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27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在一个商业社会里,电影的主要属性是商品,其次才是艺术,刚才各位看到的这部《空山灵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沈冲借《空山灵雨》的幕后故事做引子,把香港乃至好莱坞的商业模式介绍了一遍,器材的生产制造,电影的拍摄过程,发行和放映的规律,录像带和电视台的二次播放,以及周边商业模式的开发等等,电影的整个产业链,分门别类的一一解说。

    不仅如此,他还把最近几个月打听到的内地电影行业的一些制度和规则,见缝C针的拿出来,和好莱坞成熟的商业模式做对比,加深听众对所说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沈冲在前世,本就积累了一肚子的电影行业八卦,穿越后又交往广泛,还有杂志打底,因此各种有趣的故事和幽默段子,信手拈来,毫不费力,整个演讲,虽然内容枯燥,但过程绝不无聊,礼堂里时不时的爆发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

    这一场演讲,从下午三点半开始,一直说到将近六点,写满了四张黑板,不仅沈冲说的尽兴,下面的听众也聚精会神,两个多小时里,没有一个人离席走开,后排反而多了很多站着的新听众。

    “在政府眼里,电影是宣传工具,在你们眼里,电影是艺术品,在我这样的人眼里,电影是商品,在放映员眼里,电影是饭碗。”沈冲用了一句话总结,说道:总之,电影很复杂,中国电影尤其复杂,所以,我们国家的电影想要崛起,并且走向世界,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全场掌声如雷。

    沈冲连鞠了三个躬,然后准备下台,却在一片掌声中,听到有人大声喊道:“沈老师,我有问题要问!”

    司徒兆敦快步上台,挽住沈冲,举着他的手,向台下致意,于是掌声又持续响了好长一会,最终停下后,他先恭喜了沈冲几句话后,转身听众说道:“各位同学,时间紧张,有问题的请举手,我们一个个的来。”

    台下立刻手臂如林。

    “沈…沈老师,你觉得中国会出现你所说的商业电影公司吗?如果会出现,那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呢?”

    沈冲拿起一个女同学送上来的搪瓷缸子,喝了一口水,润润喉咙后,说道:“根据中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商业电影公司在未来某一天,一定会出现的,但国家什么时候允许成立商业电影公司,就不是我能回答的了。”

    “为什么?”

    “电影政策是国家大事,而我只是个香港小青年。”沈冲抬手看了看表,笑着说道:“虽然我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从沈先生升职成了沈老师,但想要变成电影局沈局长,恐怕还需要再努力100年,不如到那时候,我再回答你好了。”

    沈冲的幽默,很受听众喜爱,台下笑声夹杂着掌声,一阵喧闹,坐在前排的几个老家伙也相视而笑。

    “马克思说,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请问沈老师,在香港和美国,全是资本家的社会里,如何控制电影的质量?毕竟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成本低了,必然会伤害电影的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沈冲拿起茶缸,又喝了一口水,没办法,说了这么久,嗓子都冒烟了,他用略微嘶哑的声音说道:“同时这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样吧,我用香港1973和1974年发生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注1)

    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拿起黑板擦,准备擦掉其中一块黑板上的文字。

    “沈先生,先别动。”司徒兆敦立刻阻止,他转头问台下:“刚才沈先生的演讲,有人做纪录了没有?”

    “我做了。”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站起来报告。

    “都纪录下来了?”

    “前面的没怎么记,后面的都记了。”

    “那行,你坐下吧。”司徒兆敦拿过黑板擦,亲自动手,擦掉了最后一块黑板上的内容,说道:“沈先生,用这个。”

    沈冲一笑……

    北影让司徒兆敦出面,邀请沈冲做演讲,大概是回报他赠送《空山灵雨》拷贝的一种礼节,没有人会认为他一个二十出头的香港小青年,能讲出来什么道道来,所以也没有安排专职的记录员。

    结果沈冲所讲的东西,数据详实,体系完备,见解独特,对信息资源匮乏,理论研究停滞的内地电影人来说,极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是非常宝贵的东西,由不得司徒兆敦不重视。

    这次演讲,是临时起意,沈冲连稿子都没准备,但他思考如何打开内地市场已经很久了,所以虽然仓促,但该讲的内容,都讲了出来,在北影这块中国电影行业最高端的教育基地里,播撒一颗电影市场化的种子,能对未来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

    而从听众的反应来看,这次演讲,可谓大获成功,完全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

    注1:因为色情和暴力电影太多,东南亚各国在1973年和1974年之间,相继禁止引进香港电影,使大批独立制片公司倒闭,电影产量锐减。

    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内幕

    “这演讲纪录,怎么前后不太一致?”

    “开头那一段,是我凭着记忆加上去的,后面是现场学生做的纪录,还没来得及整理,所以有些杂乱。”司徒兆敦微一欠身,说道:“爸,你怎么看?”

    “他演讲的时候,没有拿稿子?”

    “没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卢院长临时起意,让我在电影放映结束后,请他上台说几句话,接受学生们的感谢。”司徒兆敦端着茶杯,感慨说道:“没想到他上台之后,说了这么多,又说的这么好。”

    “确实说的很好。”坐在书桌后面的老人,是司徒兆敦的父亲,主管全国电影事务的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他摩挲着记录着演讲内容的普通日记本,说道:“有点随意,但是主体清晰,详略得当,把海外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都讲透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注1)

    “是啊。”司徒兆敦赞同的点头,说道:“才20岁,面对上百的听众,不打草稿,上台就讲,讲的如此精彩,可谓天纵奇才,我自愧不如。”

    “这演讲稿中的数据和资料,是否准确?”

    “我事后问过,他说其中有一些调节气氛的趣事,是传言,当不得真,至于具体数据,全部都是有根据的。”司徒兆敦说道;“他还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从香港把相关的资料寄过来。”

    “他敢这么说,那应该真实可信。”司徒慧敏把日记本放在桌子上,说道:“这份演讲稿,对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非常有参考价值,你尽快整理好,然后印出来,送到电影局,给他们做内部参考资料。”

    “好。”

    司徒慧敏又指了指书桌边上堆着的一叠杂志,问道:“这些杂志,都是他带过来的?”

    “是。这些杂志,是他自己创办的,前几天参观我们学校的时候带过来的,打算捐赠给图书馆。”司徒兆敦介绍道:“《电影时代》是周刊,是面向大众的,资讯信息比较多,那本《第一电影评论》是月刊,偏专业,比较有深度,这两本杂志,内容都很丰富,对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开拓眼界的好窗口。”

    司徒慧敏随手抽了一本杂志,看着上面的封面女明星,微一皱眉,问道:“这些杂志,内容上有没有违禁和不健康的东西?”

    “没有。”司徒兆敦连忙摇头,说道:“学院的几个领导都审核过了,虽然其中提到了不少台湾的信息,但都是单纯的谈论电影,不涉及政治,也没有色情暴露的内容和图片。”

    “那先放这里吧,我明天让人再审查一遍。”司徒慧敏说道:“台湾是敏感话题,谨慎一点,没有坏处,你是吃过苦头的,应该心中有数。”(注2)

    司徒兆敦点头,默然无语。

    随意的翻看了一会杂志之后,司徒慧敏又抬头问道:“你跟他,接触多不多?”

    “十月二号,他来我们学校参观,卢院长让我做导游,陪着逛了一天。”司徒兆敦回答道:“还有就是今天,一起吃了两顿饭。”

    “那你们在一起,都聊了些什么?”

    “什么都谈。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知识也非常广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似乎所有的事情,他都能说出一二,而且别出枢机,思维不同常人,虽然有时候偏激了点,但总体来说,对祖国很认同,爱国热情很高。”

    “那有没有说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投资和合作之类的事情?”

    “投资没说。”司徒兆敦略一回忆,然后说道:“不过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卢院长提到,想和我们电影学院合作,利用北京和香港两地的环境,优势互补,交叉培养人才,但当时人多口杂,只说了个大概,没有详谈。”

    “怎么个优势互补法?”

    “他的大意是,香港商业环境好,拍电影的实践机会多,我们电影学院理论水平高,艺术修养好,可以相互交流人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这个思路,倒是不错。”司徒慧敏拿起书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根,说道:“现在国家困难,你们电影学院经费不足,学生们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去香港,既能参加实践工作,又能开阔眼界,是个不错的办法。”

    点上烟之后,司徒慧敏推了推日记本,说道:“兆敦,你就以整理演讲稿的名义,去和他接触,看看具体怎么个合作法,这件事情,先由你们学校出面去谈比较好,文化部牵扯范围太广,不方便出面。”

    “好。”司徒兆敦站起来,拿过笔记本,拿在手上,问道:“爸,还有什么事吗?”

    “这部名叫《空山灵雨》的电影,质量怎么样?”

    “非常不错,艺术价值很高。”司徒兆敦重新坐下,饶有兴趣的说道:“画面构图很有山水画的神韵,配乐也是都是传统乐器,古风盎然,和我们内地出品的电影风格完全不同,非常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情节呢?”

    “情节比较简单,也很正统,是根据古典传奇故事改编的,讲的是一个穷人被陷害,被迫去做和尚,然后识破大地主和大官僚的诡计,保护文物的故事。”

    司徒慧敏轻轻点头,唔了一声,说道:“你明天把拷贝送到我办公室来。”

    “爸。”司徒兆敦吃惊,问道:“文化部要没收?”

    “你想哪去了。”司徒慧敏熄灭烟头,说道:“小平同志很爱看电影,既然质量不错,那就送到中南海去,给他看看。”(注3)

    “这样子啊。”司徒兆敦又站起来,说道:“那我现在就去给学校打个电话,让资料室把拷贝收好,别被人偷偷的拿出去放了。”

    “就在这打吧。”

    打完电话后,司徒兆敦见司徒慧敏夹着烟头,靠在椅背上出神,问道:“爸,你怎么了?”

    “兆敦,你是在香港出生的,童年也是在那度过的,算是半个香港人。”司徒慧敏说道:“现在想不想回去看看?”

    “爸,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香港迟早是要回归中国的,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司徒慧敏没有直接回答,他吸了一口烟,说道:“你不觉得这个沈冲,来北京的目的很奇怪吗?”

    “确实有些奇怪。”司徒兆敦拿起烟盒,也点了一根烟,说道:“按理说,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是文化部和电影局统一负责的,哪里需要他特意从香港赶过来参与,而且据我所知,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影工作者,都是直接来北京参加正式会议,不用提前派人来搞筹备。”

    “是啊。”司徒慧敏说道:“我们最初也是准备让香港代表团直接来参加正式会议的,不过小平同志看过草案后,指示说,香港现在名义上还是英国人的统治区,局势复杂,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些话题,不好谈,也不方便谈,所以就用筹备会议的名义,把香港代表团提前请到北京来。”

    司徒兆敦闻言,非常吃惊,他手指一抖,差点丢掉了烟头,“小平同志准备单独接见他们?”

    “列宁曾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司徒慧敏不置可否,他用力的揉灭烟头,说道:“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封锁,让海外人士,尤其是华人华侨,对我们的国情和政策缺乏了解,多有误会,这不利于改革开放的实行,香港地理环境优越,电影工业发达,是非常重要的宣传阵地,不能不重视。”

    “这么说,国家准备在香港有大动作?”

    “大动作容易引起英国人的警惕,中央的意思,还是以现有的资源为主。”司徒慧敏摇头,说道:“香港那几家接受政府指导的电影公司,被动乱冲击,实力大减,现在运营困难,从业人员年纪也大了,人才断层,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所以中央打算把它们整合起来,再从内地抽调一些人才过去,打造一个实力过硬,有号召力的宣传平台,你要是想回香港看看,过段时间,可以去电影局报名。”

    “我还是喜欢现在的教学工作。”司徒兆敦默默抽烟,思考了一会,说道:“而且我是研究纪录片的,去香港,也未必有什么作用。”(注4)

    “这事,你自己考虑,内地有内地的好处,香港有香港的优势。”司徒慧敏说道:“不过我建议你和这个沈冲多聊聊,听听他的意见。”

    “他?”

    “嗯。”司徒慧敏把《电影时代》放回去,又抽了一本《第一电影评论》,摊开之后,说道:“别小看他,这个人虽然年轻,见识可不简单,这次香港代表团,其余几位都是老面孔,只有他,是小平同志亲自点名的。”

    司徒兆敦更吃惊了,“小平同志怎么会知道他?”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司徒慧敏说道:“不过根据公开的资料,沈冲的父母,都是香港进步人士,他自己白手起家,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就赚了几千万港币,而且他创办的电影公司,今年制作发行了两部电影,统统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的历史纪录,香港是个商业社会,他的经营能力,对宣传平台非常有用。”

    ——————————————

    注1:司徒慧敏1978。07…1982。04期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事务。

    注2:司徒兆敦在动乱时,被判处死刑,关押了5年。

    注3:邓公有周末看电影的习惯。

    注4:司徒兆敦1938年出生在香港,1951年回内地,1964年毕业于北影,后长期在北影做教学工作,被誉为中国纪录片之父。

    第二卷 第二十六章 合并

    10月8日,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办公室。

    “小沈,看完啦?”

    “陈局长,我看完了。”沈冲站起来,隔着办公桌,很得体的用双手把文件递还给坐在对面的电影局局长陈播。(注1)

    回到自己的座位后,他故作苦笑,抱怨傅奇:“傅叔叔,前段时间,我天天对长城跑,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一点口风都不漏,保密工作,做的可真好!我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天,一直被蒙在鼓里,真以为是来参加筹备会议的呢,你这是明摆着欺负小辈啊。”

    “小沈,这不能怪傅经理。”廖一原打圆场,说道:“毕竟你不是长凤新的人,我们也不知道领导让你来北京,是为了参与这件事。”

    “是啊。”傅奇也叫屈,说道:“我也是到了北京后,才知道你也有份,可你不和我们住一块,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影,想告诉你也找不着啊。”

    “是,是,我错怪傅叔叔了。”沈冲坐在椅子上,打躬作揖,笑着给傅奇赔罪,“都怪我贪图北京饭店的美食,不肯搬到招待所住,以后一定努力学习,提高觉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唯傅叔叔马首是瞻。”

    傅奇没想到他在这么正式的场合里开玩笑,有些尴尬的对陈播解释道:“陈局长,这小子见谁都这样子,一点不知道什么是严肃认真,您别见怪。”

    “哪里哪里。”陈播带着笑意,摆了摆手,说道:“年轻人就该活泼一点,要是都像我们这些老家伙一样,天天苦着脸,日子就没发过了。”

    穿越者的身份,让沈冲无论是面对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还是位高权重的大领导,始终能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他在任何场合里,都能挥洒自如,不受拘束。

    越是从容,越受重视——放眼历史,年纪轻轻,就拥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气度的人,无一不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沈冲C科打诨,不过是争取时间,来消化文件里透露的信息。

    他刚才看的,是一份企划报告书——长城、凤凰和新联,申请在1980年元旦之后,重组合并,成立一家新的电影公司。

    这蝴蝶翅膀,扇动的有点离谱,超出了预期……

    在历史上,1981年,长城和新联合作,成立“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传奇电影《少林寺》,轰动内地和香港,席卷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票房大卖,让中资左派电影公司的管理者看到了集思广益、团结协作的优势,于是在1982年9月,把三家合并,成立了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而现在,合并计划居然提前了两年多!

    这让沈冲有点措手不及。

    他本来的计划,是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慢慢的渗透,控制实力最为雄厚的长城电影制片厂,等银都成立的时候,就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为进入内地打开方便之门。

    所以他豪爽的给《白发魔女传》剧组借款……

    所以他借长城的片场拍《活埋》……

    所以他时不时的请长城的员工会餐……

    但这份企划书一出,以前的种种谋划,统统打了水漂。

    三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会成为香港地区唯一的一家中资国有电影公司,重要性大幅度攀升,绝不是他这么一个外人可以染指的。

    不过,陈播给他看合并计划书,廖一原刚才又说领导让他来北京,是为了参与合并的事,是什么意思?

    “小沈同志。”陈播用手指轻轻敲了敲企划书,问道:“你对这份计划书,有什么意见?”

    “陈局长。”沈冲笑着恭维,说道:“廖老,陈老,还有傅叔叔,从事电影行业的时候,我连娘胎都还没出,他们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群策群力做出来的计划书,自然是极好的。”

    “正经一点!”傅奇严厉的看了他一眼,绷着脸,正色说道:“有话就直说,别把做生意的那一套拿到这里来。”

    “是啊,小沈,有话就讲。”廖一原也开口说道:“三家公司合并,是一件大事,这计划,哪里有问题,你尽管说,不用顾忌我们的老脸。”

    “那我就斗胆瞎说几句。”沈冲也不再客套,三家合并,关系重大,一定要C一杠子,即使得罪人,也顾不上了,“三家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同气连枝,相互支持,现在合并成一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做大做强,思路是非常好的,不过我觉得,长城和凤凰合并就好,新联公司应该独立存在。”

    廖一原闻言,立刻追问道:“为什么?”

    廖一原是新联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三家合并,他非常矛盾,一方面舍不得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公司,另一方面,新联最近两年,勉强制作出来的几部电影,全都亏损,入不敷出,只剩一个空壳子,而根据高层口风,新公司成立后,将会任命他为第一任总经理,到时候位高权重,比呆在新联虚度光Y强的多。

    这患得患失的心情,让他特别敏感。

    “廖老,据我所知,新联公司是在周总理亲自指示和领导下成立的,对吧?”

    “是的。”廖一原点头,他眯着眼睛,面带缅怀的神色,说道:“1951年,周总理指示说,香港是中国通向往东南亚、亚非拉和西方世界的窗口,然后特意从中央财政里拨款,成立了新联影业公司,最初是周总理亲自领导,后来政务繁忙,就交给陈毅元帅负责,后又转交给廖公负责。”(注2)

    “周总理的高瞻远瞩,令人敬仰。”沈冲真心实意的赞了一句,然后说道:“长城和凤凰以国语片著称,新联是立足香港本地,以粤语片为特色,分别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对统战工作有很好的效果,而现在,三家要是合并了,这电影语言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不是什么问题吧?”傅奇说道:“国语还是粤语,根据影片需要,由导演自行选择就是了。”

    “傅叔叔,这其中的门道,大着呢。”沈冲和他熟,不担心得罪,他顶了一句,然后解释道:“大家知道,我有个杂志社,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香港现在的电影观众,两极分化情况非常严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只看粤语片,不看国语的,而30岁以上的观众,看国语片的比较多。”

    “那又如何?”傅奇没反应过来,他说道:“这和合并有什么关系?”

    “哦?”陈播则若有所思,他点了一根香烟,说道:“小沈同志,你把调查结果,详细说说。”

    “好的。”这些调查内容,都是沈冲利用穿越者的优势,特意安排的,自然背的滚瓜烂熟,他正襟危坐,口若悬河的说道:“根据调查,三十岁以上的观众,大都是四十年代战乱的时候,流落到香港的,他们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对祖国抱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喜欢看国语片。”

    “日本投降后,英国重新占据香港,一直心怀恶意,搞殖民统治,他们在学校实行英式教育,推行英语教学,灌输西方价值观,刻意割裂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联系,意图制造分离对立的气氛,达到长期占有香港的目的。因为这些政策,二战后出生的香港年轻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严重匮乏,对祖国缺乏认同感,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和中国没有关系。”

    “英国殖民者着实可恶!”

    “电影是最好的宣传工具,年轻人又喜欢看粤语电影,所以我认为新联公司应该独立运营。”沈冲竖起两个手指,说道:“一是可以集中精力,拍摄更多更好的粤语片,把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输入香港,潜移默化的培养年轻一代人的民族自豪感和价值观;二来,香港现在年轻一代的电影导演,都喜欢拍摄粤语电影,新联公司独立运营,有利于吸收这些新锐力量,指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毕竟,香港年轻一代自己拍的电影,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效果会更好。”

    陈播抽着烟,默默无语,思索了一会之后,他问廖一原,“廖经理,你觉得呢?”

    “小沈说的,也有道理。”廖一原面色变幻不定,说道:“合并有合并的好处,独立也有独立的好处,这件事,还是由中央统筹安排,我是没意见的。”

    “陈局长。”沈冲见廖一原耍滑头,只好继续耍嘴皮子,他陪着笑意说道:“别怪我不知天高地厚,我还想再说几句。”

    “你说。”

    “新联公司如果独立运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不然,还不如合并到新公司里去。”

    “哪两个条件?”

    “一要有充足的资金,二要有充足的市场。”沈冲轻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说道:“资金问题不大,新联有国家支持,香港又是个商业社会,有很多融资的渠道,主要的难题,是市场问题,这方面,需要中央支持。”

    “小沈同志,你这建议……”陈播了然,他皱着眉头,说道:“让香港电影进入内地放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陈局长,中央现在提倡改革开放,凡事皆有可能嘛。”

    “好,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今天算是见识了。”陈播哈哈大笑,说道:“那你说说,怎么个可能法?”

    “香港有个‘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是台湾方面控制的右派电影人组织,凡是想要去台湾上映的电影,都需要到那里登记,他们用利益拉拢香港电影人,对抗中资电影公司,破坏统战工作,导致香港本地的电影公司和电影人,为了利益,都不太愿意和长凤新合作,这方面,几位前辈应该深有体会。”

    “是啊,香港本地商人为了利益,经常刻意刁难。”

    “这个自由总会,影响非常不好。”

    长城、凤凰和新联在香港举步维艰,和自由总会的封锁,有很大关系,三个经理无不对它深恶痛绝,纷纷痛斥。

    “台湾有1700多万人口,而大陆有10亿人口,只要稍微开个口子,就能让台湾的利益诱惑荡然无存。”绕了半天,沈冲图穷匕见,说出了最终目的:“广东和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又都是说粤语的地方,如果能允许政治正确、内容健康的香港电影进入广东放映,我相信,香港绝大部分的电影人,都会投奔内地的怀抱,接受新联公司的领导。”

    “是啊,陈局长。”廖一原听到这里,立刻抛开了之前的犹豫,激动的说道:“别说整个广东省,只要能进广州放映,香港电影人都会欢欣鼓舞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沈冲跟着煽风点火,鼓吹道:“香港弹丸之地,几百万人口,大陆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它的千万倍,如果能让香港和内地多做交流,我想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完全融入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熔炉里。”

    “这件事情很复杂,需要从长计议。”陈播按灭烟头,说道:“这样吧,你们再写个报告上来,我交给文化部讨论。”

    “好!”沈冲抢在廖一原之前,斩钉截铁的答应了下来。

    “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陈播抬眼看了他一眼,说道:“香港电影想进内地放映,哪怕是只在广州放映,也要先审查,怎么审查,怎么发行,怎么放映,票房怎么结算,出了问题怎么弥补,都得给我写清楚喽,拿出详细的有说服力的方案来,不然,还是趁早回去筹备怎么合并吧。”

    ……

    “对了,陈局长。”临走之前,沈冲腆着脸问道:“我不是长凤新的人,三家公司合并,让我参与哪些方面的工作?”

    “这件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司徒部长说你对运营电影公司很有心得,让我把计划书给你看看,帮忙参考参考。”

    沈冲有些无语,这闹的是哪一出……

    他巴巴的跑来北京,以为是参加筹备会议,结果刚才被告知,是为了长凤新合并的事,现在却又说长凤新合并,只是临时让他做个参谋,那这次到北京,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

    注1:陈播,1978…1982年担任电影局局长。

    注2:见《香港左派电影公司的历史演变》。

    第二卷 第二十七章 分账

    10月8日是星期天,当晚,沈冲失踪了数个小时。

    10月9日一早,他在北京饭店办理了退房手续,然后搬去电影局的招待所,和廖一原等人住一块,商讨如何起草香港电影进入内地放映的可行性报告。

    天大地大,利益最大。

    所以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市场,是卖片花,还是票房分账?

    台湾为了拉拢香港电影人,把香港出品的电影视为“国产片”,不受进口配额限制,所以邵氏和嘉禾在台湾下了血本,或合资或独资,建立自己的院线,每年赚取大量的票房收入,这两家大型电影公司,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抛弃台湾的利益,转攻内地的。

    内地目前可以争取的,是那些独立电影制片公司。

    沈冲在香港电影圈混迹了大半年,又时不时的指使旗下杂志社做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早已把独立制片商的门道,摸的一清二楚。

    在1979年,独立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大概是80万,而香港电影的平均票房是100万出头,以这个数据计算的话,扣掉17。5%%u7684娱乐税,15%%u7684发行费和12%%u7684宣传费,再和戏院四六分账,最终能拿到20万,还亏损60万,这亏岁的部分,就靠卖片花来填了。

    一部制作普通的电影行情,新马地区30万,台湾20万,欧美15万,其他如北欧南美之类的地方,还能卖个10万左右,所有收入合起来,能赚个15万到20万,香港电影制片公司,基本都是这么运营的。(注1)

    台湾地区人口是香港的三倍,经济也繁荣,按理说,如果选择分成,收入会更高,然而香港电影公司却不太愿意这么做,一来麻烦,资金回笼慢,二来台湾戒严状态下,有不可预测的政治风险,三来都是散兵游勇,在台湾发行商那里拿不到好的分成比例。

    卖片花是一锤子买卖,流程简单,容易C作,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卖过之后,大家两清,要是放映之后,不管是票房不好,还是犯了忌讳,都和制片公司无关……

    自从香港开埠以来,卖片花一直是电影的主要交易模式,独立制片商就靠它吃饭,如果内地也采用这种方式交易,只要开价高过台湾,商人们立马会蜂拥而至。

    所以廖一原和傅奇等人众口一词,建议采用这种交易方式,然而沈冲却不以为然,他强烈的要求把票房分账也写进报告正文。

    在1979年,内地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人均年收入才185美元,群众的观影热情虽然高涨,但囊中羞涩,加上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在领导们眼里,电影的功能,一是宣传,二是福利,所以很多电影是露天免费放映的,即使是在电影院放映,票价也很低,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票价也不超过2毛钱,而且这个价格是定死的,任何地区想要调整票价,都需要提前上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筹,然后经过文化部、财政部还有全国物价总局批准之后,方能执行。(注2)

    因此在这个时候,内地电影市场看似美好,实际上票房总量非常有限,票房分账,分不到几个钱,对独立电影制片公司来说,吸引力远不如卖片花。

    “小沈啊,我也知道内地电影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不可限量,选择分账,以后利润会更高。”廖一原直摇头,老气横秋的说道:“但是票房分账这种模式,C作起来很复杂,涉及的部门又多,容易扯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让香港电影能进入内地放映,以后的事,以后再解决嘛。”

    “是啊,廖老说的有道理。”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陈静波也劝说道:“票房分账好是好,但需要等几年才有效果,我们现在等不起啊。”

    “两位老前辈,你们说的,都是老成之言,我很佩服。”沈冲放下钢笔,含含糊糊的说道;“不过我觉得,咱们中国人做事,向来是人情为先,卖片花确实方便又快捷,但是方便了,人情就薄,快捷了,人脉就少。”

    他摸了摸昨晚刮的干干净净的胡子,继续说道;“票房分账虽然麻烦,但是打交道的人也多。内地局势蒸蒸日上,咱们现在受重视,能经常和高层往来,以后未必还有这样的机会,几位前辈都是儿孙满堂的,我记得有句俗话说的好,叫做留金留银,不如留个人情。”

    三个老家伙,最年轻的傅奇也已经50了,都是有家有口的,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沉默,过了半响之后,廖一原缓缓点头,说道:“小沈啊,你年纪轻轻,就世事D明,真是天授奇才,难怪能让司徒部长和陈局长青眼相加。”

    “我看这样吧。”沈冲含笑说道:“在报告正文里,就以卖片花为主要的交易方式,票房分账作为备案,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咱们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票房分账案例,作个附件,提供给领导参考,你们觉得如何?”

    “我看这样不错。”傅奇说道:“廖老,你看呢?”

    “这样好,有实际案例做参考,更有说服力。”廖一原拿起茶杯,说道:“小沈啊,我们几个都老了,精力不济,这份报告,你来主笔好了,我们打下手。”

    “那怎么行!”沈冲连忙客套,“我只能做做写字这种体力活,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给三位提鞋也不配啊……”

    沈冲一心想要推销票房分成制度,其实不是为了香港独立电影公司的利益——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死是活,他毫不在意。

    当然更不可能是为了惠及子孙的人脉资源,他才20岁,况且身为穿越党,该结交谁,一清二楚,完全不需要用票房分账这种蝇头小利去拉拢人。

    他的目的,是想打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垄断地位。

    两个月前,8月10日,文化部电影局会同财政部文教局,联合拟定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实行方案》,在方案里,明确的规定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是领导并管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专业公司,凡在全国上映的各类电影,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

    而中影公司的发行方式,就是买断——以每部故事片70万的价格,从各大电影制片厂统一购买。

    这个价格看似不错,但内地电影制片厂受制于体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这个价格,别说盈利,维持生计都难,而另一方面,内地的电影市场却如火如荼,一片热闹。

    古诗有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制片厂辛辛苦苦的拍片,做了好大的蛋糕,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影公司大快朵颐,自然怨气冲天,沈冲听魏报国说过,前段时间,北影厂的厂长亲自上书给中央,要求改革。

    这种局势,对沈冲非常有利。

    内地现在已经出现了两个垄断性质的电影公司,一个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一个是刚刚成立的中国合作制片公司,然而,还有一个大腕没出场……

    后世中影集团牛气冲天,除了发行放映方面的优势之外,还手握一个超级大杀器——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

    而在最初,这个权利并不是中影公司的,而是中国输入输出公司的,只不过整个80年代,内地都是国产电影的天下,这家公司名声不显,作用不明,所以后来被并入了中影公司。

    这家公司还没成立,但根据沈冲最近打听到的消息,很有可能在年底之前成立。(注3)

    看名字就知道了,香港电影想要进入内地,必然需要经过这家公司。

    而沈冲在陈播面前,可没提全国两个字,只是建议香港电影进入说粤语的“广东地区”放映,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的心理预期其实很低,只要能在深圳放映,就心满意足了……

    深圳是特区嘛,特事特办,机会还是很大的,在来北京之前,沈冲已经从江之强那里获悉,深圳欢迎香港商人投资经营电影院。

    中影公司是负责全国放映的机构,在深圳一地放映,就不算全国,打个擦边球,避开政策规定,况且深圳现在只是个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