四爷!”
丁江龙发怔:“四爷,我要诳你,天打五雷轰。”
曹頫冲动地冷笑:“丁江龙,我要的那个孩子,肥头大耳,十分富态。你从哪儿抱来这么一个尖嘴猴腮的小崽子来诳我的银子?”
丁江龙:“四爷,这孩子,就是从扬州天宁寺偷出来的,偌大的天宁寺里就只有这一个半岁大小的孩子,并且就是从北方来的一个年轻俊寡妇的孩子。盐监署没有孩子。天宁寺没住第二个从北方来的年轻俊寡妇,若有一丝差错,你把我的脑袋揪下来回家当虎子(尿壶)去。那要是没有丝毫差错,四爷,你也不能悔约,丁江龙和他的兄弟们也不是好惹的,你说是不是。”
曹頫发急:“丁江龙,四爷实话告诉你,那孩子肥头大耳,哪是这等瘦猴胎子?”
丁江龙:“四爷,九天前你可是说你没见过孩子呀。咱俩到底谁诳谁?这孩子半岁,是北方来的,他娘是年轻的俊寡妇,他们住在扬州天宁寺,哪一条哪一句不符合四爷要的条件?”
丁江龙手中的孩子哭。
曹頫听孩子的哭声。
曹頫:“丁江龙,就从这孩子的哭声,四爷我就能断定他不是北京来的,他是天津来的。北京的孩子不哭则已,只要哭,必定是放开嗓门充满豪气。这孩子的哭声,一听就是天津味儿。北京人狂放,天津人甜软。四爷我在北京三年,去天津公干二十多次,那北京人的口音和天津人的口音,我给你说,感冒咳嗽都不一样。”
丁江龙:“四爷,当初你只说北方,你没说北京,天津也是北方。”
曹頫:“丁江龙,四爷不和你打嘴巴官司。这孩子,你送回去,由你;你卖了,也由你;和四爷没有关涉。”
丁江龙把手中的孩子丢进布袋。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丁江龙拦在曹頫近前,右手伸进怀中:“曹四爷,你当初说的,孩子你只看一眼,然后由我卖了,银子归我,你欠我的二百两银子一次付清。你想变卦么?你敢变卦么?你不怕我偷了你的儿子扔到江里么?”
曹頫盯着丁江龙。
曹頫将手中的大银包提起,扔给丁江龙:“这小东西你看着办。”。
丁江龙打开银包,查看银子的成色。
丁江龙将裹孩子的布包斜挎在肩上。
曹頫赶着骡车走出数十步,急转头走向丁江龙。
丁江龙见曹頫返回,忙将银包攥在左手,右手伸向怀中,抓紧匕首的把柄。
曹頫停车,下车,双手合掌,对丁江龙一拜再拜:“龙老弟,事已至此,四爷我已没有退路,横竖只有做下去,一不作二不休。”
丁江龙从怀里抽出手:“四爷说个条段儿。”
曹頫:“我给你追加二百两银子,你把那小崽子给我送来,日子放长些,一个月,可行?若行,回去我给你取银子来。”
丁江龙沉吟:“扬州天宁寺丢了孩子,全扬州的爹娘都会把孩子看紧了,二百两忒少,一个月忒急。”
曹頫:“那就四百两,两个月。”
丁江龙:“四爷,你我都心知肚明,这次失手,缘由在你,因为我送来的孩子没有一条不符合你的描述。当初你没说肥头大耳,你没说来自北京而不是来自天津。我问你有什么标志,你说你没见过。对不对”
曹頫:“这次我给你说准了。那崽子姓曹,那寡妇姓田。”
丁江龙:“四爷去取二百两银子来,然后说话。”
曹頫:“你等我。”
江宁东南方风景秀丽的栖云山,山顶一处道观,名为栖云观。
栖云观的建筑为粉墙黛瓦,院落井然。
观内香炉成排,外有松竹环绕,门前有小道士看守。
道士们一色青衣道袍,镶黑道冠。
香客们则是熙熙攘攘的绿女红男。
曹寅只身一人穿便服骑马上山。
曹寅在栖云观门外数十步处下马,将马拴在一棵松树上。
曹寅快步上山。
看门的小道士迎着曹寅施礼:“施主万安。”
曹寅停下脚步:“小师傅,请禀报乔道长,曹子清有事相扰。”
小道士:“施主稍等。”
小道士快步走进道观。
曹寅观察出出进进的善男信女。
乔道长快步走向曹寅。小道士跟在乔道长身后。
曹寅迎上前。
乔道长:“施主驾到,贫道有失远迎。”
曹寅:“又扰道长清静。”
乔道长:“施主,里面说话。”
曹寅随乔道长走向道观后院。
道观后院一处幽静道舍。
室内一张茶案,茶案上一套紫砂茶具。
乔道长和曹寅分坐茶案两边。
在室内值守的小道童斟上两盅茶,轻轻放在曹寅和道长面前。
道长轻轻一摆左手,小道童轻轻退出,出门后将房门掩上。
乔道长:“施主请用茶。”
曹寅端起茶盅,轻轻呷一口茶,放下茶盅:“道长。”
乔道长:“施主尽管讲。”
曹寅:“道长可识得扬州赵旭侠?”
乔道长:“扬州赵旭侠,贫道曾有耳闻,却不识得。但凡有事,扬州有贫道的徒子徒孙,想来找赵旭侠或许不难。施主尽管吩咐。”
曹寅:“书局陈翰林的女儿丧夫,遗有一子,尚在襁褓,母子相依为命,数日前,赵旭侠将婴儿从书局窃去,陈氏全家痛不能生,转而求子清相帮一二,于是来求道长。”
乔道长:“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贫道焉能壁观。”
曹寅双手抱拳:“拜托道长。”
乔道长:“施主无须萦怀,贫道久思感恩报德,惜无机缘,此事或可聊表寸忱。”
扬州城外一处废弃的院落,晚,赵旭侠被倒悬着挂在房梁上,周身上下血肉模乎。
四个彪形大汉手持刀斧围站四面。
北面的大汉用腰刀刺在赵旭侠的腰上:“小子,想活,带爷去抱孩子;想死,今夜三更时分,给你捆一块石头,用小船送你上路。”
赵旭侠:“禀报大爷,小的想活,小的带大爷们去抱孩子。”
扬州书局陈翰林家,夏夜,陈氏夫妇和女儿在居室各自啜泣。
曹寅抱着啼哭的婴儿来到陈家:“陈大人,外孙回来了。”
陈家三口跑出门外。
陈翰林连连抱拳作揖:“曹大人,救星啊!”
陈翰林的夫人和女儿跪在曹寅近前,连连哭着磕头。
苏州曹寅家的宅院楝园卧室,夏夜,李敦英和田凤华睡在同一张床上,将曹雪芹护在中间。
曹雪芹酣睡。
李敦英和田凤华低声交谈。
田凤华:“娘,没想到苏州也有咱家的宅院。”
李敦英:“你爷爷和你爹都在苏州做过织造,都是从苏州织造迁调为江宁织造。门外这棵楝树也是你爷爷栽的。”
田凤华:“我说呢。”
李敦英开心地:“我嫁给你爹,就是他任苏州织造那年。那时我堂哥李煦在广州做官,回苏州省亲,来织造府看望你爹,见你爹带着两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女人照应家务,回到家就给我说,你爹如何文武双全,如何才高学富,如何和当今皇上情深谊重,只是前妻留下两个孩子。你舅等着我回答。女人谁不爱英雄啊,两个孩子就两个孩子,我认。”
田凤华:“娘,我舅那时就认识我爹?”
李敦英:“这两家的祖辈父辈,都在辽东戍守,和清兵打仗,打败了,被俘了,都成了清军将领多尔衮家的包衣。清兵入关后,多尔衮被抄家,这两家人都成了顺治家的包衣。顺治晏驾后,又都成了当今皇上康熙家的包衣。你爹和你舅他们的交情老深了。”
田凤华:“娘,包衣是家奴,对吗?”
李敦英:“是家奴啊。”
田凤华:“明白了。咱们都是皇上的家奴。”
李敦英:“是的。是这样。”
田凤华:“爷爷和爹以家奴的身份打拼到这个境界,很不容易。”
李敦英:“你老爷爷功不可没,他识字,皇上在旗人中间招考官吏,你老爷爷考取了,这样,你老爷爷就从武官转成了文官。”
田凤华:“娘,咱家不是汉族吗?”
李敦英:“是啊。”
田凤华:“那咱家咋还是旗人呢?”
李敦英:“咱不是皇家的包衣吗?皇家的包衣就是皇家的人呀,皇家的人都在旗呀。”
田凤华:“噢,听大人说过,有满八旗,还有汉八旗,好像蒙古族还有旗人。”
李敦英:“对,咱是汉族的旗人。”
田凤华:“娘,咱们是哪个旗?”
李敦英:“汉八旗中的正白旗。”
田凤华:“噢,还属于上三旗呢。”
李敦英:“是。”
田凤华:“在北京听说,旗人家的男孩子到十八岁,都要到宫里去为皇上做侍卫。是这样吗?娘。”
李敦英:“是这样。你爹你叔,顺儿他们兄弟,到十八岁就要进宫服役三年。”
田凤华:“娘,芹儿在旗吗?”
李敦英:“在呀。”
田凤华:“那,芹儿到十八岁,也要进宫当差?”
李敦英:“要的。”
田凤华:“那我更要及早教他读书。”
李敦英:“好,好。”
田凤华:“娘,《三字经》我给芹儿诵了十多遍,到最后几遍,芹儿竟然会跟着我的节拍摆手摇头。”
李敦英:“噢!那太好了!”
田凤华:“我想接着给芹儿诵千字文、千家诗。我不想诵《百家姓》,因为没有文义。我也不想诵《弟子规》,我不想让芹儿及早戴上这规矩那规矩的枷锁。”
李敦英:“娘不懂,你有学问,一切由你。”
田凤华:“娘开明。”
李敦英:“四书五经要早学,要学好,听说乡试、会试都考四书五经。”
田凤华微微一笑:“娘,你孙子,你作主,你让咋学就咋学。我和芹儿都听你的。要是依着我,我就不让芹儿去奔那科举。”
李敦英:“听说,奔了科举,能当更大的官。”
田凤华:“娘,不居高官不害怕,不享宝贵不担惊。我家祖上要是不考科举,这时应是全家老小几十口子在浙江故里听家乡地方戏呢。可是现在,被皇上给杀完了。”
李敦英:“也是这个理。”
田凤华:“娘,等芹儿长大,让芹儿选择吧。”
李敦英:“好的。反正咱家的人不愁没官做,只是觉着科场没有咱家的人物。”
田凤华:“娘,要是芹儿长大了不愿意做官,您不生他的气吧?”
李敦英稍一迟疑:“一切由着我孙子。”
扬州书局曹寅官邸卧室,夏日晚,内
曹寅对贴身随从曹泉:“明儿你骑马回江宁,若有人问及凤华和我孙子,就说他们在镇江游玩,就说我安排他们母子游西津渡、金山寺、北固山、焦山,住在金山寺。”
曹泉:“是。老爷。”
曹寅:“你在江宁走动一天,就赶回扬州来。”
曹泉:“是。老爷。”
江宁一处茶楼,晚,茶客廖落。曹頫和丁江龙隔桌对坐,低声私语。
丁江龙:“我的弟兄,在扬州,像农夫犁田那样,将扬州犁了一遍,却没见田寡妇的踪影。”
曹頫:“不会吧?”
丁江龙:“确确实实。”
曹頫:“必是尔等打草惊蛇,那寡妇和那小崽子蛰伏隐藏。”
丁江龙:“打草惊蛇的是我等,诱使我等打草惊蛇的是四爷。四爷若早告诉我那寡妇和那孩子的情状,何至今日如此坐蜡。”
曹頫:“四爷我又怎能知道一个扬州天宁寺住着两个年轻寡妇各带一个半岁男婴。”
丁江龙:“四爷知之不详,致使我等劳而无功。”
曹頫:“这样吧,这一次再给你说细些,那小崽崽叫曹雪芹,那寡妇叫田凤华,是曹织造的孙子和儿媳妇。”
丁江龙恍然:“噢!那次去楝亭曹家踩点儿,我明白了。”
曹頫:“你用心查访田寡妇母子的去处,不限江宁、镇江、扬州。”
丁江龙:“四爷,那费用可就大了。”
曹頫:“我再给你加二百两银子,可以了吧?”
丁江龙:“眼下可以,用完了,还要向四爷讨要。”
曹頫:“行吧行吧。”
丁江龙:“时限,要加一个月,以三个月为期。”
曹頫:“行吧行吧。一大一小两个活人,钻不到地下去吧?”
丁江龙:“四爷,我和兄弟们尽力了。”
曹頫:“接着找。”
丁江龙:“是。我倒想,四爷应该通过你的人脉,用你的神通,打听一下那寡妇的去处。我带着弟兄们满天下乱找,比大海里捞针还难。”
曹頫:“我问谁?我要知道,还不早就告诉你了吗?”
丁江龙:“刚才进城,我看见织造曹织造的贴身随从曹泉骑着马进城,曹泉应该知道那寡妇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