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小!”
雷声阵阵,大雨倾盆。
人声鼎沸,好不嘈杂。
甄家上下乱哄哄闹作一团,几个丫鬟媳妇进进出出,两个经验丰富的稳婆束手无策。
屋里,一个年轻妇人肚子隆起,汗水把头发打得凌乱。
那张倾倒众生的面容,因疼痛而扭曲。象牙白色衣裙,已经被羊水和血水浸透。
原本保养得如白瓷一般的手,攥出青筋,指甲抓在床褥上,硬生生劈折出道道血痕。
妇人不敢大声喊叫,生怕喊没了力气。可即便是如此,肚子里的孩子还是迟迟不肯出来。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冒着风雨,在一群下人的簇拥中着匆匆赶来:“都说瞒着老四媳妇,到底是哪儿走漏了风声…”
来回话的女使行了个万福,借着眨眼的功夫端详了主子的脸色,小心翼翼回话:“老夫人,府中办丧事,那么大场面,想瞒,也瞒不住呀。”
胡老夫人一听,立刻扔了拐杖跌在地上,不顾往日的风度仪态,嚎啕得震天响。
众人只见那张树皮般的老脸沟壑纵横,一汪汪的,不知是雨是泪。
“都是我造的孽哟,本想着让老四风风光光的走,怎就连累了老四媳妇,她们母子俩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老婆子就是死了,在阴曹地府也没脸见人啊!”
众人忙上前去搀扶:“老夫人,老爷不在家,您就是咱家里的主心骨啊,可别有个三长两短。”
这一折腾,隐隐堵住了产房的大门。
产床边儿围了七八个稳婆。几尺见方的弹丸之地,几个婆子你挨着我,我碍着你。
偏偏人命关天,没一个拿得定主意。
一个稳婆借着端水,侧着身子努力出去,还未踏进院门,就被太夫人身边的何妈妈急忙拦住:“怎么样?能生下来吗?”
稳婆见惯了这等场面,摇了摇头:“孩子的月份不足,产妇又跌了一跤,偏巧撞在台阶上,命虽然能保住,可……位置已经不对了。”
她说着说着,汗水从下巴上滴落:“这也就罢了,陈大夫是妇科圣手,施针移位有五成把握。”
“只是他来得太晚,羊水流了太多,已经是要…”
她低着头,偷偷抬眼瞅了瞅太夫人的脸色,清了清嗓子,斟酌半晌:“孩子早产体弱,哪怕是生下来了,也不一定能活下来,你这媳妇倒是身体康健…”
“保小!”胡氏斩钉截铁,把拐杖在地上磕得震天响:“老四已经没了,四房就这么一点骨血,难不成,我这个做母亲的,要眼睁睁看着他绝嗣不成!”
稳婆也是生过孩子的女人,虽然能理解胡老夫人盼孙心切,心下还有些不忍:“已经三个时辰了,产妇现在还是在用参汤吊着,只怕是没有力气生下孩子。”
听到参汤,胡太夫人脸上露出一丝狰狞:“不能生就刨。”
“剖腹取子,你又不是没干过。”
那婆子吓得水盆都跌了,血水沁润在院子里,散发出不详的气息。
“那,那是对畜牲用的,这是人啊!活生生的一条人命!民妇,民妇不敢啊!”
太夫人抬起拐杖指着人:“废什么话,拖拖拖,你要把我的宝贝孙子闷死在他娘肚子里不成?”
见稳婆木头一般立着,太夫人胡氏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她打发人下去,招了自己的陪嫁婢女何妈妈,示意她贴过耳朵。
“把我首饰匣子底下那副药拿来。”
“老夫人!”何妈妈攥紧了袖子,面露不忍。
她是胡氏的陪嫁丫鬟,知根知底。
胡氏这人不同于一般女子,听说当年,在慈宁宫里,伺候过先太后。
本朝善待宫人,年龄到了的都自愿去留。
胡氏被放出来,带着多年攒下的体己银子,风风光光地嫁进了甄家。
那副药是她当年在宫里时,贵人们用过的方子。
虽然对症难产,却是实实在在的虎狼之药。
都说女子不宜用红花,这副药却有一味红花为辅。旨在借血行之气催胎儿一起下去。
孩子保不保得住还另说,可产妇必然大出血。
当年四房甄志祥的亲娘,就是难产之际,被还是管家媳妇的胡氏用这副药送上了西天。
甄志祥的生母是良家子,父兄都死完了,只她表哥甄老太爷一个亲戚,特来投奔。
当时甄老太爷已娶了胡氏。
胡氏见表小姐一个孤女,走途无路,花言巧语地哄她进来做小。
胡氏平日里看得严实,连丫鬟都不许到老太爷身边伺候。
当年替夫君纳妾,绝不是发了善心。
甄家这表小姐虽说是个孤女,祖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户人家。那几间铺面一个庄子,是她父兄留下来傍身的依靠。便是投奔亲眷,她从头到脚一身行头,金的玉的不说,全然是富户小姐的做派。
甄家的表小姐没了,她的嫁妆自然一个子儿不落,全进了胡氏的腰包。
连着拼命生下的孩子甄志祥,一直把胡氏当成生母,尽心尽孝。
胡氏想再去母留子,显然是因为吃过这甜头。
四房的这位儿媳妇是他上京赶考时娶的,只说是同窗家的女眷,偏巧榜下捉婿抓了他。
按照胡氏对京中动态的了解,这能去榜下捉婿的人家,想来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娶亲未告家中,只书信一封,在世人看来,算得上大大的不孝。
那新妇一到家就说有了身孕,只奉过茶,便关在房里再不见人。
胡氏疑心甄志祥知道了些什么。
四房娶亲未曾经过她的手,倘若禀到白玉京去,就能参一个“十恶”中不孝的大罪。胡氏捏了把柄,又细细盘点了一番。当年自己做事滴水不漏,自觉没什么疑点。
对外只说,出门时交代过便宜行事,众人只当她为了家宅安宁,特意替不孝子遮掩。
只是后来,那新妇在外头张罗,挺着肚子,自己另搭了五进的青砖大瓦房,比甄家本家都气派。
胡氏见新妇一日日的推脱,不来问安,眼见着是要分家的节奏。
二十年前那件事在心底压着,胡氏的疑心病一天胜过一天,每每见了官差,总是提心吊胆。
她自认不是寻常的妇人,此时竟然莫名生出胆气,索性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
反正这位儿媳妇从来不提娘家,可见不是什么书香门第,百年世家。
胡氏那便宜儿媳一副花容月貌,绝不是小门小户能养出来的。加上平日吃穿用度样样不凡,却从不走公中的账,大抵是个商户。
时人盛行厚嫁之风,商户人家更甚,想来,四房媳妇那儿,也有不少的体己。
胡氏盘算着,等过个十几二十年,把孙儿往娘家亲戚那儿一塞,对外就说张罗着婚事把钱全用尽了,不过是左手倒右手。
到时候,就算是老爷子亲自盘点,也绝挑不出她胡氏半点错儿来。
想到此处,她下了狠心,吩咐婆子们把火盆烧旺些。
先前怕老四媳妇大出血,自然不敢烧得太旺。现在既然下定了决心,便只盯着小的。
血水一盆盆地端出来,胡氏捏着念珠老神在在,好像是在为产妇诵经祈福。
今日她为儿媳妇忙上忙下,这里里外外可都看在眼里。
“太夫人,生了!生了”
虽然园子里并无婴儿的啼哭声,可是报喜的丫鬟已经端着盆子飞奔出来。
孩子刚落地,小病猫子一般气息微弱,浑身肿胀发紫,哭不出声来。
“生了!”稳婆抱着襁褓在门内喊。
胡氏追到门口,狠狠跺了跺脚:“怎么没没声儿啊,是男是女?”
房里的人呼啦啦走了大半,只有接生的王婆子留意产妇受不得风,起身去半掩着窗户。
随着孩子的降生,风雨渐渐止息了。
透过薄薄的一层墙纸,可以听见外庭里此起彼伏的道贺:“恭喜太夫人,贺喜太夫人,是,是对龙凤胎。”
胡氏愣了片刻,两个孩子,两张嘴,若要和其他几房的孩子一般养到成年…
一个男孩儿或是一个女孩儿,都好处理。
反倒是龙凤胎这种祥瑞,是要禀报府衙,写进县志的。
倘若做得太过…
胡氏已经把儿媳妇的嫁妆看做是囊中之物。女孩儿还可以送去宫里,每月往家里挣十两银子的月例。
宫中贵人多,规矩多,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小姑娘连丧事儿都节省了。
男孩儿就不一样了,要读书识字科举,光纸笔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何况,那个当爹的都不是她亲儿子!
这名义上的孙子若是发达了,未必不能翻出这陈年烂账。
胡氏使了个眼色,她的陪嫁何妈妈心领神会地进了门。
第二天早上,云阳城就传遍了。
本地富户甄员外家四房的媳妇高氏,在夫君葬礼上小产,当晚就死于血山崩。
可惜了一对龙凤胎,只一个女儿活了下来。
云销雨霁,漫天云霞背后,遥远的天边,仿佛有什么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