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蒙山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节大俄罗斯国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俄国内战的确如龙谦预料的那样发展了。▽顶▽点▽小▽说,

    在喀山战役仍激烈进行的当间,在莫斯科的南方,邓尼金指挥的联盟南方军和伏龙芝指挥的红军围绕着库尔斯克展开了残酷的攻防,战役一直延续至五月底,邓尼金部队最终没有守住库尔斯克,向哈尔科夫方向实施了总退却。布琼尼指挥的红军第1骑兵军打出了漂亮的穿插,在哈尔科夫以北重创了邓尼金所部。经此一役,联盟军夺取奥廖儿、图拉进逼莫斯科的计划算是失败了。

    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就血腥程度不下于欧战的任何一场战役,双方的损失都极其严重。据双方披露的战报,此役双方阵亡失踪负伤总计超过了50万。这个数字比起欧战那些重大战役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两支初建的军队是难以承受的。令人唏嘘的是内战特有的残酷性彰显无遗,邓尼金部队将俘虏的红军军官及伤兵一律处死,自库尔斯克向哈尔科夫的大路两旁,到处立着绞刑架,上面吊着处死的红军军官们。一名跟随邓尼金军队做战地采访的法国记者的报道真实再现了库尔斯克战役的残酷,那些真实的细节令人毛骨悚然,不忍卒读。

    邓尼金部队在库尔斯克的失利客观上加快了俄罗斯爱国者联盟建国的步伐。之前,邓尼金与高尔察克之间就建国问题和战略协作一直存在巨大分歧,现在邓尼金的本钱缩水了。意识到布党的力量,双方终于互相做了让步,使得建国的主要分歧暂时消除了。

    5月底,在中国的策动下,爱国者联盟主要首脑齐聚辛比尔斯克以南的萨马拉召开了爱国者联盟代表大会,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就国体、首都、最高执政者等问题达成了一致。邓尼金放弃了原先一直坚持的尼古拉二世复位要求,转而赞同建立成立君主立宪国体,国名确定为大俄罗斯国,尊尼古拉二世为大俄罗斯皇帝。这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会议草草拟定了临时宪法。由就任大俄罗斯国皇帝的尼古拉二世委任高尔察克为政府总理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邓尼金为南俄特别行政区最高执政兼南方军司令官,在彼得堡十月事变中被赶下台跑到了加拿大的克伦斯基也被缺席委任为副总理兼司法部长,以换取西方主要国家的支持。

    萨马拉会议的主要成果不是选举首脑。而是确定首都。首都的选定意味着大俄罗斯国战略重心的确定。现在。整个南俄和西伯利亚都在爱国者联盟的控制之下。可以建都的地方的确不少,但却都不甚理想,比如出任大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的阿尔杰米耶夫将军所建议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都的建议遭到了包括中国代表范德平将军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位置实在是太偏了!邓尼金希望将临时首都设在罗斯托夫,但高尔察克主张建在自己的老窝鄂木斯克。当范德平肯定了中国远征军将撤出南俄后,高尔察克的意见就占了上风。选择鄂木斯克更有利于得到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如果将首都建在罗斯托夫,一旦军事上失利,新帝国的外部援助将断绝。

    范德平作为龙谦特派的全权代表全程参与了大俄罗斯国建国会议的全过程。目前情况下,包括邓尼金在内都意识到只有依靠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方能将战争进行下去。

    这个问题被高尔察克急不可待地提出了。范德平就此提出了中国进行经济及军事援助的先决条件,即先解决由帝俄时代修建的中东铁路线的归属问题。范德平指出,中国东方铁路是帝俄强加于中国的产物,应当无偿归还中国,以表示大俄罗斯国对中华共和国的友谊。不然,中国人民很难理解在自身国力尚弱的情况下为何要对大俄罗斯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这个问题如果在以前是很难沟通的。在1916年中国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并派遣远征军支援俄国时就曾向俄国提出过,被帝俄政府断然拒绝。时过境迁,这条事实上已经控制在中国人手里的铁路干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比起新帝国取得内战胜利从而占领莫斯科和彼得堡来说就不值一提了。谈判只进行了两个小时就确定了原则,新帝国原则同意将中国东方铁路的所有权归还中国,以换取中国高达1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相关的细节再具体商定,遗留问题主要是大批管理经营该铁路线的俄罗斯公民的归属问题,不过已经无关宏旨了。

    萨马拉会议公布了成立大俄罗斯的公告,中国第一个承认了大俄罗斯国。几天后,美国政府宣布承认大俄罗斯国是俄罗斯的唯一合法政府。在美国的斡旋下,英法意加澳等国先后承认了高尔察克政府,一个与布尔什维克对峙的俄罗斯政权终于成立了。

    彼得堡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将关押在监狱的尼古拉二世的眷属全部枪毙了,不分老幼。罪名是叛国罪。闻此噩耗,尼古拉二世当即病倒,反正他不过是一个傀儡,在大俄罗斯国的内政外交上不起什么作用。

    布党中央强烈谴责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匪徒”分裂俄罗斯出卖祖国利益的罪恶行径,发誓用武力统一俄罗斯,建立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将所有卖国贼全部缉拿归案。高尔察克政府则反唇相讥,以布列斯特条约为例,指出布尔什维克才是全俄罗斯的敌人,号召在布党统治下的俄罗斯公民行动起来,彻底消灭万恶的布尔什维克,重建民主、自由、幸福的俄罗斯。

    西欧战事仍酣,主宰世界的各主要国家无暇顾及俄罗斯的巨变。只有日本媒体对中国“分裂”俄罗斯的行径进行了强烈抨击,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祸胎,中国媒体立即对日本发动了一场笔墨战争,两国本来就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了。

    俄罗斯出现两个并峙的政权符合英美等国的利益,如果就此长期存在下去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乐于看到的,特别是百余年来饱受俄国威胁的欧洲更是如此。所以,除了日本,没有人站出来指责中国。英美法等国主流媒体哀叹,欧洲战争是一场地道的灾难,传统的强国倒下了。一些新兴国家却乘势而起。后者无疑是指在俄罗斯巨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

    但谁都清楚,俄国真正分裂只能建立于双方军事对等的前提下,否则一统的俄罗斯还是会出现的。在1918年的夏季,双方的实力真的对等吗?

    布党对尤登尼奇部队的进攻开始做出回答。

    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布党军队暂时没有向南方继续发动大规模进军。但伏龙芝指挥的南方方面军兵力一直得到加强。所有人都看出了布党准备先解决南方问题了。布党在其统治区实行严厉的管制经济,主要原因是粮食紧缺,而要长远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夺取南俄。这是稍有眼光之人就可以判断出来的。

    在中国远征军主力尚留在东乌克兰的情况下,布党是否有所顾忌成为了英法军事代表团争论的焦点。现在英法军事代表团随着其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决裂,已经撤出了彼得堡和莫斯科,除了一部分经芬兰瑞典回国外,大多到了中国远征军控制的地域。他们向各自国内发回的报告中几乎一致认为,俄罗斯内战(现在应当称之为苏维埃俄国与大俄罗斯国之间的战争了)的下一个战场必定是南俄,命运将在这里做出最后的抉择。

    谁也没有料到,托洛茨基并没有向南方动手,而是于6月秘密集结了14万人向尤登尼奇部队发起了总攻。经过16天激战,至6月底,红军重创了尤登尼奇的部队,将大俄罗斯之西北方面军赶出了国境线赶至了东普鲁士,彻底解除了彼得堡的威胁。

    到1918年6月,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已编组为三个方面军共26个军,总兵力超过了80万,后备部队仍在源源不断的组建中。不仅基本掌握了帝俄海军,还在帝俄薄弱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空军。布党卓越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完美体现,他们不仅彻底掌握了占领地域的城市,而且组织大批工作队开赴农村,按照其理论实施严酷的阶级斗争,镇压地主和富农,收集余粮,动员贫苦农民加入红军。在协约国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干预下,创造了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印证了龙谦对蓝辛的预言,在军事上消灭布尔什维克是困难的。

    仍在基辅的王明远上将在6月初给龙谦写了封报告,他非常担忧布党武装向南线进攻,那样远征军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与红军的全面冲突。目前,远征军的布势非常不利于应对与布党可能发生的战争,熊勋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石大寿指挥的第2集团军仍摆出了与德军作战的态势,在两个集团军后方,出现了大片的空白地域,一旦红军占领哈尔科夫继续南下,可能会切断远征军主力与吴念之第3集团军之间的联络。因此,王明远建议放弃文尼察,将第2集团军撤过第聂伯河,填补与萨马拉之间的真空,控制交通线,留第1集团军于第聂伯河右岸,监视德军,只要德军不越过文尼察一线,我军就不做出反应。目前情况下,我军似应做好与红军作战的准备,如果红军南下夺取哈尔科夫击溃邓尼金主力,我军就必须做出反应了。

    王明远在报告中分析了南俄形势,认为局势对联盟方(他仍不习惯称呼其新国名)不容乐观。他认为邓尼金所部不是伏龙芝的对手,“库尔斯克战役表明,红军作战极为勇敢,其下级指挥官的牺牲精神令人钦佩,邓尼金部队完全不拥有对手的牺牲精神,而且联盟军后勤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加上联盟军内部矛盾并未因建国而消除,联盟军的前景黯淡。

    王明远重点分析了邓尼金集团,“科尔尼洛夫在与邓尼金的内斗中失势,但联盟南方军仍有科尔尼洛夫旧部对邓尼金不服,此其一。其二是拥有10万人马的彼得留拉集团军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此次彼得留拉拒绝参加萨马拉会议已经彰显了内乱的苗头,彼得留拉和盖特曼勾结在一起,一直图谋乌克兰的独立,跟邓尼金越来越疏远,有消息说彼得留拉在和德国人勾搭,虽然未能核实,但必须做出预防性准备。库尔斯克战役后,彼得留拉的部队因损失很小,成为邓尼金南方军的主力,却一直缩在东乌克兰休整补充,不肯奉邓尼金之名接管哈尔科夫战线,更证明了联盟南方军内部的危机,我已以个人的名义提醒邓尼金注意彼得留拉,他是否会采取必要的措施还不得而知。”

    在报告的最后,王明远指出邓尼金的仇华思想,“因远征军执行了国内的指示(指将乌克兰工业设施搬迁一空),邓尼金对我军流露出仇视情绪,将远征军视为了侵略者。他曾对亲信军官说,‘中国人根本不是来帮助我们的,他们是强盗,将南俄抢劫一空,使得南俄的工业基础倒退了二十年……’这个情报是准确的,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警惕,从长远上看,如果判断联盟不能稳定南俄,不如放弃之,重点经营西伯利亚。”

    龙谦回电王明远:在德国未败之前,远征军主力不宜做大幅度撤退,仍应留置乌克兰一线。同意调整远征军布势,具体部署,由你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远征军留在南俄对新俄国有直接的帮助,对联盟支援事宜,仍按原定方略执行,唯应区分亲厚对待,对于任何挑衅我军的行为,均应严厉处置,不假宽容。欧战结束在即,望激励士气,以竟全功。

    西欧的战役一场接着一场,王明远完全看不出德国的败象。但根据龙谦的指示,王明远对远征军各部迅速做出调整,以熊勋上将之第1集团军(辖1、3、5军)留第聂伯河右岸,石大寿上将指挥的第2集团军(辖11、15、16军及1个铁道兵师)全部渡过第聂伯河,控制基辅至卢甘斯克一线,确保交通线之安全。吴念第3集团军负责卢甘斯克以东地域。为指挥上的便利,王明远决定将远征军总部西撤至顿涅茨克,熊勋第1集团军司令部进驻基辅。相应地,第1集团军所部之第1、3、5军做有限的撤退,主力集结于基辅附近,将文尼察交还给联盟军。

    自基辅至卢甘斯克,有两条交通线相连,一条是北线,即基辅——波尔塔瓦——哈尔科夫至卢甘斯克。另一条是南线,基辅——斯梅拉——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顿涅茨克至卢甘斯克。为了不直接介入俄国内战,远征军开放了北线,将其交给了邓尼金部队,而将南线牢牢控制在手中,也等于将主力置于了邓尼金的后方。

    就在石大寿第2集团军放弃文尼察东渡第聂伯河,突然发生的事件将中国远征军卷入了俄国内战中。(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