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芯片行业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收入都将来自于手机,这也是为什么mphone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战略是否能够成功。
阿美利肯半导体行业协会在2021年4月的报告《在不确定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写到:按美元计价,手机占半导体销售额的2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需要的芯片是如此之多,需要十多个半导体芯片,分别管理电池、蓝牙、wifi、蜂窝网络、音频、摄像头等等。
mphone成功,在手机领域占据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matrix完全可以主导一部分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新分配。
iphone的疯狂让周新在加州念书的时候印象深刻,从iphone4开始,每一代iphone的发布都能成为年轻人的狂欢,不管是否对科技、对互联网感兴趣,都会无一例外关注iphone的发布。
第一代mphone的销量能够让周新满意,毕竟这是阉割版的智能手机。要知道iphone6的时候,首周销量就破了1000万。
所以周新知道自己亲手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战争还远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甚至后世全球手机市场出现萎靡现象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了有十年之久。
一个竞争超过十年的领域,除了苹果稳坐钓鱼台以外,即便是三星都不敢说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不会被淘汰。
因此周新从来不认为mphone就稳操胜券了,依然保持极高的警觉。
曹永罗听完周新的话后说:“不愧是你,还是你有水平,可能是我一直在一线,所以觉得没有希望渺茫。信息产业部已经决定要出台政策,来鼓励芯片设计企业和芯片制造企业了。
之前芯片这一块的政策一直都和软件行业混在一起,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的篇幅,现在打算把芯片单列出来出台鼓励政策。
我也打算从小的领域着手做起,我上半年的时候成立了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叫永罗科技。
我想着先从电池管理芯片做起,这个领域比较小,但是有广阔的市场。可以先招一批人,从这一领域入手。而且德州仪器关于电池管理芯片的技术几乎全公开了。
从设计指南到原理图再到装配图,甚至连pcb布局都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降低成本,把这套方案的成本做下来,然后卖给其他手机厂商。”
电池管理系统由来已久,很早期的手机上就有电池管理系统了。最早的时候摩托罗拉通过一次性电路来保护手机电池。
这些一次性的电路通过设定阈值来保护电池不会被烧坏。可以把这种一次性的电路看成是最早的电池管理系统。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电池管理系统由一个单独的芯片构成,集成了保护器和测量装置。
它被集成在pcb组件中,可以保护电池,负责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也就是说,监控电池电量、充电只是是电源管理芯片最基础的功能。
在日常使用中,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给手机不同部件分配电量。一旦监测到电池电量过低后,会通过系统提醒用户充电。提示用户充电是电源管理芯片预警的结果。
同时在充电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电池已经充满了,电源管理芯片会切断电源。手机充电器即便在与手机连接,也不会再为电池充电,而是给手机供电。因此给手机充电一晚上,不会对手机有损坏,电池的寿命也不会缩短。
周新听完说:“看来你和老关想到一起去了,新芯半导体也是想着拿电池管理芯片、蓝牙芯片、多媒体芯片入手,通过这些给工程师们练手。
哈哈大家都盯上了电池管理芯片。不过电池管理芯片很难和德州仪器或者英飞凌竞争,新芯半导体可以依靠mphone,永罗科技的电源管理芯片得自己去寻找市场。”
德州仪器在芯片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只要和芯片相关的领域,伱总是能够发现德州仪器占据着c位吸引着进入这一领域企业的目光。
周新知道电源管理芯片极其有前途,光是智能电池管理芯片手机已经是够庞大的一块市场,还有电动汽车是不亚于智能手机的市场。
如果说电源管理对智能手机来说是锦上添花,那么对电动汽车来说是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是自己搭建的,但是他们的电池管理芯片是采购的德州仪器bq系列的电池管理芯片。
特斯拉仅仅依靠一颗德州仪器的电池监控和保护芯片就实现了对所有18650电池的管理。为什么特斯拉选择德州仪器?因为德州仪器将自己的电池管理芯片设计文件全公开了。
特斯拉可以基于这些文件去设计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
到2021年的时候,全球电池管理系统的市场份额高达78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95%的复合增长率在高速增长,而电池管理芯片的市场份额在43亿美元。
早期电池管理芯片并不被重视,因为它实现的效果很简单,只是电池保护和电量测量,远没有未来那么重要。主要玩家只有德州仪器和英飞凌,并且德州仪器将技术几乎是全公开的形式。
等到这个市场足够庞大之后,电池管理芯片出现了很多新的玩家,像意法半导体、亚德诺半导体、微芯科技等,都是后入场的玩家。
电池管理芯片也有了更多的使命,它需要将测量性能和应用稳健性相结合,实现对每个电池单元的监控和平衡,能够延长电池寿命并且跟踪充电过程。
曹永罗说:“我也是想着试试看,我没有想过肯定能够进入到mphone的供应链中,最终还是得看产品的质量。
主要还是太缺人了,国内在芯片设计上的人才过于匮乏,我找来的几乎都要重头开始学。
和我相比,有关总统筹,更别说你最近又挖了胡教授回去,在人才上面比我强太多了。伯克利那边是怎么想的?你来上学,上着上着把教授给挖走了。”
周新说:“所以现在换电气工程系的系主任亲自带我,我在伯克利的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校长,他和我说,不相信我还能把奥尔德姆给挖走。
因为我在伯克利的这三年来,从伯克利挖了不少教授去我的公司,所以导致校长都不敢让华人来给我当教授。”
周新心想,我确实挖不走威廉·奥尔德姆,但是我可以把金智洁给挖走啊。
(金智洁,华裔女性,在2012年起担任伯克利电气工程系的系主任,2016年开始担任伯克利的副校长。)
周新想把金智洁挖到新芯半导体来了,当时校长在和他说的时候,周新当时想的是:看看我提前把伯克利电气工程系未来的系主任给挖走了。
曹永罗听完之后大笑:“硅谷确实人才要多得多。”
当周新在旧金山和曹永罗闲聊的时候,在万里之外的华国此时正是上午的十一点。
华国迎来了新的一周的第一个工作日,所有人都知道华国加入wto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是具体是怎么样的重要法,他们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此时胡正明已经在新芯科技工作快两个月了,他在和周新频繁沟通之后也明确了未来的战略方向。
此时他在全力推进新芯科技和华虹半导体合作的事情。胡正明认为终究自己手上还是要掌握一家芯片制造企业。
“蒋总,我们之前提的合作方案,华虹这边觉得意向如何?”胡正明问。
这里的蒋总是指华虹集团的副董事长蒋守雷,也是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几乎可以说是华国芯片产业的全程参与者了,早在1968年开始,在无锡的国营742厂工作。
蒋守雷说:“胡教授,我们也打过很多年的交道,在1995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华越电子当副总,那时候你来燕大讲课,我特意去听了,然后私下请教了你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算是老朋友了,我很高兴看到胡教授这样的顶尖人才投身于华国的芯片事业。
同时我们对新芯科技的资金实力丝毫不怀疑,对技术实力同样不怀疑。以新芯科技的资金实力,是可以从硅谷、新竹、东京、首尔这些地方招募工程师。
因此,于公于私,我都是同意华虹集团和新芯科技合作。
我只有一个疑问,就是新芯科技靠技术和资金入股,你们不占据控股权,但是需要采取同股不同权的方式,需要拥有新成立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这在我们内部决策的时候是很难经过同意的。以霓虹的nec和华虹成立的合资企业,华虹nec为例,nec开出的条件现在来看很一般,但是在dram价格高企的时候,是非常好的。
他们愿意承包华虹nec生产芯片的所有销售,我们只需要做好芯片制造就可以了。
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把华虹nec的控制权交给nec方面。”
胡正明打断:“蒋总,我们可以说得直白一些,我去华虹nec访问过,我也和岛仓启一聊过。
在华虹nec,中层几乎都是nec从东京空降过来的,虽然董事长是华虹委派的,但是说白了只是起一个盖章签字的作用。
岛仓启一就是华虹nec的实际管理者,包括未来华虹nec的业务方向:加强与中国lsi设计公司的合作、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lsi,用户不限于中国的半导体代工业务,接受nec的生产委托等等。
华虹其实并没有去干涉这些。
新芯科技要达到的目的和nec差不多,而且和nec相比,新芯科技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在市场层面,我们都有更加雄厚的实力。”
主要还是胡正明不耐烦了,说白了新芯科技开出的条件非常优越了,华虹今年的前八个月亏损了7亿元,他们在颠覆时期一年也才赚了10亿多,刨去8亿元的折旧,盈利在35亿元。
新芯科技给出的条件是2亿美元入股,华虹以自己名下8英寸的生产线为资产注入新的公司,新芯科技愿意承诺合资后的芯片代工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
蒋守雷摇头:“不不不,胡教授,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知道新芯开出的条件很优越了。
我想说的是,华虹nec的控制权在霓虹人手里,这是因为我们有求于他们,但是即便如此,华虹nec的控制权也没有写进任何的合同里。
我们和nec之间保持着一种默契,我们可以和新芯科技同样保持这种默契。
新成立的华虹-新芯,新芯来管理这家企业,管理芯片生产,我们做不到写进合同里。”
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造价在7亿美元到8亿美元之间,整个华虹目前只有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
芯片制造就是如此的昂贵,即便周新也吃不消如此庞大的资产投入。
因此他和胡正明商量,能不能采取新的方式,和国企合作。
华国有很多地方都想搞半导体,想复刻硅谷的成功。燕京规划了300亿美元投入的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这里以首钢为主要的承建方,首钢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投入了135亿美元,建一座8英寸的芯片工厂,包括两条8英寸,也就是025微米的生产线。
当然首钢后来把该计划搁置了,然后把钱转而投向了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成为首钢的主营业务。
不仅后来,现在华虹前8个月的巨额亏损还是有些吓到了其他想搞半导体的地方。
全国想搞半导体的地方都想再观望一下。
但是不妨碍胡正明拿出来作为谈判的筹码:“蒋总,有8英寸生产线的不仅只有华虹,还有其他企业,像首钢的8英寸生产线也即将上线,我们并不是只有华虹一家可以合作的对象。
包括申海还有中芯国际这样的民营企业。
我们选择华虹,是因为我们之前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华虹在芯片制造领域有充足的经验。
但是不代表华虹是唯一的对象。
我知道你的担忧,新芯科技也有自己的坚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