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回 蔡昭姬及笄家庙堂 李义诚求亲蔡邕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到了光和元年。十月,朝廷初开西邸卖官,私令左右买卖公卿。这个消息传到涿郡,让李信感到十分高兴,知道自己的第一块地盘马上要到手了。记得几年前的新手任务的奖励,由于超完美完成任务,所以获得了雁门郡的太守职位,系统自然会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所以买官不过是一个过场,最后必然是雁门郡,但李信并不知道,其中竟然有曹节的“帮助”。
后面的故事自然后面再叙述,单说李信一行人到达洛阳,已是第二年的春天,算起了从上一次离开洛阳到如今已是三个年头,蔡琰想来快要及笄了。所以李信一路上日夜兼程,终于即使的赶到,在蔡琰及笄礼的五天前,李信在洛阳开始了准备,而这一切蔡家父女一无所知。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及笄礼的前一天的深夜,蔡琰抱着玉箫,对着夜空默默垂泪,“信哥哥,琰儿快要及笄了。说好的要陪琰儿过一个难忘的生日,给琰儿一个惊喜,可现在你在哪里?”
这边蔡琰是暗自垂泪,那边蔡邕接直接了。蔡邕一看明日就是及笄礼了,可李信这个臭小子还是没有露面,会不会是忘记了约定。蔡邕打定主意,要是及笄礼结束李信还不出现,那么这样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
李信此时也在为明日的及笄礼做最后的准备,反复的问跟来的兄弟,东西准备好了没。赵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说三哥,你半个时辰都问了八遍了,你烦不烦啊。你不烦,兄弟都烦了。都做好准备了。明天你就放心吧。明天我也见见嫂子,看看是不是你说的那样美若天仙。”关羽,张飞也在一旁起哄,和李信呆久了,再呆板的人也会带上一丝潇洒自如,兄弟之间开这样的玩笑也就习以为常了。
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到了第二天,及笄礼正式举行。
蔡邕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东都与蔡邕交好的官员都前来见礼,那些想要求娶的更是趋之若鹜,毕竟蔡琰的才女之名早已名动天下。
蔡琰母亲早逝,所以只有蔡邕上前迎接众宾客,相互行揖礼后依次落座,宾客都已落坐,蔡邕才就座于主人位。这时蔡邕已经是怒容满面,你说李信你忙可以,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你连一个人都不派,这未免太过了。你视我蔡家如草芥,我又何必上杆子嫁给你!如果及笄礼结束你还不出现,别怪老夫棒打鸳鸯了。
仪式继续,蔡邕起身,“今天,小女蔡琰行成人笄礼,拜谢各位宾朋佳客!”……
仪式一项项进行,宾盥,初加,一拜……等到了字笄者时李信还没出现,蔡琰内心着急,可是大礼之时又有何办法,只得一项项进行下去。蔡琰,有了自己的字“昭姬”,可是她的内心并不欢乐,反而有阵阵苦涩,“信哥哥,你不要琰儿了吗。”但是内心纵有千般伤悲又与何人说!
及笄礼成,蔡昭姬对众亲朋盈盈一拜,头上是翠玉步摇,几支玉簪让蔡琰显得格外出尘,淡蓝色的曲裾将蔡琰的气质推向了顶峰,像是从画中走出了的仙女,浓浓的书卷气更为她平添了几分雅致,简直是美到了极致。观礼的人只要有男孩的,无一不想求娶。蔡邕开口说:“今日是小女的及笄礼,我想为小女找一位如意郎君,不知各位亲朋,可有意愿?”
蔡邕说出这话了,蔡琰更是着急了,只见她眼角急的已然微红,默念着“信哥哥,你再不来,琰儿就要被爹爹许给别人了。”
正在众人准备提亲时,只听到门外一阵的嘈杂声,一队人浩浩荡荡来到家庙前,为首一人正是李信。蔡邕一见,马上怒斥道:“你来干什么?”
李信恭敬的答道,“久闻蔡家有贤女曰蔡琰,特来求娶。把礼物呈上。”后面的随从马上把礼物抬上。雁一对。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绸缎、首饰,食物各八抬,其中最为醒目的是那张“焦尾琴”。
众宾客一看就知道这是纳彩之礼啊,来人很是用心,竟然捉到一对活雁,要知道现在可是阳春三月啊!尤其是那张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原是蔡邕之物,能给一个年轻小子,自然是有深意啊!所有人都以为是特意安排,请亲朋共贺蔡琰定亲,哪知道这是李信一手操持的。
李信能不能早来?当然可以。人在京都,想什么时候到都行,可为什么偏偏就不露面呢?主要是李信怕蔡邕不同意自己和蔡琰的婚事,所以用了手段,当着蔡邕的亲朋的面装作是蔡邕一手操办的,向世人宣布蔡琰已经是名花有主,打消其他人的念头。
李信这点儿花花肠子能骗得了蔡琰,但瞒不过蔡邕,蔡邕暗自生气,“好小子,打主意打到我身上了,你这是逼我把琰儿嫁给你,我要是妥协了,你小子的尾巴还不要翘到天上,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长久地沉吟不语。
李信着急啊,你倒是答应啊,这把我晾在这儿是怎么回事。脸上露出了一丝惊慌,蔡琰看到李信的表情,再看看蔡邕,一下子就明白了,对着蔡邕娇滴滴的说了一句:“爹……”
蔡邕一看宝贝女儿为李信求情,也就一下子心软了,毕竟不论如何,李信绝对是自己女婿的最佳人选,如果因为小事惹恼了李信,恐怕日后琰儿的日子不好过,于是说:“我答应便是。”
李信一听不由得心花怒放,当即施礼到:“对谢伯父。”
“还叫我伯父?小心我把琰儿许给别人。”
李信当即施礼“拜见岳父大人。”
蔡邕抚须大笑“贤婿免礼免礼,来人啊,把礼物收下,我们大堂一叙。”
到场的那个不是人精,一看这样的情形,纷纷向蔡邕表示祝贺,然后告辞离开,把时间留给这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