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衣夜行(精校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 123 部分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罗克敌微笑地看着夏浔,淡淡地吩咐道:“你们出去!”

    刘玉珏听到吩咐退了一步,退到了门外,可萧千月却仍一动不动。

    罗克敌刚刚从盘中翻过一只茶杯,他脸色微沉,杯子往桌上一顿,沉声道:“下去!”

    萧千月咬了咬牙,这才站起身来,眼睛有些发红地盯了夏浔一眼,这才一步步退到门外,障子门马上被刘玉珏关上了。

    “你来了!”

    “我来了!”

    夏浔很想这么回答,不过这一问一答也太古龙了点,所以夏浔不答反问,说道:“大人怎么还不走?”

    罗克敌眉尖一挑,问道:“我为什么要走?”

    夏浔道:“从骨子里来说,大人是一个极其高傲的人,你不会向敌人屈膝低头,所以我想不懂大人为什么不走,大人若是要走,相信天下间没有人能拦得住你。”

    罗克敌呵呵地笑起来:“我不走,因为我知道你要来!”

    “大人知道我会来?”

    “你不是已经来了么?”

    夏浔揉了揉鼻子,他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古龙。

    罗克敌为夏浔斟了一杯茶,举止从容、优雅,一滴水也没有溅出来,他的手非常稳。

    夏浔垂下眼帘,看着那杯飘起淡淡水雾的茶。

    罗克敌微笑起来:“担心有毒么?”

    夏浔马上端起杯一饮而尽。

    罗克敌摇头道:“你应该小心的,我们的赌,你赢了。赢家,是没有必要和输家斗气的。”

    夏浔道:“大人如果要杀我,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只要一刀就够了,何需下毒呢?”

    罗克敌呵呵一笑,端起杯,凑到唇边,凝视着夏浔问道:“飞龙的首领……,是谁?”

    夏浔向他欠身道:“就是卑职!”

    “好,很好!”

    罗克敌双目一亮,将一杯茶一饮而尽,茶煮得恰到好处,余香满口。

    罗克敌轻轻抿去唇角的水渍,说道:“飞龙和锦衣斗了快两年了,你觉得锦衣卫怎么样?”

    “我们占了上风!”

    夏浔沉默了片刻,缓缓地道:“不过,飞龙是和捆住了手脚的锦衣斗,所以胜之不武。锦衣卫是一把刀,一把百炼钢刀,削铁如泥,可惜有人把它藏在鞘里,不肯拔出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把凶刀。其实,刀凶不凶,在于执刀的人。”

    罗克敌的目光更亮了,朗若晨星。

    夏浔道:“在那些文官眼里,锦衣卫是无恶不作的,我却不以为然,是人就有私隐,就不愿意被人监督,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也不例外,所以没人不憎恶锦衣卫,所以锦衣卫被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可是锦衣卫自有它存在的价值。”

    罗克敌脱口道:“你认为它还有存在的价值?燕王如果做了皇帝不会取缔它?不会再让我们只做仪鸾司那样的摆设?”

    “不会,我相信不会!”

    夏浔摇头道:“燕王殿下一定会恢复祖制。”

    罗克敌的眼神黯淡了一下:“把我们关进笼子的,就是先帝!”

    夏浔道:“但是一手打造了锦衣卫的,也是先帝。从汉武帝的诏狱,曹C的司隶校尉,一代代下来,校事、候官、典签,直到武则天的铜匦内卫、宋朝的皇城司……”它们做的,都是锦衣卫在做的事,用它的人,知道它存在的意义。

    汉武帝、曹C、武则天、赵匡胤,这些一代雄主,明白它的价值在。锦衣卫不是第一个‘朝廷鹰犬”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相信有那么一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组织……。”

    罗克敌注视了他良久,慢慢微笑起来,那笑容很欣慰,带着一种满意和放心的安详。

    他转过身去,凝视着身后那副每天都要拂拭一遍的最珍爱的《锦衣伴驾乘舆图》,然后伸出双手,将那副画轻轻摘了下来,拿在手里又仔细端详许久,这才恋恋不舍地将它卷起。

    罗克敌卷得很慢,他把那副长卷一寸一寸地卷起,直到它成为一卷画轴,这才转过身,对夏浔郑重地说道:“当初,我纵你归去,只因为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如果你的选择才是对的,放你离开可以为锦衣卫留下一点薪火。”

    罗克敌双手托着画卷,慢慢递向前去,神情庄重。夏浔有些疑惑地从罗克敌手中接过画轴,轻轻展开在近处看得更清楚了,这副画一定是出自大家手笔,画风细腻,鲜艳明快,把锦衣卫伴驾巡幸的宏大场面描缓得栩栩如生。

    罗克克敌沉声道:“画的两端卷轴,都是可以按动的。”

    夏浔神色一动,依言把画轴放下,用拇指在两边画轴的下端试探着一按,“嚓”地一声那画轴竟然像夹子一样裂开,夏浔惊讶地张大眼睛,拈住那裂开的轴片,试探着向上一揭,那副画竟被整个儿揭下来,下边竟然还有一个夹层。

    夹层上不是画,而是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槽,夏浔随便找了一段父字盯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福建阗县,孙奕凡C舟行船为业,家有双桅大船一艘小船若干……。”再望一眼,又看到一行小字:“常州府宜兴县任聚鹰,皂微……”

    夏浔立刻屏住了呼吸,他一直知道罗克敌手中撑握着一支神秘的力量,可是没想到,这个秘密就摆在他的面前,摆在所有能出入罗克敌住处的人面前,它竟然就藏在罗克敌会客的这间房子里,放在一进屋就看得见的画里面。

    “大人,这……”

    夏浔一抬头,话还没有问出口,忽地大吃一惊,就只这片刻夫,罗克敌已面如银纸,他的肤色本来是白皙健康的肤色,这时却透着一股异样的惨白,罗克敌伸手虚按,制止了夏浔欲起的身形,低沉的嗓音道:“你赢了,我输了,依着前约,我把这薪火,传给你!”

    “大人……”

    夏浔有些惶然,看罗克敌的气色,他就知道罗克敌己经服下了剧毒的药物,脸上已透出死气,恐怕神仙也救不得了。他今天来,并不想对罗克敌怎么样,他知道罗克敌这样的人若是给予重用,必定大放异采,所以他此来本来是想劝降的,却没想到,许多应该随着皇宫那把火去死的人没有死,罗克敌这完全没有必要去死的人却服毒自尽了。

    读书人有读书人该坚持的道,在罗克敌这样的人心中,无疑也有他坚持的道,无论他为了他的理想,可以怎样的权宜求变,但他那条底限是不会触及的,当他必要去触及的时候,他,选择了殉道。

    罗克敌眼中的神彩渐渐黯淡下来,可他的身子依旧端然坐着,就像猛虎,虽死而不肯倒威:“我……,很奇怪,为什么……,人人都认为他绝不可能……,成的时候,你看得那么准,一定…要保他?”

    夏浔沉默了,他无回答。

    罗克敌的脸颊抽搐了一下,虽然他端然而坐,竭力地保持平静,可是夏浔知道,毒药已经发作,他已五R如焚,他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罗克敌抿了一下嘴唇,动作很快,很轻微的动作,可是夏浔已经看到,那嘴唇微张的刹那,他的口中一片殷红,血已涌到嘴里,又被他硬生生地咽下。

    他无端坐了,身子一歪,便向席上软倒,夏浔连忙放开画轴,抢上去扶住他,罗克敌的脸色已变成了奇异的银灰色,他的瞳孔缩得像针尖般大小,他就用这样透着诡异的双眸盯着夏浔,轻轻地说:“你,赢了我一局!今天,我又布了一局,这次,你能赢吗?”

    夏浔脱口问道:“甚么局?”

    罗克敌没有回答,他的嘴角翘起来,微笑着,带着一丝得意、一丝骄傲,再也没有回茶……

    夏浔把他轻轻地放平在席上,凝视着他的面庞,低声回答了他方才的问题:“雄武之略超越唐宗、远见卓识冠盖汉武;五逐漠北、三犁虏廷;东向经略东北之北,西向设立哈密之卫;吞并安南、四夷望风归顺;六下西洋,万国齐朝圣主;

    疏通运河、永乐大典!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故…,这就是他一生的绩。他不是完人,却是个伟人,命运既然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我不保他,难道要保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么?”

    罗克敌没有回答,他已经再也不能回答了。

    夏浔叹了口气,轻轻抻出手,抚过了他的双眼。

    门开了,夏浔手里握着一卷画轴,站在门口。

    一眼看清他手中的画轴,萧千月就像受了伤的狼,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呜咽的咆哮,拔刀猛扑过来。

    “呛!”

    一柄绣春刀攸然拦到了他的颈下,刘玉珏沉声喝道:“大人遗命,他最珍爱的这副画卷交给了谁,我们今后就要服从谁,一如忠心于大人!”说到这里,他的眼底也突兀地浮现出一层泪光。

    萧千月凶恶的气势慢慢敛去,他垂下刀,旁若无人地往前走,刘玉珏手中的刀始终随着他的动作,向前移动、向侧移动,直到他整个人走进门去,那锋利的刀锋离开他的脖子,连皮都没有割伤。

    “玉珏的刀大有精进了!”夏浔看着,深深地望了刘玉珏一眼。

    房中席上,静静地躺卧着罗克敌,白衣如雪,一尘不染,刘玉珏的眼波也凝注在他的身上,犹如一泓清水。

    但是门马上就关上了,被萧千月掩上了门。

    刘玉珏眨了眨眼,眨去了眼中的泪光,收刀,退到阶下,面向夏浔,忽然俯身拜了下去:“卑职刘玉珏,见过大人!”

    陈东和叶安略一犹豫,也双双拜倒在地。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慢慢抬起头来,天空澄净,宛如碧玉。

    房中,萧千月在罗克敌身边轻轻跪下,深情地凝视着他的面容,抬起衣袖,温柔地为他拭去唇边溢出的一丝血迹,慢慢地拔出了他的绣春刀。

    刀入腹,萧千月慢慢倒在罗克敌的身边,吃力地握起他的手,紧紧握住,然后满足地合上了他的眼睛……。

    第408章 劝进

    “快!快些扑火,救出皇帝!”

    燕王本来想避皇宫而不入”可是眼见皇宫火起,就不能不来了。一进皇宫,燕王便急急下令,他带来的人马赶紧加入救火的行列,其实也不用怎么救了,那一座寝宫已烧得七七八八,剩下的都是不易燃烧之物了。

    等到火势扑灭,武士们用挠钩将塌落的木料砖瓦扒开,进行清理,朱棣就站在旁边看着。此时,眼见宫中火起,陆陆续续许多官员都往皇宫而来,朱棣身后的人越聚越多。

    人多好办事,那废墟还热烘烘的灼人脸面,废墟就清理完了,从里面拖出几具尸体来”小内侍木恩上前辨认,紧紧抱成一团的那双尸骸应该是皇后娘娘和太子,可是另几具烧焦的尸体,从身形和扒出的位置来看…

    木恩犹豫了一下,见燕王还站在火场外等着,忙匆匆赶到他面前跪下,奏道:“殿下,奴婢已经仔细辩认过了”相拥而毙的一母一子便是皇后娘娘和小太子,至于皇上的尸身……”

    “嗯?”

    朱棣一声低问,木恩有些胆怯起来,他常在宫中侍候,惯会看人脸色,这时下意识地抬头窥了一眼,站在朱棣身旁的纪纲已大声喝道:“皇上自焚于宫中,尸身已经找到了!”

    他这一句不是在问,分明就是断语,而且声音提得极高,逡巡着站在远处还不敢近前的官员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木恩福至心灵,连忙叩头道:“是,皇上……已经殡天了!”

    朱棣赞许地看了纪纲一眼,向木恩道:“你是陛下身边的人么……”

    纪纲连忙靠近朱棣,对他小声低语了几句,朱棣恍然,再望木恩时”神色就柔和了许多”和颜悦色地道:“木恩,很好,你起来吧”快将陛下的遗体移出来,以备收敛安葬!”

    “是是!”

    木恩连忙爬起,纪纲向他使个眼色,一起走到那几具烧焦的尸体前,木恩毕竟年轻,瞅瞅这具,看看那具”还未决定哪一具才好当作陛平尸体”纪纲已指着一具尸体道:“这是陛下,快抬出来!”

    当下几个武士七手八脚把那尸体抬出来”搬到朱棣面前”朱棣看到尸体,不禁大放悲声,掩面哭道:“痴儿,真是痴儿,叔父进京,只为清君侧救皇上于J佞之手”陛下何以如此想不开”竟然要自焚呐!”

    俗话说“女儿哭”真心实意,女婿哭”黑驴放P!”女婿哭丈人、丈母娘是实无悲伤,假惺惺落泪”叔父哭侄儿,又哪有几个是真的悲痛欲绝的,何况这侄儿几欲致其与死地,早就是生死大敌,不过百官越聚越多”这场面上的戏还是要做的。

    李景隆此时也赶来了,他并不知道这具尸身是假的,其实在场的官员全都看不出真假,一则是因为离得比较远”二来也是因为皇帝高高在上,哪怕他们日日相见,也没有盯着皇上看的,所以对他的身材相貌谈不上非常熟悉,只有皇帝身边的近侍才对皇帝非常了解,如今尸体烧得焦炭一般”他们哪里看得出异样?

    李景隆正在想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潭王自焚,湘王自焚,如今建文帝也自焚了,老朱家的人有这种癖好么?”

    他正想着,兵部尚书茹瑺向几个同僚好友使个眼色,已经走上前去,拜倒在朱棣面前,高声说道:“皇上已龙驭上宾,殿下节哀顺变!”

    朱棣擦擦眼泪,恨恨地道:“亲王宗室”非死即囚,形如猪狗”皇上今日又自焚于宫中,这一切罪孽,始作俑者,方、黄、齐泰!孤绝不会轻饶!那方孝孺已经抓住了么?”

    纪纲连忙上前一步禀道:“殿下,方孝孺已被生擒活捉,投入大牢!”

    朱棣冷笑一声道:“那猪狗倒不肯死,立即派人缉拿黄子澄、齐泰,孤要把他们三个J佞千刀万剐,以祭皇上、以祭四年来枉死的无数英灵!”

    说着,朱棣站起身来,茹瑺等并不起来”一见朱棣站定,立即叩头道:“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皇帝已经晏驾,四海动荡,宇内不安,非明主不能定天下,当此时刻,唯有殿下继承大统,方能保我大明海晏河清、江山太平,臣等,恭请殿下继皇帝位!”

    茹瑺身后百官齐声道:“恭请殿下继宴帝位!”

    李景隆恨得咬牙,差点没给自己一个大嘴巴:“我在这儿胡思乱想些甚么”劝进!劝进啊!乃乃的,这劝进首功,成了茹瑺那老滑头的了!”

    李景隆急忙也上前撩袍跪倒,劝燕王继皇帝位。

    朱棣摆手道:“本藩无辜受J臣谗言迫害,不得已起兵靖维,本欲除掉J臣,以保宗社,效法周公,扶保少主”不料皇上不能谅解为臣的一番苦心,反而轻自捐生,本王此刻悲痛欲绝,哪有心思妄图大位,还请诸文武大臣另选贤王,以承大统吧。

    李景隆刚要说话,茹瑺已道:“皇上已然驾崩,太子亦一同归去,嫡别、长子皆已不在,殿下系太祖嫡嗣,诸王之中为年最长者,纵不论道德武功”只论长幼,殿下继承大统,也是天经地义的。”

    朱棣只是摆手:“此事休要再提,兵马不能常驻城中,一俟缉拿了“J佞榜,本王就要回返龙江驿军营驻地了,皇上的后事”还请茹大人暨礼部官员们好生料理。本王如今心乱如麻,什么也不想谈,有什么事,咱们回头再说吧!”

    “是是!”

    就算是正儿八经由先帝指定的继承人,登基时也得按古礼拒绝三次,这才可以受命”茹瑺也没指望这一劝进”朱棣马上迫不及待地答应,反正这首倡劝进之功已经到手”茹瑺等便叩一个头,爬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步。

    宫中有人取来了白布,先将几具遗体盖住”接下来就是礼部准备棺椁先行盛敛的事儿了。

    对于建文帝生死,朱棣其实满腹疑窦,甚至宫中这把火倒底是皇上自焚还是另外有人动了手脚,他也无法确定。夏浔秘密潜进城里时”曾经对他说过,要为他解决“王见君”的尴尬局面,他心中这个谜团也只能唤夏浔来问个究竟了,因此一出皇宫,跨上战马,朱棣便对纪纲吩咐道:“本王先回龙江驿”你找到杨旭,让他速来见俺!”

    夏浔离开锦衣卫时,便得知燕王已回了龙江驿,所以立即快马赶回了燕王在龙江驿的驻地。

    一进中军大帐,燕王便摒退左右”只留下知情的纪纲一人,急切地问道:“文轩,宫中大火,可是你之所为?”

    夏浔看了纪纲一眼,说道:“臣一进城”就让纪纲带人守在皇宫左右”密切注意出入一干人等,准备见机行事,为殿下扫清障碍,不过宫中大火,确非微臣等所为。”

    朱棣眉头一锁,忧虑道:“若是文轩所为那倒好了”而今只怕是有人故布疑阵。”

    “怎么?”

    纪纲便把回来前又私下询问过木恩的话说了一遍,道:“木恩对皇帝十分熟悉”他说,皇后和太子的尸身应无疑议,只是皇帝……恐怕不在其中!对了,木恩还说,这几天,锦衣卫使罗克敌曾数度被召入宫!”

    对于这桩千古疑案,夏浔一直也有些好奇,他也想弄明白,朱允炆倒底是死在宫中,还是潜逃偷生。此刻听了纪纲的话,忽地联想起了罗克敌临死前对他说的那番话:“你,赢了我一局!今天,我又布了一局”这次,你能赢吗?”

    他临死,脸上还带着笑,笑容中有一丝得意、有一丝骄傲。罗克敌是个很骄傲的人,难道建文的生死之谜,就是他给自己设下的最后一个局?

    夏浔想了想,没有说出心中的揣测,只是对朱棣道:“殿下放心,纵然皇上真个逃脱”看他抛妻弃子,独自逃生的架势,也根本没有图谋东山再起的勇气和打算,左右不过是隐姓瞒名,芶且偷生罢了,这件事,臣一定会查下去,总要查个水落石出。”

    朱棣点点头道:“这件机密事,也只有交给你去办,俺才放心得下,切记不得张扬!”

    “臣明白!”

    刚刚说到这儿,便有侍卫进来禀报:“殿下,城中尖来了一批官员,现跪在辕门外”乞请殿下继皇帝位!”

    朱棣眉头一皱,不屑地摆手道:“叫他们回去,本王不见!”

    “是!”那侍卫应声退下。

    纪纲马上热切地道:“殿下继承大统,已是众望所归。殿下不要推辞太久了,须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难行,眼下百废待兴,民心求定唯有殿下登基,才好执掌中枢”发号施令,把这因战乱而糜烂的一切重新收拾起来。”

    他的潜台词没有说出来,但是朱棣一听就明白了。眼下民心需要安定,而安定民心的根本,就是重新诞生一位帝王,执掌中枢权力:各地的官府和驻军现在都在观望”包括梅殷的四十万大军、以及中都凤阳的数万大军,还有各地正在组建的勤王之师……

    不迅速登基,宣告新主的确立,这些人势必陷入两难境地,他们是继续忠于已经死掉到皇帝呢,还是投靠一位藩王?如果宣告建文帝的死亡,正式登基成为皇帝,亘在在京与各地文武官员心里的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者,这么多跟着朱棣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现在也是时候给予他们回报了,不能冷了忠臣的心呐。看看燕王大军一过淮河,多少朝廷的文臣武将倒戈投降,再想想哪怕是在朱棣最危险的时候,他的人也是不离不弃,忠心耿耿,这就尤其显得可贵了。

    最最重要的,就是那句“名不正则言不顺”了。这个名正,不只是指继皇帝位,还是要为他的四载靖难做一个评介。他是以靖难为名起兵的”结果靖难靖了四年,把皇帝靖自焚了,一个要靖的J臣还没除掉,他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他要保证自己立场的正义性,就必须得就自己的起兵缘由和皇帝死亡的结果,给天下人一个交待”这个交待就是必须抓出几个人来,让他们为起兵靖难和皇帝建文自焚来承担责任。这几个人,自然就是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些人必须死。燕王是为了要清他们才起兵的”如果他们不死,他们就不是J臣”他们不是J臣,那朱棣就是J臣!

    这就是政治,方黄之流不以J佞的姿态死去,朱棣就要以篡逆的身份活着。

    而这些人都是位居中枢的大臣,朱棣唯有以皇帝的身份来处治他们,才是名正言顺,才能盖棺论定。

    这些事,朱棣其实想的比纪纲更透澈,他只思索了一下,便想通了其中利害,于是颌首道:“本王明白,那就,再等两天吧!”

    纪纲心领袖会,立即兴冲冲地道:“好”那微臣去辕门外,劝那些位大臣回去。”

    所谓劝回去,自然是去暗示他们明日再来,朱棣望着纪纲的身影消失在帐。”微微笑了笑:“纪纲这个人,还算能干!”他又转向夏浔,目光更趋柔和:“接管锦衣卫的事,怎么样了?”

    夏浔轻轻一触怀中那卷画轴,微微欠身道:“罗佥事自尽了,臣已接管锦衣卫衙门。”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江山未定,人心未定”锦衣卫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飞龙秘谍以后就并入锦衣卫,不过要做为其中独立的一支秘密力量!你组建飞龙时,用的是化名夏浔,以后,还是用这个名字吧,夏浔”就做俺朱棣的影子!”

    夏浔躬身道:“是!”他知道,燕王这是已经开始做称帝之后的一些安排了。

    朱棣略一沉吟,又道:“纪纲此人很是机灵,办事也合本王的心意,他是你的知交好友,依你的了解,这锦衣卫指挥使,他可做得么?”

    夏浔心中登时一震:“燕王要把锦衣卫交给纪纲?我的飞龙隶虽是直属于皇帝,可名义上却是隶属于锦衣卫的”燕王这是未雨绸缪的平衡之道,还是对我起了戒心?”

    他不敢让燕王看到他眼底的Y霾,连忙垂目拱手道:“殿下慧眼,臣也以为,纪纲做这锦衣卫指挥使,是很称职的。”

    朱棣颌首道:“嗯,那就是他吧。官面上的事,总要有个人去主持,本王思来想去”除了你杨旭,也就纪纲合适,你既然出不了面……”那就让他去做!”

    夏浔有些疑惑地道:“臣……为什么出不了面?”

    “因为锦衣卫指挥使,最高也只是一个三品的官儿。”

    朱棣微笑地对夏浔道:“俺朱棣,是不会亏待自己人的!”!~!

    第409章 草诏人选

    得到了纪纲的暗示,次日一早,在京文武官员、勋戚公卿乃至以周王为首的皇室诸王,再度来到龙江驿劝进,朱棣自然再次拒绝力第三天,就像洪武皇爷在位时文武百官上朝一般,他们依旧准时、齐整地出现在龙江驿燕军大营,恳请燕王继承大统。

    依照古礼,这也算是三辞其位了,不要说文武百官已经急了,就是朱棣手下那些将领,现在也都跟饿狼似的,就盼着朱棣点头呢,到了这一刻,才算是实至名归了,朱棣便道:“本王才轻德薄,本不当承继大统,可俺皇考打下这万里江山,做儿子的总不能为图一己清闲,舍了祖宗家业不管,既然诸位大人一再固请,本王便也不再推辞了。”

    众文武闻言总算松了口气大气,朱棣的部将已忍不住欢呼起来,礼部左侍郎董伦、右侍郎孟浮生立即双双上前,向朱棣拱手施礼:“那就请殿下即刻入宫,举办登基大典吧!”

    礼部尚书陈迪也是削藩派,名列J佞榜,如今已经下了大狱,礼部自然是由他们两个主持的。

    “且慢!”

    众人乱烘烘的正要簇拥着燕王进皇城,后面陡地传来一声大喝,众人听了不由一怔:“这是何人,此时此地还敢阻挡燕王登基?”不要说百官急了,燕王手下那些大将也急了,众人扭头看去,从众官员后面挤进一个官儿来。

    这人约有三十岁出头、一脸的精神干练,是个文官,因为品秩较低,所以站在人堆后面,这一声喊,才有机会上前。有那认得他的,一见才知这是翰林编修杨荣,众人都瞪着眼看他,朱棣麾下那些武将都攥紧了钵大的拳头,恐怕他一言不对,就要活活打杀了他。

    杨荣趋身赶到朱棣面前,欠身拱手道:“殿下,您是先登基呢,还是先祭祖谒陵?”

    “嗯?啊!”

    朱棣被他一言提醒,不禁恍然大悟。祭了祖登基,登了基再祭祖,这先后的顺序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其中大有讲究。先登基再祭祖谒陵,报与祖先,那就是说他的皇位继承于建文皇帝,先祭祖谒陵报与祖宗,再黄袍加身,那他就是直接继位于太祖皇帝,而与建文无干。

    这衣钵来自于建文帝还是洪武帝,对他将来的施政立场,登基的名份,可是大有关联。

    朱棣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位大人是?”

    杨荣欠身道:“微臣是翰林编修杨荣。”

    朱棣点点头,把他的名字记在了心里,说道:“祭祖谒陵、登基之事均应由礼部C办,礼部左右侍郎大人郎即刻准备!明日一早,本王祭祖谒陵,随后再赴宫中登基。”

    众文武得了准信儿,都欢欢喜喜散去准备,礼部两位侍郎却留下了,登基一应礼仪自有定制,他们照本宣科就是了,虽说时间仓促了点儿,不过此前几天他们已经开始筹备了,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些事,却得需要朱棣本来来拿主意。

    孟浮生道:“殿下登基,这登基即位的诏书却不能马虎了,当请一位大家名士大家来写,免得堕了皇家气度,臣心中有一个人选,就是兵部尚书茹瑺,茹尚书德高望重,才学出众,太祖在时,便赞他“中外一人,中流砥柱。”并赐铁券丹书与他,且蠲免了茹家田塘园林的赋税,对茹尚书是极为器重的。茹尚书又曾做过吏部尚书,六部九卿之中,无人可比之比拟,可以当此大任。”

    董伦听了便有些着急,因为他的好友解缙昨天刚刚登门求他帮忙。解缙一直想要拜谒燕王,求以重用,奈何他职微言轻,一个九品的翰林待诏,根本没机会见到燕王,所以他就请托好友董伦,因为董伦是礼部侍郎,请他帮忙,在燕王答应登基时,举荐他为皇上草拟登基诏书,不想如今却话孟浮生抢了先,举荐了茹瑺茹尚书。

    茹尚书确实才学出众,昔日是太祖皇帝十分看重的人物,在朝中文武里面,也是极有份量的大人物,如果燕王点头答应,把这风光的差使交给茹瑺,对茹尚书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自己的好友解缙就没了晋身之阶了。

    一想至此,董伦赶紧道:“殿下,臣也举荐一人,请殿下思量。此人曾是我大明第一神童,五岁应口成诵,七岁著父赋诗,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义理,无人能辩。此人少年便入朝做官,太祖甚为倚重,曾赞他是经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昔日曾向先帝献上《太平十策》,轰动朝啊…”

    他还没说完,朱棣已耸然道:“啊,本王也听说过此人的名声。董大人说的莫非就是鉴湖才子解缙解大绅?”

    董伦倒没想到朱棣远在北平为王,居然也听说过解缙的名声,不禁欣然道:“正是此人!解缙现为翰林待诏,可为殿下拟就登极大诏!”

    “解缙?解缙已经回了京城么?”

    夏浔在一旁听着,想起那个想要跳河的矮子,嘴角不禁浮起一丝了笑意。看着眼前选议登基诏书人选的三个人,他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神奇的传说,那个在《明实录》里没有,在《明史》第一版里也没有,到了第三版却突然冒出来的方孝孺拒绝草诏。

    是啊,燕王还未称帝,未称帝就不能住在宫里,否则便是篡位的大把柄。燕王此刻还在龙江驿,哪来的金殿召见方孝孺草诏,再说,登基诏书何等郑重的大事,会要J佞榜上第一人来写么?这样的诏书写出来,所谓的靖难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就说那方孝孺当初受人举荐入朝,朱元璋试评一番,未予任用,又把他打发了回去。这样一件丢脸的事,被人曲笔一写,就变成了皇帝有期待他日后辅佐子孙之意,故而遣他回乡再修学问,朱元璋都是这么给子孙培养辅政大臣的。

    那时候太子朱标还活得好好的呢,太子当时都刀岁了,方孝孺才万岁,朱元璋把他打发回家,居然还可以腆着脸说成期以日后辅佐子孙,贴金贴到这个份儿上,都贴得不要脸皮了。历史啊,被一支笔杆子涂抹成了什么模样。

    夏浔这厢浮想翩翩,孟浮生和董伦却在那边争论起来。要说他们推荐的这两个人,论才华都是人杰,不过要论地位,茹瑺位极人臣,一品大员,又曾做过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这资历就不是解缙能比的了,但要论声望,解缙可是太祖皇帝身边少数几个可以指斥挥道、激扬父字的大名士,要不是解缙年少气盛、太恃才傲物了些,在京得罪了太多的官员,也不会被朱元璋施以十年后方许还朝的惩罚,所以朱棣心中有些拿捏不定。

    夏浔见状,便轻咳一声道:“殿下明日就要祭祖谒陵,随后就要举办登基大典,时间仓促,非有急才,不能写得锦绣父章。茹尚书的学问固然是好的,不过茹尚书身在兵部,事务繁忙,恐怕不能及时完成。臣听说解大才子诗赋辞父,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挥可就,况且解缙眼下是翰林待诏,这草拟诏书,本就是他份们之事。”

    朱棣惊奇地看了夏浔一眼,没想到夏浔竟也知道解缙,便笑道:“文轩以为,解缙写得好这登基诏书么?”

    “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

    笑话!大明三百年,一共就出了三个才华横溢文曲下凡的大才子,解缙在这三大才子之中排名第一,《永乐大典》的总编撰还写不好一篇登基诏书么?夏浔可不怕送个顺水人情给这个未来的大明首辅。

    朱棣哈哈笑道:“好,既然文轩都这么说了,那本王的登基诏书,就由解缙草拟吧!”

    孟浮生和董伦都惊奇地看了夏浔一眼,这人是谁,突然C嘴草拟登基诏书这样的大事,燕王不但不怒,还对他言听计从,燕王身边有名有号的文官武将他们早就打听的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两个人仔细瞧了夏浔几眼,孟侍郎总觉得这个年轻人看着有些眼熟,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董伦更不知他是何人,却已暗暗记住了他的模样和表字,心里琢磨着回去问问解缙,既在燕王殿下身边有个这么得力的朋友,何必舍近求远,要自己硬着头皮去为他说项。

    董伦离开龙江驿后,立即去找解缙,对他把前后情形一说,解缙也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董伦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人,董伦见他也是一副茫然模样,便感叹地拍拍他的肩膀:“大绅兄,我看你是否极泰来,自有贵人相助啊口这人姓甚名甚,我也不知,不过我听殿下唤他,也只叫表宇‘文轩,而不名,想来定是殿下身边最亲近的人了,回头儿你得好好巴结巴结,但有此人相助,凭你满腹才学,还怕不能扶摇直上么?”

    解缙连连点头:“小弟省得,我记住了,文轩,文轩……,这人是谁?”

    人说朝里有人好作官,光有本事不成,也得有人给机会。解缙此时还不知道这为他争得草诏机会的人就是三年前劝他消去轻生念头的锦衣卫。

    只因夏浔一言,为他争得了草拟“登基诏书”的机会,解缙一篇锦绣文章出手,果然得到朱棣赏识,几天后就从翰林待诏升至本院待读,从九品升到了六品。一个月后,更是和黄淮、杨士奇、杨荣、胡广、胡俨、金幼孜同时入父渊阁,成为永乐内阁七大学士之首。

    第410章 开导开导

    罗克敌所住的那所小院儿,还是那间房子。

    凉席、矮几,书卷。

    只是壁上少了一幅画,几侧,没有了那只泥炉,不过经久熏陶,身在房中,似乎仍能嗅到那淡淡的茶香。

    罗克敌惯坐的位置空着,夏浔在房中,却没有去坐那个位置,他觉得,那个位置只应属于罗克敌,罗克敌才是那种为了理想和信念,可以牺牲一切,包括他自己的人。夏浔不知道这是不是专属于古人的一种执着,反正他是做不到的。

    他做不到,所以深怀敬意,罗克敌虽然已经不在了,可他的影响已经深深浸染了每一个与他接触、了解的人。

    “大人,罗大人的后果,已经料理完了,还有……萧总旗的后事……”

    “萧千月……我们曾经共事过,没想到他对罗大人忠心耿耿,竟有田横壮士的节烈……”夏浔可不知道在他心目中也如神祗般厉害的罗大人竟然有龙阳之好,对于萧千月的死,他并没有多想,他只是有些感慨,这个曾经与他共事又与他为敌的萧千月,比起那些整日拥在龙江驿劝进的大人,实是更有气节些。

    不过他也不好说的太多,不然不免令玉珏和陈东、叶安难堪,他只喟叹了一句,目光便落在欲言又止的刘玉珏身上。

    刘玉珏鼓足勇气道:“今早……一位姓纪的大人来过,说他将要接管锦衣卫。”

    刘玉珏看着夏浔,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带着委曲和诘问:“大人怎么能把罗大人托付给你的,交出去?”

    “皇帝的命令,我可以抗拒么?锦衣的振行,一定要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么?”

    今日燕王率文武百官谒孝陵祭祖,回来就要举行登基大典,文臣们很严谨地按照礼仪,在他没有正式举行大典前依旧称他殿下,而夏浔等燕王手下的人,已经改称他皇上了。

    夏浔说完,看看三人有些愤懑的模样,微微一笑:“你们整理一下,纪纲伴驾赴孝陵去了,今天登基大典,他将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兼北镇抚,而你们,要离开这儿。”

    刘玉珏三人睁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道:“离开?”

    “不错!皇上将重开南镇抚司,你们,就是我组建南镇抚司的班底。”

    锦衣卫人员和职权最全的时候,是下设南镇北镇的。北镇专门负责皇帝钦定的案件,侦缉刑事;而南镇则负责锦衣卫内部的法纪、军纪,是监督制衡北镇的;在外人面前,令人闻风丧胆的是北镇的缇骑,但是在锦衣卫内部,让人退避三舍的则是南镇的那帮“宪兵”。

    刘玉珏三人面面相觑,还是刘玉珏仗着与夏浔私交甚笃,代陈东和叶安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杨大哥,你……你要担任南镇抚司镇抚官?那个纪纲……他是甚么来头,还要官居大哥之上?”

    夏浔道:“南镇抚么……不是我!我已向皇上举荐,由你……玉珏,来担任南镇抚司镇司!”

    刘玉珏大吃一惊,失声道:“我……我怎么可以?”

    夏浔微笑不答,又转向陈东和叶安:“皇上打算重建缇骑,恢复锦衣卫的全部职司和下设卫所,你们两个,将是南镇千户。南镇此后,不只负责锦衣卫内部的军纪、法纪,还要负责火器。皇上靖难的时候,曾经吃过南军火器的苦头,皇上对这些火器很感兴趣,鉴于火器的研制当属国家绝密,所以此后火器匠人、火器图纸、火器作坊,将全部移交南镇。

    你们上任之后,首先要制订一份严格的保密措施,还要制订一份研制发明火器的奖惩措施,以激励匠人研制火器,皇上……打算建立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这支部队,将与三千营、五军营一起,成为拱卫京师的主要力量,而这火器,就要南镇来管理和提供。”

    夏浔笑了笑,说道:“这支军队,名字是我帮皇上取的,叫……‘神机营’!”

    陈东迟疑着道:“那……大人……您呢?”

    飞龙的存在是绝密,而锦衣卫秘密力量的存在和规模,原本只有罗克敌知道,就连身在其中的陈东叶安,也只以为他们存在,并不知道在天下间还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